2010秋季学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修改版_第1页
2010秋季学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修改版_第2页
2010秋季学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修改版_第3页
2010秋季学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修改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师上课画过的所有东西,覆盖范围 98%-按照老版本 08 的页码,加入了新的东西 P9 (选择 多)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将古代理想境界称作“大同” 、 “太平”和“相爱” 。 P11 (选择 单)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起于莫尔(14781535)的乌托邦。 P22 (选择 单) 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欧文是 19 世纪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1824 年,欧文远赴美国,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示范性的“新协和”公社。-实践 P31 (选择 可能简答)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学说的缺陷表现在: 一、社会历史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 二、注意到社会矛盾,也观察到阶级对立,但根本上说,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无法找到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正确道路。 三、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始 终无法找到埋葬旧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思想的真正可靠的社会力量。 P34 (选择 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及其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 景。 (选择 多)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确立, 加快了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步伐,促进了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P39 (选择 多)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英国宪章运 动;2、法国里昂工人起义;3、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P79 (选择 单) 1871 年 3 月 28 日,20 万巴黎人隆重集会,欢庆巴黎公社成立。 P82 (选择 双) 第一国际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导,同工人阶级内部的错误思想 进行坚决的斗争,错误思想包括:1、蒲鲁东主义 2、巴枯宁企图分裂工人阶级运动的阴谋 和他所鼓吹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P99 (论述 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未来的设想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 及共产主义的实现) 1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将自己的设想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坚持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他们声明,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我们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 方案,对于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 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了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 P103 2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 ,在这部论战性的宏著中,马克思总结共产党宣言 发表以来的社会主义运动,阐发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见解,首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 段的观点,为系统而科学的制定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P114 3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先前关于革命同时发生的设想不尽相同, 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并非一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两大阶级矛盾冲突尖 锐激烈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成功,由于历史条件的特殊性,资本主义发展滞后的 俄国,也可以依托资本主义大生产变革生产关系,存在着先于西欧国家发生并完成社会主 义革命的可能。第二、俄国历史和现实的具体国情,俄国国内蓬勃发展的斗争形势,远离 资本主义中心的地理位置等所有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使俄国区别于已完成资产阶级革 命、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欧资本主义诸国,孕育着将反抗沙皇统治、反对资本和封建 剥削的斗争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 P119 4恩格斯结合具体实践,深化并更新了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斗争战略等问题的 认识:第一,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把它当做科学看待。社会主 义不是现成的事业,不存在固定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凭空去描绘未来社会的所有细节。他 的思想是我们新时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指南,也是我们从具体 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第二, 依据具体历史条件的转移,恩格斯提出了新形势下无产阶级斗争战略的新思想新观点。 P122 (辨析 1 和平与暴力 恩格斯的“议会斗争”观) 恩格斯肯定利用普选权和平的开 展合法斗争:一方面,他始终不忘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根本策略和斗争手段,这不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者“偏爱”暴力,而是因为资产阶级暴力存在是基本事实,在这一情况下,制 胜的根本之道只能是以革命暴力对抗、制止反动暴力。另一方面,他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制 定无产阶级斗争策略,提出无产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斗争形式和手段,应依据当时的各种具 体条件来决定,不顾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一味放弃暴力革命,或者盲目崇尚暴力都 是愚蠢和错误的。 P126 (选择 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利用第二次科技 革命的成果来发展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简答 2)列宁的“一国革命胜利”论 10 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P141 需展开 列宁“一国首先胜利”的思想最初包含两层意思:既指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在 一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并夺取政权,又指在一国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能够保持政权。 首先,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其次,提出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造资本主义同统治线出现薄弱环节。 再次,他认为无产阶级直接的革命形式已经成熟。 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向社会主 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 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列宁地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是在新地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地新阶 段。列宁地这一重大理论贡献,对落后国家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积极 而深远地影响,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宝贵精神财富 P149 十月革命的意义:一,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物产阶级革命 的理论变成了现实。二,它提升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水平。三,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 阵营,在世界地域最广阔的国家俄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资产阶 级的统治。四,它鼓舞和推动了落后国家,特别是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 放斗争,并改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与作用。五,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传播。 P154 (选择 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生的原因:一,外国武装干涉和连续三年的国内战 争,是布尔什维克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原因。二,试图借助国家垄断制直接走上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布尔什维克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观原因。 P160(选择 双)1921 年 3 月,在列宁的倡议下,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用粮食税代替 余粮征集制的决议,果断的开始了经济政策的转变。 从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时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 克一次重要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他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P164 (选择 可能 大题)新经济政策的启示:一,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 长期探索过程。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以及通过自由贸 易与小农结盟和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结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三,走迂回过度道 路,是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规律。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经济 规律,不能简单搬用革命的方法来搞建设。五,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P179 (选择 多)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业化的中心是优 先发展重工业。二,推进工业化必须保持高速度。三,工业化必须建立在内部积累的基础 上。 P184 (选择 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或者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基本特征:一,单一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按劳分配。 P186(选择 多) 斯大林模式的功勋主要表现在:一,斯大林模式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在资 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中,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国家 如何很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大 的课题;二,前苏联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就跑完了资本主义话费一百多年的课程,迅速 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三,使前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卫国 战争最终胜利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 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简答 3)苏东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P208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原因:一,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 因。二,经济的崩溃时导致速冻剧变的根本原因。三,政治体制讲话,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建设没搞好是关键因素。四,共产党自身存在严重问题是重要原因,长期忽视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 P225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一,普遍认为不能够强调武装夺权,以和平和民主的方式, 通过发展民主的道路来变革、改造现行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 在经济上,多数党主张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发展多种所有制。三,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道路比原来预想的将更加漫长、曲折、复杂,共产党和左翼力量要加强国际联 系与合作,共同反对资本主义。 P236 (选择 单)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 期。 P268(选择 双)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其实践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 理论成果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形态邓小平理论。 P285 (大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经 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首先, (基本原则)科学发 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其次,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揭示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正确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 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最后,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 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念,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