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 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 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省“两强一堡”、全市“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建设的机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云南省工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努力化解国际国内经济下 行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一年来,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 稳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 展,民生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2 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 383671 万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1%,生产总值自 2002 年来连续 11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三次 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51183 万元,增长 6.6%;第二产业增加值 237211 万元,增长 10.6%;第三产业增加值 95277 万元,增长 14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分别为 7.5%、60.6%和 31.9%,分别拉动 GDP 增长 0.8、6.7 和 3.5 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 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 22569 元,比上年增长 10.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12.7%、63.5%、23.8%调整为 13.3%、61.8%、24.9%,“二、三、一”结构继续得到巩固。 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 0.6 和 1.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1.7 个百分点。 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工业增加 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5.1%。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 21.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占华坪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5.2%。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2 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01430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7.0%,其中农业产值 56801 万元,增加 19370 万元,增长 27.2%;畜牧业产值 35063 万元,增加 465 万元,下降 0.2%;林业产值 4447 万元,增加 718 万元,增长 15.1%;渔业产值 3740 万元,增加 130 万元,增长 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379 万元, 增加 89 万元,增长 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278401 亩,粮食总产量达 73036 吨,比上年 增长 1.1%。全年大牲畜出栏 15829 头,比上年增长 1.23%,期末大牲畜存栏 70413 头,比上 年增长 0.92%;生猪出栏 126928 头,与上年持平,期末生猪存栏 166630 头, 比上年增长 0.86%;羊出栏 46336 只,比上年减少 0.6%,期末羊存栏 133618 只,比上年增长 2.2%;家 禽出栏 1275081 只, 比上年增长 7.8%,期末家禽存栏 765249 只, 比上年增长 1.32%。 林业生产发展情况。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6430 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 1449.5 吨,板 栗 137.2 吨,花椒 970 吨,木材采伐 3040 立方米,竹材 307.2 万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 632948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5.8%,其中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 488272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0%。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 211591 万元,比上 年增长 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 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1.5%,拉动 GDP 增长 5.7 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71159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2 %,实现利税 69720 万元, 下降 5.3%,其中利润 27610 万元,下降 17.1%。 全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 5 个(县内企业),建筑业完成 总产值 17198 万元,比上年增长 23.3%;实现利润总额 887 万元,比上年增长 1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253084 万元,比上年增长 43.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40594 万元,比上年增长 42.3%。分产业看,全年规模以 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 3614 万元,比上年增长 57.3%,占规模以上固 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1.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 12087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9.9%,占规模以 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47.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 1286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76.3 %,占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 50.8%。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不含 房地产项目)79 个,比上年增长 8.2%。建设项目到位资金 19.6 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 资金 3.3 亿元;国内贷款资金 0.37 亿元;自筹资金 15.2 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12490 万元,比上年增长 79.7%,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4.94%。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 128002 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72.9%;商品房销售面积 33107 平方米,比 上年增长 8.0%。 从行业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 12087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9.9%(其中采矿业投资 72381 万元,比上年增长 87.4 %,制造业投资 7662 万元,比上年 减少 73%,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 40827 万元,比上年增长 20.8%),在工业投资 中不含电力的投资 81823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9%;交通运输业投资 60559 万元,比上年 增长 74.2%;水利管理业投资 27685 万元,比上年增长 68.4%。 五、消费品市场销售 城乡交流活跃,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7376 万元,比上年 增长 18.0%。从城乡消费结构看,城镇消费零售额 55368 万元,比上年增长 18.4%;农村消 费零售额 42008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 77152 万元,比上 年增长 17.6%;住宿和餐饮业 20224 万元,比上年增长 19.4%。从经济成分看:公有经济完 成零售额 4291 万元,比上年增长 4.0%,非公有经济完成零售额 93085 万元,比上年增长 18.7%。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 675.6 万吨,比上年增长 12%;公路货物周 转量 103366.1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2.6%;公路客运量 164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5%, 公路旅客周转量 11806.3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15.8%。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7081.7 万元,比上年增长 5 %,其中:邮政 业务收入 630.94 万元,移动业务收入 4090 万元,电信业务收入 1586 万元, 联通业务收入 774.76 万元。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 228.7 万份,比上年增加 34.15%;函件 7.62 万件,减 少 21.29%;特快专递 33938 件,增长 30.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0.85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9.95 万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持续增收。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6 亿元大关,完成 60794 万元,比上年增长 33.1%;地方财政支出 14654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6%。 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银行存款余额 629593 万元,比年初增加 67839 万元,增长 12.1%,其中:储蓄存款 418433 万元,比年初增加 33525 万元,增长 8.7%,各项贷款余额 304322 万元,比年初增加 37716 万元,增长 14.2%;全年金融机构现 金收入 1025372 万元,比上年下降 1.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 1112693 万元,比上年下降 1.6%。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 21129 万元,比上年增长 21.07%;各项赔款 和给付 4342 万元,比上年增长 7.76%;赔付率 20.55%,比上年下降 2.54%。 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受益学生 1.75 万 人,免补金额 1422.88 万元。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全县有普通 高中 3 所(含私立 1 所),职业高中 1 所,教师进修学校 1 所,初中 6 所,小学 62 所, 幼儿园 35 所(含私立 34 所)。高中专任教师 190 人,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 21 人,初中 专任教师 463 人,小学专任教师 978 人,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 27 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 2482 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 409 人,初中在校学生 5263 人,小学在校学生 12259 人,幼 儿园(含私立)在园儿童 4454 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 39 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86.67%,小学入学率 99.87%,升学率达 100%,小学辍学率 0.1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 99.4%, 初中升学率 95.44%,初中巩固率 98.09%,初中辍学率 1.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58.2%。 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99.78%,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95.59%。 全县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 100%,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7.37 年。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全县城乡举办各种 群众文化活动 65 场次。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99.2%。 全县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活跃。全县各行业、乡村举办运动会 65 次,参加活动 人数 13.1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3700 人次,学校举办运动会 48 次,参加活动人数 18800 人 次, 比上年减少 300 人次,举办老年人运动会 10 次,参加活动人数 3700 人次, 比上年增 加 200 人次,全县体育人口已达 64700 人。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全县共有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 12 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 1 个、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1 个、妇幼保健院 1 个、中医医院 1 个、乡镇卫生院 8 个,公立医院共有床 位 630 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454 人,其中医生 216 人。有私立医院 2 个、门诊部 1 个, 床位 20 张,卫生技术人员 66 人。有个体诊所 37 个,卫生技术人员 131 人。全县共建立了 58 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143 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 年报告法定传染病 371 例,报告死亡 0 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 219.2/10 万,死亡率 0。妇 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婴儿死亡率 9.03,孕产妇死亡率 0,住院分娩率 95.42%, 新法接生率达到 99.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6.52%。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人口素质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年 末全县常住人口 17.08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4.2。 民生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136 元,比上年 增加 1002 元,增长 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554 元,比上年增加 2494 元,增 长 14.6%。 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34 人,年末城镇 全部单位从业人员 3.11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015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2%, 低于控制目标 1.3 个百分点。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达 917 人。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 11658 人,比上年增加 689 人,其中参保职工 9283 人,比上年增加 608 人,参保离退休人员 2375 人,比上年增 加 81 人,征缴养老保险费 5571 万元,比上年下降 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26927 人, 比上年增加 722 人,其中参保职工 12982 人,参保离退休人员 3342 人,征缴医疗保险费 3575.9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4000 人,比上年减少 500 人,征缴失业保险费 349 万 元,比上年增长 111.5%。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 24444 人,比上年增加 683 人,征缴工伤保 险费 1337 万元,比上年增长 62.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9327 人,比上年增加 676 人,征 缴生育保险费 2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45.3%。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农保)人数 8669 人,与上年持平。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 69726 人, 比上年增加 5915 人,参保率 85.69%。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7176 人;全 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 1545 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3000 人,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 3126 万元。全年发放农村 70 岁以上老年人补助 347 万元。年 末有社会福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