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湖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样卷_第1页
2014学年湖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样卷_第2页
2014学年湖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样卷_第3页
2014学年湖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样卷_第4页
2014学年湖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样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 第 1 页 共 7 页 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样卷 高二历史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第卷(选择题) 、第卷(非选择题) ,共 26 小题,满分为 100 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万历十五年中提到:“一个人成为官员后,如果认识到他的成功和几代祖先息息 相关,他就不能对他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福利完全漠视。何况这种关心和帮助也不完全 是无偿的支付,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己的子孙在今后不受他们的提携。 ”这种社会 现象的历史渊源是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2.为统一岭南地区,秦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该水利工程的位置位于图中的 A. B. C. D. 3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 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由此表明 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已初步具备民主政治的因素 实现了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 促成了社会对公平公正的追求 A B C D 4下列各项能够体现中国古代王朝对地方的有效驾驭和控制的有 秦朝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时形成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元朝设置了十 2 个行中书省 清朝对边疆地区“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A. B. C. D. 5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阅读下表。 18421901 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简表 国 家 俄 国 英 国 美 国 法 国 德 国 葡 萄 牙 丹 麦 比 利 时 西 班 牙 意 大 利 日 本 朝 鲜 其 他 条约数 59 72 12 41 24 5 17 7 12 5 26 7 41 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到 20 世纪初,列强经济的侵略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掠夺 C.众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加重 D.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61895 年英商在上海开设了外商在沪的第一家纱厂怡和纱厂。该厂的开设被认为是 符合当时中外协定的,其依据有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门户开放”政策 马关条约 A B C D 7梁启超在谈到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自觉, 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 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其中的“第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D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8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一直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才显示其思想的威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流传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9阅读下方表格,处应填写的军队名称是 情况一览表 部队名称 成立时间 领导人 活动范围 第一路军 1936 年 6 月 杨靖宇 辽宁、吉林两省东部 第二路军 1938 年 1 月 周保中 松花江下游地区 第三路军 1939 年 5 月 李兆麟 黑龙江北部 A抗日联军 B新四军 C八路军 D中央红军 10吉尔伯特罗茨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到:“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有助于中 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 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 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这段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的历史概念是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 3 页 共 7 页 A全面抗战路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D第二次国共合作 11 “从 1952 年开始酝酿,到 1954 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的对外 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 平的国家。 ”这一政策 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与周边国家外交活动中提出并发展 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 B C D 12毛泽东曾说:“英国、法国、荷兰当了红卫兵 ,造美国的反。拉丁美洲是美 国的后院 这次居然有 7 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 一件大事。 ”这里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3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则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 认同与接受。下列国家承认这一原则的先后顺序是 苏联 美国 日本 朝鲜 A B C D 14台湾地区与大陆的联系落后于香港地区。在 1949 年后的 30 年里,双方曾拒绝承认 彼此的存在和合法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往来,而且处于实际的战争状态,这表现在 双方不时向沿海岛屿开炮。这种局面的转变始于 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一国两制”的提出 C “关于统一问题的九条方针政策”的提出 D “九二共识”的达成 15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 ,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 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文明”的词源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 是 A.公民至上 B. 轮番而治 C. 城邦政治 D.小国寡民 16基托的希腊人中提到:“雅典城邦的所有事物基本上都是由业余者来管理的, 公职的专职化被尽可能得控制在相当小的范围内;事实上,专家通常是公共奴隶。每 一个公民都轮流做士兵、立法者、裁判者、行政管理者。 ”因此,古希腊公民 A珍视公民权利,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B接受各方面训练,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 C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追求平等 D重视城邦利益,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17. 古罗马的法律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公法(即处理公共事务、国家等法律问题)和 私法(个人、经济等问题) 。其中的私法部分是罗马法的主体,而且其内容丰富、发 展得较为完备。造成此现象的根源是 A古罗马统治者注意保护私有财产 B私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C罗马境内各民族之间矛盾突出 D古罗马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4 18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指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近代西 方民主政治则是公民选举代表组成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比较这两种民 主政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主适用的范围基本相同 B前者与后者有历史传承关系 C都极易使民主沦为多数人的暴政 D二者体现的民主原则截然不同 19纪念币是一个国家为纪念国际或本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杰出 人物、 名胜古迹、珍稀动植物、体育赛事等而发行的法定货币。解读右侧纪念币,对 该纪念币涉及的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国王“统而不治” ,成为国家的象征 B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一种惯例 C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成惯例 D王权受到限制,议会权力逐步扩大 201917 年出现于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 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 月和 11 月爆发了两次 革命,它们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这种“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为 A.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B. 欧洲的东线战事基本结束,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C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德国集中军事力量在西线,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 21.“德国人的反应是进行总罢工,结果法国人不得不为占领付出了得不偿失的代价。由 于德国经济毫无生气、法国人又受到阻碍,赔款问题陷入僵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关国家签订了 A 洛迦诺公约 B 拉巴洛条约 C 非战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22 “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 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 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欧洲分为两条战线,即东线和西线 B美国在 1918 年初正式加入协约国集团 C中国人民为战争的结束做出了贡献 D当时的国民政府向同盟国正式宣战 23细节是历史事件的重要构成,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下列有关二战的细节描 述错误的是 A进攻波兰德军使用“闪电战” ,利用空军优势夺取了战场的制空权 B “海狮计划”德军集中空军优势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但未能得逞 C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军民誓死保卫国家,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D “霸王行动”英军在德国防线背后着陆,苏军开始对柏林发动进攻 24新闻图片承载了很多历史信息。解读下列二战中的新闻图片,我们可以得出二战的 历史教训是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 5 页 共 7 页 A警惕法西斯主义,防止死灰复燃 B及时制止侵略,避免战局扩大 C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和平 D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实力 第卷(非选择题) 共 2 题,每题 26 分,共 52 分。 25.民主、宪政、法治是东西方世界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该历史文件的年份,并简述该文件的历 史意义。 (7 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 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宪法所体现的三个法律原则,并结合新时期国内形势分析通过 该宪法的历史必要性。 (7 分) 材料三 1868 年第十四条 众议员名额应按各州人口总数的比例分配,但不纳税的印第安人 除外。各州年满 21 岁且为合众国公民的男性居民(享有选举权) 1870 年第十五条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 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1920 年第十九条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6 1964 年第二十四条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以未交人头税或其它税款为理由,否认 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1971 年第二十六条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年龄而否认或剥夺已满 18 岁或 18 岁 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的“修正”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通过该修正案的机构名称,并简述该机构成员如何产生。 (12 分) 26.百年来,德意志民族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俾斯麦统治下的德国原是极端专制的,1867 年俾氏却允许北德联邦由成年男子普选 而成立了国会;继之,1871 年全日耳曼帝国也从普选中产生了一个国会。尽管德国的国 会并无权控制政府,然而,俾斯麦居然也要利用民主政治的形式,总是值得我们寻味的 事。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71 年德国普选的政治背景,并说明材料一中“德国的国 会并无权控制政府”的法律依据。 (8 分) 材料二 法国在不到 50 年的时间里就遭到了德国的两次侵略,因此它不愿将其安全交托给没 有权威的国联。它于 1920 年 9 月、1921 年和 1924 年分别与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 伐克协商建立了正式的军事联盟。这一联盟组织基本上是反德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通 过孤立德国来保护法国及其盟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的两次侵略”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 与材料一之间的关联。 (8 分) 材料三 当 30 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的利益。而一般 的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 平主义和畏战情绪,以致在 1940 年 5 月德军进攻时,不仅没有再出现凡尔登的奇迹,而 且在短短的 40 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法国“短短的 40 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的原因。综合 上述材料,概述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德国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10 分)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 7 页 共 7 页 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样卷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 项。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C C D C A A B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C B D B D B A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6 分。共 52 分。 ) 25.(1)1949 年(1 分) 。 历史意义: 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或: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 分) ;体现了人民民主 (或新民主主义)原则(2 分) ;推动了中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2 分) (2)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宪法(法律)至上。 (3 分) 必要性: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