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及说明_第1页
2015《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及说明_第2页
2015《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及说明_第3页
2015《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及说明_第4页
2015《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及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提纲(2015 年试行) 1、矿山慨况 1.1、采矿权慨况 1.1.1、位置与交通 1.1.2、采矿权设置 1.2、地质慨况 1.2.1、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 ) 1.2.2、水工环地质 1.3、开发利用慨况 1.3.1、开拓与开采 1.3.2、开采水平与采区(矿块)划分 1.3.3、设计三率指标 1.4、矿山地质测量与生产慨况 1.4.1、矿山地质测量 1.4.2、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 2、探采对比 2.1、探采对比的基础 2.2、探采对比 2.2.1、矿体厚度对比 2.2.2、矿石品位对比 2.2.3、其它对比 3、资源储量估算 3.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计算参数、矿体圈定原则 3.1.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3.1.2、估算方法与对象 3.1.3、估算参数的确定 3.1.4、矿体圈定原则与块段划分 3.2、储量动态检测的依据 3.2.1、依据的地质(核实)报告 3.2.2、备案资源储量 3.3、资源储量估算 3.3.1、备案后逐年开采动用资源储量 3.3.2、本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估算 3.3.3、本年末资源储量 3.3.4、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3.4、三率估算 3.4.1、开采回采率估算 3.4.2、选矿回收率估算(或矿石加工) 3.4.3、综合利用率估算 3.4.4、废石混入率与采矿贫化率估算 4、结论与建议 1 矿山储量年报编写说明 本年报编写提纲基本按照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中, 矿山储量年报编写格式的正文要求进行设置有关章节,力争简 明扼要,重点突出。以开采动用资源储量估算和三率指标估算 为重点。 年报开头需简单说明矿山储量动态管理与编制矿山储量 年报的目的与任务及项目来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 ,为了全面贯 彻落实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 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 和合理利用。Xx 地勘单位受 xx 公司 xx 矿的委托,开展了本年 度矿山储量动态地质测量工作。对本年度施工工程(巷道或露 天剥离)和开采动用资源储量范围进行了实测圈定,核实资源 储量变动的数量及原因,落实资源储量变动的具体地段和部位; 及时掌握和分析资源开采利用状况,查清资源储量损失的数量 及原因和地段;按国家统一要求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报表,更新 资源储量估算图和采掘(剥)工程现状(平面)图,编制矿山 储量年报。 ” 1、矿山慨况 1.1、采矿权概况 1.1.1、位置与交通 2 简单说明矿区距所在县级城市的方向、距离,矿区所在乡 镇、村;简单说明矿区距最近铁路火车站、集运站的方向、距 离,距最近县、省、国道的方向距离及连接方式等。 1.1.2、采矿权设置 简单说明矿业权的设立、沿革、整合、兼并重组及变更情 况;现采矿权人、矿山企业名称、经济类型、采矿许可证、矿 区范围面积、生产规模、开采方式、批准开采的矿种或煤层编 号,开采深度,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及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等。附 插表 1-1。 xx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对照表 插表 1-1 北京 54 坐标系 西安 80 坐标系点 号 经纬度 3 度带坐标 6 度带坐标 经纬度 3 度带坐标 6 度带坐标 1 2 3 4 1.2、地质慨况 1.2.1、矿区地质 一、地层:简单说明矿区出露的地层,对含矿地层叙述的 要略细一些。 二、构造: 简单说明矿区所在稍大一点最近区域构造的位 3 置和矿区内的褶皱、断层特征及岩层倾向、倾角。 三、岩浆岩:简单说明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种类及分布。 四、矿体特征:一是说明矿带、矿体的数量和分布、形态、 规模、产状,矿体长度、厚度、赋存标高;二是说明矿石结构、 构造、矿石类型(工业、自然、成因类型) ;三是说明矿石的矿 物成分、化学成分,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煤质类型。 1.2.2、水、工、环地质 简单说明矿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煤层 的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然倾向等级等。 1.3、开发利用慨况 1.3.1、开拓与开采 简单说明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 式、采矿方法、运输方式、地下开采的通风方式等。附插表 12。 XX 矿 开拓主、副、风井基本情况一览表 插表 1-2 井口坐标(3 度带) 巷道规格(m) 落地位置 井口 名称 坐 标 系 X Y H 方 位 角 倾 角 (0 ) 长 宽 高 所在 矿体 高程 (m) 54主井 口 80 54副井 口 80 54风井 口 80 4 1.3.2、开采水平与采区划分(煤矿用) 开采阶段与矿块划分(地下开采的非煤矿) 开采阶段划分(露天开采的非煤矿) 该部分需说明开采水平或阶段划分,采区、矿块划分和设 计的技术指标。一是简单说明初步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的设计 情况。煤矿设计的开采水平和采区划分,工作面布置及开采方 式(前进式或后退式) 、开采顺序及首采区;地下开采的金属矿 说明开采水平或阶段的划分,矿块的划分,矿房的规格,顶柱、 底柱、间柱的留设规格,那些矿柱设计回采,那些矿柱设计不 回采;露天非煤矿阶段(水平)的划分,开采顺序,首采区, 同一阶段的推进方向,说明设计的安全平台、清扫平台、工作 平台、运输平台宽度,台阶高度、是否并段及并段后高度,工 作台阶坡面角、终了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等技术指标。 二是说明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剩余服务年限。 三是说明实际开采情况。说明现在开采的矿体编号,与核 实(其它)报告对应的储量估算块段编号;地下开采的矿山说 明实际开采的水平及位置、开采的长度、宽度、高度;露天开 采的说明实际开采的阶段水平及位置、范围、边坡角、台阶高 度等。 1.3.3、设计三率指标 首先说明所依据的开发利用方案及编制单位、编制时间, 5 审批情况。各项设计指标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要求。因 特殊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有专家组论证意见及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核定“三率”指标。 一、开采回采率指标(工作面、采区或矿块、矿井) 根据矿体的厚度(薄层、中厚层、厚层)设计三率指标内 容,工作面或工作面阶段、矿房设计开采回采率指标;采区、 矿块、采场开采回采率指标。方案中没有设计的需简单说明情 况。 井工煤矿采区开采回采率:薄煤层(小于 1.3 米)不低于 85%,中厚煤层(1.3-3.5 米)不低于 80%,厚煤层(大于 3.5 米)不低于 75%;露天煤矿,薄煤层(小于 3.5 米)不低于 85%,中厚煤层(3.5-10.0 米)不低于 90%,厚煤层(大于 10.0 米)不低于 95%。 露天铁矿,大型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 95%,中小型矿不低 于 90%;地下开采的铁矿,根据矿体产状、围岩的稳定性应分 别达到 75%-83%。 露天开采的金矿,在矿石贫化率不超过 10%的前提下达到 90%以上;地下开采的金矿,按照不同的赋存条件,在设计矿石 贫化率范围内,根据矿体厚度、倾角、围岩稳定性应达到 75%- -92%以上。 二、选矿回收率指标(含选矿方法、流程、选矿回收率等) 煤矿原煤入选率原则上要达到 75%以上;铁矿的选矿回收 6 率磁铁矿中磁性铁的选矿回收率,中粒以上不低于 95%,细粒、 微细粒不低于 90%;金矿根据矿石难易选矿程度,选矿回收率 应达到 70%-85%,常规氰化工艺低品位矿石选矿回收率应达到 60%,堆浸工艺低品位矿石选矿回收率不低于 50%。 三、综合利用率指标 主要指共伴生矿产或元素、矿物和夹石、尾矿、矿渣、矿 井水、选矿水的综合利用情况。在无共伴生矿产时,煤矿主要 为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铁矿主要为尾矿和选矿水(及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情况;石料一般为矿渣和加工尾沙的综合 利用。综合利用率不等于综合回收率。 煤矿煤矸石、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须达到 75%以上;铁矿 的尾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20%,选矿厂废水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85%;金矿共生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60%,伴生矿不低于 40%。 四、采矿贫化率 对用矿石品位圈定矿体的矿种(主要是金属矿)需有设计 采矿贫化率指标。 1.4、矿山地质测量与生产慨况 1.4.1、矿山地质测量 一、矿山地质测量工作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一是说明地质工作方法,采用的工作手段,如:见矿工程 或资源储量估算工程、巷道、掌子面、工作面、露天采场等地 质编录素描,矿体厚度点探测,资源储量估算工程采样化验, 7 采出矿石及围岩、夹石采样化验等和完成的具体工作量;二是 说明测量工作使用的仪器、基点及测量方法。完成的测量工作 量,如:剖面测量长度、控制点测量个数、露天碎部测量范围 面积及点数,巷道测量长度及点数等。附插表 13。 Xx 矿本年度矿山动态实测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插表 1-3 序号 分类 完成项目名称 完成工作量 备注 1 测量 控制测量 x 个 2 测量 露天采场碎部测量或巷道测量 露天采场测量 x 个;巷道测量 xm,x 个点 3 测量 剖面测量及其它测量 X 条 xm 4 地质 露天采场 ,施工硐子素描编录,掌子面编 录 露天采场素描编录 x 处,素描编录 硐子 x 个,xm,掌子面编录 x 处 5 地质 矿体厚度点探测 X 个 6 地质 矿体、采出矿石、矿体顶底及夹层采样化验 矿体 x 个,矿石 x 个,围岩 x 个 7 地质 其它地质工作 8 其它 完成的其它工作 二、地质、测量工作质量评述 对本年度开展的地质工作,测量工作,采样化验工作等是 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等技术要求,进行工作质量方面的评述。 1.4.2、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 8 一、本年度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 一是简单说明本年度计划掘进的巷道或剥离的具体位置, 开采或回采的位置范围,具体工作量;二是要详细说明实际完 成的开拓、采准、切割巷道位置、名称、进尺数字、巷道出矿 (煤)量;露采剥离的位置及剥离量;开采动用所在矿体、采 区(矿块) 、工作面(阶段) ,推进长度、面积、回采动用资源 储量。 二、下一年度生产计划 简单说明下一年度计划掘进巷道或露天剥离的位置、名称 及具体估算的工作量(不能超过生产能力) 。 2、探采对比 简述矿山开拓、采准后,矿体形态、空间位置、矿体厚度、 矿石品位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的变 化情况。 2.1、探采对比的基础 说明探采对比的基础是本次地质测量工作与最近一次勘查 (探矿) ,并经评审备案的地质(核实)报告进行对比。说明报 告的编制单位及储量估算的截止时间。 2.1、探采对比 2.2.1、矿体厚度对比 通过本年度施工的巷道,尤其是煤矿工作面运输顺槽、回 风顺槽,金属矿矿块顶底运输巷道、回风巷道和工作面、掌子 9 面以及露天采场揭露的矿体厚度及平均厚度与原报告相应资源 储量估算块段,矿体厚度上下限、平均厚度,以及开采动用部 位据该块段中或附近最近工程的矿体厚度相比,说明发生的变 化情况。 2.2.2、矿石品位对比 通过本年度对揭露矿体的采样化验结果与原报告相应资源 储量估算块段矿石品位上下限,平均品位,以及开采动用部位 据该块段中或附近最近工程的矿体矿石品位进行对比,说明发 生的变化情况。 2.2.3、其它对比 一是对本年度揭露的构造(断层)有无变化,有无新揭露 断层、岩浆岩;二是对本年度揭露的矿体顶底板岩性有无发生 变化;三是通过井下涌水量,与原报告相比有无发生变化以及 瓦斯测量有无发生变化;四是对其它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 3、资源储量估算 3.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计算参数、矿 体圈定原则 该年报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采用 xx 年 xx 月 xx 地质单位编制提交,并经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备案的山西 省 xx 煤田 xx 县 xx 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相关内容。 估算范围及对象为矿区范围内本年度开采动用部分,块段划分 10 及矿体圈定原则与核实报告一致,本年度动用块段在原块段的 基础上单独划分块段。本年度开采动用块段的矿体平均厚度, 采用本次实测的矿体平均厚度;矿石体重(容重或视密度)仍 使用原报告的相关参数。经揭露或探查的块段内估算参数发生 变化的,只对动用资源储量和块段内动用区资源储量进行估算, 并相应增加该块段动用资源储量及核减保有资源储量。未经重 新揭露或探查的块段资源储量仍使用原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数 字进行统计。 3.1.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简单说明原报告采用的工业指标和本次使用的工业指标 。 3.1.2、估算方法与对象 一是简单说明核实报告或普查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估算范围及对象,二是还需说明本年度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 估算的范围对象为矿区内本年度开采动用的资源储量部分。 3.1.3、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说明原报告使用的估算参数(块段面积、矿体块段平 均厚度、矿石体重或视密度等) ; 二、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是说明本次矿体动用部分块段面积测定方法;二是说明 储量估算的矿体动用块段平均厚度为本年度对煤层或矿体有代 表性的厚度探测点及附近钻孔的矿体厚度的平均厚度;三是说 明矿石体重等其它参数仍使用原地质(核实)报告上的参数。 11 3.1.4、矿体圈定原则与块段划分 一、矿体圈定原则 一是简单说明原报告矿体圈定及外推原则;二是说明本年 报仍采用核实报告的矿体圈定及外推原则。 二、块段划分 一是说明原报告块段划分原则;二是本次对开采动用部分 的块段单独划分块段。 3.2、储量动态检测的依据 3.2.1、依据的地质(核实)报告 报告名称(全称) ,编制单位、编制时间、评审机构及评审 时间及评审文号,备案单位、时间及文号等。 3.2.2、备案资源储量 备案截止时间,备案报告累计查明、动用、保有资源储量 (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附插表 3-1、3-2。 Xx 煤矿备案核实报告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 插表 3-1 矿区 名称 煤 层 编 号 块段 编号 煤质 类型 资源 储量 类别 块段 平均 厚度 (M) 块段水 平投影 面积 (M 2) 倾角 ( 0 ) 块段斜面 积(m 2) 视密度 (t/m 3 ) 块段体 积(m 3) 资源储量 (万吨) 备 注 1 2 2 3 5 4 A矿区 小 计 12 2 5 7 5 8 B矿区 小 计 9 10 2 11 12 13 新增空白区 5 14 小计 合计 说明:该表适用于煤矿,也可按照核实报告的格式编制该表 Xx 煤矿核实报告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 插表 3-1 煤质类型 资源储量类别矿 区 名 称 煤 层 编 号 块 段 编 号 QM CY 111b 122b 333 块段 水平 面积 (m2) 倾 角 (0) 块段 斜面 积 (m2) 块段 平均 厚度 (m) 视 密 度 (t/m3) 块 段 体 积 (m 3 ) 块段 资源 储量 (万吨) 备 注 12 2 35 4 A 矿 区 小 计 B 2 5 13 6 75 8 矿 区 小 计 92 10 115 12 新 增 区 小 计 2小 合 计 5 合 计 xx 核实报告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 插表 3-1 断面面积(m 2) 资源储量类别矿体 编 号 块 段 编 号 A 断 面 B 断 面 平 均 断面间 距 (m) 块段体 积 (m 3) 矿石 体重 (t/m 3) 资源 储量 (万吨) 块段 平均 品位 (%) 14 合 计 适用于平行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 Xx 核实报告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 插表 3-1 资源储量类别 矿体 编号 块 段 编 号 111b 122b 333 动 用 块段 垂直 投影 面积 (m 2) 倾角 (0) 块段斜 面积 (m 2) 矿石 体重 (t/m 3) 块段 体积 (m 3 ) 资源 储量 (万吨) 块段 平均 品位 (% ) 备注 1 2 3 1 小 计 1 2 3 2 小 计 合计 说明:该表适用于垂直纵投影图估算资源储量 Xx 煤矿 xx 核实(普查)报告资源储量汇总表 插表 3-2 资源储量(截止 2009 年 12 月底) 保有(万吨) 资源储量类别 煤质类型 煤层 编号 小计 111b 122b 333 QM 动用 (万吨) 累计 查明 (万吨) 备注 15 合计 该表适用于煤矿使用 Xx 矿 xx 核实报告资源储量汇总表 插表 3-2 资源储量(截止 2009 年 12 月底) 保有(万吨) 资源储量类别 矿体 编号 122b 333 小计 动用 (万吨) 累计查明 (万吨) 备 注 合计 该表适用于非煤矿 资源储量汇总表要有储量估算的截止时间。 3.3、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3.3.1、备案后逐年开采动用资源储量 备案后,本年度前逐年开采动用资源储量;每年矿山储量 年报编制及审查情况;上年末累计查明、动用、保有资源储量; 生产矿和基建矿都要说明逐年开拓、采准、切割、切眼巷道等 位置、名称、进尺数字,断面规格、巷道出矿(煤)量。附插 表 3-3。 xx 报告备案后逐年开采动用资源储量表 插表 3-3 16 3.3.2、本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估算 一、说明本年度动用资源储量块段及位置,实测地质编录 位置(一定要注意见顶、底板) 、估算参数的变化情况。 二、说明本年度动用资源储量、采出量(实测理论计算及 统计出矿量) 、损失量(损失量含各个工作面各项损失量计算, 采区、采场、矿块摊销损失量计算) ,动用区重算增减、动用块 段重算变化情况。 三、基建矿要说明本年度开拓、采准、切割、切眼等位置、 名称、进尺数字,巷道出矿(煤)量等。 四、露天开采的矿山需说明当年剥离的岩石、土位置、数 量。附插表 3-4、3-5。 巷道出矿量(万吨) 回采资源储量(万吨) 年度 矿石 量 主要出矿巷道名 称 矿石 量 所在采 区或矿 块 所在工 作面或 阶段 年度 动用 资源 储量 合计 (万吨) 数据来源 所在原 报告块 段编号 备 注 2010- 2012 2013 2014 合计 17 Xx 露天矿 xx 年度剥离岩土量估算表 插表 3-4 断面面积(m 2) 岩土所在位置所 在 位 置 块 段 编 号 A 断面 B 断面 平均 断面间 距 (m) 块段体 积 (m 3) 平均 体重 (t/m 3) 上部 中部 边坡 岩土量 (万吨) 备 注 合 计 适用于平行断面法估算岩土动用量(其它估算方法可参照储量估算表设计) xx 露天矿 xx 年度剥离岩土量汇总表 插表 3-4 矿体上部剥离区 矿体中部剥离区 岩 石 土(及土混石) 岩 石 总剥离量 剥离区编号 所在 采区 或矿 块编 号 体积 (m 3 ) 重量 (万吨) 体积 (m 3 ) 重量 (万吨) 体积 (m 3 ) 重量 (万吨) 体积 (m 3 ) 重量 (万吨) 备 注 18 合计 Xx 矿本年度掘进巷道及巷道采出矿石量估算表 插表 3-4 巷道见矿类别 巷道名称 进尺 (M ) 巷道断 面规格 (M 2) 长度 (M ) 宽度 (M ) 厚度 (M ) 体积 (M 3 ) 采出 矿石 量 (万吨) 掘进巷 道在原 报告块 段编号 备注 岩石巷 小计 矿石巷 小计 合计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估算表 插表 3-5 矿体 编号 块段编号 所在 工作 面 (矿 块) 名称 块段 水平 投影 面积 (M 2) 倾角 (0) 块段 斜面 积 (M 2) 块段 平均 厚度 (M ) 矿石 体重 (T/ M3) 资源 储量 (万吨) 储量 类别 备注 小计 19 小计 合计 适用于水平投影法(水平投影图)估算资源储量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估算表 插表 3-5 断面面积(M 2) 动用资源储量(万吨) 矿体 (煤层) 编号 块段 编号 所在工 作面( 阶段) 或水平 名称 A-A B-B 平均 断面 间距 或外 推长 度 (m) 块段 体积 (m 3 ) 矿石 体重 或视 密度 (t/m 3) 122b 333 矿 体 合 计 合 计 动用 块段 平均 品位 (% ) 1 2 3 1 2 合计 该表适用于平行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估算表 插表 3-5 矿体 编号 块段编号 动用矿 块所在 水平 块段 垂直 投影 面积 (M 2) 倾角 (0) 块段 斜面 积 (M 2 ) 块段 平均 厚度 (M ) 矿石 体重 (T/M 3) 资源 储量 (万吨) 储量 类别 备注 小计 20 小计 合计 适用于垂直投影法(垂直投影图)估算资源储量 3.3.3、本年末资源储量 一、本年末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储量、基础储量、 资源量) 、累计动用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储量、基础 储量、资源量) 。附插表 3-6。 Xx 年末资源储量汇总表 插表 3-6 资源储量(截止 2015 年 11 月 30 日) 保有(万吨) 资源储量类别 煤质类型 煤层 编号 小计 111b 122b 333 QM 动用 (万吨) 累计 查明 (万吨) 备 注 合计 该表适用于煤矿 Xx 年末资源储量汇总表 插表 3-6 资源储量(截止 2013 年 11 月 30 日) 保有(万吨) 资源储量类别 矿体 编号 小计 122b 332 333 334 动用 (万吨) 累计查明(万吨) 备注 21 合计 适用于非煤矿 插表 3-6 可用于上一年度和本年度年末资源储量汇总表 二、本年度开采动用资源储量与核实(普查)报告对照重 算增减; 本年度核查动用新发现矿体或增加了生产勘探工程的需说 明本次增减矿体(煤层)或生产勘探重算资源储量。附插表 3- 7、3-8。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增减估算表 插表 3-7 本次估算 原报告分割估算 矿体 (煤 层) 编号 块段 编号 动用 块段 面积 (M 2) 矿石 体重 (视 密度) (t/m 3) 采用 平均 厚度 (M) 体积 (M 3 ) 资源 储量 (万吨) 所在 块段 编号 储量 类别 块段 平均 厚度 (M ) 体积 (M 3) 资源 储量 (万吨) 与原 报告 对比 增减 资源 储量 (万吨) 22 空-1 2000 1 2500 2 2800 -300 2 空-2 1000 1 1500 1 1500 0 合计 该表用于本年度估算资源储量参数发生变化(与核实报告相比) 的情况和增减矿体(煤层)或生产勘探重算资源储量的情况。 Xx 矿动用块段资源储量核减统计表 插表 3-8 5.3.4、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3.4、三率估算 3.4.1、开采回采率估算 一、地下开采矿山工作面开采回采率估算。 本年度动用的各个工作面或矿房的各项损失量(厚度、面 积、落矿等) ,摊销的采准、切割巷道及矿柱损失量,须全面准 原块段 原报告块段资源储量(万吨) 上年末块段资源储量(万吨) 本年末块段资源储量(万吨) 编号 储量 类别 累计 查明 动用 保有 累计 查明 动用 保有 累计 查明 动用 保有 小计 矿区合计 23 确实测统计认真估算工作面或矿房开采回采率。 煤矿工作面损失主要为:目前使用较多的综合机械化放顶 煤开采,初采、末采不放顶,两端头不放顶厚度损失,割煤机 割煤高度、放顶高度以外残留的煤层厚度;因放煤步距未放出 的煤量损失、遗留在老谭的落煤损失。分层开采的实际留设的 煤皮假顶等。一次采全高因煤层厚度不稳定丢弃的煤层厚度损 失,落煤损失等。 二、地下开采矿山采区或矿块开采回采率估算。主要为实 测统计计算采区(矿块)摊销的巷道及矿柱等损失量,巷道出 矿量;在合理估算采区或矿块损失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 采区或矿块开采回采率。 地下开采煤矿采区损失主要为:两工作面之间不回采的煤 柱面积损失(一般两侧摊销一侧的) ;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 槽、切眼、联络巷的厚度损失。由于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都未 估算,一般随回采工作面进尺摊销。另外,对于只供一个采区 单独使用的上、下山回风、运输巷道及保护煤柱,一般按动用 资源储量比例进行摊销。 三、非正常损失量 如果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采区共用的巷道及煤柱,应摊销在 矿井损失中;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开采条件、安全条件、 三下压矿造成的非正常损失、永久保安矿柱等和开拓巷道及矿 (煤)柱,井田境界保安矿(煤)柱,工作面端头与井田边界 24 斜交留设的三角矿(煤)柱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中一般不计算, 由于数量较大,一般摊销在矿井损失中。 工作面、工作面阶段、矿块开采损失率及回采率估算附插 表 3-9。采区开采损失率及回采率附插表 3-10。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矿块开采损失量及损失率估算表 插表 3-9 矿块(采场)损失量(万吨) 未采下损失 采下损失 矿体 编号 矿块 (采 场) 编号 矿房 矿柱 残留 矿石 开采 不正 规未 采下 矿石 采矿 方法 不同 留设 的保 护矿 柱 因采 矿方 法留 设的 顶底 矿量 巷道 顶底 丢失 的矿 量 已落 矿未 能放 出的 矿石 未能 运出 采场 的矿 石 损失量小计 采 出 矿 石 量 (万 吨) 动用 资源 储量 (万吨) 矿块 (采 场) 开采 损失 率 (%) 矿块 开采 回采 率 (%) 合计 适用于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 Xx 煤矿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工作面损失量及损失率估算表 插表 3-9 工作面损失量(万吨)煤层 编号 工作 面编 号 面积损失 厚度损失 落煤 损 失 其 它 损 失 工作 面损 失合 计 采出 煤量 (万吨) 动用 资源 储量 (万吨) 工作 面开 采损 失率 (% ) 工作 面开 采回 采率 (% ) 25 设计 留设 的小 煤柱 煤垛 长壁 式采 煤法 留设 的带 间煤 柱 护 顶 煤 支护 高度 限制 丢失 的顶 底煤 综采 丢失 的顶 底煤 放顶 煤初 采末 采上 下端 头三 角煤 合计 (年 均) 适用于地下开采的煤矿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工作面阶段开采损失量及损失率估算表 插表 3-9 工作面阶段损失量(万吨) 未采下损失 采下损失 煤层 (矿 体) 编号 工 作 面 阶 段 台阶 边缘 及边 坡残 存挂 帮损 失 剥 离 清 顶 厚 度 损 失 开采 残留 底板 厚度 损失 爆 破 飞 散 损 失 装 运 过 程 散 落 损 失 边坡 滑落 剔除 夹石 损失 落 矿 损 失 小 计 采 出 矿 石 量 (万吨) 动 用 资 源 储 量 (万吨) 工 作 面 阶 段 开 采 损 失 率 (%) 工 作 面 阶 段 开 采 回 采 率 (%) 合计 适用于露天开采的煤矿及其它矿山 Xx 年度动用资源储量采区开采损失量及开采损失率和采区开采回采率估算表 插表 3-10 采 区 编 开采 煤层 编号 所在 工作 面阶 工作 面阶 段损 采区摊销损失量(万吨) 采区损失 量合 采区动用资源储量 (万吨) 采区 开采 损失 采区 开采 回采 26 号 段 失量 (万吨) 按储量 比例摊 销损失 量数量 (万吨) 计 (万吨) 采区 工作 面阶 段回 采量 采区 摊销 量 合 计 率 (%) 率 (%) 合 计 该表适用于露天开采的煤矿 Xx 年度 xx 煤矿动用资源储量采区开采损失量及开采回采率估算表 插表 3-10 随工作面进尺摊销工作 面间巷道损失量(万吨) 为本采区单独服务的巷道 摊销损失量(万吨) 采区动用资源储量 (万吨) 煤层及采区编号 工作面编号 工作 面损 失 (万吨) 两工 作面 间煤 柱面 积损 失 巷道 顶底 厚度 损失 小 计 煤 柱 间 面 积 损 失 巷道 顶底 厚度 损失 小 计 按储 量比 例摊 销数 量 采区 损失 量合 计 (万吨) 工作 面回 采动 用量 巷 道 出 煤 量 采 区 摊 销 量 采 区 动 用 合 计 采 区 开 采 损 失 率 (% ) 采区 开采 回采 率 (%) 合计 适用于地下开采的煤矿 国土资源部对煤矿、铁矿、金矿、铜矿、铅锌矿、钒钛磁铁 矿、磷矿、高岭土、萤石、钾盐、稀土等矿种的三率指标进行了 公告,规定了部分矿种的三率指标最低要求,设计的三率指标须 27 符合国土资源部公告的要求。暂时没有公告的矿种也需符合设计 规范、规程的要求。暂时没有明确规定三率指标的要按照先进的 采矿、选矿、综合利用技术,结合该矿的具体特点设计三率指标。 具体设计过程中可参考类似矿种的三率指标要求进行设计。 四、 开采回采率的意义及估算公式 开采回采率-指在一定开采范围内(或开采境界内) ,某一 时期(一般指一年)采出资源储量占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0%KX采 出 资 源 储 量动 用 资 源 储 量 开采回采率(%)=1- 开采损失率(%) (资源储量动态实测 过程中用该公式进行计算开采回采率);即:K=(1-S)x100% 铁矿的开采回采率-矿山开采过程中,在境界内实际采出的 铁矿原矿质量与开采范围内动用铁矿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其中, 动用铁矿资源储量是指开采范围内采出的铁矿与开采损失的铁矿 质量之和(国土资源部公告) 。 金矿的开采回采率-指在一定开采范围内,实际采出金矿石 量占用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其中动用资源储量是指该开采范 围内采出金矿与开采损失金矿量之和(国土资源部公告) 。 煤矿采区回采率指采区实际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资源储量 的百分比。采出煤量(矿井采区):指采区内所有工作面采出煤 量与掘进煤量之和;露天矿采区采出煤量:指采区内实际采出的 煤量;采区动用资源储量:指采区采出煤量与开采损失量之和 (国土资源部公告) 。 28 开采损失率(资源储量损失率)-资源储量损失量和动用地 段内资源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开采损失(资源储量损失):指在 采矿过程中,采下或未采下损失在矿坑或露天采场内的资源储量。 开采损失:煤矿分工作面开采损失、采区开采损失、矿井开 采损失;地下开采的金属、非金属矿分矿房开采损失、矿块开采 损失、矿井开采损失;其他露天矿分工作面阶段开采损失、采场 开采损失、矿区开采损失。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 ,煤矿工作面开 采损失量为依据实测的工作面各项损失量之和;采区损失量=工 作面损失量+ 采区摊销损失量。 煤矿工作面损失率= 10%+ 工 作 面 损 失 量工 作 面 采 出 量 工 作 面 损 失 量 采区损失率= 10采 区 损 失 量采 区 采 出 量 采 区 损 失 量 采区损失量=工作面损失量+采区摊销巷道损失量; 采区采出量=工作面采出量+巷道采出量。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中金属、非金属矿开采损失率的 计算公式: 直接法计算公式: 120% DPXQ 式中:P 资源储量损失率 (%);D 1采场未采下损失量(t); D2采场采下损失量 (t);Q采场地质矿量(t)。 29 开采损失率间接计算公式:P=1-T/Qx(C-C 2)/(C1-C2)x100% 注:一般用矿石品位圈定矿体的矿种需用该公式估算工作面 或工作面阶段,及其地下开采矿山的矿块(矿房)的开采损失率。 式中:P 间接资源储量损失率 (%);T 采场出矿石总量(t) ; Q采场地质矿量 (t); C采场地质品位(%) ; C1采场出矿品位(%); C2采场围岩品位(%) 。 (说明:经实际计算结果验算,验算公式:T=Q-Q 0+R,上式 可能错误,使用时应注意,最好使用国土资源部铜、铅锌“三率” 指标最低要求公告上的公式)。 或 P=(1-)10% TaXXQ (注:上式来源于网上) 国土资源部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 (试行)公告铁矿开采回采率计算公式: 10%= 10%+-10K 原 矿 采 出 量动 用 资 源 储 量实 际 采 出 的 原 矿 质 量开 采 范 围 内 采 出 的 铁 矿 质 量 开 采 损 失 的 铁 矿 质 量采 出 矿 石 总 量 废 石 混 入 量动 用 资 源 储 量 国土资源部铜、铅、锌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 30 标要求(试行)公告铜、铅、锌矿开采回采率计算公式: 1210%=CTKQTC金 属 回 收 率 E 式中:C 动用资源储量平均品位(%); C1采场采出矿石平均品位(%); C2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品位(%)。 Q动用矿石资源储量; T采出矿石量;T=Q-Q 0+R Q0开采过程中损失矿石量; R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 五、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 (一) 、工作面阶段开采回采率 1、露天矿工作面阶段开采损失内容:包括:采下损失(爆破 飞散、采装运散落损失、清顶损失) 、未采下损失(挂帮损失、底 板留矿损失) 、落矿损失等,石料矿一般不大于 5%。 2、露天矿工作面阶段开采回采率:在认真估算工作面阶段开 采损失量的基础上,计算工作面阶段开采回采率。 (二) 、 采场开采回采率 1、露天采场开采损失:采场开采损失应为当年开采多个工作 面阶段的合计,以及采场保留的永久性矿柱等损失之和。 2、露天采场开采回采率估算:在认真估算采场开采损失量的 基础上,正确估算采场开采回采率,一般不低于 90%-95%,石料类 31 露天矿山取大值。 3.4.2、选矿回收率估算(或矿石加工) 具体收集本年度入选矿石数量,平均入选品位,选矿 方法、设备、流程,产出精矿数量、品位,销售数量、单 价、全年收入;尾矿数量、含矿品位,存放情况。选矿水 消耗数量、用电数;选矿流程图。 对于石料等矿,须说明矿石加工情况。使用的加工设 备、加工方法、加工流程;加工数量,矿产品质量或矿产 品规格,销售数量,平均价格,全年收入;加工用水、用 电情况;矿渣存放及利用情况;加工流程图。 一、选矿回收率(需选矿石应写该部分) 选矿回收率选矿产品中所含被回收有用成分(可以是元素、化 合物、矿物) 的质量占入选矿石中该有用成分质量的百分比。 选矿回收率计算公式: =10%X精 矿 中 有 用 组 分 的 质 量入 选 矿 石 中 有 用 组 分 的 质 量 采选综合回收率指采矿和选矿生产过程中回收的有用组分占 动用资源储量中有用组分的百分比。 采选综合回收率计算公式:=开采回采率 X 选矿回收率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指采矿、选矿和冶炼三个阶段中矿产资源 得到有效回收利用的程度,它是反映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综合 性指标。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计算公式: T=开采回采率 x 选矿回收率 x 冶炼回收率 32 Xx 年度 xx 铁矿选矿厂选矿回收率估算表 插表 3-11 入选矿石 精 矿 用 水 用 电 时 间 数量 (万吨) 平均 品位 (%) 数量 (万吨) 平均 品位 (%) 总量 (吨) 精矿 平均 用量 (t/t ) 总量 (度) 精矿 平均 用量 (度/t ) 选矿 回收 率 (%) 选 矿 比 备 注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合计/ 平均 说明:平均品位一般为 MTe,也可使用 TFe 二、矿石加工(对于不需选矿,进行简单加工出售矿产品的石 料应采用矿石加工) (一) 、矿石加工方法及设备 说明矿石加工方法,选择矿石破碎、筛分加工设备以及配备数 量,一般加工为不同规格的石子。 (二) 、加工流程 33 确定加工流程,绘制流程图。 (三) 、矿产品规格 建筑、铺路常用石子规格 2-4cm、1-3cm、1-2cm 、0.475-1cm; 烧制白灰一般为 510cm。 (四) 、尾渣处理 小于 0.475cm 的尾渣,运在排土场单独堆放,可用于矿山道路 的维护,回填采坑等。 3.4.3、综合利用率估算 主要指共伴生矿产或元素、矿物和夹石、尾矿、矿渣、 矿井水、选矿水的综合利用情况。在无共伴生矿产时,煤 矿主要为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铁矿主要为尾矿和 选矿水(及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情况;石料一般为矿渣和 加工尾沙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不等于综合回收率。 综合利用率分为: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率、尾矿及矿渣的综 合利用率、矿井或选矿厂废水的综合利用率。 一、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 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指开采主矿种的过程中,对达到综合 利用要求的共伴生的有用组分(包括有用元素、化合物、矿物) 的综合回收利用。 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指采选利用的某一共伴生有用组分的 质量与动用资源储量中该共伴生组分质量的百分比。 34 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计算公式: 10%RX采 选 利 用 的 某 一 共 伴 生 矿 质 量动 用 资 源 储 量 中 该 共 伴 生 矿 质 量 二、 尾矿及矿渣的综合利用 (一) 、可利用方向 主要有:尾矿和矿渣中有用组分的回收利用,制作建筑材料 利用,修建或维修道路、回填矿坑利用等。 (二) 、综合利用率 尾矿综合利用率指矿山生产过程中,年度利用的尾矿量与 年度生产的尾矿量的百分比。其中利用的尾矿量包括回收尾矿中 有用元素的量、用于制作建筑材料的量及矿山回填采矿坑量等。 尾矿综合利用率计算公式: 10%RwX年 度 已 利 用 的 尾 矿 质 量年 度 生 产 过 程 中 产 生 的 尾 矿 质 量 Xx 年度 xx 铁矿选矿厂尾矿综合利用率估算表 插表 3-12 产生尾矿 复选利用 其它利用方向 综合利用 时 间 数量 (万吨) 含铁 平均 品位 (%) 数量 (万吨) 生产 精矿 数量 (万吨) 精矿 含铁 平均 品位 (% ) 道路 维修 用量 (万吨) 回填 矿坑 用量 (万吨) 其它 利用 (万吨) 数量 (万吨) 综合 利用 率 (% ) 备 注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35 合计 三、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一) 、利用方向 煤矸石可用于发电厂作低热值燃料、制作新型建材(砖) 、 优质高岭岩可用作陶瓷原料、回填矿坑等。 (二) 、综合利用率 根据国土资源部三率指标最低要求公告,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率应达到 75%以上。 Xx 年度 xx 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估算表 插表 3-12 煤矸石产量(万吨) 综合利用数量(万吨) 时 间 井下拣 选数量 井口拣 选数量 小 计 矸石 发电 制作 建材 制作 陶瓷 其 它 小 计 综合 利用 率 (%) 备 注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合 计 四、矿井水及选矿废水的的综合利用 (一) 、可利用方向 36 主要为矿井水、选矿废水的综合利用。主要利用方向为经过 滤或沉淀等方式处理后,用于采区或采场洒水降尘、凿岩穿孔, 消防备用水,生活区绿化灌溉、地面洒水防尘,建筑工程利用及 其它利用方向等。 (二) 、综合利用率 选矿厂废水综合利用率指选矿生产过程中,年度生产的废 水质量减去年度排放的选矿废水质量与年度生产的废水质量的百 分比。选矿厂废水综合回收利用率计算公式: (- 10%Rs X年 度 产 生 的 废 水 质 量 年 度 排 放 的 选 矿 废 水 质 量 )年 度 产 生 的 废 水 质 量 Xx 年度 xx 铁矿选矿厂选矿水综合利用率估算表 插表 3-13 综合利用数量(万吨) 时 间 选矿 用水 数量 (万吨) 进入 循环 沉淀 池量 (万吨) 随尾 矿排 放量 (万吨) 选矿 复用 数量 防尘 洒水 用量 其它 用量 小 计 综合 利用 率 (%) 备 注 一月份 二月份 合 计 铁矿选矿水综合利用率应达到 85%以上 37 Xx 年度 xx 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估算表 插表 3-13 井下利用量(万吨) 地面利用量(万吨) 综合利用(万吨) 时 间 矿井水 排放数 量 (万吨) 防尘 洒水 用量 其它 用量 绿化 用量 消防 用量 其它 用量 综合利 用数量 综合利 用 率 (%) 备 注 一月份 二月份 合 计 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应达到 75%以上 矿井水综合利用率指年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减去 排放的矿井水与产生的矿井水之间的百分比。 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计算公式: (- 10%Rs X年 度 产 生 的 废 水 质 量 年 度 排 放 的 选 矿 废 水 质 量 )年 度 产 生 的 废 水 质 量 3.4.4、废石混入率与采矿贫化率估算 对于用矿石品位圈定矿体的金属、非金属矿,还须估 算废石混入量,废石混入率和采矿贫化率。因此需对矿体 38 和采出的矿石进行采样化验。 一、 废石混入率 废石混入率指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对采出矿石量的百分比。 即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与采出矿石量的比率。 (一) 、废石混入量估算 对矿体、采出矿石、围岩和夹石分别进行采样化验分析,并具 有一定的数量及代表性,才能计算废石混入量。 废石混入量计算公式: 112CRQQr 式中:Q 1采出矿石量; C地质平均品位%; C1采出矿石平均品位%;C 2废石平均品位%。 (二) 、废石混入率估算 废石混入率计算公式: 112120=-)0CRrQC( 式中:Q 1采出矿石量; C地质平均品位%; C1采出矿石平均品位%;C 2废石平均品位%。 对于用矿石品位圈定矿体的金属、非金属矿产,只有正确计算 废石混入率、废石混入量,开采损失率、开采损失量,才能正确合 理计算动用的矿石资源储量。 对于煤矿来说只有正确估算毛煤中的矸石、水分、灰分的含量, 才能正确合理估算动用原煤的资源储量。 39 参考内容:毛煤矸石、水分、灰分校正计算公式:(1) 1121 230()()MAQXGX 式中: Q校正后的采出原煤量( t); Q1统计毛煤产量( t)(一般有自动记录的出煤产量); G含矸率(%) 。 M1煤样全水分(空气干燥基水分 Mad%); M2煤层煤样水分(空气干燥基水分 Mad%); A1煤样灰分(空气干燥基水分 Aad%); A2煤层煤样灰分(空气干燥基水分 Aad%); A3矸石灰分(一般取 100%) 。 说明:1、煤层煤样灰分、水分一般取工作面内及附近钻孔的 煤质化验数据平均值或利用原地质报告中该块段及附近钻孔的煤质 化验平均值,注意要有代表性;采样时应注意煤层煤样应为估算储 量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煤层刻槽样,数个样品的平均值。 2、煤样水分、灰分一般取出煤井口毛煤的样品化验结果,两 次或多次核实时采样化验的平均值;原则上井口煤样的水分、灰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