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茶园间作技术_第1页
皖南茶园间作技术_第2页
皖南茶园间作技术_第3页
皖南茶园间作技术_第4页
皖南茶园间作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皖南茶园间作技术 摘要 间作是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的有效种植模式。从茶园的间作机理、 不同作物与茶园的间作技术分析了茶园 间作的优势,以期为皖南茶园的高效、 优质、生态发展提供依据。 中国论文网 /8/view-12902281.htm 关键词 茶园;间作;机理;技 术;皖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71.1;S344.2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 5739(2012)03-0152-02 间作套种对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 作用1。笔者拟从茶园的间作机理、不 同作物与茶园的间作技术分析其优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以供参考。 1 茶园间套的栽培机理 夏季间作茶园与单作茶园的比较, 其光合能力可以提高 4.6%,因此其产 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茶树的蒸腾量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密切,其可以直接影 响茶叶品质。一般蒸腾量大,会降低茶 树含水率,使叶片容易老化,导致茶的 品质较差;反之,蒸腾量小,可提高茶 树含水率,使叶片特嫩性增强,从而提 高茶的品质。合理的间作能使茶树光合 效能高于单作茶园,产量的提高与光合 能力的提高比例十分接近。因此,间作 茶园产量高于单作茶园2。 2 茶树与木本作物间作技术 2.1 茶栗间作 板栗可选用中晚熟品种,如大红 袍、处暑红、迟栗子等;依据皖南茶区 生态地理特点及炒制茶的要求,茶树宜 选用抗逆性强、萌芽性好的品种。山地 坡度在 1530,要求整成水平梯田,梯 带宽 2.03.5 m,梯壁为斜壁式,梯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内斜,内设背沟。根据茶园地力合理密 植。肥力基础条件差的地块单行条植, 行距 1.01.5 m,丛距 0.33 m,每丛定 苗 23 株;肥力基础条件好的地块双行 条植,大行距 1.01.5 m,小行距及丛 距约为 0.33 m,每丛定植 23 株,一般 常规茶园约 3 万丛/hm2,矮化密植茶园 推行 9 万丛/hm2。栗茶复合经营采取茶 树行间套种板栗,以茶为主,兼顾板栗, 可采取隔行或隔带套种的方式,种 2(带)行茶树、1 行板栗,板栗密度控 制在 420630 株/hm2 。 当茶树光照不足,影响茶树生长 时,可采取疏枝、疏移的方法解决光照 问题。栗树按自然开心型管理,定干高 度 1.01.2 m,无中干,三大主枝错落 分布,斜向上生长,茶树幼苗采用定型 修剪,栽植苗木高度 25 cm,留 20 cm 进行第 1 次定型;1 年以后,苗高达 45 cm 时,留 3540 cm 进行第 2 次定型; 第 3 年投产后,春茶留 2 叶,夏茶留 1 叶,秋茶留 1 叶,及时分批采下符合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准的茶叶;第 45 年后进入高产期,以 采为主,多采少留,分批多次采摘,每 年进行 2 次轻修剪,剪去蓬面 35 cm 枝叶,采摘轻剪中,茶蓬面高度一般控 制在 6070 cm,最高不超过 80 cm。全 年分别在春茶前后、夏茶中,进行 35 次浅锄,结合锄草进行松土 1015 cm, 隔年夏季进行 2530 cm 伏耕 1 次,分 别于 3 月中下旬、5 月上中旬、6 月下 旬、8 月中旬各施肥 1 次,以有机肥为 主,全年施肥量为纯氮 120180 kg/hm2、五氧化二磷 4560 kg/hm2、氧 化钾 4560 kg/hm2,雨季施肥或叶面喷 肥。 2.2 茶桑间作 桑树品种以皖桑系列桑品种为宜, 采用 2.0 m1.0 m 宽行栽植形式,密度 控制在 6 0009 750 株/hm2。茶树品种 以品种毛峰系列为宜,在距桑树 40 cm 处的两边以双条密植形式进行栽植,小 行距为 3040 mm,株距为 20 cm,密 度控制在 6.75 万9.00 万株/hm2。桑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实行中干养成,平均留拳 46 个/株, 留拳高度为 0.81.0 m。茶树按照常规 技术采养,塑造树冠,茶蓬高度为 0.60.8 m。形成茶树树冠处在下层、桑 树树冠位于上层的布局,使茶桑各居空 间,构成立体共生的局面。以茶叶生产 为主,结合桑树生产特性进行施肥。重 点要施足冬肥,适时施好春肥、夏肥、 秋肥;合理搭配氮、磷、钾三要素的比 例,适当增加氮、钾肥用量。注意不要 施用含有氯离子的肥料,因为茶树是忌 氯作物3。 2.3 茶杉间作 茶园间种杉树,杉树以种子繁育 的树干通冠幅小、生长快的苗木为宜, 栽植在茶园田坎上,株行距一般为 6 m6 m 或 5 m5 m,具体要考虑阳光、 养料、水分、茶杉互利以及控制水土流 失等因素来确定。春夏之交清除杉树蔸 萌生的幼苗,以促进杉树早成材、成好 材;蓄单株,每蔸控制在 2 株以内;为 了不影响茶叶产量,要及时清除杉树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然整枝后落下的枯枝。杉树的 1 个经营 期需要 25 年,即经历 25 年其可达到生 理成熟和生长的颠峰期,可以进行砍伐 更新。如过未进行砍伐,其长势就会减 缓,对下一代杉树的生长产生影响,不 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砍伐时,下一代杉 树的选择标准以通直、粗壮的萌生幼苗 为宜,因为杉树树蔸分蘖性比较强。 3 茶树与草本作物间作技术 3.1 茶与旱稻间作 茶园种植品种可选择龙井和福鼎 大白茶,每畦宽 150 cm,畦中栽茶 2 行, 株行距均为 33 cm,大行行距 117 cm, 栽茶时苗高为 25 cm。水稻品种可选择 杂交中粳汕优 63。4 月 20 日左右播种, 播前施足基肥,整地做畦;播后覆盖地 膜进行保湿,齐苗后揭膜,不卷叶不浇 水,秧龄控制在 30 d 左右,平均带蘖数 最少为 3 个/株。春茶采摘后约在 5 月 20 日在茶行间进行施肥,肥料用量根据 茶稻的需要确保施足,可施饼肥 750 kg/hm2、尿素 500 kg/hm2、过磷酸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500 kg/hm2,并通过深锄把肥料翻埋于 土壤中。根据茶行空间宽度,每个大茶 行间栽秧 23 行,行株距为 30 cm20 cm,每穴栽 2 株带蘖壮秧,小行间不宜 栽秧。秧苗移栽密度为 6.7 万10.0 万穴 /hm2,基本苗控制在 40 万60 万根 /hm2。栽后浇 1 次定根水。正常年份水 稻整个生育期都不需要浇灌,其可以完 全脱离水田栽培的环境。但如遇连续 20 d 以上干旱无雨天气,则要进行浇灌, 特别是在水稻孕穗至开花期,要保持土 壤湿润,遇旱宜浇灌 12 次,忌有积 水。 3.2 幼龄茶园与大豆间作 茶园要求通风向阳、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高、茶树 23 龄,选好后 对其行间空隙进行深翻晒土,施腐熟农 家肥 1215 t/hm2,然后深耕细耙。大 豆宜选择黑农 35、长农 15 等适应性强、 高产稳产、外观品质兼优、商品率高的 品种,要求种子大小整齐一致、净度 99%、 出芽率超过 95%、含水量小于 12%,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保苗齐苗壮4。播前晒种 23 d,用 50%克菌丹按种子量 4%进行拌种,或 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由于广德县许 多茶园灌水设施不足,限制了大豆的播 期,一般在土壤 5 cm 耕层地温稳定通 过 810 、土壤含水量在 20%22% 时播种比较适宜。播种量为 60 kg/hm2,种植穴规格为 33 cm20 cm, 每穴播 45 粒。种肥施复合肥 7590 kg/hm2,距种子 23 cm 处施下。播后 盖土厚 35 cm。播后 35 d 用 50%乙 草胺乳油 2.253.00 kg/hm2,对水 750 kg 喷雾除草。幼龄茶园的种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