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_第1页
第4、5章_第2页
第4、5章_第3页
第4、5章_第4页
第4、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驱油田高含水期稳产 措施宏观决策方法 前言 第一章 措施综述 第二章 油藏非均质性及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第三章 剩余油分布特点研究 第四章 调剖措施油藏适应性分析及整体调剖优化决策研究 第五章 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宏观决策与单井配置 地层非均质性 油水粘度差异 注采井组内部不平衡 平面上舌进 纵向上突进 注入水波及体积小, 水驱开发效果差 增产措施压裂、酸化、调剖 堵水、提液 措施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影响措施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各种措施在不同油藏条件下的适应性如何? 目的及意义 经济效益评价 文献调研 调剖适应性分析 调剖效果预测 调剖优化决策 调剖井筛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统计学习理论的调剖效果预测 油藏参数 开发参数 油藏数值模拟的调剖效果预测 调剖效果评价 调剖参数 开采动态指标 水驱曲线指标 动态监测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单因素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神经网络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 多因素模糊综合选井决策 渗透率非均质性指标 吸水剖面非均质性指标 注入动态指标 压力指数指标 含水率 静态连通性指标 动态连通性指标 其他辅助指标 调剖措施效果预测 整体调剖优化决策技术思路框图 第四章 调剖措施油藏适应性分析及整体调剖优化决策研究 剖措施适应性分析 块整体调剖的优化决策 从 油藏参数 、 开发参数 、 调剖参数 等方面对已实施调剖措施的井组调剖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调剖措施成败的 主要因素 及 影响规律。 油藏工程方法 和 数值模拟方法 手段: 对象: 确定调剖措施在不同油藏、开发条件下的适应性,以期为调剖措施效果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调剖措施选区选井决策提供依据。 目标: 调剖措施适应性分析 调剖措施适应性分析 地质参数适应性 开发参数适应性 调剖参数适应性 沉积相 沉积韵律 渗透率非均质性 原油粘度 吸水剖面 含水率和采出程度 累积注采比 井网密度 调剖剂类型 调剖剂用量 注入压力 调剖轮次 胜坨油田不同沉积相带油层调剖效果统计表 调剖单元单井 亚相带 井组数 ( 个 ) 调剖层 渗透率 (2m) 调剖井注水 压力变化 ( 日增油(t) 累增油(t) 有效期 ( 月 ) 有效率(%) 河流中心 204 5 - 933 河流侧缘 68 801 浊流中心 7 336 三角洲相 82 404 ( 1)沉积相 沉积类型 井组数 增油量 (t/ 次 ) 无因次 增油量 含水率 下降 (%) 有效期 ( 月 ) 成功率 (%) 三角洲相 46 河流相 15 临盘采油厂不同沉积相带油层调剖效果统计表 处于 河流相沉积 的井组含水率下降大,增油幅度大,调剖措施成功率高。 020406080100三角洲前缘 河流侧缘 浊流中心 河流中心沉积类型调剖成功率/(%)临盘采油厂正反韵律油层调剖效果对比表 韵律性 调剖 时间 调剖 单元 调剖 井组 无因次 增油量 含水率 下降 (%) 有效期 ( 月 ) 评价 结果 成功率 ( % ) 199904 临 106 - 1 4 3 较差 199703 临 2 - 7 49 7 较差 199704 临 2 - 7 15 6 较差 199704 临 2 - 7 48 6 较差 199704 临 2 - 7 50 - 6 较差 199712 临 58 - 2 25 - 6 一般 199801 临 58 - 2 41 6 一般 199802 临 58 - 2 10 6 较差 199703 临 73 - 7 12 14 好 反韵律 平均 3 0 . 4 4 3 3 . 3 199607 临 23 2 4 较差 199607 临 23 10 5 差 199607 临 23 11 5 差 199701 临 13 - 9 7 - 2 较好 199709 临 13 - 9 24 2 8 较好 199711 临 13 - 9 437 6 一般 199904 临 13 - 9 437 5 较差 199906 临 13 - 9 24 62 3 较差 199906 临 13 - 9 7 - 4 差 199807 临 41 - 3 7 较好 199808 临 41 - 3 56 7 较好 199808 临 41 - 3 2 7 较好 正韵律 平均 3 2 . 1 9 50 水驱开发状况的层间非均质性使得正韵律油层调剖措施比反韵律油层更具优势。 ( 2)沉积韵律 矿场统计 胜坨油田正反韵律油层调剖效果对比表 分类 调剖 单元 调剖井次 对比 时间 注入 压力(日注 水量(m3/d) 受效井数 日产液(t/d) 日产油(t/d) 含水率(%) 单井 增油(t/d) 正韵律 8 134 调前 32 245 42536 后 82 41258 韵律 7 127 调前 28 232 40201 后 04 39068 韵律:下部水驱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而上部剩余油饱和度高;反韵律:由于层间渗透率分布特点和重力的综合作用,水驱开发效果有所改善。水驱开发状况的层间非均质性使得在正韵律油层实施调剖措施比反韵律油层更具优势。 矿场统计 000 2000 3000 4000生产时间(天)含水率(%)正韵律反韵律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 1000 2000 3000 4000生产时间(天)产油量(t/d) 反韵律正韵律数模结果 正 韵 律 反 韵 律 物理模拟 ( 3)渗透率非均质性 渗透率变异系数 平均渗透率/油饱和度/(%) 水驱后 调剖后 增加采收率/(%) 含水率 /(%) 无水采收率/(%) 采收率/(%) 含水率/(%) 采收率/(%) 层模型物理模拟水驱后调剖实验效果表( 萨中油田 ) 当渗透率差异较小时,水驱效果好,调剖措施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小;当渗透率差异较大时,水驱采收率低,调剖措施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大。 因次增油量V k =k =k =数值模拟 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加,调剖措施无因次增油量明显增加。在相同的渗透率变异系数下,随着油层的平均渗透率增加,调剖措施增油量也有一定的增加 渗透率变异系数较小时,随着调剖单元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加,调剖措施效果一般呈增加趋势;且在 矿场统计 随着调剖单元的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加,调剖措施成功率一般为增加趋势。说明随着油层间渗透率差异增大,调剖措施效果变好,但其调剖作用具有一定的限度。 矿场统计 %)010203040506070低粘 中粘 高粘 稠油断块类型成功率(%)1 6 2 . 2 51 9 5 . 8 22 9 4 . 0 12 0 5 . 3 2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平均增油量(t/次)低粘 中粘 高粘 稠油断块类型增油效果统计 调剖成功率统计 随着原油粘度的增加,非活塞性越严重,水驱效果越差,调剖效果越好,稠油油藏的条剖效果较差。 ( 4)原油粘度 ( 1)油层吸水状况 调剖前吸水剖面变异系数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吸水层数对调剖措施效果的影响 010203040506070800 20 40 60 80 100吸水层数( 厚度) 百分比( % )增值系数(万元)吸水剖面变异系数无因次增油量实际数据点滑动平均曲线吸水剖面变异系数在 调剖效果最好 , 吸水厚度占射孔厚度的 25 , 吸水层数占射孔层数的 30 时 , 调剖效果好 。 吸水厚度百分比与吸水剖面变异系数的关系 0 60 80 100吸水厚度百分比( % )0 60 80 100吸水层数百分比( % )吸水剖面变异系数实际值吸水层数百分比与吸水剖面变异系数的关系 吸水厚度占射孔厚度的 25 吸水层数占射孔层数的 30 时的吸水剖面变异系数基本上在 5 70 75 80 85 90 95 100含水率( % )无因次增油量实际数据点滑动平均曲线调剖措施在高含水井组实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含水在 75 之间时效果较好。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调剖措施的效果降低。 调剖前含水率与无因次增油量的关系曲线 2030405060708010 15 20 25 30地质采出程度(%)增值系数(万元)地质采出程度对调剖措施效果的影响 ( 2)含水率和采出程度 元)累积注采比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据中原油田资料 ) 累积注采比在 ( 3)累积注采比 井网密度与增油量 井网密度与单位储量增油量 02004006008000 5 10 15 20 25 30井网密度( 口/ k 油量(t)实际数据点滑动平均曲线0501001502002503000 5 10 15 20 25 30井网密度(口/k 井增油量(t)实际数据点滑动平均曲线井网密度在 10口 /58剖效果较好。 ( 4)井网密度 各种堵剂调剖措施增油量 各种堵剂调剖措施成功率 Y P Y P F + H P A +元复合驱堵剂0100200300400调剖剂类型平均增油量(t/次)P F P F+H +元复合驱堵剂020406080100调剖剂类型成功率(%)土 + 元复合驱 堵剂的增油效果好,调剖成功率高; ( 1)调剖剂类型 剖参数适应性分析 调剖剂用量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01002003002000堵剂用量( 均增油量(t/次)00 1000 1500 2000 2500堵剂用量(油量(t)实际数据点滑动平均曲线调剖剂用量与增油量的关系 调剖剂的用量较小时,调剖措施的增油量随调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是用量越大越好,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应优化调剖剂用量。 ( 2)调剖剂用量 剖参数适应性分析 实施调剖主要考虑两个压力:一是启动压力,二是注入压力。 启动压力反映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堵剂量或颗粒大小不适当会造成调剖效果差。 注入压力越高,非目的层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在现场施工中尽可能采用低的注入压力。 在调剖施工中,为了让调剖剂选择性地进入高渗透层段,必须控制合理的注入压力。目前国内各油田以不超过地层破裂压力的80%作为注入压力。 ( 3)注入压力 剖参数适应性分析 调剖轮次对调剖措施效果影响 调剖轮次对无因次增油量影响 3调剖轮次无因次增油量随着轮次的增多,由于地层的含油饱和度降低,采出程度增加,调剖效果逐渐减弱。 ( 4)调剖轮次 矿场统计 剖参数适应性分析 02468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时 间 ( d )日产量Qo(t/d)不注堵剂注 堵 剂 5 0 0 方注 堵 剂 1 0 0 0 方注 堵 剂 1 5 0 0 方注 堵 剂 2 0 0 0 方50607080901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时 间 ( d )含水率)不注堵剂注 堵 剂 5 0 0 方注 堵 剂 1 0 0 0 方注 堵 剂 1 5 0 0 方注 堵 剂 2 0 0 0 方数模结果 剖参数适应性分析 影响因素 调剖措施适应性条件 油藏参数 沉积类型 河流相沉积油藏比三角洲相沉积油藏的调剖效果好 沉积韵律 正韵律油层比反韵律和复合韵律油层的调剖效果好 渗透率大小 高渗油藏比中渗、低渗油藏的调剖效果明显 渗透率非均质 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调剖效果越好, 地层原油粘度 地层原油粘度较大单元调剖效果较好,但稠油断块的调剖效果较差 影响因素 调剖措施适应性条件 开发参数 油层吸水状况 吸水剖面变异系数在 5 50时或吸水层数占射孔层数的 3040时,调剖措施效果较好 含水率 调剖措施在高含水井组实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含水在 75 85之间时效果较好 采出程度 随采出程度的增加调剖效果变差 累积注采比 累积注采比在 井网密度 井网密度在 10 15口 /58 316 影响因素 调剖措施适应性条件 调剖参数 堵剂类型 应根据调剖剂对地层的适应性适当选择调剖剂的类型 堵剂用量 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调剖剂用量越大调剖措施效果越好 施工压力 在确保堵剂能够注入的情况下,注入压力越小对低渗透层的伤害越小 调剖轮次 随调剖轮次的增加,调剖效果变差 第四章 调剖措施油藏适应性分析及整体调剖优化决策研究 剖措施适应性分析 块整体调剖的优化决策 筛选合适的调剖井是保证调剖措施实施效果的前提。 区块整体调剖的优化决策 必要性: 以调剖选井决策为主,从油藏整体出发,依据注采井的动静态特征,建立一套包括渗透率非均质性、吸水剖面非均质性、注入动态、井口压降曲线、剩余油潜力状况、连通状况和油层动用程度等因素在内的筛选指标体系。 采用隶属函数将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筛选调剖候选井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 在此基础上,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调剖效果进行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 方法原理: 渗透率非均质性指标 吸水剖面非均质性指标 注入动态指标 注水井井口压力降落指数指标 注采井组的含水 静态连通性指标 油水井的动态连通性 辅助指标 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层突进,造成注入水的不均匀水洗。渗透率差别越大,水洗不均匀程度越高,剩余油分布越不均匀,因此在选择调剖井点时应该选择渗透率非均质性大的井。 ( 1)渗透率非均质性 吸水剖面是反映注水井在纵向上单层吸水量相对大小的一个参数,反映单层吸水状况差异。因此,选择调剖井点时也必须选择吸水剖面最不均匀的井。 ( 2)吸水剖面非均质性 一般地,对存在高渗透层的井其吸水强度会远大于其它井。因此,利用吸水强度的大小可选择调剖井,吸水强度越大的井越需要调剖。 对于采取分层注水方式的井,由于存在嘴损,而且各层段的水嘴大小也不一样,嘴损也就不一样,因此,必须利用嘴损曲线进行校正后,再选择调剖井。 ( 3)注入动态 地层有大孔道或高渗透层存在,则 择调剖井时应选择 了使不同注水井的 将 ( 4)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 如果井组采出程度较高,即使调剖也不会产生好的增油效果。当注采井组的采出程度较低,但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较高时,注采井间存在严重非均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选择调剖井时可优先考虑低采出、高含水的注采井组内的注水井。 ( 5)注采井组的含水率 ( 6)油藏静态连通性 调剖效果好的必要条件是注采井间要有好的连通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剩余油通过调剖充分地从油井产出。因此,选择调剖井时应该选择与对应油井连通性好的注水井。为此,定义一个注水井的连通参数连通率 表示对应油井油层连通程度的一个参数,其表达式为 %100 水井注水量的变化引起油井产液波动是油水井层间连通性的特征反映 ( 7)油藏动态连通性 基本数学模型 t(i)t()()( 分别为第 i 口注入井注入量和第 j 口生产井采液量 ; 示第 i 个注水井对第 j 个生产井的贡献权重值; 考虑注采不平衡的产量修正值 油井产液量是与之相关注水井注入量总和 或注水井的注入量是与之相关的油井产液量的总和 ( 8)辅助指标 示踪剂产出曲线解释结果可以判断大孔道或高渗层的存在,为调剖决策提供参考,但一般示踪剂测试只在个别井上进行,因此,可将示踪剂解释结果作为一项辅助指标。另外,还存在一些不好定量的参数可作为辅助指标,如是否位于断层附近、井况好坏、地面条件是否合适等。 调剖井筛选指标本身存在模糊性,因此,利用模糊数学原理提出多因素调剖选井模糊决策方法。 变量的模糊性用隶属度表示,在实数域上的隶属分布类型很多。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对吸水剖面、渗透率、注采井组的含水率 层连通性、油水井动态连通状况和注水井吸水强度等 6项指标采用 升半梯形分布 ,因为这些参数的取值越大,越需要调剖。而压力指数采用 降半梯形分布 ,因为这项参数取值越大越不需要调剖。 盘 2含油层系沙三下 , 含油面积 地质储量 360 104t。 75年投入开发 ,76年10月注水 , 到目前共进行 4次调整 。 目前分 2套半井网 (1砂组 1套 ,3、 4砂组 , 其中 3、 4砂组为主要开采层系 。平均渗透率 15002000250030002002002003003004004年月)产油量(t/月)100001200014000产液量(月)150001900023000注水量(月) 20 单元渗透率单因素决策结果 井号 渗透率变异系数 渗透率(2310 m) 决策因子 决策意见 225 359 . 6 1. 000 0 需要调剖 X 155 107 0. 4 0. 967 3 需要调剖 224 585 . 8 0. 828 8 需要调剖 P 14 627 . 4 0. 629 9 需要调剖 151 369 . 3 0. 526 2 不需要调剖 217 597 0. 380 2 不需要调剖 21 1 624 . 5 0. 331 7 不需要调剖 X 152 321 . 8 0. 094 3 不需要调剖 X 154 353 . 6 0. 000 0 不需要调剖 ( 1)整体调剖单因素优化决策 渗透率决策 20 单元吸水剖面单因素决策结果 井号 吸水剖面 变异系数 决策因子 决策意见 需要调剖 需要调剖 151 不需要调剖 211 不需要调剖 不需要调剖 另外 4 口注水井没有吸水剖面资料 吸水剖面决策 20 单元静态连通性单因素决策结果 井号 连通厚度 (m) 油井射孔厚度 (m) 连通系数 决策因子 决策意见 需要调剖 需要调剖 211 需要调剖 225 不需要调剖 224 不需要调剖 不需要调剖 不需要调剖 217 不需要调剖 151 不需要调剖 静态连通性决策 油水井动态连通性 3 优化决策实例分析 20 单元动态连通性单因素决策结果 井号 注水层位 连通量 决策因子 决策意见 需要调剖 需要调剖 151 需要调剖 211 需要调剖 不需要调剖 217 不需要调剖 2 25 2 不需要调剖 224 不需要调剖 不需要调剖 ( 2)多因素模糊综合决策 多因素模糊综合决策 渗透率非均质性决策 吸水剖面非均质性指标 静态连通性指标 油水井的动态连通性 20 单元多因素综合决策结果 井号 渗透率 决策因子 动态连通性 决策因子 静态连通性 决策因子 吸水剖面 决策因子 模糊综合 决策因子 决策意见 需要调剖 需要调剖 151 需要调剖 211 需要调剖 225 - 不需要调剖 224 - 不需要调剖 - 不需要调剖 不需要调剖 217 - 不需要调剖 ( 3)调剖措施效果预测 调剖层系 调 剖 井 产油量 (t/ 月 ) 含水率 (%) 控制 储量 (104t) 渗透率变异系数 油 井 数 ( 口 ) 连 通 率 ( 小数 ) 原油 粘度 ( 调剖 轮次 无因次 增油量 含水率 下降(%) 211 0. 31 23 6 1 0. 1532 151 0. 38 18 6 1 0. 1537 计增油量为 优化决策实例分析 若平均每口措施井的成本费用为 15万元 ,按油价为2000元 / 经济效益为: 15 4 投入产出比为: 1: 4)经济效益 前言 第一章 措施综述 第二章 油藏非均质性及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第三章 剩余油分布特点研究 第四章 调剖措施油藏适应性分析及整体调剖优化决策研究 第五章 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宏观决策与单井配置 目的 :通过措施的优化配置来达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回报效率的目的。 主要手段 :建立涉及投资和回报的数学模型。模型的目标函数是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通过措施的合理配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佳值。 单井措施配置数据库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调整方向及措施 措施规划 单井措施排序 措施配置方案 效果预测 提高采收率目标及措施贡献率 层系调整 井网调整 注采压力系统 数学模型的求解 措施规划数学模型 模糊决策方法 单井动态数据库 单井静态数据库 其他数据 结束 是 否 满意 ? 开发水平 井网密度 第五章 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宏观决策与单井配置 产措施确定性规划模型及解法 产措施不确定性规划模型及解法 产措施的单井配置方法 产措施宏观规划与单井配置实例 措施规划是油田开发领域的极为重要的工作,它对延长油田稳产年限,合理地安排稳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数学规划是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利用和调配有限资源的一种技术,它的基本思路是在满足问题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一个最优方式来实现决策目标。可以描述为在一些数学关系的约束下,求一个或一组函数极值的问题。 产措施规划 油田稳产措施规划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为了求解整个规划期内各项稳产措施的费用的极小值或是偏差最小。 产油量约束 产水量约束 措施工作量约束 .施规划的模型构成 措施优化规划的模型分类 措施宏观规化模型 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规划模型 动态规划模型 最优控制模型 期望值模型 机会约束模型 相关机会模型 不确定性模型(随机 ) 确定性模型 目前所见的油田措施优化配置模型多为机会约束模型。 施确定性规划 模型解法: 采用单纯形解法求解。 线性规划模型由一个目标函数和一系列约束方程所组成,其中目标函数是为了求解整个规划期内各项稳产措施的投资及生产费用的极小值,约束条件是达到最优化规划方案要求为原则。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系数都是常数,所以称为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单一,约束条件严格,应用受限。 1 1 1 1m i n , , , , ,. Yi k l i k t l X i k 1 1 21, 1 1 21, 1 1 111,1, 1, , ,i k l G k l典型的线性模型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得整个规划期内总费用的最小值。其中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系数都是常数。 施确定性规划 , , ,Q i k t l , , ,W i k t l , , ,C i k t l , , ,E i k t 种措施在单位时间内的单井增油量、增水量、投资费用及耗电量。这些 参数都是常数,故称为线性规划 。 1 2 ,Q k t 表示第 1 2 ,W k t 表示第 为耗电量的上限。 ,G k 种措施工作量的上限。 ,X i k l 为决策变量, i,k,t,划单元 的序号、费用发生的年次,增产措施的序号; N 表示油田规划为开发区的数目; N(k)表示第 措施种类数; 施确定性规划 模型解法一般采用单纯形法 单纯形法至今依然是线性规划的有效算法 l:寻找一个基可行解; :检查现基可行解是否为最优,如果它是最优,则停止 迭代。否则转至下一步; :移动至目标值下降的一个基可行解,转至 施确定性规划 对每一个目标设计了一个目标值,极大 (小 )化多个不同的目标函数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 由于其目标单一,约束严格而应用受到限制。采用目标规划方法可对多个目标分级作规划。 模型解法 采用单纯形解法或随机模拟法求解。 在一组约束条件下对多个不同的目标函数同时求最优,求解困难。不能反映油田开发的动态。 施确定性规划 典型的目标模型 采用目标规划方法可对多个目标分级作规划。设 示措施 i=1, , 前种为油井措施,后 采用如下优先级: 第一优先级: 各种措施总增油量等于油田配产量与自然产量之差; 第二优先级: 水井措施总增注量等于增注目标; 第三优先级: 措施总费用不超过资金供给总额; 第四优先级: 措施量不小于给定的最小值。 约束条件: 措施总数小于总数限制; 各措施量小于其最大限制。 施确定性规划 具体模型为: ni 433222111m i i i p x d d Q Q 221mw i i x d d W 331mi i x d d C 33 1 , ,i i i ix d d V i n 1施确定性规划 参数说明: 模型解法 一般采用单纯形或随机模拟方法求解。 随机模拟是一种实现随机 (或确定 )系统抽样实验的技术,其基础是从给定的概率分布中抽取随机变量。 随机模拟的 关键是产生与问题相适合的随机数 。求解措施规划模型需要产生在措施范围之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对 需产生 成随机向量 =(1, 2, , L)。产生随机向量之后,首先检验是否满足约束条件,然后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方案中选择与规划目标最为接近的方案。 施确定性规划 第五章 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宏观决策与单井配置 产措施确定性规划模型及解法 产措施不确定性规划模型及解法 产措施的单井配置方法 产措施宏观规划与单井配置实例 确定规划模型 不确定性规划可分为期望值模型、目标约束模型和机会相关模型; 期望值模型: 在期望约束条件下,使目标的期望值达到最优的数学规划,称为期望值规划。 机会约束模型: 随机约束条件至少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成立。 机会相关模型: 在不确定环境下通过极大化随机时间成立的机会从而给出最优决策。 我们常见的措施规划模型为机会约束模型。 模型解法 采用遗传算法求解 不确定性规划在处理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时非常有效 油田生产实践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例如,规划中未来措施实施后的增油量或增水量是不确定的数据。 为保证油田措施规划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采用随机规划方法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处理,使措施规划更能反映开发实际。 确定规划模型 型的随机单目标规划模型 建立随机机会约束模型,该模型的约束条件至少满足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成立。是的原来求最理想解变成现在的求最满意解。 具体模型为: 1 1 1 2 2 2 3 3 4 31m i n. d d P d d P d P v 111i i p Li q x d d Q Q a 111i i Zi q x d d W 331ni i x d d C 1、 是事先给定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置信水平, 机参数,服从某种分布; 随机参数,服从某种分布; 其它参数的意义与上述目标规划中的相同。 型的随机单目标规划模型 模型解法 遗传算法 (模拟自然生物进化过程与机制搜索、求解最优解的一类自组织、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它能解决任何类实际问题,对于传统方法不易解决的随机规划问题,遗传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遗传算法的过程: 1) 产生过程 :随机产生 一串数据或数组 ): V N组成一个种群; 2) 评价过程 :用评价函数来评价每一个染色体的优劣,即染色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称为适应度 ),用来作为以后遗传操作的依据;基于序的评价函数为: 1( ) 1 , 1 , , v a l V a a i N i=1意味着染色体是最好的, i= 型的随机单目标规划模型 3) 选择过程 :目的是从当前种群中选出优良的染色体,使它们成为新一代的染色体,产生一个新的种群; 4) 交叉操作 :是遗传算法中主要的遗传操作之一。对选择出的优良父代进行交叉操作;从 cN(个染色体进行交叉操作。 5) 变异操作 ;从 mN(个染色体进行交叉操作。 经过五个步骤产生的染色体称为后代。然后对后代重复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经过给定次数的迭代处理以后,把最好的染色体作为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型的随机单目标规划模型 典型的随机多目标规划模型 前面的随机规划模型仅涉及一个目标函数,即所谓的单目标规划。但在大多数油田措施配置中,需要对多项指标提出优化要求,如要求增油最多,增水最少,费用最低。故建立油田措施配置的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 1Lo o i x q x 1Lw w i x q x 1x c x 型的随机多目标规划模型 m i n , , C 1. . P o l l t Q x q x Q a 1w l l x q x Q 1x c x C , 1 , ,x u l L 型的随机多目标规划模型 模型参数说明: 模型解法 同样采用遗传算法。 型的随机多目标规划模型 第五章 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宏观决策与单井配置 产措施确定性规划模型及解法 产措施不确定性规划模型及解法 产措施的单井配置方法 产措施宏观规划与单井配置实例 油田单井措施配置在考虑 地质因素 及 油水井状况 的基础上,对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各种措施进行优化配置,使油田开发达到合理运行。考虑到油田开发上特别是在措施统计上存在的多种 不确性和模糊性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各种措施进行优选。 油田单井 静态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 为基础,建立单井措施规划数据库。 施筛选标准 1. 压裂 油井压裂的选井选层原则包括: 反韵律油藏对压裂较为有利; 地层流动系数较大的地层; 含水低、采出程度低的油层; 原油的粘度较低的油层; 邻井生产情况较好,且压裂层与注水井有一定的连通关系; 非均质性严重的厚油层未水淹或低水淹部位和砂体变差部位; 具有压裂工艺水平所要求的良好隔层; 套管无损坏,压裂层段套管外无套窜。 压裂措施确定的筛选标准包括: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