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旅一黎昶宏_第1页
14旅一黎昶宏_第2页
14旅一黎昶宏_第3页
14旅一黎昶宏_第4页
14旅一黎昶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 告 姓名:黎昶宏 学号:2014024443030 班级:14 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1 班 指导老师:任泉香 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与 评价 前言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地处闵、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经 11518116 56 ,北纬 23232456,全市总面积 15836km,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 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 6 县 1 区,并代管兴宁市,是客家人集聚之地,素有 “世界 客都”之美誉。客家文化是中原移民与土著人民在相对区别的移民文化。 梅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1994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之后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久远的历史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素有“华侨之乡” 、 “文化之乡” 、 “足球之乡”的美称。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 天,旅游活动成为旅游者满足其自身精神文化需要进行的一种高级消费活动。由于文化具 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传承性,并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从而使文化因素成为旅游业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充分挖掘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反映出本地区独有的异质文化的精 神内涵,从而把一个地区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来,全方位、多角度构筑一个地区整体旅游优 势。因此,一个地区特色构筑离不开历史文化底蕴,离不开多层面的旅游文化内涵的衬托, 以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先导,引发梅州综合优势的发挥,是突出梅州客都风情和保持 梅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这样一个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城市,却在经济发展上欠发 达,其 GDP 在全省排名最末,旅游收入在全省也只占很少份额。那么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 资源,如何将其充分利用,产生经济效益,是需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录 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 .2 前言 2 第一章:梅州总体环境分析 .4 第二章:梅州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现状 .4 第三章:梅州旅游资源类型 .5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6 第五章:梅州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议 .11 第一章:梅州总体环境分析 1、植物资源 梅州市境内有 2000 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就有 1084 种,隶属于 182 个 科,598 属。其中蕨类植物 19 科、29 属、41 种;果子植物 7 科、11 属、14 种;双子叶植 物 134 科、471 属、908 种;单子叶植物 22 科、87 属、121 种。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 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过 果类植物、蜜源植物,还有属 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2、动物资源 梅州市山地众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种 200 多种,两栖、爬 行类动物有 100 种以上。 3、水资源 梅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还有相当大数量的过境水。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250.3 亿 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 128.7 亿立方米,产水量(包括本市产水量和过境水量)259.7 亿 立方米,其中过境水量 131 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 2718 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水量 6363 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论发电量 120.65 万千瓦时,境内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 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达 8080,流量大 4459 公升秒。 4、自然地理(地质、地形、地貌) 梅州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红色岩、灰岩和砂页岩 六大岩石构成太低、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全市山地面积占 24.3; 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 56.6;平原面积占 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 5.4 山脉:市境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系主要由武夷山脉、莲花山脉、凤 凰山脉等三列山脉组成。市境内主要高峰有铜鼓嶂 1560 米、凤凰髻 1497 米、银窿顶 1357 米、七目嶂 1318 米、阴那山五指峰 1297 米、明山嶂 1357 米、鸿图嶂 1277 米、西岩山 1230 米、黄佑笔 1150 米。 盆地: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 302 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积 110 平方公里; 蕉岭盆地,面积 100 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 100 平方公里。 河流: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境内长 343 公里,境内流域面积 14692 平方公里;梅江, 境内长 271 公里,流域面积 10888 平方公里;汀江,境内长 55 公里,流域面积 11802 平 方公里;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格梅潭、松源河、丰良河等。 第二章:梅州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现状 梅州市是侨乡,旅游接待起步很早。建国后不久成立了中国旅行社梅州支社,主要接 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改革开放后,梅州旅游发展迅速,旅游开发有了一 定的基础和规模。梅州的旅游接待服务成立了从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得到了迅速发展。 梅州市旅游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成为全市的一个新兴产 业。2002 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93.3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0.6 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 总值的 5.2,已初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全市旅游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14.9,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产业,并成为梅州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企 业。全市有旅行社 1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3 家) 、星际饭店和定点饭店 18 家(其中四星级 1 家、三星级 3 家) ,旅游定点商场 3 家。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全市已建立起市与县两级旅 游行政管理体系。梅州的旅游教育正在起步,在梅州唯一的高等学校嘉应学院开设了旅游 专业,还有两所旅游类中专学校。 如今梅州已拥有了省级风景名胜区 2 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1 个, 主要景区(点)32 个。即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区、剑英纪念馆、剑英公园、阴那山风景名 胜区、松口元魁塔、白宫联芳楼、南口南华又庐、拌坑旅游区、千佛塔旅游区、人境庐、 五指山风景名胜区、南台山旅游区、黄石水库、揭岭飞泉、龙鲸河漂流旅游区、汤坑温泉 旅游度假区、神光山旅游区、合水水库、叶南温泉、黄蜂高菜田旅游区、长潭旅游度假区、 丘逢甲故居、五华长乐学宫、转水热矿泥温泉山庄、益塘水库、七目嶂自然保护区、丰溪 自然保护区、双击山森林公园、虎山公园、三河坝烈士陵园、大埔水上乐园等。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 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建设,人与资源的关系逐步走向和谐与协调。目前,全市适 龄儿童入学率 100,高考录取率多年来均保持在 80以上。叶剑英纪念馆和客家公园、 东山教育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江南东改工程种的归读公园和梅水路已经建成,两个安置 小区正兴水榭云台和正兴归读一品正在建工建设当中。广东客家博物馆成功升级为 “中国客家博物馆” 。2005 年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此殊 荣。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跃升。 第三章:梅州旅游资源类型 梅州市旅游资源调查表 类型 旅游景观 旅游资源单体 湍急涧溪 丰顺龙鲸河漂流 瀑布 丰顺龙归飞瀑、揭岭飞泉河流旅游资源 天然河流 兴宁罗浮渡田河,丰顺相思河 人工湖(水 库) 兴宁合水水库,平远黄田水库湖泊旅 游资源 天然湖 梅县雁鸣湖,转水益塘水库 自然旅 游资源 植物旅 森林景观 兴宁神光山,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 植物自然保 护区 五华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皇佑笔自然保护区游资源 旅游区中的 植物景点 七目嶂古生物梭罗 地下水 旅游资 源 温泉 兴宁汤湖温泉,丰顺金日温泉度假村,平远热水温泉 山川 兴宁铁山嶂、狮子岩,丰顺铜鼓峰,梅县百岁山,平远 五指山、南台山、紫林山、岐岭玳瑁山,奇石胜景麒麟 山,西岩山 地貌旅 游资源 泥泉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 名人故居 叶剑英故居,黄遵宪故居,何子渊故居,何天炯故居, 一腹三翰院,江东小筑,陶行知纪念馆,张弼士故居、 丘逢甲故居 古塔楼阁 兴宁文峰塔,梅县千佛塔,丰顺丰良斜塔 古代遗址 兴宁学宫,花萼楼,泰安楼,肇庆堂,五华长乐学宫、狮雄山遗址、老君祠 遗址遗 迹类 宗教建筑 丰顺太平寺、济公殿,兴宁大成殿,万福寺风景区,光德启明寺、水寨神光寺、兴宁灵光寺 古村镇 丰顺畲族古村落 特色建筑 兴宁四角楼、围龙屋,丰顺普济船桥建筑与 居落类 文化馆 梅县客家博物馆,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大埔县南方工委旧址 人文旅 游资源 园林类 公园 梅县清水公园、归读公园,兴宁明星公园,平远公园,平远县红军纪念公园,西湖公园,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一、梅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 SWOT 分析 1、优势 (1 )文化优势: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基础,而文化优势特色的灵魂。 旅游归根结底是追求文化的综合体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广东省依托三大文化 资源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建成文化大省。梅州的客家文化一直保存着丰富 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是梅州发展旅游的核心优势。 (2 )环境优势:在绿色旅游、健康旅游成为潮流的背景之下,梅州的自然环境优势十 分显著。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和没有大规模工业污染,使梅州具有良好的 旅游产品开发背景,符合绿色旅游的时尚。梅州的热泉热矿泥量多质优,疗效显著,适合 开发抗体健身产品 (3 )潜在市场优势:梅州处在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是粤东的门户,有 多条交通干道与福建、江西和省内地区相连。背倚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潮汕经济区。 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优势。梅州市侨乡、客家之乡,众多的海外侨胞、 客胞是梅州可以争取的客源群体。 (4 )社会资本投入优势:目前梅州市已出现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旅游开发的 强劲势头。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景区,富有活力,没有旧式国有企业的弊端, 已成为梅州旅游开发的强劲推动力。 (5 )政策优势:梅州市委、市政府、各县(市、区)的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业 的发展,把旅游业当作一大产业来抓,有利于确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 供政策保障和全方位的支持。 2、弱势 (1 )原生态旅游资源规模小、特色不浓 梅州的旅游景点规模较小,缺乏具有视觉冲击力、抢答带动力作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2 )经济规模较小 梅州市经济实力比较弱。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较 少。 (3 )区位与交通限制 梅州地处粤东边陲,离珠江三角洲较远。相邻的闽西南和赣东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 现实的客源产出量较少。从粤港澳主要客源产出地来的客流受到层层拦截,与主要客源城 市相连的高速公路还处在规划或建设当中,旅游的可进入性比较差。 3、机遇 (1 )全国全省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广东省将建成旅游强省,旅游业将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 柱产业 (2 )泛珠三角区经济圈的建立 “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香港、澳门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 广东、福建、云南等九省(区)都是旅游发展较早、旅游产业较为成熟的地区, “泛珠三角 经济圈”的形成,将大力促进该区域旅游资源的二次开发。梅州处于广东连通福建直至长 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上。 “泛珠三角经济圈”所涉的区域,都是梅州旅游发展的重要客源地, 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开发更多、更为重要的来梅客源。福建客家土楼正在申报世 文化遗产名录,对开发客家文化旅游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梅州与福建土楼距离贴近、风 格各异,可以实现特色互补、客源共享。 (3 )广东省实施“山区崛起、两翼齐飞 ”战略 广东省旅游以珠三角为核心,大力促进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旅游业发展,实现“山区 崛起、两翼齐飞”发展战略。 (4 )广州对口扶帮 广州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各方对后期的梅州旅游进行支援,梅 州可以得到广州的客源、媒体、企业与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支助。 (5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 梅州的交通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多条连通珠江三角洲、潮汕经济区和福建的高速 公路正在修建或者规划当中。 4、威胁 (1 )竞争威胁 闵粤赣地区各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景区的建设如雨后春 笋,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梅州在资源质量、区位、交通和起步等方面均不占优势,面 临严重挑战。 (2 )环境威胁 梅州建材工业对环境保护形成巨大压力,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并大力宣传环境保护 工作,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梅州发展旅游前景看好、潜力巨大,但多 种制约、竞争激烈,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战略和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扬长避短、后来居上。 二、定量评价 1、构建模型树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梅州实际情况,构建评价模型树,如下图: 2、权重计算及其分析 根据 APH 法的技术要求,经过计算处理,得到各因素权重值(取整数) 。从表一可 以看出,在评价综合层中,对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取决定性作用的是旅游资源价值,而不是 旅游条件。这是现阶段人们以景观观赏为主的旅游行为的本质反映,也是旅游条件易变而 旅游资源难变的的结果。在资源评价之下的项目层,降序为观赏特征、文化价值、环境质 量和科学价值等要素。这说明旅游的首要目的是观赏,次要目的为文化教育。愉悦感的权 重值居同层因素中的首位,进一步印证了观赏的重要性。而在旅游条件中,相对稳定的交 通通讯的权重值最高,而与观赏特征比较,权重值相距较大,前者仅为后者的 1/3。在所 以因素层中, “愉悦感” 、 “奇特感” 、 “历史文化价值”排在前三位,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求乐、 求新和求知的旅游心里特征。 表一:梅州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 评价综合层 权重值 评价项目层 权重值 评价因素层 权重值 愉悦感 16 奇特感 12观赏特征 36 规模度 8 科学考察 3科学价值 8 科普教育 5 历史文化 10文化价值 16 宗教朝拜 6 环境容量 4 绿地覆盖度 4 资源价值 72 环境质量 12 环境清洁度 4 便捷性 5 安全可靠 4交通通讯 12 费用 3 食宿条件 8 旅游商品 3 旅游条件 28 管理与服务 水平 5 合计 100 100 84 (表一) 3、综合评价结果的获取 根据表一,可以对研究区域各景区的质量进行评价。在层次结构完全等同的情况下,评 分采用模糊数学十进制法进行(表二) 表二:景区(点)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糊记分 记分等级指标 10-8 8-6 6-4 4-2 2-0 愉悦感 极美 极美 较差 美 一般 奇特感 罕有 少有 较少 普通 极普通观赏价值 规模度 宏大 很大 较大 中等 不大 科学考察 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科学价值 科普教育 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 历史文化 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文化价值 宗教朝拜 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 旅游资源 价值 环境 环境容量 极大 较大 大 一般 小 便捷性 很好 好 较好 一般 差 安全可靠 很好 好 较好 一般 差交通通讯 费用 低 中等 较高 高 太高 食宿条件 忧 良 中 差 劣 旅游商品 忧 良 中 差 劣 旅游区位 条件 管理与服务水平 忧 良 中 差 劣 (表二) 综合得分按下述数学模型计算: 式中,A 表示旅游资源评价综合得分,S 表示某个评价因素的模糊得分值,W 表示某 个评价因素的权重值,i 表示第 i 项因素,j 表示第 j 个旅游景区(点) ,经过计算统计,排 序后,梅州州市旅游资源各项的评分如表三: 4、评价结果 通过 APH 法评价梅州旅游资源取得的结果,有助于我们进行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 第一,可通过结果划分旅游景观质量等级。以“转水热矿泥温泉山庄” 、 “汤坑温泉旅 游度假区” 、 “双髻山森林公园”为界,将梅州旅游资源分为四个等级。综合得分在 66 以上 的为一级景区得分在 62-66 的为二级景区,得分在 54-62 为三级景区,得分在 52 以下的为 四级景区。主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对梅州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确立以文化为主题的规划思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定位是旅游开发的生命。 文化旅游构筑梅州区域旅游的重要内容。从表三可见,前两位分别局第一、第二。 “围龙文 化”在一级景区的“南华又庐”中有所体现,但其排位与其资源特性是不相称的。因此, 加快以围龙屋和山歌为基础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成为本区旅游战略规划的必然。选择一、 二级景区作为发展的重点对象,有利于宣传客家旅游的主题。 第五章:梅州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议 一、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议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改善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根本出路 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梅州市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主 要威胁来自工业化初期的生产性污染。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和推广绿色农业,严格控制耗水量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严 重的项目,如造纸、制浆、制革、电镀、电路板、漂染、化肥、农药、火电、水泥、冶炼 等工业的发展,是梅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 在巩固和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逐步矿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合理调 整自然保护区的结构和类型,尽快建立起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 小区等类型齐全、布局合理、法规和管理比较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生态旅游示范 区。将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丰溪森林公园、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等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 范区。 2、旅游资源分类保护、开发和利用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 源采取不同的利用、开发方针,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旅游资源大部分是有限的,有些是不可再生的,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珍稀、特种 动植物,不仅其自身非常珍贵,而且对周围环境的依赖也非常敏感。 历史旅游资源是古代和近代人类活动的创作和载体,出地下遗存的尚未发现外,基本 上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社会旅游资源以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成果为旅游吸引物。随着现代 化进程的推进,将不断创造和涌现无穷无尽的新的社会旅游资源,可挖掘、加工、设计成 新颖旅游产品,社会旅游资源一般是无限的、可不断挖掘和新生的。 对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倍加珍惜、严格保护、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尤其对 不可再生的珍稀、脆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务必在“抢救第一” 、 “保护第一”的 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对无限的、不断新生的旅游资源,要善于发现、广泛挖掘、 充分利用、综合开发。 3、建立旅游绿色开发体系 (1 )坚持绿色开发。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计划方案,将资源开发与环 境保护有机结合,纳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景区景点、饭店餐厅、交通设施和其他旅 游服务设施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环保措施,防止和杜绝 建设性破坏。 (2 )生产绿色产品。大力开发森林旅游、农业旅游、植物园等自然旅游产品、绿色旅 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和发挥梅州森林面积大、生态环境好的资源和环境优势, 是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3 )提倡绿色消费。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环保旅游、卫生旅游,提倡游客在旅游过程 中讲究卫生、回收垃圾、保护动植物,是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了解大自然、保护法 自然。 (4 )推广绿色经营。各类旅游企业,尤其是饭店、餐馆等,推广节水、节电技术、减 少废弃物、设置无烟客房、餐厅和会议室,实行绿色经营。 (5 )建立绿色旅游管理体制。执行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旅游产品质量标准、 绿色旅游服务标准与绿色旅游管理标准,是绿色旅游开发、经营、消费和管理制度化、标 准化、规范化。加强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健全全省环境监测网络,各旅游区(点)应 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工作。 (6 )开展绿色宣传。广泛开展全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生态 环境保护科普工作,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环境意识、生 态意识和绿色意识。 (7 )采取科技手段。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充分利用科技成果,采用物理、化 学、生物。工程、计算机手段等,促进旅游资源 u 环境保护。 (8 )加强国际合作。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规划、项目、投资和融资等方 面,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种层次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二、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1、水体旅游资源保护 (1)热泉旅游资源保护。加强丰顺、五华和兴宁等地温泉的管理和保护。抓好全市 周围的绿化环境。有计划开采温泉资源,限制超量开采。特备注意温泉山脉的保护,防止 过度可开发、盲目建设温泉洗浴、康复疗养设施。 (2)江河水体旅游资源保护。加强对梅江、琴江、韩江、汀江、石窟河和龙鲸河、 丰良河等旅游景观水道的保护。在上游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木。 (3)湖库水体旅游资源保护。加强对益塘、合水、长潭等水库的保护。 (4)瀑布水体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龙归寨瀑布、揭岭飞泉瀑布等保护。禁止在 瀑布上游和景观所及范围内开山采矿,防止水土流失。 2、山岳森林旅游资源保护 对于铜鼓峰、五指山、阴那山、七目嶂、天柱山、神光山等进行科学保护。在修建公 路、架设索道、建造房屋等旅游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