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中油田文 15块 储层、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报 内 容 一、概况 二、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评价 三、储量计算与储量分布研究 四、水淹层测井解释 五、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潜力评价 六、结论 制成果图件 256幅, 其中剖面图 20幅,平面图件 205幅,测井解释图版 12幅,各类评价分析和成果统计图 19幅 ; 利用目的层段 3949口井次; 编写研究报告 1本 ; 编制图册 1份。 完成的主要工作 中 油 田 含 油 面 积 图2 k 0 m 0 1 文 101块 文 10块 文 25块 文 209块 文 38块 一 文 15块 文 15块位于文留构造文中油田南部 ,是由 西倾的文西断层和 东倾的文东断层夹持 的 地垒区 , 地层向东南倾斜 ,倾角 6 左右 , 三面断层封闭 ,南面开启 , 有较活跃的边水水域 。 以过文15井的 文 15断层为界 ,划分为东西两块 。 01020304050198001 198201 198401 198601 198801 199001 199201 199401 199601 199801 200001 200201 200401 200605时间 ( 月 )开井数(口)油井水井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8001 198201 198401 198601 198801 199001 199201 199401 199601 199801 200001 200201 200401 200605时间 ( 月 )日产油(t)020406080100198001 198201 198401 198601 198801 199001 199201 199401 199601 199801 200001 200201 200401 200605时间 ( 月 )含水()0246810198001 198201 198401 198601 198801 199001 199201 199401 199601 199801 200001 200201 200401 200605时间 ( 月 )采油速度()0204060198001 198201 198401 198601 198801 199001 199201 199401 199601 199801 200001 200201 200401 200605时间 ( 月 )采出程度()01000200030004000198001 198201 198401 198601 198801 199001 199201 199401 199601 199801 200001 200201 200401 200605时间 ( 月 )日注水平(步开发阶段 全面细分调整稳产阶段 产量递减阶段 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 日产油 开井数 含 水 采油速度 采出程度 日注水平 文 15块综合开采曲线 截止 到 2007年 7月底 ,文 15块共有油水井 83口 ,其中油井 41口 ,注水井 42口 1口 ,日产液 d,日产油 水平 d,工业采出程度 7口 ,日注水平1447m3/d, 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有待深入认识 ,在油藏自身条件下 ,高含水期 合理的开发指标 到底该多少 ,与实际指标有多大差距 . 下步 挖潜的主攻方向不明确 ,一是层系和井网和调整是否值得 ,二是怎样解决井况问题 ,三是解决层间矛盾为主还是解决层内矛盾为主 ,这些都有需要进一步认识 . 对油藏潜力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主力层动用充分 ,水淹程度高 ,二三类储层油藏动用程度也较高 题有待进一步认识 . 报 内 容 一、概况 二、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评价 三、储量计算与储量分布研究 四、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五、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潜力评价 六、结论 )储层参数研究 岩心资料 深度归位 岩心分析饱和 度资料校正 测井数据的分析 整理及取值方法 以测井曲线为基准 ;主要采用归位图示法和相关对比法 ; 流体体积校正 ; 油、水的挥发损失校正 ; 测井数据归一化 ; 提取代表性的样本数值 ; 储层分层识别和取值方法 ; 1、基础性数据处理 基础性数据整理 15 | 14 井 沙 三 上 储 层 岩 心 分 析 饱 和 度 资 料 校 正 图 0 20 30 40 50 60样品号含油饱和度(小数)0 20 30 40 50 60样品号含水饱和度(小数)层识别与划分 以 大幅度划分为渗透层 ,小幅度,则划分为致密砂 层为原则 以及电阻率曲线评价储层特征 ,有效克服单一测井曲线划分特低渗透储层及其评价渗砂能量厚度中的失误 . 文 153上 22测井曲线评价划分储层分布图 文 153上 22测井曲线评价划分储层分布图 53上 2 文 153上 62测井曲线评价划分储层分布图 文 153上 52测井曲线评价划分储层分布图 2、储层识别与划分 井储层参数研究 在储层岩心归位的基础上,应用经过数据编辑、校正的测井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拟合分析、匹配和综合,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主要目的层段 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饱和度 的解释模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取和利用测井地质综合信息,使之适应文 15块沙三上储层及其参数分布规律和特点。 t)与孔隙度( )关系模型 岩心分析孔隙度( )与渗透率( K)关系模型 3、测井储层参数研究 1与岩心分析泥质含量( 关系模型 岩心分析孔隙度( )与含油饱和度( 关系模型 3、测井储层参数研究 检验和评价 测井计算值 岩芯分析值 绝对误差 序 号 深度 孔隙度 ( % ) 渗透率 (10- 3 孔隙度 ( % ) 渗透率 (10- 3 孔隙度 ( % ) 渗透率 (10- 3 1 97 2 270 3 4 33 5 11 26 88 6 123 7 60 8 54 9 152 10 118 11 70 12 21 90 13 36 14 45 15 36 16 777 17 738 18 307 19 120 20 77 21 24 122 22 23 56 23 53 24 25 105 25 59 26 27 207 28 208 29 5 23 30 101 31 219 32 117 33 45 34 22 21 51 35 103 36 24 120 37 61 38 218 39 124 40 26 平均 平均相对误差 ( % ) 文 15 | 14 井 测 井 参 数 与 岩 心 分 析 数 据 对 比 表 )油层有限厚度下限标准研究 文 15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首先利用沙三上油藏具有工业油流的取心井,统计其岩心的含油产状,得到 含油性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微含油级。 对于其岩性及其含油性资料,则建立岩性 含油性的统计直方图,确定该区文 15块 岩性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粉砂岩级。 再通过岩石物性分析、试油、试采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含油性与物性关系分析,确定油层有效厚度的 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电阻率、自然电位减小系数及微电极幅度差异 等下限标准,以及油层 有效厚度起算下限 文 15块沙三上油层有效厚度及微电极幅度、差异等下限标准确定, 采用了该区 取心、岩心分析、试油、测井解释综合分析 并求取得出的。 文 15块沙三上段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表 与孔隙度( )关系图 5 R t 16% 沙三上段电阻率( 与渗透率( K )关系图 5 R t 23 与含油饱和度( 关系图 5 R t 60%S o 沙三上段电阻率( 与微电极差值( 关系图 5 R t 3 R 与自然电位减小系数( )关系图 5 R t 沙三上段孔隙度( )与含油饱和度 ( 关系图 16% 60%S o )储层基本特征 文 15块薄片鉴定成果表 文 15块沙三上岩石组份为 :石英一般 70 80%,长石一般 15 26%,岩屑约 5%,储集层 岩性为含泥长石粉砂岩、细砂岩和含灰质细砂岩 ,颗粒一般为次棱次圆状 ,平均 粒度中值 选系数 选较好 ,风化程度中深 ,胶结类型为接触孔隙型 ,填隙物含量较低 ,灰质、白云质胶结物 12%左右,一般泥质杂基 5%左右 ,岩石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高 . 1、岩性特征 5块沙三段砂岩成份分类图 沙三上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 石英粉 少量的长石粉 5块沙三上泥质含量分布直方图 文 15块沙三上碳酸盐含量分布直方图 岩心分析样品统计表明 :文 15块储层 泥质 含量 0范围内 ,优势范围2特征峰值为 5%;碳酸盐 含量分布范围为 优势范围 4%特征峰值为 10%. 5块沙三上岩芯分析孔隙度分布直方图 文 15块沙三上岩芯分布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文 15块 孔隙度 分布在 4 32%之间 ,优势范围 14 32%,特征峰值为 22%,平均孔隙度为 渗透率 一般分布在 3000 10峰值在 100500 5块渗透率普遍较高 ,储层类型属于 中孔中渗储层 . 2、物性特征 (按成因分类 ) 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粒内溶孔 粒间溶孔 超大孔 复合孔隙 文 15块主要孔隙类型 ,约占 70文 15块沙三上段储层砂岩孔隙平均孔径 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面孔率为 10 19%,喉道形状以线状为主,可见点状、弯曲状或缩颈状 ,配位数一般为 3 4. 从压汞曲线特征可以看出 ,喉道均值( 化较大 ,为 道中值( 10m;分选系数( 分选中等较好 ;孔喉偏度( 般小于零 ,为负偏 ,说明孔喉偏细 ;排驱压力( 般为 和度中值压力( 小非饱和孔隙体积( 30%. 孔隙结构特征 3、孔隙特征 15 块 沙 三 上 物 性 与 含 油 性 关 系 图 文 15块沙三上 微含油产状 岩芯 孔隙度大于 20%、渗透率大于 24 10无油气显示的岩芯孔隙度小于 渗透率小于 10此可见,孔隙度的大小和渗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储层的含油性。 4、含油性特征 )储层非均质性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1、层内非均质性 文 15250渗透率的正韵律模式 最高渗透率是在该层底部 ,且 顶、底部 渗透率值 相差很大 ,有的 相差 400 500 10明层内非均质性很强 . 15块东、西区沙三上段储层非均质参数分层数据统计表 文 15块东、西区各单层内物性具有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 渗透率 变化范围 介于 11500 10渗透率 突进系数 3 16,夹层频率 m,夹层密度 m) . 西 区 东 区 渗透率变化范围 ( 10- 3 渗透率变化范围 ( 10- 3 层位 m a x m i n 渗透率 平均值 突进系数 夹层频率 ( 个 / m ) 夹层密度(m / m ) 层位 m a x m i n 渗透率平均值 突进系数 夹层频率 ( 个/ m ) 夹层 密度(m / m ) S 3 上 111 2 8 4 . 0 9 2. 34 6 1 4 7 . 8 0 . 1 3 0 . 1 8 S 3 上 111 0 5 5 . 4 5 0 . 7 8 7 1 1 2 . 7 0 . 2 3 0 . 2 6 S 3 上 121 2 1 5 . 1 9 4 . 2 5 4 5 8 4 . 2 0 . 1 0 0 . 1 5 S 3 上 121 1 7 . 1 9 0 . 6 4 6 8 8 3 . 1 0 . 1 2 0 . 1 6 S 3 上 1310 5 9 . 0 6 5 9 . 0 6 7 2 6 6 . 5 0 . 0 0 0 . 0 0 S 3 上 131 0 1 6 . 6 9 1 . 2 0 2 2 8 3 . 2 0 . 1 4 0 . 0 8 S 3 上 214 9 6 . 4 5 9 . 9 4 1 6 5 3 . 0 0 . 1 4 0 . 2 3 S 3 上 221 3 3 5 . 72 3 . 0 5 3 3 0 5 . 1 0 . 1 3 0 . 1 5 S 3 上 226 4 7 . 8 1 1 7 . 3 7 2 1 3 9 . 0 0 . 1 8 0 . 1 6 S 3 上 237 5 7 . 2 0 1 . 4 3 3 4 9 5 . 7 0 . 1 3 0 . 1 4 S 3 上 231 1 0 9 . 5 0 3 . 5 5 4 7 0 4 . 1 0 . 1 5 0 . 1 8 S 3 上 245 3 0 . 3 8 2 . 3 2 1 3 6 2 . 3 0 . 1 1 0 . 1 1 S 3 上 246 8 5 . 5 1 1 1 . 3 7 3 1 5 6 . 0 0 . 0 6 0 . 0 5 S 3 上 312 6 7 . 4 4 1 . 2 1 1 7 7 4 . 3 0 . 0 3 0 . 0 1 S 3 上 316 9 0 . 2 8 9 . 0 3 1 5 5 7 . 8 0 . 0 5 0 . 0 3 S 3 上 322 5 6 . 2 6 0 . 7 4 1 6 2 8 . 8 0 . 0 5 0 . 0 1 S 3 上 326 7 4 . 7 7 2 . 3 1 1 8 5 5 . 8 0 . 0 3 0 . 0 4 S 3 上 332 6 2 . 7 9 1 . 3 4 2 5 1 3 . 4 0 . 0 5 0 . 0 3 S 3 上 334 3 3 . 4 8 0 . 9 8 3 5 0 8 . 5 0 . 0 9 0 . 0 7 S 3 上 341 2 2 2 . 6 7 1 . 0 3 9 6 6 3 . 6 0 . 0 8 0 . 0 4 S 3 上 341 1 6 1 . 9 0 1 . 8 2 4 7 1 7 . 9 0 . 0 6 0 . 0 5 S 3 上 359 4 8 . 1 8 1 . 2 5 4 3 8 3 . 7 0 . 0 5 0 . 0 2 4 . 6 3 2 . 0 4 5 8 1 5 . 2 0 . 0 5 0 . 0 3 3 . 1 8 1 . 1 9 1 7 1 1 1 . 1 0 . 1 2 0 . 0 6 S 3 上 416 7 8 . 0 4 2 . 1 0 1 9 0 10 0 . 1 1 0 . 0 9 S 3 上 514 4 6 . 7 0 1 . 4 2 1 4 2 4 . 6 0 . 0 8 0 . 0 3 S 3 上 511 6 4 . 8 9 4 . 5 4 2 1 7 1 1 . 5 0 . 1 6 0 . 1 2 S 3 上 522 1 2 . 6 7 1 . 3 8 90 3 . 5 0 . 1 0 0 . 0 7 S 3 上 521 2 0 9 . 2 4 1 . 9 5 2 3 9 1 2 . 5 0 . 0 7 0 . 0 8 S 3 上 7181 5. 36 7 . 1 2 1 2 4 3 . 7 0 . 1 1 0 . 1 4 S 3 上 531 0 6 9 . 1 2 4 . 8 3 2 4 5 8 . 3 0 . 1 0 0 . 1 6 S 3 上 726 3 5 . 7 2 2 . 5 8 1 1 2 5 . 7 0 . 1 6 0 . 2 0 4 5 . 5 8 3 . 3 1 2 4 8 1 2 . 1 0 . 1 7 0 . 2 1 2 4 . 5 6 1 8 . 3 1 74 4 . 2 0 . 1 3 0 . 1 3 S 3 上 725 6 0 . 9 7 1 . 4 3 2 8 6 4 . 7 0 . 1 9 0 . 1 6 间非均质性 2 0 0 4 0 0 6 0 0 8 0 02 2 4 02 2 0 02 1 6 02 1 2 03 1 13 1 23 1 33213 2 23 2 33313323333 3 43 3 50 20 40 602 2 4 02 2 0 02 1 6 02 1 2 0s 3 x 1 - 1s 3 x 1 - 2s 3 x 1 - 3s 3 x 2 - 1s 3 x 2 - 2s 3 x 2 - 3s 3 x 3 - 1s 3 x 3 - 2s 3 x 3 - 3s 3 x 3 - 4s 3 x 3 - 5图 3 - 28 文 15 - 8 井渗透率剖面分布图 图 3 - 29 文 15 - 8 井吸水剖面分布图 (9 1 年测 ) 层间非均质性造成吸水差异 593年测 ) 文 155小层封隔 开来以后, 其它层 的 吸水量明显提高, 这表明层间非均质性很强,说明 分层注水开发 在该区对提高注水开发的效果意义十分重大。从总的层间矛盾来说, 层间非均质性强,细分层系是综合治理的一个方向 。 15 块 东 、 西 区 沙 三 上 油 藏 平 面 非 均 质 参 数 表 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性不强,方向性不明显, 略具构造高部位和中部位物性好,向低部位变差 的特点。不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西 区 东 区 层位 孔隙度( % ) 渗 透率( 10- 3 级差(倍) 突进系数 变异系数 孔隙度( % ) 渗透率( 10- 3 级差(倍) 突进系数 变异系数 . 9 6 1 4 9 2 1 7 . 8 0 . 9 1 2 6 . 4 7 1 1 2 1 9 2 . 7 0 . 9 9 . 5 4 5 8 4 1 2 4 . 2 0 . 9 0 2 5 . 8 6 8 8 2 5 9 3 . 1 0 . 5 7 . 7 7 2 6 1 0 8 0 6 . 5 0 . 8 1 2 5 . 4 2 2 8 24 3 . 2 0 . 7 2 . 8 1 6 5 94 3 . 0 0 . 9 2 . 5 2 1 3 5 0 3 9 . 0 0 . 8 3 2 4 . 7 3 3 0 2 0 4 5 . 1 0 . 8 1 . 9 4 7 0 94 4 . 1 0 . 9 1 2 5 . 9 3 4 9 1 2 2 5 . 7 0 . 7 5 . 6 3 1 5 2 6 5 6 . 0 0 . 8 8 2 4 . 5 1 3 6 15 2 . 3 0 . 7 4 . 4 1 5 5 1 3 4 7 . 8 0 . 9 2 2 3 . 6 1 7 7 14 7 4 . 3 0 . 8 7 . 1 1 8 5 2 0 6 5 . 8 0 . 8 2 2 4 . 4 1 6 2 1 7 5 8 . 8 0 . 8 8 . 0 3 5 0 5 7 5 8 . 5 0 . 8 7 2 3 . 0 2 5 1 1 7 7 3 . 4 0 . 8 9 . 3 4 7 1 4 5 4 7 . 9 0 . 8 6 2 7 . 9 9 6 6 3 5 1 3 . 6 0 . 1 5 8 1 3 6 3 5 . 2 0 . 7 9 2 6 . 5 4 3 8 50 3 . 7 0 . 8 9 . 1 1 9 0 4 1 4 1 0 . 0 0 . 9 1 2 3 . 5 1 7 1 2 7 3 11 0 . 9 2 . 6 1 5 0 1 3 6 3 . 8 0 . 8 9 2 . 4 1 3 9 2 2 1 5 . 3 0 . 9 3 . 2 96 1 4 6 1 2 . 5 0 . 7 6 2 0 . 4 77 91 6 . 3 0 . 8 5 . 4 2 1 5 2 8 6 1 0 . 9 0 . 8 6 2 2 . 9 1 2 0 75 2 . 8 0 . 8 9 . 3 1 0 6 59 4 . 6 0 . 6 4 2 3 . 5 1 0 1 59 3 . 1 0 . 8 7 . 2 2 1 7 2 7 8 1 1 . 5 0 . 7 4 2 3 . 4 1 4 2 75 4 . 6 0 . 9 4 . 6 2 3 9 6 7 4 1 2 . 5 0 . 9 1 2 2 . 7 90 53 3 . 5 0 . 7 7 . 5 2 4 5 2 4 9 8 . 3 0 . 7 9 . 2 1 6 6 2 9 9 1 3 . 1 0 . 8 6 2 0 . 0 28 10 3 0 . 7 2 . 7 2 5 4 4 4 5 1 6 . 1 0 . 7 2 2 1 . 9 71 72 5 . 3 0 . 7 3 . 7 1 0 4 1 0 7 8 . 4 0 . 7 2 2 4 . 5 1 5 8 55 3 . 7 0 . 6 7 . 5 2 0 4 3 87 9 . 9 0 . 7 0 2 2 . 4 49 24 2 . 5 0 . 8 2 . 0 2 4 8 3 6 5 1 2 . 1 0 . 8 7 2 3 . 2 1 2 4 1 0 4 3 . 7 0 . 8 7 . 7 2 8 6 4 4 7 4 . 7 0 . 8 7 2 3 . 4 1 1 2 48 5 . 7 0 . 8 8 2 0 . 8 74 24 4 . 2 0 . 9 1 )储层综合评价 1、分类特征和描述 文 15 块 沙 三 上 砂 岩 储 层 综 合 评 价 及 分 类 标 准 分类 标准 参数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边部、水下分流支河道、河口坝 三角洲前缘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少量的滨浅湖砂 远砂坝及部分滨浅湖砂 岩 性 极细砂岩、粗粉砂岩 粗粉砂岩 粉砂岩、含泥质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含泥质粉砂岩 结构成熟度 较高 中 低 最低 杂基含量 (%) 5 3 6 10 20 20 孔隙类型 粒间溶蚀孔隙,超大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的组合 粒间溶孔与粒内溶孔的组合 粒内溶孔及填隙物内溶孔组合 微孔隙 孔隙度 (%) 20 28 15 22 13 18 10 14 渗透率 (10 100 10 100 1 10 1 排驱压力 ( 大连通孔喉半径( m) 8 50 均孔喉 ( m) 3 层级别 好 较好 差 极差 毛管压力曲线 5块沙三上段储层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及权系数 2、利用灰色理论建立储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参数 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权系数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储能参数( m) 渗砂层厚度( m) 层有效厚度( m) 动层带系数 量系数 透率( 10 50 20 5 隙度( %) 22 19 16 13 质含量( %) 8 25 地比 透率变异系( 透率突进系( 透率极差( .6 通过储层综合评价,将文 15块储层分为四类: 储层 物性好 ,单砂层渗砂体 能量厚度大 ,含油性好 的储层 ,其渗透率基本在 50 10孔隙度一般在 22%,显示相对高孔、中高渗储层类型 ,泥质含量大多小于 3 ,粒度中值大多大于 层非均质性弱; 物性中等 的储层 ,单砂层渗砂体 能量厚度相对较大 ,其渗透率在 5010孔隙度在 19%左右 ,泥质含量介于 3 到 8 之间 ,粒度中值介于 显示相对中孔、中渗的储层特征 ,储层非均质性中等; 层为单砂层渗砂体 能量厚度较小 ,物性相对较差 ,其渗透率基本在510孔隙度在 16间 ,粒度中值基本在 物性相对 最差的储层 ,单砂层渗砂体能量厚度小于 透率基本 10孔隙度 13%左右 ,最低 10%以下 ,泥质含量高达 25%以上 . 从测井解释上来看 ,厚度参数在四类储层中变化很大 ,但 I、 最高值达 5在 15 15 15 15 15 15 15 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37 151515151515151515271515515 1515 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 0 m 00 . 5 k 155555类储层三类储层四类储层文 15块沙三上 2综层综合评价成果图 从左图沙三上12 和下图沙三上 35储层综合评价图中可以看出一类、二类 储层比较发育 ,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大 ,储层物性好 ,非均质性弱 ,显示相对 高孔、中高渗 储层特征 . 5块沙三上 5综层综合评价成果图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37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905.4-2025电力现货市场运营第4部分:负荷预测
- GB/T 14546-2025核电厂直流电力系统设计实施方法
- 广西邮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物业公司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体系及实施方案
- 森林培育现场讲解课件
- 2025梯子安全知识专项培训
- 2025年法律行业招聘面试技巧大揭秘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室内设计师中级专业技能实战预测题集锦
- 2025年《监察法》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农村基层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与招聘考试现状分析
- 问题性皮肤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含解析)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课件
- 2025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解读
- 2025报关单填制规范
- 装修巡检流程与注意事项
- 现金入股协议合同
- 2025年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断桥门窗产品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