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资料4 祖国医学对于麻风之认识_第1页
1956年资料4 祖国医学对于麻风之认识_第2页
1956年资料4 祖国医学对于麻风之认识_第3页
1956年资料4 祖国医学对于麻风之认识_第4页
1956年资料4 祖国医学对于麻风之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 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 性均很高。 祖国医学对于麻风之认识 萧运春 麻风又名大麻风,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严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神经系及内脏(1)。 古称曰疠风(灵枢)、大风(素问)、癞(巢氏病源)、癞病(肘后备急方),或曰天刑(医学入门)、 癞风(治证准绳)等。按疠者包括二种含义,一为真正麻风,一为其他皮肤病,故古人有列入 “疮癞” “疠疫”者。 此病在我国分布甚广,地理上言之以南北纬 25 度之间流行最盛,各省之发生率报告均 不一致。据 1933 年伍连德氏估计全国约有麻风人数不下 300 万人(2)。病原方面过去亦甚模 糊,直至 1874 年挪威教授韩森氏才发现为一种抗酸性之麻风杆菌,传染方式不甚清楚,一 般认为长期接触而来,间接传染亦属可能。临床上依 1948 年第五届国际麻风会议之决定, 分为三类:瘤型麻风:表现损害主要为皮肤结节及斑状浸润,肿起如圆形或椭圆形,分界不 清,除损害发生在面部外,尚可在四肢、眼、鼻、喉、咽等处,眉发脱落,晚期神经症状方 明显。类结核型:皮疹呈红白色斑块,隆起落屑,有如癣疥,神经症状表现早而明显,神 经粗大,手足变形,肌肉萎缩,无毛发脱落。未决定类:不属于上述之任何一种,但可变 为上述的任何一型。在面或四肢上发生知觉消失之不隆起之红斑,末梢神经亦可粗大。此三 种类型以瘤类型者预后最差,传染性大,幸我国瘤型比率较少。 世界历史中,人们称埃及为麻风的摇篮,在埃及历史公元前 1350 年即有记载(拉马西司 第二时代)。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内生气通天论篇即已记载“大风”之名。内经:“故 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中藏经将癞纳入风类,并 同疮并列,其风中有五生死论曰:“风之厥皆由于四时不从之气,故有病焉,有瘾者,有偏 枯者,有失音者,有聋声者,有疮癞者皆起于风也。 ”又“聋声疮癞者自五味饮食冒犯 禁忌而得之。 ”等语,足见古人对此病很早即已认识。 病因方面 茲就祖国医学文献中对麻风病因说法归纳如下: 1.风说。古人常将麻风列入风类,认为麻风系风所致,实古人指风即今之细菌也,当时 无细菌学可言,不得不用风字来解释原因。病源候论“夫病之生,多从风起,当时微发,不 将为害,初入皮肤里,不能自觉,或流通四支,潜于经脉,或在五脏,乍寒乍热,纵横脾肾, 蔽诸毛腠理壅塞难通。 ” 2.虫说:病源候论“凡风病不出五种,是五风所摄所谓五风即五种虫,能害于人, 黑风生黑虫,黄风生黄虫,赤风生赤虫,白风生白虫。 ”心悟云:“湿热在内,而风鼓之,则 肌肉生虫,白眉重叠,搔痒顽麻,甚则眉毛脱落,鼻柱崩坏,事不可为矣。 ”金鑑“风毒入 里,化生为虫,虫蚀五脏,则形有五损。 ” 3.风土说:金鑑云“风土所生,中国少有,此症唯烟障地面多有之。 ”查烟障之地多热带 及温带之山地,文献中南北纬 25 度之间多之。有曰麻风之传染与气候少关。 4.摄生饮食说:养生禁忌曰“醉酒露卧,不幸生癞。 ”中藏经“聋声疮癞者自五味饮食冒 犯禁忌而得之。 ”金鑑“自不调摄,洗澡乘凉,希图快意,或露卧当风,睡眠湿地,毒风袭 入血脉。 ”养生禁忌又云“鱼无鳃不可食,食之令人五月发癞。 ”鱼对麻风之关系,早在 1863 年(3)所谓“细菌前时代”胡顷森氏即已谈过,谓吃腌鱼可得麻风,但无细菌学证明, 我国山东一带仍有此说,究竟如何关系不得而知。 麻风分类 古人对麻风之分类,最详者出自巢氏病源。较现时分类者详尽,当时无细菌学病理学之 研究,可能系按症状羣中之突出者归纳而得。且麻风症状复杂,有时呈特殊征候,不易诊断, 故古人是否将一部份类似麻风症状之皮肤病亦列入麻风类,亦未可知?其依五行分类者有: 火癞:“火癞者,如火烧疮,或断支节,七年 落眉睫,急治可愈,八年成疾难治。 ” 金癞:“金癞者,是天所为也,负功德祟,初得眉落,三年食鼻柱,崩倒叵治,良医能 愈。 ” 上癞:“上癞者,身体块磊,如鸡子弹丸许,此病宜急治之,六年成大患,十五年不可 治。 ” 水癞:“水癞者,先得水病,因即留停,风触发动,落人眉须,不急治之,经年成病。 ” 又依虫形态而分: 蟋蟀癞:“虫如蟋蟀,在人体内,百头节,皆欲出血,三年叵治。 ” 面癞:“虫如面,举体艾白,难治。 ”此外又分雨癞;“斑駮或白或赤,眉须尽落。 ”麻 癞:“状如癣瘙,身体狂痒。 ”峋癞:“得之身体沉重,状如风癞。 ”酒癞:“酒醉卧黍穰上, 因汗体虚,风从外入,落人眉须,令人惶懼,小治大愈。 ”及乌白癞等。 麻风症状方面 麻风结节:诸病源候论:“复有食人皮肉,彻外从头面即起为皰肉,如桃核小枣, 从头面起者名曰顺风,从两脚起者名曰逆风。 ”金鉴“肝受病一面起紫泡。 ”此为描写典型之 疣型结节状之损害。顺风即所谓狮面。随即继发感染溃疡,金鉴:“溃烂无脓血者死。 ”此种 损害可散诸鼻眼咽喉等处致视力损害、鼻柱崩塌、言语嘶哑、手足离断。内经云:“疠者有 营气,热肘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破而溃烂也。 ”诸病源候论:“毒虫食人肝者 眉睫坠落,食人肺、鼻柱崩倒、或鼻生息肉、孔气不通,若食人脾、语声变散,若食人肾、 耳鸣啾啾,或如雷鼓之音,若食人筋脉、支节坠落,若食人皮肉、顽痺不觉痛痒。 ”金鉴: “鼻梁崩塌,眼眩断裂,唇翻声哑者为骨死。 ”千金要方:“重者手足十指皆有堕落。 ”源候 论:“或眼前见物如垂丝,或隐轸辄赤黑,此皆疾始起也。 ”又曰“眼目流腫,手足生疮。 ” 金鉴云:“心受病,先损其目,此为险症。 ”后者为描写麻风患者之眼损害。一般认为疣状麻 风之眼损害多见,事实上并不如此。 以上文献,足见古人对麻风疣状损害之描写可谓尽矣。 麻风之麻木证状:内经卷十二风论篇:“风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於分肉之间与卫 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肿而有疡,卫气有所疑而不行,故其不仁也,肉不仁谓,而 不知寒热冷痒。 ”肘后备急方:“初觉皮肤不仁,或淫淫若痒,如虫行。 ”源候论:“凡癞病皆 有恶风,及犯触忌害得之,初觉皮肤不仁,或淫淫如虫行,鍼灸不痛。 ”千金:“恶疾大 风,有直置顽钝,不知痛痒者。 ”金鉴:“麻木不仁者皮死,割切不痛者肉死。 ”以上文 献为描写类结核型之斑状麻木损害。外观块斑有如癣疥,落屑流黄水,故古人依证定名,疮 癞常易混淆,亦不足怪。源候论:“令人多疮,尤如癣疥,或如鱼鳞或痒或痛,黄水流出, 初起之时,或如榆荚或如钱孔,或青或白或黄或黑,变异无定,或起或灭,此等皆病之兆状。 ”千金:“有身体干痒彻骨,搔之白皮如,手下作疮者。 ”金鑑:“脾受病,遍身如癣。 ”此型 亦有眉发不落者。千金:“恶疾大风有几种不同,初得虽遍体无异而眉发已落,有遍体已坏 而眉须俨然。 ” 麻风预防及治疗 古人对麻风之治疗可分三方面,一为隔离,二为养生,三为药剂,三者并进方可收效。 考我国古代治疗麻风患者人数较多而有记载者首推唐孙思邈氏,他在千金方上说“予嘗手疗 六百余人,差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 ”可谓古代麻风专家。 一、隔离:因麻风传染方式,虽在动物身上试验偶有成功(4),目前尚不能作一决定,但 一般认为长期接触有密切关系。依罗格氏统计,有长期接触历史者占 80%,故为预防计,唯 有设法隔离之。考古人对于麻风之收容隔离,久已实行,唐释道宣续高僧有“厉人坊”之设, “收养疠疾,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 ,此为集体收容之创始。个人以隐居方式隔 离者更多,如抱朴子云:“赵瞿病癞,历年医不差,家乃斋粮弃送于山空中,瞿自恐不幸, 悲叹涕泣” 。千金要方有:“一遇斯疾,即须断盐,常进松脂,一切公私物务释然皆弃幽 隐巖谷,周年乃差”等语。 二、养生:一脉不和,周身不遂的整体观念,反对局部病理学说古人很早即已告知后人, 一旦人有疾病,如身体觕健,抵抗力无疑同时增强,对预防或预后有莫大帮助。内经上说: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又曰“夫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 心,是为清静,以其清静故能肉腠闭,皮肤密,真正内拒,虚邪不侵清静者因时循四时 之序,养生调节之宜,不妄作劳,起居有度,则生气不竭,永保安宁。 ”。这说明增高全身抗 力,足够有条件来抵制 一切传染病。临床事实的确是这样的,不强健身体的麻风患者他的 预后一定不会好的。过去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终日受到剥削,身体营养更无可谈,环境卫生 恶劣,所以患麻风的人数比率相当的高,据山东卫生厅报告,农民患麻风者占 94.8%。比率 之高足以惊人。 此外对于修养方面,古人很强调,在治疗期中不能行房,认为“爱恋妻妾,系著心髓, 不能割捨,真望药力,未肯近求诸身,若能绝其嗜欲,断其所好,非但愈疾,因茲亦可自致 神仙” 。千金方曰:“差后终身慎房,犯之还发” 。其所以古人如此强调,推其原因可能有二, 除行房可增剧病情,降低抗力外,可能有传染之意。一、行房与预后关系,麻风患者行房, 事实上病情是加重的,因为性交时生殖腺排出性激素,麻风杆菌被性激素刺激后,繁殖加盛, 性交越多越严重,所以古人看法是对的,不过就是没有用内分泌来解释罢了,二、行房与传 染关系,在一定条件之下是可能的。国内广东过去有“卖风” “过癞”之说。最有兴趣的研 究,有人在阴道子宫粘膜及精液内发现有麻风样杆菌;而 Gluck 氏亦发现在包皮及龟头上的 损害内找到麻风杆菌;又有人检查百个麻风女人,在瘤型发现有细菌者占 77.27%,麻木型 者阳性率为 3.84%。根据这些有趣的发现,说明麻风病性交传染的可能性是有的。 三、药物治疗:考祖国医学中治大风药剂,主要采用大风子油及发汗剂、泻剂,有时使 猛烈之砒剂,蛇蝎亦为常用之药。茲就有关主药分类论之: 第一类大风子油用此药治疗麻风远在元明时代即已采用。朱震亨曰:“粗工治大风 病,佐以大风油,殊不知此物性热,有燥痰之功,而伤血,至有病将愈而先失明者” 。不但 说出可治麻风,还发现其缺点,在治疗期中可致眼症状而失明也。后至 1868 年印度始用此 药。1914 年英国方将此药列入药典。按大(5)风子油治疗麻风之机转,非系直接将麻风菌杀 死,乃因此油之酯酸能使麻风菌体之蜡壳发生破裂,随后菌体小部份分裂而失去其生活力 所谓分解菌体作用。不过目前使用大风子油方法多采用肌肉注射,或少数内服,内服时可 刺激胃肠而发生腹泻,吸收甚少,唯在小儿之不满五岁者则口服之。外用生效甚微。时珍曰: “大风油治疮,有杀虫刼毒之功,盖不可多服,用之外涂其功不可没也” 。方剂有: 1.普济方 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入少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 下,仍以苦参汤洗之。 2.加味当归膏(心悟)当归、生地各一两,紫草、木龞子肉、麻黄、大风子肉、防风、黄 柏、元参各五钱,麻油八两,黄蜡一两。先将前九味入油,熬枯,滤去渣,再将油复入锅内, 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倾入盖碗内,坐水中,出火三日,听搽。 3.追风散(金鑑)锦文大黄,川郁金,皂角刺,研末,每用五钱加大风子油一钱五分,朴 硝一钱,五更空心湿酒调服。 第二类蛇蝎为主古人认为麻风为风毒,倡以毒攻毒之法。朝野佥载有一著名故事: “商州有人患大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坠酒罂中,病人不知,饮酒渐差,罂 底尚有蛇骨,方知其由也” 。实际远在唐代即有人以蛇治风一见柳宗元之捕蛇者言。方有: 1.大蝮蛇一枚,切勿令伤,以酒渍之,大者一斗小者五升,以糠火温,令下一肘后备急 方。 2.换肌散(金鑑)乌梢蛇,白花蛇,蚯蚓,细辛,木龞子,白芷,天麻,赤芍,蔓荆子, 当归,苦参,何首乌,石菖蒲,木贼,天门心,威灵仙,荆芥穗,甘菊花,不灰木,紫参, 川芎,白蒺黎,甘草,胡麻仁,苍术,草乌。 3.应神消风散(金鑑)全蝎,百芷,人参。 按蝮蛇性甘,温,白花蛇即蕲蛇,味甘,寒,性温,蝎性味咸,微辛,蝎本身为毒性蛋 白,三者均有毒。古人除用毒性动物外尚用毒性植物,如狼毒散方(千金):狼毒,秦艽等份, 右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七,日三,五十日愈。按狼毒为毛莨科宿根植物,辛平有毒,含狼 毒素,有猛毒,不可内服,或内服时仅用微量。我国尤家骏氏(6)曾用狼毒制成糊剂,涂于 麻风损害,用之一年,症状轻减,但易致皮肤急性炎状。 第三类强壮滋補类药以苦参为主者有苦参汤等。苦参为豆科多年生草本,味极(寒) 苦,根含苦参醶,子含脂肪油及金雀花醶,外用杀虫,内服健胃驱虫。医学入门:“气寒吐 大热,平胃能除心腹结,逐水利疸破症瘕,大风恶疮虫疥杀。 ”方剂有: 1.苦参五斤,酒三斗,渍,饮勿绝,并取皮 根,末,服一肘后备急方。 2.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麹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稍饮, 日三,一方加蝟皮,更 3.苦参汤(心悟)苦参一钱五,生地二两,黄柏五分,当归、秦艽、蒡子、赤芍、白蒺藜、 丹参、丹皮、银花、贝母各一两,加甘菊三两,水煮服。 以松脂为主药者:松脂即松香,性苦,甘,温,含同质异性之树脂酸。医学入门“苦甘 温无毒,凰痹恶癞并头秃,清胃伏热润心肺,生津固齿明耳目。 ”文献中有赵瞿服松脂治癞 故事(抱朴子)方剂有: 1.松脂炼投冷水中廿次,密丸服二两,饥即服之,日三,鼻柱断离者三,百日,差,断 盐及房室。外台秘要。 此外有補气泻荣、追风滋荣者,如補气泻荣汤(金鑑)、磨风丸(金鉴)、何首乌酒(金鑑) 等方(内容从略)。晚近国药中发现乌哥龙(1953)煮汤内服,治风有效。谓其药理性格有似大 风子油(7)。 第四类,针灸疗法针灸用之于麻风,文献较少。仅明外科启玄(公元 1604)略有记 载,除大风疾根灸法:“如服药毕,疾已愈,灸之则永远不复发,令出净风毒之气,甚妙。 手足大拇指筋骨缝间,以手指节约半寸长艾灸三壮效”云。 历代麻风医案 1.最早有记载者,推公元六世纪周朝之伯牛故事。论语会解卷伯牛章:“伯牛有疾,子 问之,自牗执其手曰: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即孔子,伯 牛为其弟子,孔子为怕传染麻风,伯牛独自闭居南窗户下,只好自牗执其手,叹息了之。何 晏引包咸曰:“伯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自牗执其手也”依据孔子的话,伯牛的隔离, 何晏的证实,伯牛其患大风无疑。 2.汉(公元前 206-195),曹时亦为(8)麻风之徒。依史记曹相国世家云“子时代候,时 平阳公主,生子襄,病疠归国” 。 3.魏代王桀又名仲宣,生于纪元后 177217 年,为著名诗人。在甲乙经序内有一段记载。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廿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 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药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 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尤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 187 日而死,终如其言” 。 4.晋葛洪神仙传记载,赵瞿患麻风医案(9):赵瞿字子荣,上党人,罹癞甚重,将死,或 告其家云“当生弃之,若死于家则世世子孙相柱耳” ,家人为其备粮送隐山中,后经仙人赐 以松脂治愈云。 5.南齐周兴嗣,梁项人,字思纂。南史:“周兴嗣,两手先患疯疽,又染疠疾,左目盲, 帝(武帝)抚其手而嗟曰:斯人而有斯疾乎?遂以疎疽方赐之。 6.唐(约公元后 5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