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及其风险类型毕业论文_第1页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及其风险类型毕业论文_第2页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及其风险类型毕业论文_第3页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及其风险类型毕业论文_第4页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及其风险类型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现实中存货的存在给供应链中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均带来资金压力。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物流与金融方式的创新,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存货质押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的传统融资方式,通过盘活广大中小企业的存货,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是当前物流金融领域最重要的融资形式之一。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在开展过程中,核心环节便是对市场风险的控制。如何选择合适的质押物、降低存货的市场风险,尤其是价格风险,是银行业及物流仓储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对存货质押融资面临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选择2009年到201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玉米交易价格数据,采用VaR方法对期货玉米面临的市场价格风险进行度量;其次,选择同期期货大豆的交易价格数据,通过一比一加权平均,并通过相关性检验测试,构成弱相关组合质物;再次,通过VaR方法对弱相关组合质押物的风险进行度量,从而为实践中中小企业通过组合质押进行融资提供降低风险策略;最后,在对质押物组合价格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为业务参与方提供了策略性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质押物的选择方面,同种条件下,弱相关质押物组合相比单种质押物具备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的作用;(2)就分散风险的作用方面,因不同种类的质押物价格波动影响因素不同,不同质押物组合对风险分散的程度是不同的;(3)物流仓储企业及银行业可以通过对质押物进行有效组合,降低单一质押物带来的价格风险,从而更好的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结合上述主要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的商业机构在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时的单一质押风险较高,因此进行存货组合质押能够降低物流仓储企业及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本研究继而就存货组合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存货质押;VaR模型;价格风险;风险控制Study on Risk Controlling in Inventory Impawn Financing Based on the VaR Model: Combining pledges of Corn and SoybeansAbstractAs a difficulty, the financing problem has been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r past several years. In reality, the existence of inventory brings financing pressure to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As an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and financing, supply chain finance can provide effective financ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s a traditional financing way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inventory impawn financing can reduce the burden of production or operation demanding by re-vitalization of inventory, and also it is currently a very important form of logistics financial sect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inventory impawn financing business, market-risk controll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ledge to reduce market risk, especially the price risk. It is also the same goal that bank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warehousing enterprises work hard together.This paper uses both th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ventory impawn financing risks. First, this study chooses trading prices of corn data from 2009 to 2014 in Dalian Commodity Exchange. Then it uses the method of VaR to measure the market risk which the corns are taking. Second, this research chooses the price data of soybean in the same period and combined them to weak correlation pledge. Third, through the measure results of market risk with which the weak correlation pledges have, thus can we offer some strategies to reduce risk of pledge? Las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which can affect prices of pledges, we inf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risk.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as follows: First, in aspect of choosing pledg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weak correlation pledges have less market risk than single pledge. Second, on the degree of diversification, different correlated pledges have different results. Third, logistics warehousing enterprises and banks can set effective combination to reduce the market risk instead of using single pledge thus they can carry out inventory impawn financing business better.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bov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due to the current commercial institutions carry out the inventory impawn financing business with single pledge, the market risk will be higher. So the correlation pledge can reduce the market risk of logistics warehousing enterprises and commercial banks. The research gives some strategic advices about how to control the risk in the pledges.Keywords: Inventory impawn; The VaR model; Price risk; Risk controlling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21.2.1研究目的21.2.2 研究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综述31.3.1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研究进展31.3.2 存货质押融资风险与控制研究概述5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创新点61.4.1 研究思路61.4.2 技术路线71.4.3 创新点7第二章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及其风险类型92.1 供应链金融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92.1.1供应链金融的发展92.1.2存货质押融资的基本内涵102.2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演变112.2.1国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过程112.2.2 近年国内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趋势142.3.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类型及控制152.3.1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划分152.3.2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控关键指标18第三章 风险衡量与VaR方法193.1 风险衡量与VaR193.1.1 VaR在风险衡量中的作用193.1.2 VaR的数理逻辑193.1.3 VaR参数选择203.2 VaR的发展与特点203.2.1 VaR的发展203.2.2 VaR的计算方法213.2.3回顾测试23第四章 单一质押物的风险度量254.1 样本质押物的选取254.1.1 样本质押物选择-玉米254.1.2 选取原因及价格变动影响因素254.1.3 样本数据及来源274.2 ARMAGARCH-t模型的确定274.2.1 ARMAGARCH模型294.2.2 参数估计324.2.3 VaR值的计算324.2.4 VaR的回测33第五章 弱相关组合质押物风险度量:玉米与黄大豆组合例证345.1样本质押物的选取345.1.1 样本质押物的选取及原因-玉米与黄大豆组合345.1.2 相关性测定分析及期货大豆的价格影响因素355.2 组合质押物比重的选择与实证分析375.2.1比重的选择375.2.2基于ARMAGARCHt模型的质押物组合风险实证分析375.3 参数选择及VaR的计算与检验395.3.1 参数选择395.3.2 VaR的计算检验与对比分析39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426.1主要结论426.2研究结果的针对建议42参考文献45附录4956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一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目前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其中中小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0月,按照企业注册的市场主体在我国有1756万户,个体工商户4866万户,总共超过6600万户,其中中小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9%以上,占GDP的55.6%,占销售额的六成,占税收的46.2%。在跨国的经营投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八成2。中小企业有别于大型企业之处在于日常运营中因经营规模不大,核心竞争力不高,在同大型企业合作或竞争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为提高己方利润,大型企业经常提出过多的要求,比如更快的交货速度、更长久的赊账期限、更低的供货价格,这些因素均会导致中小企业日常资金流通与周转不易。另外,传统质押融资业务中,商业机构更倾向于接受固定资产作为质押,但我国的中小企业资产以流动资产居多,其中又以存货为主 3。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有问卷调查显示,约54%中小企业主认为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的匮乏,由此可见,融资问题作为一大难题限制着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4。基于以上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即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通过统合上下游产业并提供与之适应的质押融资等形式的产品,从而体现了将物流与资金流相结合带来的优势。存货质押融资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开展业务时企业以自身流动存货作为质押品,在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参与监管的情况下从商业机构获取贷款进行日常运作5。与一般的不动产抵押或银行贷款模式不一样,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更多的是利用企业与上下游真实的贸易行为中的存货等动产为质押物,在减轻存货带来的资金压力的同时,也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压力,节约了企业成本6。物流金融业务作为新兴业务,风险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但可大致分为:质物风险(即物质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等)、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汇率等因素引起银行损失的可能性)7。可见风险控制在存货质押融资中尤为重要,在上述风险中,本文主要从价格风险及其控制的角度进行相关分析。价格风险即是指由于未来质押物价格下跌,造成其抵押值不足导致贷款损失的可能。而相应的控制方法则是设定合理的质押率,即在贷款初期对质押物评估,按评估值的一定比例确定贷款额度。相关研究表明8-10,质押物种类与组合的选取对价格风险的波动也有直接影响。以农产品期货为例,由于受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产业政策、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不时会出现剧烈价格波动,这为银行进行相关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带来不便,也为相关企业进行更高效融资带来困扰。因此,如何降低主要农产品因各种因素带来的价格波动困扰从而提高银行的资金使用率变得极有意义。基于农产品期货及组合质押在存货质押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本文在研究中先选择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玉米为例,使用VaR方法对期货玉米在质押中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衡量,然后选择与玉米相关性较弱的黄大豆一号作为质押物组合,研究期货玉米与黄大豆作为弱相关质物组合的市场风险,从风险对冲的角度确定弱相关质押物组合相比单一的质押物在对价格风险的控制上的比较优势,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质押融资或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及参考。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进行存货质押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质押物的价格风险波动不易控制,对此商业实践中的贷款主体,包括银行与物流仓储企业在内,都在开展此项业务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设定不同质押率,不同的利率以及组合存货质押等,但在控制存货价格风险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11。之前的商业实践中开展的存货组合质押融资业务因实践操作的便捷性,多以相关性较强的存货为主,在分散单种质押物的价格风险方面有一定作用12。当前物流仓储企业在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灵活的监管和调度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存货质押业务中相关性较弱的存货组合进行分析,对单一质押物价格风险与弱相关组合质物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选取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作为单种质押物,通过其收益率时间序列趋势图的刻画与VaR (Value at Risk, VaR)值的估计,进行单一质物价格风险的衡量。之后选取与玉米相关性较弱的黄大豆一号作为质押物组合,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再次运用VaR模型以确定弱相关组合质押物的风险值。基于对单品种质押物以及弱相关组合质押物所面临市场风险的衡量与对比,从而为贷款主体在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尤其是进行农产品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一种存货质押价格风险控制策略13。1.2.2 研究意义选题的意义主要包括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第一,实践意义。可以从三个主要参与方:贷款主体(以银行为主体)、物流仓储企业、中小企业来探讨。首先,从贷款方银行来看,可以在有效控制存货质押价格风险的基础上,拓展市场业务,增加放贷规模,提高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多利息收入。其次,从物流仓储企业的角度看,此类业务的拓展增加了其业务种类,参与市场分工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市场供应链中的“管家”作用进一步加强,也能获取更多的佣金收入。最后,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看,弱相关存货组合质押可以更充分利用存货的价值,增加融资规模,获得更多的贷款,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把握市场机会,提高企业发展速度,获取更多利润。第二,理论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将相关性较弱的质押物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质押物价格风险的目标,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其次,当代物流仓储企业因掌握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物流信息,已逐渐演变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为弱相关性质押物组合进行质押融资提供了操作的可能性,从理论上来说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研究进展存货质押融资是物流金融的一项基本业务。早在19世纪中叶以前,国外就已出现存货质押融资业务。1948年,Koch A R.以经济学的视角对存货及相关的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14;Birnbaum H F.则从流程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后的时间里,存货质押贷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15。而至20世纪中期,Koch, Dunham, Harold等学者对20世纪中期以前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进行梳理与总结16。在开始阶段,主要的业务发生在银行与企业之间,而企业也多以少数农场主为主,质押品种相对较少。20世纪5060年代,Eisenstadt、Guttentag对当时的控制方式、业务模式等进行了归纳 17-18,此时的存货质押贷款己有多种方式可供客户选择。1996年,Varangis提出建立仓单质押融资的必要性,并且介绍了建立仓单融资的方法与模式19。1997年,Barnett W.分析了过去研究过程中对资产抵押融资的几种误解,并明确提出资产抵押融资是一种基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20,而由于此时银行的混业经营,出现了一批银行与物流企业相互控股的集团性公司。1998年,Allen B.N.及Gregory U.F.的研究发现,在当时的银行抵押品中应收账款或存货的比例为2/3 21。Holdren D.P.和Hollingshead C.A.则将存货控制、财务管理及商业贷款三者相结合,认为企业运营成本将受到存货管理的影响,而商业信贷可以将存货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每种类别的融资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22。Rutberg则以UPS公司为例对物流金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旗下的UPS资本公司可以为存货出入库整个过程的每一个流程都提供融资相关服务,并且提供物流配送和存货管理23;2004年,Repullo R.和 Suarez J.则研究了融资中规避风险的设计方式。2004年,Berger A N.在分析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新框架,提出了供应链融资思想25。Kevin Morley和Arnold Cohen以加拿大为例分析了应收账款与存货担保融资的趋势及相关的法律框架26。2006年,Guillen G.等通过对融资与生产的短期供应链研究,认为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资金融通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管理将促进企业的整体效益27。2011年,Raghavan N.等考虑具有资金约束的两层供应链中单阶段融资决策问题,分析指出联合融资的绩效要大于分别融资的绩效28。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研究开展较晚,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1997年,郭振林以农产品为例,提出了仓单质押的模式,并讨论了其涉及的法律、操作、经营等三方面的先决条件29。这也是国内存货质押融资最早的理论研究。1998年,任文超讨论了企业存货转化成可用资本的可能性及路径,提出物资“银行”的概念,解释了物资“银行”的作用30。2003年至2005年之间,于洋、任文超及王治等,对物资“银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新的定义 31-33。2004年,涂川、冯耕中等研究了在物流仓储企业监管之下企业的存货质押融资问题,对存货质押融资的优势作了介绍,并提出存货质押融资是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34。2005年,陈祥锋等第一次提出了“融通仓”的概念35。朱道立等随后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梳理:融通仓是指金融、物资流通和物流仓储的集成,同时也对该模式的结构及优势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融通仓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风险的降低也给出相关建议36。2007年,李娟、徐渝等将外包思想引入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银行、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37。李毅学、徐渝等学者考虑了外生企业违约概率,质押品的价格波动率、贷款周期和盯市频率等因素的影响,为银行在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过程中质押率的设定提供了模型38。李毅学、何宗平等系统梳理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相关框架,分别从银行与企业关系、物流仓储企业作用等视角详细分析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与变化,得到了我们现阶段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模式只能是银行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的模式39。李娟、徐渝等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银行与物流仓储企业及物流仓储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从而得出研究结论:相对于监管中小企业,加强对物流仓储企业的监管在降低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方面更加有效;针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者也给出了相关建议40。此后,他们又对阶段贷款方法在控制市场风险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参数函数为工具讨论了在不同情况下阶段贷款的最优解和次优解41。周钊,王勇等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银行对物流企业的最优激励契约问题,考虑了银行将观测的n个其他物流企业参与存货质押业务业绩的均值写入激励合同,从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增加其他可测变量3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对物流企业的激励,得出结论:当其他物流企业业绩的均值与外生不确定性因素相关时,随着n的增加,代理成本不断减少,物流企业的努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出与其他物流企业业绩的均值相关程度越高,银行的期望收益越大42。陈宝峰,冯耕中等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价值风险的度量问题,基于对质押存货的动态控制,综合考虑市场中质押物的流通性、物流仓储企业反应能力等因素对变现时间的影响,进行了价值风险度量模型的设计。又通过对贷款价值比率、贷款利率、持仓量、物流企业变现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贷款价值比率对价值风险最为敏感,其次是持仓量、物流企业变现能力,而贷款利率对价值风险不敏感43。2007年,李毅学、冯耕中等对比了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44,总结了我国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缺点,也提出了相关建议45,在总结过去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展望。1.3.2 存货质押融资风险与控制研究概述由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特殊性,从国际到国内对该业务都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对其自身的优势及特点也进行了总结,尤其在控制业务风险方面,整体风险的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整体风险评估。1999年,Shearer和Diamond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原来固有的风险评级手段逐渐不适应新的业务模式,尤其是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使得对该业务风险的衡量与管控必须使用定量性的方法从而达到更为精确的效果46。同样,针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问题,Barsky认为,该业务模式及面临的风险不同于传统商业模式环境,基于业务过程的复杂性,针对该业务风险的管理要从以贷款人管理为中心转移到流程控制管理为中心 47。2006年,唐少麟等基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从博弈分析的角度考察了中小企业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可能性,并提出开展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等先进方法进行风险的管理和规避48。2008年,褚兴国在总结物流企业开展存货质押融资等相关业务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各环节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的针对性管理与规避提出了相关意见49。2009年,罗瑞敏等认为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主要在开具仓单、资信审查、价值评估、质押物出库等过程中产生,风险主要有资信风险、质押物监管风险、质押物价值评估风险50。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以上风险给出了若干意见。2010年,李毅学等学者总结了国外发展相关业务的信用系统评级的经验,指出在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中,采用评级系统进行评级有其内在优越性51。2011年,杨继瑞等指出在开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不仅会面临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还包括其他新的风险类别:第一,动产质押标的物的价值高估风险;第二,动产质押标的物的意外风险;第三,动产质押标的物的变现风险;第四,保障动产质押融资的法律存在缺陷的风险;第五,动产质押标的物选择不当的风险52。2011年,李毅学认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来源非常复杂,可归纳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所谓系统风险是指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及供应链运转过程中带来的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及质押物变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质押物变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又分为质物形态风险(包括变现能力、标准化水平、易损易腐程度、配套保管条件)和销售风险(包括销售渠道稳定性、销售客户稳定性、销售范围、市场容量、销售账期合理性)53。2012年,牛晓健等在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传导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借J.P摩根银行和合作企业与1997年提出的Credit Metrics模型的思路,根据汽车行业真实交易数据,计算了风险转移矩阵,对风险进行量化测度54。其次,单一风险管控与来源。2003年,Jokivuolle和Peura按照结构化的思路建立担保物价值和企业违约概率存在相关性的风险债务模型,研究作为担保物函数的违约后期望损失,发现对贷款价值比率的限制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违约时的潜在损失,使贷款的风险敞口达到要求,而设定贷款价值比率时需要考虑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和担保物价值的风险特点55。2004年,Rafael和Javier通过研究供应链融资的业务过程,设计了一些业务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手段,以尝试规避供应链融资中的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56。2007年,李鹃等通过引入阶段贷款的方法来控制融资风险,并运用参数函数比较了阶段贷款和一次性贷款的异同,得出了阶段贷款优于一次性贷款的结论,同时通过运用合约作为阶段贷款的有效补充机制来更好地控制代理问题57。2004年,Buzacott J A.对供应链融资中利率和授信额度等关键指标的确定手段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尝试做了定量性描述,提出了企业内部日常决策中应内生的考虑到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58。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风险的产生过程、风险的种类和控制方法都进行了若干研究。总结可以发现,对贷款企业本身的信用评级研究较少,对质押贷款业务流程的风险研究较多。在对单一风险来源的研究中,有关质押物的风险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包括质押物的选择、质押物价值评估和流动性等方面。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创新点1.4.1 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进行一定描述与介绍,包括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历程,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并重点对质押物的价格风险进行说明。第三章详细介绍了VaR模型,包括其数学定义、参数选择、计算方法与回顾测试方法等。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结合近六年来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供的期货玉米合约的交易数据与黄大豆一号合约期货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定两种质押物的相关性,通过ARMAGARCH模型对单一质押物与质押物组合进行VaR值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回顾测试与检验。第六章通过对以上VaR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即通过与黄大豆一号的组合质押,玉米的抗风险能力增加,贷款主体的风险得以有效降低。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业务的参与方提出了针对性建议。1.4.2 技术路线结合上述研究思路,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首先,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背景,提炼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通过文献检索和归纳,梳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方法学进行数理阐释。其次,进行本文实证研究,建立了VaR优化模型,进行Kupiec检验及模型回测,结合统计数据实证分析质押物及其组合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最后,系统比较单一质押物及组合质押物融资的优劣,并对存货组合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方法学存货质押内涵质押风险研究综述VaR方法简介正态分布模型建立建立VaR模型建立GARCH族模型质押物比重的确定实证分析质押物风险分析风险类型价格风险KUPIEC检验法模型回顾测试风控指标业务模式及演变VaR优点与计算方法模型对比与优化 组合质物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图1.1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1.4.3 创新点(1)组合存货质押的策略应用。从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将弱相关存货以组合的形式向银行贷款,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因单种质押物价格波动大带来的风险,为银行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一种新的策略。(2)物流仓储企业发展新视角。由于不同种类的质押物相关性较弱,因此往往由不同的企业提供,贮存方式和地点可能也不同,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物流仓储企业的信息统筹能力,这是对物流仓储企业开展存货质押的进一步探索。(3)存货风险对冲思想运用。在实证研究数据选择上,选取了期货玉米与黄大豆的价格为研究对象,作为两种典型的质押物,组合后进行价格风险对冲。第二章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及其风险类型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因财务制度不健全、破产概率高等原因导致信用评级普遍偏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通常要求足够的担保,从过往成功的担保实践来看,动产是中小企业担保的重要来源。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能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增加效益并促进供应链效率的提高。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新型增值服务。2.1 供应链金融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2.1.1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供应链金融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基于综合性电子信息平台提供的一系列贸易金融服务59。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大型企业巨头为降低成本,将业务委托世界各地业务成本低的地区进行生产或加工,由此产生了现代意义的物流金融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供应链管理概念。而制造业模式的重大改进也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与发展。产品的生产需要一系列的工序,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再到产成品,将这些工序按时间顺序排列,则可以形成一条产品链。产品链中每一道工序都是价值增值环节,所以产品链本身就是一条价值链。就某一产品的生产而言,其过程往往需要不同的人进行分工作业,而这些分工正是基于产品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来展开。分工的形式通常可以分两种:企业内分工和企业间分工。所谓企业内分工,也被称为纵向一体化,即整个产品链的各个环节在一个独立企业内部完成;而企业间分工,就是整个产品链各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企业独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协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的分工模式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分工模式由企业内分工转向企业间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分工也逐渐由各个生产环节为界限的分工方式代替,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在多个企业间进行分工协作已经成为分工的新潮流。企业间分工使业内大企业可以集中资源,专注于自身最有优势领域,而将其他环节通过生产外包或全球化采购渠道,交由外围中小企业承担。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利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分工的比较优势,尽可能降低整个产品链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在纵向一体化制造模式下,企业为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通常会使用标准生产流水线进行大批量、少品种的规模化生产。但是,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多样化,企业间分工趋势的强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兴起,市场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更多在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断推出适应不同用户需要的新产品,“大规模定制”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努力实现的生产模式。(二)供应链管理的兴起分工与制造模式的变化贯穿整个产品链,使得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纵向一体化制造模式下,生产过程的管理集中在某个企业管理层,当生产环节分配到多个企业,就需要有一个核心企业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协调,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应运而生60。所谓供应链,它是一个相比于传统企业内部产品链更为复杂的系统,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为传统管理带来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资源管理的范畴从单一企业资源扩展到社会资源。凡处在同一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都有可能基于市场交易展开合作,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尽可能地与自己具有共同市场利益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来解决终端顾客的具体需要。二是信息化技术成为管理的基本工具。为实现看板生产(just-in-time)和精益生产模式,许多企业在采购、库存、资金管理方面都广泛借助于各类管理软件(如ERP软件)和电子网络平台。为企业之间交易提供支持的物流公司、金融机构也通过各类电子交易平台提供电子货单、网上支付等电子化服务手段、甚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提高物流和金融管理的效率。2.1.2存货质押融资的基本内涵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CGB/T18354-20060的定义,存货质押融资( Inventory Financing)为需要融资方(即借方)将其拥有的存货作为质押物,向资金提供方(即贷方)出质,同时由具有合法保管存货资格的物流企业(即中介方)保管质押物,从而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货质押融资是中小企业以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融资的业务。一般中小企业不动产占比相对较小,很难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所以在发达国家,存货质押融资便提供了很多便利性,按照不完全统计,美国等经济发达地区,七成以上的担保来源于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担保62。相较于传统的不动产担保的抵押,存货质押融资主要是利用业务中产生的存货等动产为担保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我国最新物权法对于可作为质押的存货进行了很大范围的扩充,从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到销售的成品及相关的机械设备等多可以作为担保物。在操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监管方参与进来,银行、借款企业和物流企业签订三方合同,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随着时代发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也进行了相当的改进,由开始的委托监管存货到后面形成了在存货质押基础上,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相互交叉的模式。2.2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演变2.2.1国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过程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很长,大致可以将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期阶段、中期阶段与近期阶段。(一)初期阶段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诞生于19世纪中叶以前,业务参与方包括银行、物流仓储企业和贷款企业。此时因业务处于起步期,银行开展业务较为保守,业务模式一般为银行将质押存货存储于仓库,且自己对借款企业及质押物进行相关的业务控制。在这个阶段,以融资主体方面来看,融资主体是单一的银行,物流仓储企业如果参与这一业务,也仅仅限于给质押存货提供简单仓储服务。从质押对象选择来看,对品种的选择比较慎重,多选择质地稳定、市场价格波动小、大宗货物变现能力强的产品,其中主要以农产品、工业原料为主,如谷物、金属、木材等,业务开展对象范围选择很小,主要以与银行关系好、信誉度高的农场主为主。从业务控制与监管方式(包括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风险控制方式)上看,就仓储方式而言,银行多将质押存货放在租用的第三方仓储企业仓库中储存;就监控方式而言,多以一次性静态质押为主,即将质押存货冻结,等到合同期满,借款企业偿还欠款后予以解冻;就风险控制方式而言,因业务尚处于开展初期,风控方式匮乏,主要以慎重选择客户,加强监控为主。详情见图2.1所示。图2.1 初期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二)中期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70年代是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的中期阶段。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模式发生一定变化,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初期模式主要是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关系,物流仓储企业参与程度浅,运营效率低。随着竞争加剧、规避贷款信用风险需要以及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认识加深,中期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逐渐得到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业务模式以以下两种为主:模式一为委托监管模式,即融资对象将质押存货交给银行以获取相应贷款,银行则委托物流仓储公司对质押存货甚至借款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控制;模式二为统一授信模式,即银行将一定贷款额度拨给物流仓储企业,由物流仓储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设立合乎实际的合约并确立相应业务控制方式,银行收取部分资本收益。相比于模式一,模式二产生背景在于银行有大量闲余资金,且物流仓储企业拥有专业技能与信息优势,如在贷款前可以为银行提供有关企业和质押存货的准确信息,在贷款中可以实时对存货价值波动、进出库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控,贷款后如发生借款企业违约现象,物流仓储企业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与信息优势及时将质押存货最大比例变现,尽可能减少银行损失。 分析以上两种模式可知,物流仓储企业在这一时期参与分工的程度进一步深化,地位得到又一程度的提升。这一时期的业务模式其实用性与操作性的进步对于参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三方都显而易见。这使得贷款主体在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形式方面更为灵活,对质押存货的利用更有效率,如在保持质押存货价值总量不变基础上允许企业将质押存货变现,允许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与其他联系较为紧密的融资业务结合,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的同时,银行又扩展了自己业务空间。物流仓储企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又刺激了物流仓储企业的发展。模式二与模式一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作为贷款主体的商业机构降低了控制风险的成本。在中期的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与物流仓储企业是一种委托与代理关系,银行需要物流仓储企业有效发挥其专业技能,规避道德风险,需要对物流仓储企业采取激励措施,而激励措施必然产生激励成本。出于简化操作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权衡激励成本与收益之后,一些银行率先采用模式二中所采取的统一授信业务种类。在这个阶段,融资主体已由单一银行拓展到银行授信下的物流仓储企业,随着物流仓储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业务种类的拓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对象的选择也不仅限于原材料,也包括产成品。融资对象选择也不再局限于农场主,而延伸到批发零售流通型企业以及生产制造类企业。从业务控制方式(包括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风险控制方式)来看,就仓储方式而言,随着融资对象由流通型企业延伸到生产制造类企业,这一时期出现了就地仓储方式,即允许借款企业将存货质押在自己的仓库中,而非物流仓储企业的仓库。相较于主要面对流通型企业的公共仓储方式,这种方式降低了运输成本,为生产型企业提供很大便利;就监控方式而言,与初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物流仓储企业参与下,由效率较低的静态质押方式转为效率较高的动态质押方式,即企业在保持质押存货问题平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交纳保证金,补充存货,或获取银行新授权等方式将质押期内的货物用于企业生产和运营;就风险控制方式而言,这一时期主要依靠前期经验的积累以及相关专家设计指标进行风险控制为主。(三)近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近几十年来,西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背景发生很大变化,如金融管制放松,允许银行混业经营等,这些变化导致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开展主体多元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开展主体已不局限于银行,还包括基金公司、信贷公司以及专业的物流仓储公司。物流仓储公司在环节中参与分工的程度又进一步深化,由于银行与物流仓储企业在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联系紧密,互补性强,为降低交易成本,双方甚至可以不同形式合并为同一产权主体,如物流仓储公司兼并银行或银行收购物流仓储企业。这一时期主要业务模式为借款方通过存货质押获得贷款,而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对其质押物进行业务监管与风险控制。融资主体多元化,使得中小企业有更多、更畅通的融资渠道。由于有前期丰富的操作经验,更加规范化的操作,更加成熟的风控技术,使得这一时期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对象范围由原材料、产成品等拓展到半成品、在制品等;融资的企业对象也由流通型企业、制造型企业向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延伸,形成了全方位一体化融资模式。这一阶段业务控制方式也产生一定变化,此阶段仓储方式和监控方式已经可以在考虑借款企业的情况基础上进行量身定做,并提供越来越集成化的优质服务,从而使物流链与金融链结合得更加紧密;在风险控制方式方面,信用评级的定量技术已经被西方运用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评估中,一些专门预警技术和风险价值评估方法逐渐出现,并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得以运用。三个阶段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基本特征对比见表2.1。表2.1 不同时期国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特征主要事项初期(1850年之前)中期(1850-1970年)近期(1970年至今)业务模式初级静态质押模式委托监管、统一授信合并性质的质押银行等质押存货品种少品种较多品种丰富,涵盖面广融资主体单一银行银行或银行授信下的物流企业主体多元化,有专门的质押银行融资对象和银行关系较好的少数农场主和企业更加全面,包括生产和流通型企业对象广泛,形成针对中小企业的全方位融资体系仓储方式租用仓库储存公共仓储与就地仓储并存可以根据客户量身定做监控方式静态式质押监控动态式质押监控动态质押监控基础上丰富了形式风险控制经验很少经验及专家评估进行风险指标设计科学化,水平较高2.2.2 近年国内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趋势我国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大致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将之分为两个时期。(一)20世纪90年代前业务分析这一时期的业务特点可以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几个基本要素来分析。从融资主体来看,这一时期业务融资主体主要是银行,且在业务中存货保值功能未能被充分利用;从质押存货品种选择来看,这一时期对质押存货品种选择比较粗放,缺乏科学的筛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