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营市经济发展浅析 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实践报告 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临床医学专业 2011 级本科 8 班窦倩如 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比较优势区域位置优越东营地处黄河三 角洲的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中原经 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位置。经过 二十六年的发展,东营市从一个工业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的小城市, 初步建成了工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城市。东营市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继 2006 年跨越 2000 亿元以后,一 年一个台阶,2007 年突破 3000 亿元,2008 年突破 4000 亿元,分别达到 4221.5 亿元和 4205.9 亿元,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之最。其中,主营业务 收入总量跃居全省第 5 位,利税、利润连续九年居全省首位。东营市工 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迸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遍 布在东营大街小巷的提油机足足有 1 万多台。石油化工和石油装备制造 业成为这座“黄三角”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持胜利油田发展的同时, 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东营地方经济占东营市经济的比重由建市 初的 38.5%提升到现在的 76%。经过多年的发展,以东营为代表的“黄三 角”已经拥有了一些支柱产业和一批知名企业,具有产业基础雄厚的优 势,但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生态产业还显得有些薄弱。“黄三角在产 业类型上,要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 2 局上,形成由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要实现 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这才符合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的要求。” 没有良港一度成为东营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两个三万吨级的散 杂货码头和 7020 米引桥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散杂货码头于今年 4 月份正 式通航,东营有海无港,有港无航的历史宣告结束。有了良港,东营 的临港产业区发展掀起了一轮高潮,目前全区已投产或在建项目 13 个, 计划总投资 100 多亿元。 在“黄三角”的规划中,东营临港产业区要 发挥龙头作用。而滨州临港产业区、潍坊临港产业区、莱州临港产业区 在“黄三角”规划中也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地方经济占东营市经济的比重由建市初的 38.5%提升到目前的 76%。 “十五”以来,东营市连续多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 14%左右。东营市 有 7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都在 30%以上。在改造提 升石化、盐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石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 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出了一批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达 到 5 家,过 10 亿元的达到 44 家。东营市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2 家,创业孵化面积达到 34.2 万平方米。2008 年东 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812.3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110.9%。 大力发展石油替代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构筑起了以高效生态为特色的石油替代产业体系。 着力提高发展质 量。全力优化投资结构,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突出抓好节能减排,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在积极支持胜利油田改革发展 3 的同时,坚持市属经济和县域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大力发展地方 经济, 东营市将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 业基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渤海南岸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高效 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以黄河入 海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与保护,高起点高水平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 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高效生态经济 示范区,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开创新模式、积累新经 验。 东营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东营市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 区、国内一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国内竞争力强的新型化工基地、全 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以四大临港 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 区为节点,而最终形成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建成环渤 海南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国家重要的生态旅游 目的地、国内重要的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全面打造具有区域影响 力的服务业中心。东营市突出湿地生态特色,把城乡发展与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紧凑型城市结构与开放 型生态空间相结合的城乡形态和城市园林与东营市水系林网、道路林网 4 和农田林网“三网”相连通的生态网络,加快打造环渤海南部的区域性 中心城市。 市内基本实现半小时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市之间实现 45 分钟通勤距离,距济南、青岛只有 2 小时里程,距北京、天津分别为 3.5 小时、2.5 小时里程,具有聚集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辐射周 边、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东营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 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人均土地面积 6.7 亩,是全省平均水平 的 2.7 倍;拥有未利用地 471.15 万亩,占东营市土地面积的 38.01%、约占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的 55.73%、全省未利用地的 18%; 黄河每年还可新淤土地 1.5 万亩左右,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 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宜布局建设国 家大型产业基地。东营市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 103.52 亿立方米。其中, 地表水年可利用量 1.8 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可开采量 0.85 亿立方 米。黄河作为东营市主要的淡水客水资源,境内全长 138 公里,多年 平均径流量 228 亿立方米。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调控、南水北调工 程的建设和黄河调水管理的加强,黄河入海水量将保持较长时期的稳 定。长江水也将成为东营市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 程已确定分配东营市年用水量 2 亿立方米。淡水资源供给可以支撑大 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第三,石油天然气资源。胜利油田 80%的石油 地质储量和 85%的产量集中在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48 亿吨、天 然气地质储量 2300 亿立方米,原油产量稳定在 2700 万吨左右。同时, 中海油在渤海湾地区年产 2000 万吨原油,也将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储 5 备中转。东营海岸线长 412.6 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 6000 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多样,鱼虾蟹贝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 故乡”美称。近海等深线密集,具备建设深水大港的条件。同时,岩 盐分布面积 1057 平方公里,资源储量 5882 亿吨;卤水资源储量 9.5 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可采热水储量 750 亿立方米。已建成不同 标准的沿海防潮大堤 200 公里,沿海安全防护屏障初步形成。加强黄 河口治理,通过实施黄河口疏浚治理实验、挖河固堤实验等工程,稳 定了黄河入海流路,现行入海流路已经稳定 33 年。东营市发电装机容 量达到 156 万千瓦。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8012.8 公里,公路密 度达到 101.1 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山东省前列。在对外交通方面,东 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同时着手规划建设二、三期工程,逐步建 成综合性深水大港;东营机场将建成区域性支线国际机场;全面打通公 路、铁路大动脉,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 学坐落在境内,汇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东营市各类人 才总量达到 18.6 万人,占东营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10.1%。已与 200 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东营市已建成 1 家国家大学科技 园、4 家国家创业中心、1 家省级高新区和 1 家省级创业中心,根据国 家新的认定管理办法,东营市高新技术企业 27 家,占黄河三角洲地区 的 50.9%。 “十一五”以来,东营市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 531 项。 东营市连续多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 14%左右。东营经济开发区升格 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 年,东营市实现生产总值 2052.6 亿 元,人均生产总值 10.27 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76.5 亿元;境 6 内财政总收入 413.86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0.95 亿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19487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660 元。目前,东营市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 3 位,境内财政总收入列全省第 3 位,经 济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 27 位。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是资 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核心,也是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关键。 根据黄河三角洲资源禀赋观状,充分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生态环 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的要求,东营市确定以高效生态农 业、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的石油替代产业。以生态经济理 论为指导, 以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紧紧围绕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 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突出发展 畜牧、水产两大优势产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种植业要大力发展优质棉、 名优特蔬菜、花卉、饲草等高效经济作物和绿色出口产品,建设高效 经济作物种植基地。畜牧业要加快品种改良,稳定发展猪、鸡生产, 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型畜禽,突出发展养殖大户和专业饲养场,建 设生态畜牧生产基地。水产业要继续推进“海上东营”建设,大力发 展黄河口毛蟹、东方对虾、文蛤、鲈鱼等名优特珍水产品,建设珍稀 水产品养殖基地。林果业要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扩大名 优特果品种植,推进冬枣、蚕桑等经济园林建设,加快工业原料林建 设,形成经济林果基地。围绕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跟踪市场需求动向、通过存量改造 7 和增量优化、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加大工业总量、 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是稳定石油工业、扩大石油化 工接续产业,加强盐化工等替代产业。石油化工,重点引进先进技术、 先进设备,推进石化后续产品深加工,开发高标号汽油、高档润滑油、 重交沥青等产品。盐化工,重点强化氯气、氢气的综合利用,开发镁 素、钾素和溴素系列产品,扩大离子膜烧碱生产能力。机械电子业, 围绕机电一体化,积极开发石油钻采机械等产业,搞好农副产品深加 工,形成食品、蔬菜、畜牧、水产品加工基地。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 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通 过加入高新技术国际分工链条,积累资金和技术,逐渐实现产品和技 术的升级,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与 黄河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相适应的观代化服务业体系。强化对 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公用事业传统服务业的改组改造,突出 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有利于发挥黄河三角洲比较优势的生 态旅游业、知识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重点改造完善一批有专业特色、 辐射力强的商业区、商业街,积极发展超市、仓储式商店等经营形式。 创新运作方式,努力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乘势而上。优 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 利用我国入世后的过渡期,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调 整、促发展。 认真研究国际资本流动规律,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利用外资 8 规模。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按照与国际惯例接 轨的要求,努力创造一流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 市场环 境和人文环境, 使东营市成为最适合投资者创业发展的城市。同时,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科技 成果转化和创新主体作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 来东营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东营市境内,坐落着胜利油田、石油大学、济军生产基地,油、地、 军、校结合是东营市建设和发展一大优势。积极推进油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辆租赁标准合同4篇
- 装修工程服务合同范本
- 团队境内游合同范本
- 租店简易合同范本
- 超市耗材购买合同范本
- 车位出售协议合同范本
- 注册工商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国家安全月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届临沂第三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农业绿色发展2025政策解读: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报告
- 行测资料5000题题库
- 铁路退休人员乘车优惠政策
- T-CACM 1212-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产后小便不通
- 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数目判断》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医疗机构水电气设备维护流程
- 数据的形式与记录载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清华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 合规管理战略规划范文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一
- 消毒隔离的管理
- 纪委执纪场所审查谈话系统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