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docx_第1页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docx_第2页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docx_第3页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docx_第4页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又译“世界书 香日” 、 “世界图书日” ,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1996 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巴塞罗那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 球大会上提出“世界读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 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 “世界读 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6 年 10 月 25 日 11 月 16 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 28C/号决议,正式确定每年 4 月 23 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 日” 。 XX 年是第 21 个“世界读书日”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 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 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 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1995 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 “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 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 年 10 月 25 日 11 月 16 日召开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 4 月 23 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 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可使人们积 极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 赫尔普斯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 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叔本华 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爱迪生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张月楼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 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马克思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她应该增进知识。对安托瓦内特来说,的确到了认真读 书的时候了。一天两小时不算太多,这会使她机灵些,让 她在一天二十四个时的其余二十二小时中更有头脑。 茨威 格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 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 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培根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 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孟德斯鸠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 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 陶行知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 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 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 卡耐 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冯班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 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 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歌德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 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王夫之 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 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列夫托尔斯泰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袁牧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 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 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 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 蔡尚思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之推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要玩味。 程颢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 力。 赫尔岑 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 分开。 富斯德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程端礼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为乐趣而读书。 毛姆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 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 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 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 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鲁 迅 【名人读书的小故事】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 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 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 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 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 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 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 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 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 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 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 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 成一学者。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 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 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 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 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 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 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 生兴趣。12 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 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 岁时就开始 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 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 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 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 乐趣。 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 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 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 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 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 夜就读完了。 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 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