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7411-1987 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是中国关于棉花原种及良种产地检疫的具体操作规范,旨在通过一系列规定确保棉花种子的质量与健康,防止植物病害及有害生物随种子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该标准详细阐述了从种子生产田的选择、生长期间的管理、收获到种子流通前的检疫程序,具体要点包括:

  1. 适用范围:本规程明确了适用于棉花原种及良种在产地的检疫工作,包括种子田的环境要求、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措施以及种子检验的具体方法。

  2. 种子田选择:要求种子田应远离棉花病虫害发生地,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土壤和前茬作物不应携带棉花病虫害,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入风险。

  3. 生长期间管理:强调在种子生长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病虫害监测与综合管理措施,包括定期巡查、合理施肥用药及及时清除病株,确保种子生产环境的清洁无污染。

  4. 收获与处理:规定了种子收获时应采取的卫生措施,如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机械传播病虫害,收获后种子需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并在适宜条件下储存,以防病虫害滋生。

  5. 检疫程序:详细说明了种子在上市前必须经过的检疫步骤,包括外观检查、实验室检测等,以筛查出可能携带的病原体及害虫。对发现的问题种子需进行处理或销毁,确保只有符合健康标准的种子进入市场。

  6. 记录与报告:要求在整个生产、管理和检疫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记录体系,包括种子来源、种植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检疫结果等,以便追溯和评估。

  7. 执行与监督:明确各级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责,负责规程的执行与监督,确保规程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7411-2009
  • 1987-03-14 颁布
  • 1987-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7411-1987_ 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_第1页
GB 7411-1987_ 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7411-1987_ 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种产地检疫规程)种繁育基地。规程所指产地检疫是指棉花原(良)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包括繁育无检疫对象的棉花原(良)种和棉花原(良)种生长期间的田间检疫调查及必要的室内检脸等。一3株集中在一起的病株,称作一个病点。3检疫对象棉花枯萎病( 花黄萎病无检疫对象棉花原(良)萎病发生的地区。萎病发生的地区,基地必须具有大面积的无病田。并且无病田周围具有隔离条件(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周围不与棉田相连,地势稍高),发现检疫对象后能够进行水旱轮作。基地种子来自无病区,并经检疫不带检疫对象。理方法选用下列之一:菌灵胶悬剂液浸种(注愈搅拌“干播种)。02温浸种(55一60C) 30法见附录。)。系)区试任务。须报请当地植检部门同意。隔离观察圃内利于发病的环埃条件下,试种二年以上,未发现检疫对象方能在丛地内使用。防止病区与无病区间流水串灌。使用带菌土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土坡要经过棉隆消毒处理。秧苗等。专”:专具管理或耕锄,专场晒花,专仓存放,专机轧花。411一87:)的病田棉籽不作种用。严格封锁病田:作好病株标记。拔除并集中销毁病株及病残体,清除杂草寄主:及时消毒处理病点土坡(处理技术见附录E)。年进行三次,即蕾期、花铃期和吐絮后期。蓄期以棉枯萎病为主,花铃期以棉黄萎病为主。一、二次要求全面调查,块块查到,一株不漏。后期剖杆数,株行圃50%,株系圃10%,原种圃和繁殖基地可根据上段检查疑点进行抽样剖查。隔离观察圃的新材料要求全部剖杆检查。微镜一台冰箱一台恒温箱二台高压消毒锅二台接种箱(超净台)一个(台)培养皿200副酒精灯四个500m 可疑病株的枝、茎一小段,清洗干净后,剥去表皮,用70 %汞液(升汞19,浓盐酸2. 5m 1,水1000 m 1配制)消毒1用消毒水冲洗3次(新鲜病苗可以先在95 %酒精里预浸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烧去酒精,撕去表皮),再将木质部削成3一5在滴有无菌水滴的载玻片上,每片放34块,将玻片放人垫有双层吸水纸或脱脂棉的培养皿内,或27一30 直接放在房间进行保温培养,2一5天后,长出白色菌丝体时,直接用显微镜检查,鉴定枯、黄萎病病菌。织分离要在无菌室(超净台)或接种箱酒精灯火焰灭菌条件下进行。将病株茎杆剥去表皮洗净,用。汞液表面消毒I 白粉表面消毒3灭菌水冲洗3次,然后用灭菌剪刀剪取长约5于经灭菌和凝固了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平面上(培养基:马铃薯2009,蔗搪159,粗琼脂209,水1000m),每皿放5一6块,在24一26用肉眼检查菌落,然后进行镜检。如怀疑枯、黄萎病混生,可选择单纯的琼脂培养基(琼脂208,水1000 m 流水冲洗:将应检种子置于三角瓶中(500 瓶口罩上铁网或纱布,取橡皮管一段,一端连接在自来水龙头上,另一端接一玻管,插人三角瓶,开放龙头,在流水下冲洗24h,如无流水冲洗条件,可将棉籽放人70酒精中浸2一38除去气泡,汞液中消毒2 用灭菌水冲洗2一3次。或将棉籽放在20%漂白粉液中浸3一5需冲洗。冲洗或消毒过的种子,用灭菌镊子移放在分离黄萎病菌的琼脂培养基和分离枯萎病菌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平面上,每皿放5粒,置22一25左右的温箱培养10一15天,用低倍镜检查每粒棉籽周围有无枯、黄萎病菌,并用高倍镜检有无大分生抱子来确定是否枯萎病菌,记载子抽样数右,分离数最应在1000拉以上。写田间调查表和室内检查单(表、单格式见附录C、人),建立资料档案,并将调查和检验结果上报上级检疫机关。未发现检疫对象的基地的棉籽可签发“棉种产地检疫合格证”(格式见附录B)。以下的种子田,拔除病株,土坡消毒处理后,同一地块的种子签发“棉种消毒处理通知单”,在植物检疫部门监督下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后,限制在病区内使用,不得调人无病区。充件)单位:检验人:应检对象(F V)检脸材料(组织种子)检脸数t(块拉)检脸方法 结果(统计带菌率,%)备注411充件)检疫日期:年月字第号品种名称公殖数量公殖面积亩责人:检验结果:检脸人:地或县植检部门审查意见:(盖章)棉种调运时可持本证由植检机关换取植物检疫证书。同一个良旅区、同一品种、同批次出具的产地检疫合格证当年有效。由118充件)调查地点:调查人:年月田块名称面积亩品种名称调查株数枯婆病黄婆病病田面积,亩备注病株致病株率%病株数病株率%零星病田轻病田盆病田病田划分标准:零星病田:5%,重病田:病株率5%以上。11902考件)工脱绒用砖砌成一个炉灶,将两个60cm x 30子预热至20一30 酸加热至110一120C。每次脱绒棉子按1 粗硫酸(000 m L。脱绒时,将定且硫酸徐徐均匀地倒在棉子上,不停地搅拌,待种子变黑发亮时,取少最棉子样品,用清水漂洗,检查短绒是否彻底脱净。脱绒达到要求时,随即移至另一缸盆中,用清水反复搓洗,直到冲洗水色不显黄、水味不显酸为止。棉子在冲洗过程中可以结合进行水选,捞除漂浮的棉子,选留沉底的棉子,然后摊在晒场上晾干备用。 402温漫种法先将定将水沮调到65左右,再按既定的浓度倒人、02药液,搅拌均匀,最后倒人经硫酸脱绒的棉子,每100倍)。用麻袋或木盖封严,进行药液温汤浸闷种。在浸闷过程中要搅拌2一3次,使上下温度一致,始终保持水温在55间,浸闷种半小时即捞出。可以随处理随播种,也可以捞出摊在晒场上晾二B 考件)棉花生育期间或收花后拔棉杆前,将病株周围的病残体拾净,表土(集到病点中心,并以病点为中心标定理点,周围作一土埂,内。条件的挖走病土),冬前进行药剂处理,药剂处理的方法为:平方米(4050%可湿性粉1408或原粉70g,与翻松土混拌均匀,然后加水15 - 25 用干细土严密封闭病点。花鳌期,每平方米施药时,先在病点打孔3深20距病株20 每孔用吸管注药铃期,每平方米打孔9一12个,每孔仍注药后用土封闭孔口。E,3农用氨水:含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