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以及我们这一代_第1页
李云雷,以及我们这一代_第2页
李云雷,以及我们这一代_第3页
李云雷,以及我们这一代_第4页
李云雷,以及我们这一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李云雷,以及我们这一代 初识李云雷,是在北大读书时, 他给我的印象是沉静稳健,很谦逊的样 子,不过,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渐渐发 现,这种表面的随和背后潜藏着独立不 迁的坚定意志,尽管他很善于体谅和接 纳他人意见的合理之处,即使对于明显 不赞同甚至反感的意见,他也不会当面 反驳与争执,最多只是微笑不语罢了。 但是,从骨子里说,他是一个有“大主 意”的人,外界力量和他人见解很难改 变他。对于自己选定的道路,他会坚定 地走下去,不会轻易放弃。但是他又不 是一个固执和莽撞的人,明白一定程度 的权变是必须的。这是能任事之人的一 个重要特征。经过几年的历练,他质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的沉稳天性开始转化为一种目标清晰的 笃定,他真正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并大体看清了通达理想的路径,这激发 起他巨大的热情。云雷的勤奋是有目共 睹的,这在我看来毫不奇怪,什么样的 人最勤奋?是那些看清了目标,同时看 到了路径的人。 中国论文网 /5/view-4338845.htm 李云雷博士毕业后几年,即取了 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文坛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成为青年文学批评家中的代表性 人物,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底层文学” 创 作已经成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文学潮流 和现象,他也自然成了这一派的首席理 论家。他始终关注着当代文坛的创作动 态,力求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作家作品和 创作倾向,这在每年作品出版、发表量 惊人的当下,的确并非易事,没有点披 沙沥金的敬业精神,是很难做到的。从 他所发表的百余篇评论文章,不难看出, 他时刻关注着重要文学刊物,重要作家、 新锐作家的新作,也大面积扫描、搜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着有闪光点的新作家及新作品,每年的 阅读量是相当惊人的。由他主持的文 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和网站“左岸文化” 也一直是重要的文艺评论阵地。 但是,李云雷的目标并不仅仅是 个人作为批评家的事业成功,他有着更 高远的追求。这源于一种独特的使命感, 而在他看来,所谓个人的成功只有和这 种责任联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在与他 的交流中,我们会经常地触及这个话题。 一个文化的旧时代终结了。 “文革” 后兴起的,面向西方现代文化的“新启 蒙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已经落幕(这 一思潮本身也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内 在也包含着各种复杂的成份,我们估且 这样称呼) ,它曾经具有的巨大思想创 造力和历史能动性逐渐耗尽,自 1980 年代以来奠定的那些理论模式、思维习 惯和精神资源也慢慢丧失了正当性,它 所建立的思想文化魅力和领导权也日趋 没落。尽管旧有的文化主体(主要由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青一代和 1960 年代早期出生的所谓文 化新生代组成,他们在 1980 年代形成 自己的思想范式,并在 1990 年代以后 逐渐成为新的社会文化体制的既得利益 者) ,利用体制性的资源,依靠自身的 历史魅力形成的权威性,仍在维持着 “新启蒙主义 ”文化的主导性和某种表面 上的主流影响力,也只是百足之虫,死 而不僵罢了,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能 量已经退化、消散,越来越转化为维护 不合理社会秩序的保守力量甚至反动力 量这只须看一看那些无良的经济学 家和崇洋媚外的作家、批评家,第五代 大片导演,就够了。在这个表面完整的, 架子不倒的文化大厦内里已经是千疮百 孔的思想废墟。那么,在作为养料的废 墟之上又会长出什么样的花朵呢?在这 多重的可能性之中,什么又代表了开创 新历史的文化方向呢? 1980 年代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范式, 已经无法解释新的历史进程,更无力为 历史开辟理想性的未来,它已转变成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守的现实秩序的辩护力量,这一点早在 1990 年中期已经显现。爆发于 1998 年 左右的所谓“ 新左派” 与“自由主义”论争, 是一个明确的症兆和标志,代表了从启 蒙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健康力量对保守 力量的自我批判和切割。云雷显然受惠 于这场思想论争甚多,他也并不隐藏自 己从所谓“新左派 ”接受了思想启蒙,但 是,随着自身的成长与成熟,以及历史 发展的可能性的进一步敞开,他逐渐意 识到了所谓“ 新左派” 思想的某种历史局 限,以及自己所在的 70 后一代人的新 的使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 文化实践上,1990 年代末期以来的众多 新的批判性思想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仍 然局限在学术与思想的层面,未能有效 地辐射到一般性的社会文化领域,尤其 是文学艺术创作和大众文化空间。很重 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当代的文学批评与 文学创作仍然被旧有的意识形态所控制, 这导致了文学的整体没落,也使五四以 来最为活跃的思想文化前锋,丧失了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本来具有的精神活力和历史能动性。于 是,如何重新激发这种活力,就成为云 雷关心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在文学理 论、文学史研究领域,对于 1980 年代 以来的所谓启蒙主义的那一套文学体制 尤其是所谓“ 纯文学” 观念已经进行了深 入的理论反思与批判,但是,这种批判 未能借由具体的文学批评在实践层面具 体而有效地展开,基本上仍停留在学院 内部。这就造成理论与批评实践脱节的 状态,也就无法经由批评对文学创作实 践形成有力地影响。于是,曾经作为新 思想策源地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领域 没有能够扮演它曾经充当的社会文化角 色,这其中,文学批评的责任巨大,一 方面,它自身仍停留在 1980 年代的思 想水平上,已蜕化为保守的主流意识形 态的载体,因而它的文学标准和评价体 系是僵化和扭曲的;另一方面,它也无 力发现当下文学创作中真正有价值的新 因素,更不要说引领新的思想、艺术的 创造,并与新的社会现实形成有力地互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动。 云雷正是带着这样的批判性意识 从事文学批评的,他是新一代的或新型 的批评家,他的理论视野、思想资源甚 至评价尺度都迥然不同于 1950 年代和 1960 年前期出生的批评家,应该承认, 这样的新一代评论家还有一些,但是, 如此勤奋地关注第一线创作并专心进行 批评实践的,似乎还没有哪个人可以和 云雷相比。 与 1980 年代以来那些呼风唤雨 的批评家相比,李云雷更具有马克思主 义批评家的气质,也就是说,他更为看 重文学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评 论也更具有社会批评或意识形态批判的 道义色彩。在看待当代文艺思潮的意义 时,他也往往会在“ 左翼文学 ”的历史脉 络中来加以理解。不过,对传统马克思 主义文学批评,包括文学创作的缺陷, 李云雷非常警惕。因而,与传统的马克 思主义批评颇为不同的是,云雷似乎也 同样,有时甚至更为重视表达的艺术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或者说,注重新鲜敏锐的社会观察和历 史发现转化为文学表达后的艺术效果, 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或许是他 对“纯文学”历史成果的合理性的一种吸 收和继承吧。不过,在我看来,云雷经 常会流露出对主流的“ 艺术性 ”的欣赏, 对此,我有所保留,读他的文章时,有 时会认为,他对于“ 纯文学 ”的余毒还没 有排尽,一不小心就露出了“文艺青年” 的尾巴。 这种注重历史现实的 文学价值观和批评方法论使他发现并满 怀热情地倡导“ 底层文学”的创作倾向, 更为推崇曹征路、陈应松、胡学文、刘 继明这样的作家,在他们身上,他看到 了文学重新发现现实的揭示能力,和想 象更美好的新现实的艺术感性。与很多 主流批评家不同的是,云雷不太喜欢锦 上添花,而是惯在灯火阑珊处,以踏雪 寻梅的持续劳作寻觅不被追捧的奇芳, 寻找当代文学有价值的生长点。与此相 反,对于某些“ 纯文学” 场域内的知名作 家,云雷往往会给予严厉的批评,比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对余华和阎连科。 在我看来,支撑云雷文学批评的 真正动力和更大关切并不是文学自身。 不管对“纯文学 ”的批判,还是对历史现 实的关注,都是基于一种对中国现实命 运的新理解,而文学正是这种新的中国 命运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这种大 命运的文化前提。 在李云雷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这 样的题目或关键词,比如如何讲述中 国的故事? 、 如何阐释中国与中国文 学 、 如何生产中国的形象? 、 我们 能否理解这个世界? 、 如何讲述新的 中国故事? 、 如何开拓中国乡村叙述 的新空间? 、 中国人的“世界想象” 及 其最新变迁 、 新的体验,新的美学 、 我们能否想象我们的“ 未来 ”? 、 中 国乡村的“新现实 ”及其艺术化 ,等等。 在评价某一文学潮流或具体作家、作品 时,他也往往在这样一种理论视野中来 确定其意义与价值,也就是说,能否突 破旧有的意识形态遮蔽,富于批判性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揭示力地呈现复杂丰富的“中国经验” , 敏感、深刻而又富于形式感地创造关于 中国的崭新的想象方式,并由此间接地 打开一扇眺望中国前景的理想性窗口, 是决定一个中国作家、中国作品高下的 重要的本质性因素。这其中自然包含着 对于 1980 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关于世 界的、普遍文学标准的深刻质疑,更有 着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开创一种世界性价 值及普遍性美学意义的热切期待。 在李云雷身上,体现了“改革一 代”批评家的某种共同期许。或许,我 们这一代人是时候思考自己的命运了, 这包括一代人的机缘与限定,以及历史 承担。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所谓 的“改革一代 ”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代际划 分,而是大体包括了 1960 年代末期至 1970 年代中期出生的一批人,在我看来, 这批人大体分享了某种相近的历史经验。 这一代人大体上成长于“ 文革 ”末期和改 革开放的时代,在 1980 年代接受启蒙 主义的教育(追求西方式现代化、反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统、注重个人自由、喜欢先锋艺术) , 在新的历史“ 大转型” 中,伴随着新体制 的生成和壮大,也经历了对“现代” 社会 的幻灭,目睹了“ 右派” 及 “知青”精神偶 像的黄昏。这种生活及精神经历使我们 形成了不同于此前出生于 1960 年代前 期的所谓“新生代 ”或“晚生代”,也不同 于完全成长于市场时代的改革后一代。 这些后来成为文学批评家的“改革一代” , 有相当一部分和云雷差不多作为出 身寒微的外省青年,在拥挤的科举过道 上奋力胜出,在社会流动性的大门缓缓 闭合之前蹓进了文化圈的客厅。但是, 底层、半底层的出身和经历使我们天生 具有某种上流社会的文艺腔所洗不净的 注重现实人生的唯物主义气质;一将功 成万骨枯的个人成功总是让我们多少有 着某种挥之不去的负罪感;赢者通吃的 时代法则让我们耿耿于怀、心存不平。 应该说,我们没有经受革命年代的压抑 和冲击那更多是当时的官僚阶级和 知识分子群体的感受(知青和右派)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相反倒是革命年代的余泽给了我们改变 命运的机会,尽管 1980 年代的的教育 让我们在观念上对这个年代进行了青春 期的反叛,却也让我们在改革后的时代 在对比中重新发现它的让人怀念之处, 这让我们不由重新打量和反思两个时代, 并再次追问自己读书和从事文学批评的 最终理由。在我们为什么读书?这 篇文章中,云雷清晰地梳理了自己精神 成长的轨迹,发出了这样的自我质询: “如果仅仅是想进入更高的阶层,那么 我在城市里已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工作, 但是我读了那么多年书,难道只是为了 个人的生活更好一点吗?难道这么多年 的辛苦与努力,只是为了安稳地蜗 居吗?如果仅仅是这样,我感觉愧对 自己的父母与乡村。 ” 在我们眼前,一切变得太快,正 在消失的昔日乡土和小城生活使每一次 返乡都怅然若失,而与此同时,我们也 见证了一个尽管不乏粗鄙却生机勃勃的 崛起,西方世界的整体没落和神话形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的暗淡,也让中国人重新获得了某种自 信,它表现为四处涌动和潜滋暗长的创 造新的道路和中国文化的欲望,也表现 为在旧有的观念限制下试图寻找方向的 困惑和焦躁。 这样一个时代,或许若干年后要 用一组相反的词汇描述它。如何认识这 个时代,又如何进行新的文化创造,通 过批判性的思考创造新的未来可能性, 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思想主题,文学是它 的一部分。其实,二十世纪以来,文学 一直是中国现代社会审视现实、构想未 来的文化发动机,五四如此,三十年代 如此,八十年代亦如此,包括那些似乎 不食人间烟火的先锋派和各种名目的 “纯文学”,从来都是在与社会历史的互 动中获得艺术上的成功的。而 1990 年 代中期以后中国文学的没落,除了外在 文化环境的变化,相当大的原因即在于 它放弃了这样一种使命和功能。这或许 也是为什么云雷一再要“ 重申 新文 学的理想” 的原因吧(这也是他的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部文集的书名) 。 我一直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有两个衰微期,一是 1960 年代及 1970 年代,一是 1990 年代中期至所谓新世 纪的前几年,二者虽表现形式不同,却 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他们都丧失了批 判现实的当下性和创造另类想象的未来 性,尽管前者似乎并不缺乏宗教般的未 来性,却未免空洞和简单化;而后者, 虽然表面看起来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着近 乎恶毒的批判,却是言不及意的放空炮, 并以此虚伪的英雄姿态充当了新的不合 理现实的吹鼓手。二者也都没有找到讲 述中国的方法,如果仅仅从美学形式上 看,前者相当粗糙生硬,后者看似精致, 却细节肥大、言不及意,只能在所谓 “纯文学”的幻觉中自娱自乐。 那么,如何使文学重新恢复它的 历史能动性,与社会现实建立良性的互 动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它的真正的 艺术性,就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使命, 而如何发现、聚拢已经出现的文学写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