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docx_第1页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docx_第2页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docx_第3页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docx_第4页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王羲之(303 年361 年,一作 321 年379 年),字逸 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 (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 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 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 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 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 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 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 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 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 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 11 岁的时候, 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 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 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 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 “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 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 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 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 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 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 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 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 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 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 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 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 “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 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东床快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 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 ,系东晋大书 法家王羲之的手笔。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 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 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 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 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 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 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 叛叛党,立了大功,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 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 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 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 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 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 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 “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 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 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 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 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 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 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 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 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 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 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 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 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 羲之换鹅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 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 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 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 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 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 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 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 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 集序 。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 ,历来被认 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 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 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 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 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 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 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 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 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 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 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 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 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 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 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 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 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 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 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 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 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 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 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 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 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 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 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 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 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 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 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 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 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 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 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 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 来的。 ”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 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 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 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 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 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 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 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 洞 ,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 洞” 。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 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子换父字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 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 时在家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