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_第1页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_第2页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_第3页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_第4页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 摘要:礼貌是语言表达中最常用 的方式,也是成功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 条准则。在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中,巨大 的文化差异会导致礼貌用语在使用中存 在很大的差异。从中西方来讲,通过了 解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将英国语言学家 Leech 归纳的礼貌原则 与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 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 去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隐私语、 赞美感谢等各方面的语用差异,以便在 实际交往中更好的应对这种差异,获得 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62497.htm 关键词:英汉文化;礼貌原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2)18- 0199-02 众所周知,礼貌作为人类文明的 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 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 可以让人们消除防备,放下戒心,保持 融洽的相处,使合作顺利进行。礼貌不 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正如 Leech 在他的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指出的那样,礼貌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每一个 民族都提倡礼貌、重视礼貌。但是不同 的文化背景衡量礼貌的标准不同,因此, 对礼貌现象,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英汉 两种语言所体现的礼貌现象进行比较是 非常必要的。 一、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 的原因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不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民族的价值观念所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 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在中国传统观念 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化特点是集体价值 至上,人们比较喜欢中庸之道,凡是不 喜欢先出头,不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因此有时在遇到不好回答或者没有把握 的问题时会选择沉默或者回以微笑的方 式来维持自己的形象,而西方的文化特 点是个人价值至上,如果对别人的问题 保持沉默或者回以微笑,会被认为是严 重的失礼,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从中 西方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中国 的学生比较保守,很少有自己的观点, 凡是都是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西 方国家的孩子比较张扬,喜欢逆向思维, 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比较独立。 (二)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 异 英语问候语:“How are you?”“How are things going with you?”这些问语在很 多情况下并不是真的要问别人的情况, 而是一种寒暄,一种开场白,所以,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要回答“Fine,thank you”这句客套话就行 了。跟汉语中的“ 吃了吗”“忙什么呢”等 一个道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 把话题放在前面,喜欢开门见山,直接 表达中心思想。而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 教育,讲话比较含蓄,喜欢点到为止, 看透不说透,让对方领悟。举个例子: You look nice”(你看上去很好)和“You have lost weight”(你瘦了 )这两句对英美 人来说是礼貌用语,而对中国人来讲, 并不尽然,前句是招呼语,而后句就会 让人感到不安,以为是自己精神不好、 脸色不佳,是不是生病了等等。 (三)伦理道德观念的差异 伦理道德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 部分。中国人崇尚、实践的是以“仁” 为 核心的儒家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 情,即使不是亲属关系见了面也喜欢热 情问候,在交谈中常常以对方切身生活 为话题,问起对方的生活状况,诸如: 年龄、工作、收入、有无对象、是否结 婚等等,以显示两人之间关系的亲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但是在西方是不 能接受的,是对别人隐私的窥探,会引 起对方的反感。同样的在西方社会,等 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与人交往中 比较随意。在平时生活中,无论辈分, 一律以“你好 ”(hello)表示问候,晚辈对 长辈也可以直呼其名,像朋友一样随意, 但是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没礼貌,比较唐 突的行为。 二、中西方两种礼貌准则分析 (一)英语文化中主要的礼貌原 则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1983) 效法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对礼貌原则进 行了重新归纳和分类,将其分为以下几 个准则: 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 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 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增大自己付出的 代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赞扬准则(Approbatity Maxim):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增大对他人的 赞扬; 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尽 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夸大对自己的批 评;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 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夸大与他人 的相同意见;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 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扩大对他人的同 情。 (二)汉语文化中主要的礼貌原 则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汉 语言文化积淀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受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做人做事都比 较低调、谦虚,推崇“ 贬己尊人 ”的为人 处世准则,遵循“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 长幼有等”的原则。下面是顾曰国先生 根据汉语言文化的特点,总结出的五条 礼貌准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 己相关的事物时要“ 贬” ,要 “谦”,指谓 听者与听者相关联的事物时要“抬” ,要 “尊”。 称呼准则:指人们出自礼貌,在 互相称呼时仍按“ 上下、贵贱、长幼 ”有 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 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 往往被认为是懂礼貌、 “有教养 ”。 求同准则: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 面为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 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 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大他 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 己的好处,说小自己的代价。 三、两种礼貌原则中语用差异的 表现 英汉礼貌语言文化在交际过程中 两者各具其特点,又存在差异。下面让 我们主要从称呼语、隐私语和禁忌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称赞语等方面来谈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 异体现。 (一)称呼上的差异 不同的称呼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 化,中国人在称呼上很有讲究,主张尊 老讲辈分,遵循“ 上下有礼,长幼有序 ” 的称呼原则,而在西方就比较开放,没 那么多讲究,称呼简单明了。例如,在 汉语里“小+姓” ,是个让人感觉亲切的 称呼,只有关系比较不错的人才会使用, 但在英美文化中如称“Smith”为“Little Smith”,却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会 被别人认为是一种嘲笑。此外,在中国 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汉语称呼一般总结 为两种表达方式:“ 姓氏+ 官衔或职务 先生女士” 和“ 老小+姓氏”,如“张 老师”、 “李先生”、 “王老” 、 “老宋”等。然 而同样的称呼在英美文化中就可能会引 来人们的不满。比如称呼一位上了年纪 的美国老先生为“ 爷爷” ,就会让人心里 不舒服,感觉自己很年龄很大,不中用 了。英语中称呼语常用的表达方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Mr./Mrs/Ms+姓名 (Mr.White,Miss.Brown) ”、 “头衔 (Dr./Prof.等)+姓名(President Clinton) ”、 直接称呼(Sir,Madam 等) 。尤其是近几 年,不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 愿意直呼其名了,这也预示着人际关系 越来越趋于平等化发展。 (二) 中西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 在中西方的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很 多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我们要想在跨文 化交往中获得交际的成功,就应该学会 如何避免禁忌语、敏感话题带来的尴尬, 学会更好地使用委婉语。比如在与外国 人交谈中,要避免询问对方的年龄、工 资、子女等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个人 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我们在用英 语交流中,可以谈论天气情况、体育、 国家及地区新闻等大众话题。西方人还 特别忌讳“老 ”字,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 “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等于无用,因 此一般称老人为“seniorcitizens”。而在 中国, “老”就显得阅历丰富,有学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言语禁忌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 个领域,比如人们忌言疾病和死亡等等。 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间接的言语 行为,在人类言语交际中一直担负着 “润滑”交际的作用,同样的意思用委婉 的语言表达使听者的心里比较舒服,能 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在生活中,无 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忌讳疾 病、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生病、 死亡的委婉语有很多。如:人们把 cancer(癌症)称为 theBigC 或 longillness,blind(瞎的)说成 sightless, 死亡用“go”、 “pass away”“go to a better world”等来代替。汉语中, “生病”同样用 “身体不好”、 “身体欠佳”,死亡用“逝世” 、 “仙去”等来委婉表达。 (三)对待赞誉恭维方面的差异 在称赞语的使用与应答方面,中 国文化中最富有礼貌现象的“贬己尊人” 准则在这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中国人的 语言比较含蓄委婉,在听到赞美之词时 往往喜欢在语言上否定对方的赞美,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低自己一番,来显示自己的谦虚,让人 感觉进退有度。如“ 哪里哪里 ”、 “惭愧”、 “不敢当”、 “还不行”等等。而西方人的表 达方式就比较热情直率,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