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_第1页
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_第2页
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_第3页
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_第4页
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中西医研究 进展 摘要 脑梗死一直在我国疾病谱 的前 3 位,是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 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关 于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评估与治疗手 段以及中医药介入的研究,使侧支循环 的认识逐渐丰富,从而使脑梗死的治疗 增加了重要的手段,明显地降低了患者 的病死率和残障程度。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54893.htm 关键词 脑梗死;侧支循环;评 估;药物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 09(c)-0037-04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Abstract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diseases in China, it is the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d intervention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gradually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o that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increased by an important means,th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degree of the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Key words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ssessment; Drugs X 卒中,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 大死因,是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神 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脑梗死约占 全部卒中亚型的 70%1,良好的侧支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环可减少梗死灶最终体积,改善卒中预 后,并能降低复发风险2和缺血及再灌 注损伤,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生概率亦降 低。因此,应该不断深入地研究侧支循 环建立的影响因素、评估及治疗手段, 另外应当挖掘中医药临床作用。 1 侧支循环的代偿途径 脑侧支循环是指大脑供血发生障 碍时,通过其他血管到达缺血灶,从而 使缺血组织供血代偿,影响着缺血半暗 带的转归。 1.1 一级侧支循环 指 Wills 环的血流代偿,因其开 放最早、开放程度大,是最重要的代偿 方式,是沟通左右半球及前后循环的重 要结构,但是 Wills 环存在个体变异性, 其完整率占普通人群的 42%52%3, 因结构的变异影响着血流代偿。 1.2 二级侧支循环 主要指软脑膜吻合支、眼动脉以 及其他相对较小的侧支。当 Wills 环结 构变异不能满足大脑供血,二级侧支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环即开放,软脑膜吻合支向皮质表面提 供双向动脉血,是 MCA 与 ACA、PCA 沟通的主要渠道。多项研究表示4-5, 软脑膜侧支循环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重 要因素之一,是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 最多见、最主要的代偿方式。 1.3 三级侧支循环 属于新生血管,其形成需要数天。 2 影响脑侧支循环的因素 2.1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侧支循环代偿能 力降低,不易建立6。 2.2 性别 马瑞等7研究表明侧支循环与性 别具有一定相关性。 2.3 脑血管的狭窄程度 血管狭窄程度和速度是影响侧支 循环代偿能力的主要因素8,一般与缺 血时间、程度成正相关,慢性卒中患者 侧支循环出现率增高。 2.4 侧支循环的结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实现代偿基础是具有完整结构的 侧支循环。研究表示9急性脑梗死者中, 完整的 Willis 环仅占 7.8%。血管的起源、 数目的异常是侧支循环变异形式,最常 见的变异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 为 20%30%10,这种不完整和变异 的 Willis 环无法实现前后循环间的代偿。 2.5 侧支循环的内径 管腔内径的大小与侧支循环代偿 能力呈正相关。经 TCCD 研究检测11, 0.40.6 mm 是具有代偿能力的侧支循 环管径的临界值。 2.6 高血压 关于高血压对侧支循环建立的促 进和抑制作用一直争议很大12。关于 争议原因,可能是高血压对血管壁剪切 力的调节引起9。Iadecola 等13经研 究分析考虑是高血压对于小血管侧支吻 合的抑制作用更大。 2.7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抑制新生血管 的生成14。亦有研究表示高脂血症对 二级侧支循环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15 或无关16。 2.8 高血糖与糖尿病 高血糖与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高危因素。许多研究17发现糖尿病 不利于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抑制血管的 生成。 2.9 吸烟 吸烟与侧支循环的建立,目前临 床研究没有显示一致的关系18。 3 评估方法 目前公认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 是 DSA19,可清楚显示各级侧支循环 的解剖结构及供血范围,实时显示梗死 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DSA 有其局限性, 当血管闭塞或迂曲较大时,导管不易送 入,而且此项技术属于有创检查,费时 较长,费用高,亦有压力作用下使造影 剂随血流逆向充盈,导致假阳性结果 20。临床上,当不适用或者禁用 DSA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时,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初步的评估与诊 断可选用 TCD 或 TCCD,Willis 环可选 用 MRA,评估软脑膜侧支的评估可选 用 CTA,另 Martinon 等21 研究表明软 脑膜侧支的最佳评估手段是动态 CTA。 4 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的措施 4.1 直接、间接干预措施 颅内颅外(EC/IC)搭桥术、体 外反搏(ECP ) 、Neuro Flo 技术及升高 系统血压疗法仍需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 证据证实,不推荐运用于临床。 4.2 药物治疗 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且指南推 荐的药物主要有尤瑞克林和丁苯酞22- 23,目前已经广泛投入临床运用中。 另外他汀类药物,被证实24具有增加 大脑血供和促进侧支循环等,作为脑梗 死患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常规用药。 5 关于侧支循环的中医认识 络病学理论25 明确指出“ 脉”在 解剖形态学上与人体血管具有同一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内经中“ 脉为血之腑”“经脉者,所 以行血气而营阴阳”“内溉五脏,外濡腠 理”,道出了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是 发挥“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的生理基础。 关于现代医学侧支循环的认识,我国传 统中医学中有与之相联系的理论基础,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根据四诊合参结 合影像学观察,中医认为是气血足与畅, 脑神受濡与否。基于络病理论25,促 进脑梗死缺血区血供、降低神经功能缺 损的一级与二级侧支循环及新生血管的 形成,与中医学所认识的脑之脉络调畅 相一致。脉络通畅,则气行血濡、津血 互生、推陈出新等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脑之气络不断充养温煦,重新实现信息 的传达。根据“ 气血互根”“益气行血”“活 血通络”等基础理论, “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促进气血畅行无阻,使之 无所不到无所不及,发挥“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的作用,是侧支循环建立发 挥代偿作用的体现,气有余则血行有力, 血瘀化则脉络则通。关于侧支循环中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三级侧支,即血管新生的认识,中医学 理论更为丰富,结合古代的“生肌”“生 新”“生血”等,现代医家提出了“生脉” 理 论,与血管新生有着密切联系,在第六 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中提出, “生脉” 理论 在中风病中的应用,通过补肾生脉法、 祛瘀生新法、温阳益气生脉发、通络生 络法等治法中体现出来,并阐明与之有 关的理论基础。促进侧支循环的中药研 究方面,益气类药物和活血化瘀类药物 研究最为丰富。 5.1 益气药 常用的补气药中,黄芪为补中益 气的佳品,近代研究26-27表明黄芪具 有促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人参乃大补 之品。近代研究28 发现人参所含的人 参皂苷 Re 可以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 殖、移动、管状结构形成,其可促进人 体新生血管生成。李冬梅等29证实人 参皂甙 Rb1 具有改善软脑膜微循环。红 景天攻补兼备,研究显示红景天可以抑 制缺血心肌内皮抑素表达,提高 Flt-1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与 Tie-2 表达,促进血管形成30-31 。 5.2 活血化瘀类药 常见的活血药中,丹参功同四物。 红新如等32 证实丹参具有改善大鼠大 脑血供、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另研究 表明33在抗癌中药证明具有促新生血 管生成作用的药物是赤芍、当归、莪术、 三七、川芎、红花等。 关于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干预,在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运用中值得关注 和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传 统医学在此领域的疗效不可忽视,中药 与治疗性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研 究也日趋细致深入,逐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