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_第1页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_第2页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_第3页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_第4页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 发展规律的揭示 摘要: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 论形成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通过阐释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 系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运用分工理论科学地解释了“历史发展 之谜”,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58064.htm 关键词:分工;生产力;生产关 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2- 0047-04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一、分工与生产力 分工是一个与生产力紧密相连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它不仅是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力量。生产力是人们改造物质 世界的现实力量,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 观现实性。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从“物 质生产实践” 出发,透过纷繁复杂的历 史现象,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 律。这一客观的历史规律不是产生于上 层建筑,而是植根于社会生产。在生产 力的不断发展中,人类社会呈现出自身 独特的客观规律。同时,不断发展的生 产力,也逐渐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 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在社会 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马克思论述分工 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理论体现。 第一,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 作用。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 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 ” 113 在此,马克思肯定了国民经济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家的观点,认为合理的分工是对劳动能 力的巧妙运用,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 增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德意志 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不仅强调 了分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也指出了 生产力对分工和交往的依赖, “生产力表 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人并与他们 分离的东西,其原因是,各个 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 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另一方面,这些 力量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 中才是真正的力量。 ”2880 在此,马克 思一方面强调了生产力作为一种客观的 物质力量不依赖于每个人的存在而存在, 另一方面,他又指出,生a 力的作用 表现在分工、交往等人类劳动具体形式 中,没有分工和交往,就没有真正的生 产力。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 出:“生产工具的积聚和分工是彼此不 可分割的,正因为这样,机械方面 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使分工加剧,而每 一次分工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新发明。 ”2626 在此,马克思论述了分 工与机器的相互关系,认为分工不仅增 强了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而且还促进了 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领域的拓展,最 终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此外, 马克思还分析了分工与生产效率、生产 成本的关系:分工使得劳动者固定在具 体的职位上,长期从事固定的工作,进 而节省由于劳动转换而带来的时间消耗。 不仅如此,随着劳动者生产技能的不断 提高,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 会逐渐减少,劳动成本自然就会降低。 特别是,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的 情况下,一部分人长期致力于管理、发 明和科学研究,使得生产工具和生产领 域不断地革新和拓宽,为进一步促进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资本 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在固定的 职位上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智慧进行 生产,其结果必然增强了自身的劳动技 能。此外,分工也有利于劳动者劳动经 验的积累, “正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代积累下来的特殊熟练,才使印度人具 有蜘蛛一样的技艺。 ”3395 可见,在古 代印度,纺织工之所以技艺高超,正是 因为他们往往子承父业、代代积累劳动 经验的结果。 由上可见,马克思在多部理论著 作中阐述了分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 作用,分别从社会财富、物质力量、机 器发明、生产效率、生产经验等方面论 证了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马克思并不是就分工而论分工, 他要进一步说明,由于分工的发展,劳 动者无论在物质财富,还是在自由时间 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可以说, 分工为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物 质前提。 第二,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作用。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双重 效应,他指出:“ 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 力,同时却使工人陷入贫困直到变 为机器。使工人越来越依附于资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家。 ”113 诚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主 义社会,分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加速了工人 阶级的赤贫,最终迫使工人沦为机器的 奴隶和资本家的附庸。在德意志意识 形态中,马克思一方面指出“分工的 发展程度”最能够反映 “一个民族的生产 力发展的水平” ,另一方面认为 “个人就 是受分工支配的,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 人,使他畸形发展” 。4 在哲学的贫 困中,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不懂辩证 法,仅仅把分工“ 机械地划分出好、坏 两面而已”2605 的错误思想。在阐述 “机器发明对分工的意义 ”后,马克思指 出“自动工厂一出现就表现出一些绝非 慈善的行为。机器的采用加剧了社 会内部的分工,简化了作坊内部工人的 职能,集结了资本,使人进一步被分割。 ”2628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一方 面指出工场手工业分工对提高生产效率 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阐明了工场手工 业分工带来的消极后果, “工场手工业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工不仅只是为资本家而不是为工人发展 社会的劳动生产力,而且靠使各个工人 畸形化来发展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它生 产了资本统治劳动的新条件。因此,一 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的经济形成过程中 的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另一方 面,它表现为文明的和精巧的剥削手段。 ”3422 综上所述,马克思对分工的研究, 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础上的,分工的双重效应凸显了马克 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分工一方面 对人类的自由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另一 方面,分工是私有制存在的根源,私有 制下的分工成为阻碍人类自由全面发展 的障碍。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求 消灭阻碍社会化大生产的私有制和旧式 分工,而且要求建立公有制和新式分工, 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分工与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结 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它既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范畴,也是他们创立政治经济 学的重要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生产 关系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物质生产资料 的所有制关系、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的 地位和劳动产品分配关系。其中,所有 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 决定着其他两个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生 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分工密不可分, 分工制约着生产关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 阶段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分 工制约着所有制关系和形式。首先,从 所有制形态来看,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 阶段, “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 式”。2521 这说明,分工的发展是所 有制演进的原因,所有制的演进体现着 分工由不发达到逐步发达的发展水平。 根据所有制形式的不同,马克思、恩格 斯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 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Stamm所有制”, 2521 其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分 工很不发达,仅是家庭中现有的自然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生的分工;“ 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 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2 521 其特点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分 工比较发达,出现了城乡、脑体、工农 之间的对立。 “第三种所有制形式是封建 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2522 其特点是: 分工受到限制。此外,马克思、恩格斯 还表述了“资本主义所有制” 和“未来的 共产主义所有制” 的基本特征。资本主 义所有制产生于商业和工业的分离,它 依次经历了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阶段,随着分工规模 的扩大,生产日益社会化,资本主义私 有制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必然 被共产主义所有制所代替。共产主义所 有制是在消灭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公有 制社会形态,旧式分工已经消灭,城乡 分工、脑体分工、工农分工的对立现象 已经消除,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力发展 水平和分工的发展程度,将人类社会划 分成五个阶段,这有力地说明了,人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 的;是依次演进的,不是偶然发生的。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德意 志意识形态中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 分工不仅制约着所有制关系,也 决定着所有制形式。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封建时 代的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土地 所有制和束缚于土地所有制的农奴劳动, 另一方面是拥有少量资本并支配着帮工 劳动的自身劳动。这两种所有制的结构 都是由狭隘的生产关系小规模的粗 陋的土地耕作和手工业式的工业决 定的。 ”2523 在此,马克思、恩格斯阐 释了生产关系与所有制以及所有制形式 的仍诹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 重要内容,而所有制形式即不同时期的 社会劳动由生产关系决定。关于社会分 工和所有制的关系,他们指出:“分工 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 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在劳动材料、劳 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方面的相互关系。 ”2 521 可见,分工决定着所有制形式,进 而决定生产关系。根据所有制形式的不 同,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公有制社会和 私有制社会,其中,原始社会和共产主 义社会是公有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在 原始社会,以共同劳动、共同分享为特 征的社会分工决定了人类最初的公有制 形态;在奴隶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分 工决定了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奴 隶阶级被迫忍受剥削的现实处境;在封 建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分工决定了地 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农民阶级被迫忍 受压榨的社会状况;在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阶级的对立分工决定了资产阶级无 偿占有工人阶级创造出的剩余价值的残 酷现实;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和谐 分工将取代对立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 最终被公有制取代。此外,分工还决定 着所有制形态的更替。马克思、恩格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分工论述 了社会形态更替的思想。具体来说,马 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四种所有制形式:部落所有制、 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社会 所有制。后来,马克思在序言中指 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 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 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5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第 五种所有制形式” ,但是,我们可以相 信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就是“第五种 所有制形式” 。因为,恩格斯说,取代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将“要建立高级 得多、发达得多的共同占有形式”。6 145 毋庸置疑,这种“ 共同占有形式 ”就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由此可 见,不同阶段的社会分工决定了不同阶 段的所有制形式,而不同阶段的所有制 形式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社会形 态。所以,社会分工制约着社会所有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形态的更替。 第二,分工制约着人们在生产中 的地位。在原始社会早中期,社会分工 尚未形成,人们的生产劳动还处在集体 劳动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劳作,平均分 享劳动成果,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种朴 素的、平等的社会关系。随着物质生产 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 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生产资料私有制开 始在氏族、部落中确立起来,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关系最终被“暴力”关系所取 代,由此,人类社会的崭新生产关 系阶级出现了。正如马克思所说: “在分工的范围里,私人关系必然地、 不可避免地会发展为阶级关系,并作为 这样的关系固定下来。 ”7可见,阶级关 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必然受到分工的 制约, “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6298 在自然分工阶段,人们在生产 劳动中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集体,因此, 不可能形成稳定的利益集团。但是,随 着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展,人们的生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劳动逐渐被固定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中, 从此,稳定的生产组织开始形成。各个 生产组织按照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 结成利益不同的社会集团。当生产力和 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私有制产生以后, 社会集团的分离逐渐转化为阶级的对立。 正如列宁指出的:“ 所谓阶级,就是这 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 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 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 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 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 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 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 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8可见,在生产力 发展的基础上,私有制逐渐把社会集团 演变为阶级,因此,分工不仅是私有制 产生的基础,也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在 私有制和阶级的基础上,国家的出现就 是必然的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马克思指出:“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各个 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 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 , “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 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 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国家只是为 了私有制才存在的” 。2584 可见,在 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私有制和阶级是国 家产生的前提条件,正如列宁所说: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 现。 ”9既然分工是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 基础,那么,分工也是国家产生的基础。 随着分工逐渐走向“ 灭亡”,私有制、阶 级和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第三, 分工制约着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分配关 系。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受到所有制关系的制约,体现的是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关系。分 配关系集中表现为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而分配形式则受到分工的决定。正如马 克思认为,分工决定着生产资料的占有 形式,也决定着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 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无 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 ;因而产生了所 有制,它的萌芽和最初形式在家庭中已 经出现,在那里妻子和儿女是丈夫的奴 隶。家庭中这种诚然还非常原始和隐蔽 的奴隶制,是最初的所有制,但就是这 种所有制也完全符合现代经济学家所下 的定义,即所有制是对他人劳动力的支 配。 ”可见,马克思对分工与劳动产品的 分配关系的理解,往往是和所有制分不 开的。分工、所有制和分配关系是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三个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在原始社会,自然分工决定着劳动产品 的分配关系,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和自 然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劳动产品,进 而决定人们会如何分配劳动产品。但是, 随着自然分工向社会分工的过渡,原始 部落的公有制逐渐演变为氏族首领的私 有制。在此基础上,氏族成员在生产资 料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地位上发生了改变。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自从游牧部落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离出来以后,我们就看到,各不同部落 的成员之间进行交换以及把交换作为一 种经常制度来发展和巩固的一切条件都 具备了。起初是部落和部落之间通过各 自的氏族酋长来进行交换;但是当畜群 开始变为特殊财产的时候,个人交换便 越来越占优势,终于成为交换的唯一形 式。 ”10 三、分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论述分工时,将它与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紧密相连,认为分工既 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也是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的障碍。关于分工的双重 作用,韩庆祥、秦小星分析指出:“分 工的不可自由选择的固定性和强制性必 将牺牲人的全面发展,而分工所形成的 种属能力或整体力,又必将促进整个人 类的发展,分工对人的发展具有双重作 用,而这双重作用植根于分工本身的双 重性,即不可自由选择的固定性、强制 性和形成种属能力或整体力的整合 能力。 ”11可见,分工的双重属性决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了分工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作用。 第一,分工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路径。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肯定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分工 促进社会发展的观点,并且从经济学哲 学视角,开启了分工与人的发展的理论 思考;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 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分工产 生和发展的基础,分工和生产关系紧密 相连,在私有制条件下,分工对生产力 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因 此,只有消除分工阻碍生产力的因素, 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到共产主义发展阶段, 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发展阶段,人类才 能够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哲W 的贫困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 工场里自动化条件下的分工,批判了蒲 鲁东的分工固定化、永恒化的观点, “自 动工厂中分工的特点,是劳动在这里已 完全丧失专业的性质。但是,当一切专 门发展一旦停止,个人对普遍性的要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 自动工厂消除着专业和职业的痴呆。 ”2 630 在此,马克思把生产技术的不断提 高视为“消灭分工 ”,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的物质条件之一。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 劳动者将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逐步摆 脱“旧式分工 ”条件下遭奴役、受束缚的 社会状态,有利于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 展。可见,马克思由过去从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宏观 ”视域去分析 “消灭分工” 的客观原因,转变为从“ 科学技术 ”的 “微观”视角洞察“消灭分工”的现实条件, 不能不说这是对“ 消灭分工 ”和人的全面 发展的深入思考。在资本论及其手 稿中,马克思对科技的发展与自由时间 的增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节约 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 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 动生产力。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 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做生产固定资本, 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 ”12可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节约劳动时间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 要条件,而“ 增加自由时间 ”,则是人的 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马克思认为,在 资本主义社会里, “节约劳动时间 ”和“增 加自由时间” 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他 引用了加尔涅的观点进行说明:“工人 阶级从事科学活动的时间越少,另一个 阶级的这种时间就越多。同一切分 工一样,随着社会日益富足,这种纯粹 机械劳动和智力劳动的分工,也越来越 加剧和明显。这种分工,同一切其他分 工一样,是过去进步的结果和未来进步 的原因” 在此,马克思对 “节约劳动 时间”与“增加自由时间”的关系的理解, 如同他对“必然王国 ”与“自由王国”的关 系理解一样,都是对人的自由全面的发 展的深刻思索。正如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主张:无产阶级 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消灭旧式分工,才能 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 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分工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的障碍。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分工 是人类劳动的外在表现,然而,在私有 制条件下,分工成为制约人类劳动的关 键因素,它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而且扼杀了人们的发展潜力,削弱了人 们的劳动能力,导致人们的发展越来越 狭窄、越来越畸形。马克思不无感慨地 指出:“我们十分惊异,在古代,一个 人既是杰出的哲学家,同时又是杰出的 诗人、演说家、历史学家、牧师、执政 者和军事家。这样多方面的活动使我们 吃惊。 ”2630 恩格斯也指出,在古代, 许多著名的人物都进行过长途的旅行, 他们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