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颗粒细胞瘤的内镜表现及内镜治疗_第1页
食管颗粒细胞瘤的内镜表现及内镜治疗_第2页
食管颗粒细胞瘤的内镜表现及内镜治疗_第3页
食管颗粒细胞瘤的内镜表现及内镜治疗_第4页
食管颗粒细胞瘤的内镜表现及内镜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食管颗粒细胞瘤的内镜表现及内镜 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颗粒细胞 瘤(GCTs)内镜特征及内镜治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04 年 1 月2016 年 6 月在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 镜中心行内镜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 GCTs 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 现,内镜、超声内镜检查特点以及内镜 治疗方法,并分析其随访结果。 结果 共 19 例经病理确诊为食管 GCTs 的患 者,其中男 8 例,女 11 例。年龄 3965 岁,平均年龄(50.129.37)岁。 内镜检查表现为黄白色隆起,表面光滑。 超声内镜检查均为低回声改变。其中 14 例病变起源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5 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病灶大小 0.62.5 cm,平均(0.80.57 )cm 。其 中 16 例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 3 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 无患者出现内镜治疗的相关并发症。术 后随访 7144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 74 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是食管 GCTs 的重要检查方法,EMR 和 ESD 是食管 GCTs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54739.htm 关键词 食管颗粒细胞瘤;内镜 诊断;内镜治疗;内镜黏膜切除术;内 镜黏膜下剥离术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 11(b)-008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ndoscopic features an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treatments of esophageal granular cell tumors (GCTs). Methods Patients with GCTs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who were underwent endoscopic resection 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testing results of endoscop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x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ndoscopic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19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GCTs in this study,included 8 males and 11 females. The patients were between 39 and 65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0.129.37) years old. The lesions exhibited yellowish or white lump with smooth surface in gastroscopy, all cases presented low echo changes i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14 cases were derived from mucosa and muscularis mucosa, 5 cases were derived from submucosa, the diameters of these lesions were 0.6-3.0 cm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with an average of (0.80.57 ) cm. 1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and Three patient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 no patient showed th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endoscopic therap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7-144 months, with the median of 74 months, no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 up period. Conclusion Endoscopy an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re important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GCTs, EMR and ESD a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GCTs. Key words Esophageal granular cell tumors; Endoscopic diagnosis; Endoscopic treatments;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 粒细胞瘤( Granular cell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tumors,GCT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具 有潜在恶性的良性肿瘤,可见于全身的 软组织中,特别好发于皮肤、皮下组织、 舌组织等,少数的 GCTs 也发生于呼吸 道、消化道等。据文献报道1-3仅 5%11%的 GCTs 发生于消化道,其中 1/3 发生于食管。目前,对于食管 GCTs 的报道大约 200 例,多为个案报道。随 着超声内镜的应用和内镜治疗技术的发 展,食管 GCTs 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进 展。为了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本 研究对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 的食管 GCTs 的临床表现、内镜及超声 内镜表现、病理检查、内镜治疗、及随 访预后结果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4 年 1 月2016 年 6 月 于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治 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 GCTs 患者, 共 19 例,其中男 8 例,女 11 例;年龄 3965 岁,平均年龄(50.129.37)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 1.2 方法 1.2.1 器械设备 采用日本 Olympus 公司生产的胃镜(GIF-290) 、 Olympus 超声内镜(超声探头 UM-2R 和 UM-3R,频率为 20 MHz) 。内镜治 疗主要器械:圈套、Dualknife 刀、注射 针、ERBE 高频电切发生器。 1.2.2 内镜检查 应用胃镜观察病 变的部位、大小、病变表面黏膜色泽、 有无溃疡形成;应用超声内镜观察病变 的起源、病灶回声、大小。 1.2.3 治疗方式 根据超声内镜的 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 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EMR4指内镜下将 黏膜病灶整块或分块切除方法。具体方 法:应用生理盐水与亚甲蓝混合液进行 黏膜下注射,将病灶充分抬举后,对病 灶进行负压吸引使病灶完全进入圈套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后,进行电切。确定病变完整切除后, 对创面进行预防出血等处理,必要时可 用金属夹封闭创面;ESD5是在 EMR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选择使用特 殊电切刀,在内镜下分离黏膜层与固有 肌层,用病变完整剥离的方法。具体方 法:应用 Dualknife 刀对病变边缘进行 标记,应用生理盐水与亚甲蓝混合液进 行黏膜下注射,将病灶充分抬举后,应 用 Dualknife 刀沿着标记点外缘切开黏 膜层,在透明帽辅助下,将病变从黏膜 下层进行完整剥离,术后对创面进行预 防出血等处理,必要时可用金属夹封闭 创面。 1.2.4 病理检查 所有切除标本均 做组织病理检查,包括显微镜下表现和 免疫组化。 1.2.5 随访 术后 3 个月、6 个月、 1 年复查胃镜,1 年后每年复查 1 次胃 镜,必要时应进行活检。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共 19 例确诊食管 GCTs 的患者 纳入本研究,其临床表现为吞咽不适 3 例、胸骨后不适或有骚灼感 4 例、上腹 不适 9 例、无症状体检发现 3 例。 2.2 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 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见图 1。 内镜检查发现食管上段 3 例,食管中段 6 例,食管下段 10 例。表现均为黏膜下 隆起,表面为黄白色或白色,表面黏膜 光整,未见明显黏膜桥。超声内镜表现 为低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 楚。其中 14 例来源于黏膜层及黏膜肌 层,5 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病灶直径 0.62.5 cm,平均(0.80.57)cm。 2.3 内镜治疗 根据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临床 诊断为 GCTs。16 例患者行内镜黏膜切 除术,3 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见图 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 出血和穿孔等,及与内镜治疗相关的并 发症。 2.4 术后病理及随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所有切除的病变送病理检查, g 后病理证实为 GCTs,见图 2。电镜下 HE 染色显示细胞大小一致,细胞质丰 富,含较多颗粒状物质,肿瘤组织无坏 死,呈“浸润样 ”生长,核分裂象罕见, 部分具有轻度的异型性;免疫组化染色: S-100 和 NSE 均表达强阳性,部分 CD8、CD56 表达阳性,而 CD117、SMA、Desmin 的表达均为阴 性。术后患者未接受额外化疗。术后随 访时间为 7144 个月,中位数随访时 间为 74 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 和转移。 3 讨论 GCTs 是少见的来源于神经系统 的软组织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有 1%2%为恶性肿瘤 6。 1931 年, Abrikossoff7首次报道了食管 GCTs。 大约 65%的食管 GCTs 位于食管下段、 20%位于食管中段、15% 位于食管上段。 在临床上,直径 2.0 cm 的病灶主要表现 为吞咽困难8。食管 GCTs 大多数为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发的,有少数的个案报道9可见多发食 管 GCTs 或合并其他器官的 GCTs。如 果消化道的脏器发现 GCTs,建议检查 全消化道以排除同时存在多个 GCTs 的 可能10。在本研究中,所有病例都是 单发病变。 内镜检查是发现食管肿瘤的主要 手段。食管 GCTs 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 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光整,表面呈黄 白色或白色。超声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 低回声的结构,边界清楚或不清,内部 回声均匀。本研究中,GCTs 的超声内 镜表现与相关报道一致11-12。食管 GCTs 与食管平滑肌瘤在超声影像上表 现无明显区别,使之难以区分。有文献 报道,食管 GCTs 的超声内镜灰度的平 均值高于食管平滑肌瘤13,提示可利 用超声灰度平均值帮助鉴别二者。 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对诊断食管 GCTs 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确诊食管 GCTs 需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在临床 上,由于食管 GCTs 是非上皮来源的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瘤,内镜下常规活检的诊断率50%。 而食管 GCTs 是具有潜在恶性的良性肿 瘤,传统上,对于临床上无症状、无恶 变倾向的,1 cm 的食管 GCTs 要求每 12 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随着内镜治 疗技术的进展,来源于消化道黏膜及黏 膜下层的病变可通过 EMR、ESD 及隧 道技术进行安全有效的切除。因此,多 数学者主张应用内镜切除技术治疗高度 怀疑为 GCTs 的食管病灶。在本研究中, 我们运用 EMR 或 ESD 技术对来源于食 管黏膜、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食管 GCTs 进行完整的切除。所有的病灶均 一次性完整切除,未出现出血及穿孔等 并发症。这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14-16。 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和转移。 因此,本研究组认为内镜下切除食管 GCTs 是安全、有效的。 目前,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是诊 断食管 GCTs 的金标准。显微镜下主要 表现为巢状肿瘤细胞,细胞由胶原纤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