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是中国关于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估的一份重要国家标准,发布于1995年。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评价消毒和灭菌效果的试验方法、评判准则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旨在为医疗卫生机构、食品加工行业、实验室及其它需要进行消毒灭菌操作的领域提供统一的评估依据。

标准内容概览

  1. 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的消毒与灭菌过程的效果,涵盖了医疗器械、医疗用品、食品加工设备、实验器材等多种对象的消毒灭菌效果评价。

  2. 术语定义:详细界定了消毒、灭菌、杀灭率、D值(微生物数量减少90%所需的时间)等基本概念,为标准的应用奠定了语言基础。

  3. 评价方法

    • 微生物指标法:通过特定的指示微生物(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的杀灭试验来评价灭菌效果。
    • 化学指示物法:使用对温度、时间或消毒剂浓度敏感的化学指示剂来间接反映消毒或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 生物指示物法: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孢子作为生物指示物,经过处理后检测其存活情况,以评估灭菌过程是否达到预定要求。
  4. 评判准则: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式,设定了相应的评判标准,如灭菌应达到无存活微生物的标准,而消毒则需达到一定的减菌率。

  5. 试验条件与操作程序:规范了进行消毒灭菌效果评价时的试验环境、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等具体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6. 结果判定与报告:指导如何根据试验数据判断消毒或灭菌效果是否合格,并规定了报告应包含的内容和格式。

技术要点强调

  • 重视生物指示物的选择与使用,因其能更直观地反映实际灭菌条件下微生物的存活状态。
  • 化学指示物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快速评估消毒灭菌过程是否达到必要的条件,但不能替代生物指示物试验。
  • 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时间、消毒剂浓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5981-2021
  • 1996-01-23 颁布
  • 1996-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_第1页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5981一1995方法适用于对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评价。2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说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澳甲酚紫2. 于100醇中。白陈10. 0g,葡萄糖5. 于100002,然后再加2%澳甲酚紫酒精溶液0. 6匀后,按5,分装包口,置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于115 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953或31)菌片,含菌量为5 X 100 ,121 灭903 9灭时间(19活时间()3. 技术要求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度,作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依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中层中央和排气口处各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大手术巾,30块1 8层纱布敷料包裹成25 30 30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22 13 6替标准试验包,盒内盛满中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两只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将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入嗅甲酚紫葡萄糖蛋白陈水培养基中,56培养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作为物品是否经过灭菌的处理标志。在物品包内中心部位用化学指示剂,可作为物品是否灭菌的参考标志。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内,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澳甲酚紫蛋白陈水培养基全部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澳甲酚紫蛋白陈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不合格。熔化时作为灭菌合格的参考标准。第二篇紫外线表面消毒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8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物体表面消毒用紫外线的波长、强度及评价其消毒效果的物理学指标和生物学检测方法。本方法适用于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099或5922)372)在电压220通30室温为2025的使用情况下,253. 7直)70p W /强度紫外线灯,在室温为20的使用情况下,253. 7直)200PW/l)计算:剂量( s/二强度(pW/ s)(1)p W /用中心波长为253. 7定有效期内),在灯管垂直位置B 达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对大肠杆菌,照射剂量应达到20 000,/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应达到100 s/体制备按本标准附录8个染菌玻片平放于灭菌器皿中,别投人2个盛有51%白陈生理盐水)试管中,振打80次。平板倾注,每个染菌玻片接种两个,放37培养48不作照射处理外,取2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5计算杀灭率杀灭率(%)=阳性对照回收菌数一试验组回收菌数x 100.(2)判定标准对指示菌杀灭率)为消毒合格。达物理学检测标准时,作为消毒合格的参考标准。12121122第三篇液体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具体规定了消毒剂消毒效果生物学检测方法及其评价标准。本方法适用于消毒剂对各种物体的消毒效果评价。14理化指标将消毒剂置20士2定在使用浓度下杀灭指示微生物达到消毒或灭菌所需的最短时间(示微生物细菌细菌繁殖体:金黄色葡萄球菌(538)、大肠杆菌(8099或5922)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732)色念珠菌(0231)化抗原(检测方法中和试验(见附录A),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见附录B),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见附录C),消毒剂杀菌能量试验(见附录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原性破坏试验(见附录E)自乙QJq月.J.5981一1995消奎效果评价标准1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率检测方法灵敏度10倍或5(载体试验)判为消毒合格。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全部杀灭,可判为灭菌合格。B 15981一1995附录充件)毒试验中要求选择适当中和剂。所选中和剂不仅能及时中止消毒剂的杀微生物作用,且中和剂本身及其与消毒剂的反应产物(下称中和产物)尚需对微生物无抑制或杀灭作用,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蛋白陈10. 琼脂外,其他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入琼脂后加热溶解121 C、压力蒸汽作用30菌后备用。磷酸盐缓冲液(26,下称成分:磷酸氢二钠2. 法:将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钾溶解于蒸馏水中,24,分装,经121C,汽灭菌后备用。,过滤分装,经30锥形烧瓶。径9. 0,5. 0,10. 3. 8冰箱。4中和剂(注明生产厂家,批号) 105 106 B 15981一19952将消毒剂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3种不同浓度,在不加中和剂的情况下,测知该消毒剂1 9%以上的最低有效浓度。出中和剂种类并依据等当量中和原则,调整中和剂浓度,将消毒剂1. 成中和产物溶液,再按表用l 2个/样本):. 5m!液,5m!,. 00, X 10004. . 5m!X 100, X 100,. 注平板段37 数菌落数,按稀释倍数计算出回收菌数(表du/,4,5组间误差率,%1 2 3 4 5 61%温801%吐温80。代硫酸钠0 708 4. 67 X 10 4. 11火100 00 794 5. 89只10 5. 78火10, 00 194 3. 31 X 10 . 21又10 00 132 7218. 1718. 943,4,5组间误差率计算公式。、*,。、(三组均数一4组菌数i+三组均数一5组菌数1) 天迷己勺,、义。少牛一一, 11),5组菌数相似,其误差率(10/。组菌数明显少于3,4,5组。 1组不长菌或明显少于2组。符合上述标准的中和剂表明可消除消毒剂对指示菌的作用,中和剂及其与消毒剂的中和产物对指示菌无毒害,判定为该消毒剂的中和剂。4步骤进行,按14的标准判定。5981一1995附录充件)于对消毒因子灭菌效果的鉴定和消毒剂杀灭细菌效果的初步评价。蛋白炼、氯化钠加入肉浸液内,微温溶解,调节沸、滤清,调节24,压力蒸汽灭菌备用。1%蛋白炼的0. 03 4)和剂:按本标准附录. 0,5. 0,10. 灭菌试管。灭菌三角烧瓶。酒精灯。1=温水浴箱。恒温培养箱。,.,J,用稀释液配制成含菌量为5 X 10s 104. 2将灭菌试管10支排列于试管架上,标记管号。3每个试管加灭菌蒸馏水2. 52。士2水浴中。4于第1管内加适当浓度消毒液2. 5匀后取2. 5次混匀,从第2管中取2. 5此类推至第9管,混匀后弃去2. 510管中不加消毒液作对照。5加菌悬液2. 5匀并记录各管加菌时间,使菌药混合液中含菌量均为1016各管分别于加菌后4个不同间隔时间,取出0. 5入4. 5和10出0. 554. 7将接种细菌的肉汤管放37 0察初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7天。B 表示有菌生长,记为阳性,以(+)表示。若培养至第了天,肉汤管澄清。则表示无菌生长,记为阴性,以(一)表示。1灭菌37察菌落形态;并做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指示菌生长。有指示菌生长记为阳性。无指示菌生长表示达到灭菌附录充件)本残存微生物数量的试验方法,以杀灭率表示结果。用于对消毒剂杀灭效果的评价。本标准1制备。1%蛋白陈的0. 03 . 2. 2. 3中和剂:按本标准附录. . 2中和剂I%蛋白陈、。温80的径为9 据需要及试验目的选用经脱脂处理0. 5 1. 片、玻片、橡胶片、塑料片、不锈钢片或铝片。用稀释液稀释成含菌量为5 X 105 10 吸取4. 520士5981一199523待试管内液体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后,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0. 5菌量为55 X 10 混匀并开始记时。取0. 555中和1 适当稀释后进行活菌计数,21. 5进行。按式(算杀灭率:杀灭率(%)=对照组存活菌数一试验组存活菌数对照组存活菌数X 100 .(4. 2载体定量试验个载体滴注定量菌液(载体回收菌量达5),涂匀,放37培养箱待干。应用市售染菌载体时,回收菌量亦应达5 X 105 10 )。2. 2用灭菌蒸馏水将消毒剂稀释成3个不同浓度,各吸取52。士24. 2. 3待试管内液体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后,加入染菌载体,作用至规定时间,将染菌载体移入含中和剂的5和l 振打80次,适当稀释,接种两个平板。放37培养24行活菌计数2. 4阳性对照,以洗脱液代替消毒液按2. 22. 3进行。9. 9%判为消毒合格。2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5次试验均全部杀灭判为消毒合格。附录充件)杀灭率表示之,其结果与该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相比较,用于评价有机物对消毒剂的杀菌能力的影响。2. 2试剂:2.,稀释液:1,2. 2灭菌蒸馏水。本标准附录磷酸缓冲液(24)(简称2. 5洗脱液:含1%蛋白陈,2. 2. 6小牛血清加入菌悬液中,使其最终浓度为10%1实验前预先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用稀释液稀释,加入小牛血清,使其最终含血清量为10%,含菌数为5 x 10m,以此作为试验菌悬液。2以下步骤同本标准1. 89%所需最低浓度和最短时间,判为该消毒剂在有机物存在下,可以达到消毒的有效浓度和时间。为有机物对消毒剂杀菌作用无明显影响。达到消毒最低有效浓度增加一倍以上或最短作用时间延长一倍以上者可视为有明显录充件)价消毒因子对乙型肝炎病毒(活能力的试验方法。适用于评价化学消毒剂、56 C , 30o. 磷酸盐缓冲液(24),纯化相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要求特异性100%,精密性求特异性100%,精密性材括试管、吸管(径1. 5免疫计数仪。酶联免疫测定仪。低温冰箱(一30C一70 C)0和10. 微量进样器(1取0. . . 24) 9. 46成含6%小牛血清的悬液。再5981一1995取该. 入浓度为1. 成含5. 4%小牛血清,4. 2将试验用5口,放一30一一7O存期为三个月。先选出适宜的中和剂及其使用浓度,再进行破坏试验。所用中和剂;不影响检测方法对6.,将消毒剂用无菌蒸馏水配成不同浓度,取1. 20士2用l 定该消毒剂l 验可按下列组别进行: 941牛血清的中和剂。5mL j 牛血清的中和剂1匀,作用10 30成中和产物溶液,再行试验。中和产物溶液。. 91mL;牛血清的91mL;牛血清的中和剂0. 91mL; 9d,差10%以)并都明显多于b组,可证明所选中和剂及其使用剂量是适宜的。3进行消毒试验时,依据消毒剂与中和剂等当量中和原则,适当调整中和剂的用量。再次按2步骤测定中和效果后,方可进行抗原性破坏试验。如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为牛血清的73匀。匀。比例混合,混合液容量不少于1. 5后置20士2水浴条件下,作用达规定时间,即刻取。牛血清的中和剂混匀,作用10样测定残留一样本平行测定2份,每份0. 1其平均值,判定破坏效果。每种消毒剂观察3个浓度,每一浓度观察4个作用时间。试验重复5次。含20%小牛血清的中和剂1到含1用10 30成中和产物溶液。取该中和产物溶液。1一样本检测3份,每份。其平均值为阳性对照值。含20小牛血清的中和剂1匀,作用、。一30样检测,每一样本检测3份,每份。B 15981一1995应注意阴性对照不能用试剂盒的阴性对照样本。2载体法载体法指将在载体表面的5洗涤剂煮沸洗涤脱脂、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如灵敏度为1 ng/染时,将灭菌载体平铺于无菌平皿内,用微量进样器吸取注于载体中央,每个载体20川。然后用37 悬液干燥后进行抗原性破坏试验。2. 2杭原性破坏试验取污染放于无菌平皿内,用吸管吸取预定浓度的消毒液50注于载体中央,迅即涂匀,使整个载体均匀受药。每2片一组,置20士2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无菌镊子将载体移入含1. 牛血清的中和剂试管中。作用10打振荡200次,取样检测残留一样本取样2份,每份。其平均值,判定抗原性的破坏效果每种消毒剂观察3个浓度,每个浓度观察4个作用时间。试验重复5次。在观察紫外线破坏污染载体直接置作用因子下,牛血清打振荡200次,取样检测残留一样本取样2份,每份。其均值,判定破坏效果。试验重复5次。50牛血清中和剂的试管中,作用10成中和产物溶液取该中和产物溶液1. 后将滴染打振荡200次,每一样本检测3份,每份。其平均值为阳性对照值。在观察紫外线破坏污染0%小牛血清的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