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宋代天禧塔资料辨析_第1页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宋代天禧塔资料辨析_第2页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宋代天禧塔资料辨析_第3页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宋代天禧塔资料辨析_第4页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宋代天禧塔资料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宋代天禧塔资 料辨析 内容摘要:1941 年冬,军阀马步 芳下属马步青在莫高窟周围盗掘文物, 从其所I 北宋天禧三年建造的佛塔中 发现一件陶塔(天禧塔) 、一件造塔碑 (天禧塔记 ) 。天禧塔两件文物有铭 文及具体年代,是研究晚期敦煌佛教的 重要实物资料。文章对这两件文物的出 土地点、内容进行了考察。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35658.htm 关键词:天禧三年;天禧塔;天 禧塔记;敦煌 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 4106(2015)06-0063-05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terial about the Tianxi Pagoda of the Song Dynasty Kept in Gansu Provincial Museum SHI Lanlan (Gansu Provincial Museum, Lanzhou, Gansu 730050) Abstract: In the winter of 1941, Ma Buqing, a follower of the warlord Ma Bufeng, came to seek treasure around the Mogao Grottoes and found a pottery pagoda(the Tianxi Pagoda)and a stele recor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goda(Record of Tianxi Pagoda). These two cultural relics are the remnants of a Buddhist stupa built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Tianxi era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hich,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ce of inscriptions with exact dates on both items, makes them very important physical material for studying later Dunhuang Buddhism. This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excavation site and the details of these items. Keywords : Tianxi third year; Tianxi Pagoda; Record of Tianxi Pagoda; Dunhuang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1941 年冬,马步青军队来到莫 高窟盗掘宕泉河畔佛塔,盗掘的佛塔数 量尚不清楚。 夏鼐日记卷 3 记载夏 鼐 1944 年 7 月 31 日在莫高窟的考察活 动有:“下午赴戈壁上观佛塔及小佛龛。 佛塔已经马步青军队掘过,不知曾获何 物。 ”又记 8 月 5 日曾去成城湾考察: “下午与向、阎二君赴千佛山南 2 里之 破城子,系清代之卡房。长宽约 15 米, 墙垣尚完整,房屋已圮,其中筑炕之花 砖,似由侧旁一古庙遗址中检拾来者。 古庙遗址有塑像残片及花砖,附近有二 小佛堂,中有宋元之壁画。闻马步青军 队曾于此掘得一天禧间庙社名单。 ”1说 明陶塔和造像碑是马步青在莫高窟南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一公里处的破城子(成城湾)附近发掘 的。对于军阀而言,陶塔、石碑不是金 银财宝,未受重视,而后流落在外。 天禧塔记碑下落不明,陶塔现存甘 肃省博物馆。两件天禧塔文物有铭文及 具体年代,是研究晚期敦煌佛教的重要 实物资料。 1944 年甘肃省地方文献征集会刊 印甘肃文史专家张维(18891950)的 名著陇右金石录10 卷,附校补 1 卷, 书中未记录天禧塔。同年,夏鼐在甘肃 进行考古期间著陇右金石录补证 ,补充 47 条资料,其中第 18、19 条为 天禧陶塔铭文 天禧塔碑记2。 1948 年张维出版陇右金石录补2 卷, 部分敦煌资料来自吕钟重修敦煌县志 和夏鼐陇右金石录补证 ,其中 收录这两件天禧塔文物并有录文。 一 天禧塔记碑 陇右金石录补卷 1“天禧塔记” 条标题下记:“ 出于敦煌,今存。 ”在录 文后又注:“ 敦煌新志稿 。此塔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共三百三十字,高一尺有余,民国三十 年冬在千佛洞掘得,旋即为人携去。 ” 敦煌新志稿即下文提到的 敦煌新县志稿 ,指吕钟编写的重 修敦煌县志 ,敦煌研究院藏有一部手 抄本,名敦煌县志 。卷首有 1941 年 (月日不载)吕钟重修敦煌县志序 , 序后有 1942 年 7 月 7 日任子宜题词 , 可知该志约完成于 1941 年,此后仅有 手抄本流传于世,2002 年才由甘肃人民 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重修敦煌县志 。 姜德治敦煌大事记 “1940 年” 条记载:“军阀马步芳派人到莫高窟, 盗走宋天禧三年银塔及造塔记等文 物。 ”3银塔为宋初之物,不是天禧塔之 物,所记盗掘时间是 1940 年,也不同 于吕钟重修敦煌县志的 1941 年说。 由于姜德治敦煌大事记没有列出处, 天禧塔发现之年,我们暂从吕钟之说。 吕钟曾将重修敦煌县志呈张维等人 看过,所以张维上述记录注明来自吕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此志(张维称敦煌新志稿 ) 。 夏鼐陇右金石录补证第 19 条记录了天禧塔记 ,全文是: (十九) 宋天禧 三年塔记 在敦煌,今存。 按此塔记共三百三十三字,乃刻 于高约尺许之塔上。吕钟敦煌新县志 稿云:“此塔乃民国三十年冬青海马 团长由千佛洞掘出,塔即藏于马团长处。 ”所谓马团长即马步青也。2 天禧塔记非张维所云 330 字 或夏鼐所云 333 字,张维录文中有 388 字(考虑录文有明显错误,真实字数略 有出入) 。夏鼐陇右金石录补证 没有录文,很可能当时是有录文的,发 表时被省略了。夏鼐提到“在敦煌,今 存”,似乎他见到过原物,但笔者认为, 夏鼐日记并没有记载在敦煌时曾见 过此碑,前揭 8 月 5 日夏鼐日记有 “闻马步青军队曾于此掘得一天禧间庙 社名单”一句,显示夏鼐此时还不知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此“庙社名单 ”实是一块碑刻,说明他没 有见到天禧塔记碑刻。最有可能的 是,夏鼐在敦煌与吕钟来往密切,他可 能从吕钟的重修敦煌县志中抄出 天禧塔记 ,发表时没有收录碑文。 张维的录文也有“ 今存” 二字,说明是来 自吕钟的敦煌新志稿 (重修敦煌 县志 ) ,但现在流传的吕钟重修敦煌 县志则在艺文志中未收天禧塔 记 ,有点不可思议。 天禧塔碑 后来下落不明,张维陇右金石录补 的录文成为今天唯一可以见到的全文, 里面的录文显然存在错误(如“二十七 日”可能是“廿七日”, “舍人”“团颐”据文 意应是“社人 ”“团头” 等) ,但现在无法核 实。现将天禧塔记碑文转录如下: 天禧塔记 维大宋天禧叁年岁次已未囗(三) 月二十七日,辄有结义社邑:盖缘真如 觉体,非少性而能规,善逝全躯,岂凡 庸而得睹?所以刻檀起信,尽标宗义, 犹证果而获因,尚超凡而入圣,当本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佛世纪八万四千之宝塔。厥有舍(社) 人足二十六数之释子,具名以后,一一 参罗。 社官永安寺法律兴受、社老龙兴 寺法律定慧、录事金光明寺法律福荣、 报恩寺释门僧正赐紫绍真、团颐(头) 龙兴寺法律戒荣、团颐(头)金光明寺 法律福祥、灵图寺法律弘囗、法律三界 寺法海、法律大乘寺福惠、灵图寺法律 知都司判官弘辩、三界寺法律知福田判 官善惠、金光明寺法律福兴、同寺法律 福通、同寺法律福藏、三界寺法律法盈、 莲台寺法律善集、灵图寺法律惠藏、大 乘寺法律惠明、永安寺法律戒辩、圣光 寺法律法兴、大乘寺法律法显、龙兴寺 法律福惠、报恩寺法律绍聪、莲台寺法 律善贵、同寺法律绍明。已上社众,并 是释门贵子,梵苑良材,各各怀克囗之 心,速速负柔和之意,加以倾诚三宝, 注想五乘。于家行谦敬之心,在众有恭 和之志,遂乃齐心合意,上教下随,选 此良田,共成塔一所者,故记之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造塔塑匠王安德、李存遂。 这件天禧塔记记录永安寺、 龙兴寺、金光明寺、报恩寺、灵图寺、 三界寺、大乘寺、莲台寺、圣光寺等 9 寺 26 人(实际 25 人,原文或录文漏一 人) ,还记有造塔塑匠王安德、李存遂, 是研究晚期敦煌历史与敦煌佛教的重要 资料。 二 陶 塔 甘肃省博物馆藏陶塔(图 1) ,高 44.4 厘米,直径 33.8 厘米,顶部开 3 孔, 塔身正面开桃形口(酌牛 。塔内中 央有圆形印痕,可能是放置圆形器物留 下的印痕,应是安置舍利的。上件天 禧塔记提到“ 八万四千之宝塔 ”,故此 陶塔则为舍利塔。塔顶墨书 50 字:“天 禧三年三月廿四日,众社等廿六人重发 誓愿,于此地上建塔子一所,不得别人 妄生搅扰,有若如此之徒,愿生生莫逢 好事者。 ” 陶塔原藏武威民众教育馆,向达 1942 年西行(或 1943 年返回)时,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武威见到此陶塔, 西征小记开篇记 载沿途诸事。武威纪事有: 文庙在城东南隅,今改为民众教 育馆。三十一年(1942)西行及三十二 年东归两过其处,识王凤元、郝仁甫二 先生。在陈列室见到有天禧三年题识之 陶器一件,系三十年张掖西三十里古城 所出。据历史语言研究所傅乐焕先生云, 此是西夏李得明时物,其时西夏尚奉宋 正朔,故题识云耳。 又见一木塔,六面俱绘佛像,彩 色如新,描绘极精,不失五代宋初规模。 木塔中空,据说明书云,内中原有小银 塔一,银塔上镌“ 于阗国王大师从德 ”云 云。原出敦煌千佛洞,今银塔为马步青 攫去,而以木塔存武威民众教育馆。4 向达记木塔为马步青从莫高窟盗 掘之物,但木塔和木塔内的小银塔却不 是天禧塔之物,而是它处出土的。此小 木塔今存甘肃省博物馆,八面体,上彩 绘菩萨,即向达在武威民众教育馆所见 之木塔。该馆出版物定为榆林窟出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不知何据。向达记此木塔、小银塔来 自千佛洞,笔者没有查到来自榆林窟的 依据,故以向达所记为是。 关于“ 于阗国王大师从德 ”题记。 乾德二年(964)六月,于阗太子来到 了敦煌,D.0038+D.0784+ P.2629 乾德二年归义军衙府酒 破历记载六月三日:“ 太子屈于阗使 酒”,推测此于阗使到达敦煌,休整一 段时间后再前往中原。八月七日于阗太 子三人到佛堂礼佛,P.3184 正面传心 法要略述 ,背面杂写佛顶尊胜咒本 回向发愿文 、杂写一行、藏文二行。 杂写一行内容是:“ 甲子年(乾德二年) 八月七日于阗太子三人来到佛堂内,将 法华经第四卷。 ”莫高窟第 444 窟东 壁见宝塔品的宝塔南侧题:“南无 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 ,大宝于 阗国皇太子从连供养。 ”北侧题: “南无 多宝佛为听法故来此法会,大宝于阗国 皇太子琮原供养。 ”推测乾德二年六月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德、从连、琮原三位太子一起来到敦煌。 敦煌归义军有招待记录:“八月七日于 阗太子三人来到佛堂。 ”从第 444 窟题记 只有二太子看,可能后来从连、琮原继 续留在敦煌,而从德则东行朝贡,于乾 德四年二月到达宋都开封。 续资治通 鉴长编卷 7 记载:“ 乾德四年二月, 于阗国王遣其子德从(应为从德)来贡 方物。 ”乾德六年( 968) ,从德返回敦煌。 莫高窟第 244 窟甬道北壁题记残存“从 德太子、德从子” ,甬道南壁有 “戊辰囗 (年)五月十五日从囗(德)太子”。 此戊辰年即乾德六年5,德从子是指张 德从的儿子6。银塔当为乾德年间从德 太子留在敦煌的供养器物,很可能当时 或后来埋在某塔内,与天禧塔无关。 “于 阗国王大师从德” 可能是“于阗国王太子 从德”之笔误,银塔的制造地应该是于 阗。 1956 年武威地区将一批文物移交 给甘肃省博物馆,其中就有敦煌出木塔、 陶塔等物。陶塔移交号 1956.WW.187,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省博馆藏号 5046。 吕钟重修敦煌县志卷 2方 舆志有“天禧塔 ”条,全文是: “天禧 塔。为最近某军阀由千佛洞掘出,高约 尺余,塔遗,上刻有记 。见艺文 志 。 ”7但卷 11艺文志正文未见任 何有关天禧塔的只言片语,属吕钟编志 失误。所以陇右金石录补中的天 禧塔记注明来自吕钟的敦煌新志稿 ,而天禧陶塔铭文注明来自夏鼐 笔记 ,可见吕钟敦煌新志稿没有 收天禧陶塔铭文 。 陇右金石录补有录文,标题: “天禧陶器。在武威民教馆,今存。 ”录 文后注:“ 夏鼐笔记 。按:此陶器上 墨书十一行,共五十字,今在武威民众 教育馆。其出土地或谓在张掖黑水城故 址,或谓在敦煌,未能确定。 ”夏鼐 陇右金石录补证第 18 条全文 是: (十八) 宋天禧三年陶器 出土地未详,今藏武威民众教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馆。 天禧三年三月廿四日,众 社等廿六人重发誓愿,于此地上建塔子 一所,不得别人妄生搅扰,有若如此之 徒,愿生生莫逢好事者。 按此陶器系灰陶,其上墨书十一 行,共五十字。乃驻河西之军阀马步青 令士兵盗掘所得以赠武威民教馆者。其 出土地点,或谓在张掖黑水国,或谓在 敦煌,未能确定。255 夏鼐记载“ 或谓在张掖黑水国, 或谓在敦煌,未能确定” 。从 天禧陶 塔铭文 天禧塔碑记文字可以看出 互为关联,均为天禧塔之物。 敦煌学 大辞典 “天禧塔 ”条云天禧塔 “位于莫高 窟宕泉河(今大泉河)东岸”,不知何 据,又云:“ 塔内原有一小木塔,一度 流散,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8小木塔今 藏甘肃省博物馆,但不是天禧塔出土, 已见前述, 敦煌学大辞典 “天禧塔” 条 误。又据吕钟重修敦煌县志和夏 鼐日记 ,天禧塔应该在成城湾一带, 不可能是黑水城出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三 天禧塔的历史背景 天禧陶塔尺寸很小,内有圆形白 色印痕,应是当时在塔内放置的舍利瓶 之痕迹。 大凡佛教存在的地方都有佛塔, 有的佛塔埋瘗舍利。敦煌在北周时期就 建有舍利塔, (唐)道宣集神州三宝 感通录卷上记载:“ 瓜州城东古基者, 乃周朝阿育王寺也。废教已后,隋虽兴 法,更不置寺,今为寺庄,塔有舍覆, 东西廊庑,周回墙匝,时现光相,士俗 敬重,每道俗宿斋集会兴福,官私上下 乞愿有应云云沙州城内废大乘寺塔 者,周朝古寺,见有塔基。相传云,是 育王本塔。才有灾祸,多来求救云云。 ” 9从内容看,城东阿育王寺、城内阿育 王本塔均建于北周,废除后均未加修复, 似乎是同一阿育王塔,大约道宣没有来 过敦煌,记为两处。之所以未加修复, 可能与隋代新建舍利塔有关。隋代三次 在全国建立舍利塔,仁寿元年(601) 第一次共在 30 个州建舍利塔,其中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有瓜州(敦煌) ,安置地在莫高窟崇教 寺,此后崇教寺舍利塔一直是“镇乎一 州之内”的标志性建筑。 786 年吐蕃占领 敦煌,敦煌官员取出舍利献给吐蕃。宋 初工匠董保德清理塔基,将发现的供养 物品变卖,隋代舍利塔至此彻底毁失。 董保德发现的古塔可能就是隋代舍利塔: “即于古塔下珍珠、璎珞、一瓶子,可 有贰升次米,内有某物,当破上出物色, 造一珠像,可以酬先人心愿矣。 ”瓶子或 是舍利瓶10 。天禧陶塔属于舍利塔, 塔内当时应该放置一瓶,内有舍利。 天禧三年前后,敦煌地方政权一 方面与北宋王朝保持联系,一方面却与 辽朝保持联系。1014 年,曹宗寿卒,子 曹贤顺担任归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