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古镇牡丹盛_第1页
法华古镇牡丹盛_第2页
法华古镇牡丹盛_第3页
法华古镇牡丹盛_第4页
法华古镇牡丹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法华古镇牡丹盛 “沪西首镇 ”的崛起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24231.htm 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古时候流淌 着一条法华浜,曲折蜿蜒十余里,北接 吴淞江,南通肇嘉浜路、蒲汇塘路。起 初两岸人烟稀少,只有过往的船夫在此 歇脚。 北宋开宝三年(970) ,法华浜北 岸造起法华禅寺(今法华镇路 525 号) ; 崇宁元年(1102) ,南岸造起观音慈报 禅院,后来改名观音禅寺(今新华路 650 号) 。寺院的建成,促使人口向这里 靠拢,慢慢聚为村落,并叫做法华巷。 南宋高宗赵构建都临安(今杭州) ,许多北方富户移居法华巷,宅院、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肆皆以法华禅寺为中心,沿法华浜东西 两侧扩展。于是,这里出现集市,吸引 了附近乡民和外埠小贩;而上海县,直 到元初才诞生。所以,民间流传着“先 有法华镇,后有上海城” 之说。 明代嘉靖年间,随着商业经济的 兴旺,这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市镇,街 道绵延约三里(今淮海西路至凯旋路) 。 法华禅寺以东为东镇,以西为西镇。镇 内以青石板铺路,小巷纵横交错,形成 街中有巷、巷中有院的建筑群。法华浜 作为当地一条干河,水面桥梁众多,东 镇有众安桥、思本桥、蒋家木桥、新木 桥、浑堂桥、祠堂桥、车桥等,西镇有 香花桥、香店木桥、钱家木桥、王家木 桥、吴家木桥、种德桥等,这大大方便 了人们在镇内的通行。 由于街头热闹,远近商贾纷至沓 来。那时,上海特产龙华水蜜桃汁多、 味甜、肉软,把一根麦管插入皮中就能 吸食,但缺点是采摘集中、不能久存; 有的果农看到这里市口很好、交通便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就叫大家把桃子送过来,让客商装船运 到外埠卖,结果不仅解决了困难,还寻 到了商机。由此受到启发,四乡村民纺 织的土布也在此集散,客商收购后分销 各地。随着各业的兴盛,法华镇渐渐跃 为“沪西首镇 ”。 至近代,法华浜东南口被上海租 界当局堵塞,西北口也被洋商填占,它 实际成了只能流水的明渠。因经费无着 落一直得不到疏浚,加上两岸住户不断 倾倒垃圾,河床淤浅越来越严重,原先 的“黄金水道 ”彻底失去航运功能。 20 世纪 50 年代初,法华镇仍基 本保持古镇风貌,沿街商铺林立,其中 不乏茶馆、南货店、中药房、酱园、浑 堂(浴池) 、棕绷店、铁匠铺、箍桶摊 等。但由于长期的壅塞,法华浜几近断 流,早已肮脏不堪,以致民谣中有“龙 华的桃子,法华的蚊子” 之语(意为这 里的蚊子像龙华水蜜桃一样出名) 。在 此情况下,1958 年春用了一个星期,在 荒地取土填平法华浜,拓筑全长近一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八百米的法A 镇路,它东起淮海西路, 穿越番禺路、定西路,西迄延安西路; 那取土挖出的巨坑,后来就成为天山公 园(初名法华公园)的人工湖泊。 随着时代的变迁,法华镇最终融 入了都市。 “小洛阳 ”的由来 昔日宋室南渡,不少洛阳花匠迁 徙于法华浜沿岸,带来了名扬天下的 “洛阳牡丹”,并加以悉心栽培。这些花 匠经过不断实践,熟练应用以扬州芍药 根系与“洛阳牡丹 ”花芽嫁接的方法,即 取粗细适中的砧木,在选好接穗后进行 插入式嫁接,或进行一刀式嫁接;在他 们的反复尝试中,一种以盆栽为主的牡 丹精品“ 法华牡丹” 脱颖而出。民国 法华乡志记载:“ 法华牡丹 ”虽“初 传自洛阳”,但 “与洛阳不同,宜植沙土, 移他处则不荣”“必取法华土植之”。由 于法华镇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优于沿海地 带, “法华牡丹 ”得以持续繁衍。因而, 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称:“法华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之牡丹,相传自宋即有之。 ” 明清两代,许多士绅陆续在法华 镇兴建宅第,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王家 厅(今法华镇路 789 号) ,高墙夹峙, 厅堂宽广,门窗精雕三国演义的文 臣武将;棣鄂堂(今法华镇路 713 号) , 五间三进,内有雕龙数条的花梨木龙床, 相传康熙帝南巡松江府时曾使用;嘉荫 堂(今法华镇路 361 号) ,系嘉庆年间 太常寺博士李钟元的家,其船厅“醉墨 舫”六角花墙,天花板彩绘的瓜果鲜艳 夺目;还有承恩堂、双茶仙馆、静深书 屋、露凝深处、遍远斋、研露斋、易安 楼等,也各具特色。宅主们为了营造富 贵气氛,竞相在宅院内引种牡丹,使之 声誉日盛。 那时,法华镇的私家园林以东园 (在东镇) 、南园(在法华禅寺南) 、西 园(在观音禅寺东北)和北园(也称丛 桂园,在今延安西路 1448 弄)最为著 称,香花草堂、长春园等也颇受赞夸, 它们皆大量栽植牡丹, “栽接剔治,各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其法”。邹| 有一首殿春花墅这样 咏东园:“繁华占断洛阳春,国色天香 异等伦。乡俗当年夸富贵,如何此日不 骄人”;并附注曰: “殿春即牡丹,法华 古镇有牡丹六十余种,传自洛阳。 ” 据考,负有盛誉的山东“曹州牡 丹”,当年可能也对 “法华牡丹 ”产生过 一定影响。至乾隆、嘉庆年间,法华镇 成了观赏牡丹胜境, “每逢谷雨春和候, 只听人人说法华” ;牡丹研究专家计楠 在牡丹谱中收录百余种牡丹名品, “法华牡丹”就占了四十八种。法华镇最 独特的牡丹,首推曾入载清异录的 “白雪夫人”,它白似云雪,洁若纯玉, 难怪丁宜福的申江竹枝词云:“法 华花事爱留宾,障目浓堆富贵香。红紫 浅深夸名种,就中最赏雪夫人。 ”至于极 雅致的牡丹,应属专供室内点缀的“堂 花”,张春华的 沪城岁事衢歌 述及: “牡丹之属,腊中故未开也。灌园者为 密室列于中;炭温之,毋壮热,一室中 融融然有春气,数日后即放苞矣,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堂花 。 ”若论栽培规模,则李氏的东 园独占鳌头,该园“ 尤多异种 ”,吴翌凤 的东斋脞语说:“ 法华牡丹,李氏 尤盛,胪陈多种,拟作沪城牡丹谱 。 ” “法华牡丹 ”的名气也传到海外。 如在 1843 年至 1845 年,英国皇家园艺 协会派遣采集家罗伯特福琼来上海, 引种了一批牡丹,但未能成活;此后, 他再度抵沪,终于成功引种了三十余种 牡丹,让“法华牡丹 ”驰誉遐迩。 “名园聚处 ”的衰落 从前,法华镇作为牡丹重要产地 之一,曾被前人笔记描述成“名园聚处” 。 颇为遗憾的是,晚清以降这里屡遭兵灾, 导致市廛盛况一落千丈,灵秀景观面目 俱非。 因法华镇是上海县城与太湖流域 各地之间的交通要冲,近现代遂成“兵 家必争之地” :上海小刀会起义时,义 军曾挺进法华镇,击败疯狂抵抗的民团, 在镇内广誉堂(今法华镇路 661 号)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后勤机构;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期间, 均曾在法华镇一带驻扎,与清兵和民团 有过多次激战,戈登统领的“洋枪队” 也 上阵;1924 年秋,齐燮元与卢永祥为争 夺上海地盘发生军阀混战,浙沪联军数 百士兵曾住进法华禅寺,搞得镇内鸡犬 不宁;1937 年“ 八一三” 事变后,日军侵 占法华镇,大肆烧杀掳掠,百姓遭遇空 前的劫难。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硝烟弥漫, 法华镇民生凋敝,法华禅寺破败了,观 音禅寺沉寂了,多数园林荒废了。 1958 年春,仅存的一些“法华牡 丹”因生存空间局促,在填浜筑路时被 保留于中山公园,其栽培技术也由园艺 师不断口传心授。后来,法华禅寺遗址 西边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分部、东边成为 服装厂,观音禅寺遗址转让给化纤厂。 1939 年 8 月出版的上海研究资 料续集记载:“ (东)园在道光年间 拆毁后,当地居人仍有栽花贩卖为业的, 但仅淡红、深紫两种,价值也就极贱。 近来种花的人固然寥落无存,就是花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不易在法华乡看到了。 ” 笔者还记得,20 世纪 70 年代初 的一个春日,去法华镇路舅公家做客。 老人兴致勃勃地陪同逛街,行至原种德 桥位置,他复述了自己早年从祖父嘴里 听到的往事:昔日坐落于西镇种德桥旁 的“金家馆”烹调颇有创意,据说老板欲 招徕更多食客,在“ 法华牡丹 ”盛开之际, 总会推出“花王宴 ”,就是在雅间四周放 置珍贵牡丹盆花,上的菜肴有“面拖牡 丹”“凉拌牡丹”“ 肉汁牡丹”“ 牡丹溜鱼片” “牡丹爆鸭肋 ”“牡丹银耳汤”等十余道, 色泽艳丽,味美适口;东镇的一个点心 店更是别出心裁,据说老板为了自创特 色,在各私家园林的牡丹即将凋零之际, 让员工们去采集花瓣,经过处理再切碎 秘制成“糖牡丹 ”,像撒”糖桂花”那样把 它点缀于糕团和汤圆。舅公讲着讲着, 突然又吟出当地旧时的一首顺口溜: “仲春时节 小洛阳 ,游人纷尝 花王 宴 ;牡丹谢落镇不寂,只缘糕团留芳 香。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华镇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的老宅和商铺还大部分保存着。从 1983 年开始,许多旧房相继被拆除。现在, 除了法华禅寺遗址的两棵古银杏,已难 寻其他痕迹了,唯有法华镇路凝固着古 镇的深沉。 上海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即为法 华镇故地。虽然“ 法华牡丹 ”搬家,但这 里并未被抹去传承千年的名花记忆。新 时期,当地为了延续历史脉络,特意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