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县龙江亭铜矿床成因类型及远景分析_第1页
福建省武平县龙江亭铜矿床成因类型及远景分析_第2页
福建省武平县龙江亭铜矿床成因类型及远景分析_第3页
福建省武平县龙江亭铜矿床成因类型及远景分析_第4页
福建省武平县龙江亭铜矿床成因类型及远景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福建省武平县龙江亭铜矿床成因类 型及远景分析 摘 要:武平龙江亭铜矿床矿体 多赋存于细粒和中细粒花岗岩的构造裂 隙中,主要呈现出脉状、透镜状。矿床 围岩蚀变强烈。在形成时间上具多期性、 空间分布上具一定分带性。结合岩浆演 化等特征表明,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含矿 岩体关系密切。 中国论文网 /8/view-12980379.htm 关键词:龙江亭铜矿床;地质特 征;矿体特征;矿床成因;远景评价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 A 1.区域地质背景 龙江亭矿区地处闽西南地处华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褶皱系东部,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之西 南侧,云霄上杭深大断裂带与宣和复 式背斜南西倾伏端的交汇部位。矿床赋 存于紫金山复式花岗岩体内。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地层较单一,自老至新有 (如图 1 所示): 震旦系下统楼子坝群下段 (Z1lza ):浅变质的浅海相细碎屑岩建 造。 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下组 (K1sh):由火山喷发沉积相与喷溢相 两个韵律构成的火山旋回。 第四系(Q):残坡积及少量冲、 洪积堆积物。 2.2 构造 褶皱: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南 部出露白垩系地层属于悦洋银矿构造洼 地盖层,倾向南西、缓倾角单斜地层。 构造:矿区断裂发育,区内主要 断裂有 3 条,编号 F1、F2、F3。其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F2 断裂出露规模大、横贯整个矿区, 是矿区最重要的导矿构造,龙江亭矿区 矿体均分布在该断裂上盘。 2.3 岩浆岩 岩浆岩在矿区分布范围最广,与 矿化关系最密切。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 与晚期。 侵入岩:以燕山早期紫金山复式 岩体为代表,呈岩舌、岩株状产出,是 矿区主要赋矿围岩。主要有碎裂似斑状 花岗岩(52 (3)c1 ) 、中细粒花岗岩 (52 (3)c2) 、细粒花岗岩(52 (3)d) 。 复式侵入体的特征与紫金山地区 该岩体的总体特征基本相似,全岩遭受 中低温热液蚀变是该地区最为显著的特 点,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矿围岩。 次火山岩:存在有种类较多的次 火山岩,以不规则的岩枝或者岩脉产出。 有英安玢岩及隐爆碎屑岩。英安玢岩与 成矿有密切成因联系。 3.矿床地质特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圈定的矿体共有 23 个,矿体多 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基本上以平行的脉 状、透镜状分布。 3.1 矿体形态特征 矿体多均属于隐伏矿体,且为小 到中型规模。走向大约为北西 340,较 平缓,倾角 2030 向北东方向倾斜。 矿体中,最长的大概为 409m,一般长 度为 281m382m,倾向延伸最大为 439m,倾向延伸一般范围为 298m366m。 主要矿体真厚度平均 3.82m11.80m,单工程矿体最大厚度 53.02m(1 号矿体) 。 3.2 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由金属矿物 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 金属矿物以黄铜矿为主,次为硫 砷铜矿、蓝辉铜矿等;脉石矿物由石英、 地开石、绢云母、明矾石、水云母等组 成。 铜矿石品位较贫,平均品位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0.84%;一般为 0.58% 1.44%,最高 2.28%,单样最高品位 8.79%。除主元 素铜外,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金,银、 镓等有益组份。 主要矿石矿物特征 黄铜矿:为矿区最主要的铜矿物, 分布普遍,分布于透明矿物及黄铁矿脉 中,金属光泽,具浅铜黄色、铜黄色、 带金红的深铜黄色和翠绿色 4 种。 斑铜矿:常呈红、蓝、紫红等锖 色,金属光泽,多呈他形粒状、粒径一 般 0.004mm0.25mm。 蓝辉铜矿:主要分布于黄铁矿间 隙中,手标本上呈钢灰一铁灰色,金属 光泽较暗淡。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结构类型有他形 晶粒结构、交代充填结构、半自形晶粒 结构等。 矿石构造:以角砾状构造、细脉 状构造为主,次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 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3.3 矿石类型 本矿床矿石均属硫化铜矿石。可 分为:铜矿石(占矿石总量的 99.4%) 、 铜金矿石、铜银矿石、铜铅锌矿石、铜 铅锌银矿石等类型。 3.4 围岩蚀变 蚀变类型:岩石热液交代蚀变甚 强,常见且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 化、地开石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 次为绿泥石化、叶蜡石化、碳酸盐化, 地表以高岭土化常见。在形成上和空间 分布上具多期性和分带性的特点,与成 矿具密切的关系。 蚀变分带:从地表往深部划分为 石英地开石绢云母化带,石 英水云母化带二个组合蚀变带。 蚀变与成矿:铜矿化主要分布于 中-上部的石英- 地开石绢云母化带中。 上部铜矿为斑铜矿、蓝辉铜矿;中部为 斑铜矿、黄铁矿、黄铜矿;下部以黄铁 矿、黄铜矿为主要特征。石英水云 母化带则很少见矿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4.矿床成因探讨 4.1 控矿因素 初步认为,控制本矿床的主要因 素有: (1)构造因素:含矿围岩的分 布及矿带,矿体、矿脉都明显受构造控 制。早期北东向断裂控制了含矿围岩及 矿带的展布,北西向断裂控制了矿体的 分布及产状,而不规则的裂隙构造则提 供了矿液充填的空间。 (2)岩性因素:岩性是控制本 矿床的一个重要因素。铜矿主要产于细 粒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分布区。 (3)次火山岩因素:虽然直接 产于次火山岩中的铜矿甚少,但多期次 的次火山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热 源和矿液运移的通道。 (4)蚀变因素:早期的面型蚀 变的主要作用在与对矿床早期铜的活化、 转移和富集,但是晚期的蚀变主要决定 矿体、矿脉,是矿床成矿的前奏蚀交。 4.2 矿床成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现有资料表明:本矿床具多期多 阶段成矿的特点,初步认为可划分为斑 岩、热液两个成矿期。斑岩型成矿期主 要发生于燕山晚期本区引爆作用之前, 形成蚀变强度大且分布面广,主要以地 开石化、硅化、水云母化、绢云母化的 全岩性面型蚀变,在这也过程当中,热 液中携带的有益组分及邻近岩体地层中 被活化的成V 物质在有利的岩性和有 利的部位进行初始的富集。紧接着,在 热液成矿期,深部的有益组分随火山及 次火山期后的热液,沿火山或次火山通 道及构造薄弱部位向上迁移,并沿构造 破碎带及旁侧的裂隙、节理进行充填和 交代,最终形成以呈脉状充填为主的铜 矿化。 鉴于上述认识,初步认为本矿床 的成因早期为斑岩型,晚期为浅成中 (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即叠加 型铜矿床。 5.远景评价 本区含矿围岩一般在 200m 以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分布,成矿的有利区段较小,初步证实 矿床为一小型铜矿床。从目前未控制的 几个地段看:东部汀江河床中见地表规 模最大的北西向硅化破碎带,并有多处 铜矿化显示,其倾向延伸方向的汀江河 北东部有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