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藏锋还是露锋:送子由使契丹主 旨辨 送子由使契丹并不是苏轼的 名篇,没有学者对其作深入解读。但是, 这种著名诗人的不甚出名的诗歌却最适 合命题。 送子由使契丹被选入 2017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2,也因之进入我的 视野。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86315.htm 对送子由使契丹主旨的解读, 只能在苏轼作品集中找到一些零星不成 系统的文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 全国卷 2 的命题人为代表,认为苏轼告 诫弟弟要以低调保平安,谨防被扣留, 不能说自家是“ 中朝第一人 ”;一类是苏 轼告诫弟弟要以谦虚显风度,不要追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盛名,不要说自家是“ 中朝第一人 ”。概 言之,苏轼是希望苏辙“ 藏锋 ”,而不要 “露锋”。 对本诗首联表现出的诗人性格的 解读,前人所论更少,只有全国卷 2 的 命题人明确表示,本诗首联“表现了诗 人旷达的性格” 。不过,对 “性格”的解 读应该基于对主旨的理解、对全诗的观 照,关键还是要弄清楚苏轼对苏辙出使, 到底持怎样的态度。 探讨“ 藏锋” 还是“露锋”的问题, 其实就是要搞清楚苏轼说“莫道中朝第 一人”,到底是 “真心实意 ”,还是“言不 由衷”。翻了一些资料,对这一问题有 了几点想法,供商榷。 一、岂能藏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张舜 民出使辽国时的见闻:“ 张芸叟奉使大 辽,宿幽州馆中,有题子瞻老人行 于壁者。闻范阳书肆亦刻子瞻诗数十篇, 谓大苏小集 。子瞻才名重当代,外 至夷虏,亦爱服如此。芸叟题其后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谁题佳句到幽都,逢著胡儿问大苏。 ” 1在张舜民之前出使辽国的苏辙,也看 到了壁上的苏轼诗和辽人翻印的眉山 集 ,尽管他已经习惯了北宋社会对苏 轼文学才华的称颂,但当他发现自家兄 长的声誉在辽国也不减宋朝时,仍然难 免惊喜交加。于是,在神水馆寄子瞻 兄四绝 (三)诗中咏道:“谁将家集过 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2 到达辽国都城,苏辙欣喜地发现 辽人不止欣赏苏轼的诗歌,苏氏父子三 人都同受推崇。据宋史苏辙传记 载:“(苏辙)使契丹,馆客者侍读学 士王师儒能诵洵、轼之文及辙茯苓赋 ,恨不得见全集。 ”3苏轼在看到苏辙一 系列奉使契丹诗之后,又欣然回忆当年 担任辽国使团馆伴时的见闻,唱和苏辙 诗,作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 首 ,其三云:“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 _舌问三苏。 ”自注说:“予与子由入京 时,北使已问所在。后余馆伴,北使屡 诵三苏文。 ”4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所谓“ 馆伴” ,职责是接待外国使 节。当时,宋朝的“ 馆伴”都由文学之臣 充任。三苏以诗文著称,作品特受邻国 喜爱,是各国士人心中的“中朝第一人” 。 苏氏父子文名远播,担任过“馆伴” 的苏 轼心知肚明。苏辙岂能藏锋? 二、岂敢藏锋 早在春秋时期,各外交活动 中就有“赋诗言志 ”的传统。 汉书艺 文志说:“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 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 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故孔子曰:不学诗 ,无以言也。 ” 到了宋代,国家外交仍延续赋诗这一传 统,各国使团正使皆由能“称诗 ”的 文士担任。 每当宋使到访,邻国也会选用文 士担任馆伴。路振乘轺录载: “(契丹)自与朝廷通好已来,岁选人 材尤异、聪敏知文史者,以备南使,故 中朝声教,皆略知梗概。 ”5正使和馆伴 皆由文士担任,承担文化交流的责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这是宋代外交的国际惯例。 据宋史钱勰传记载:“帝 遣钱勰奉使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 卿,无他也。 ”6所谓“使指”,指的天 子、朝廷的意旨命令。苏辙?张士澄 通判定州告词:“ 尔昔以才敏,尝奉 使指,兹予命尔佐中山守。 ”7从钱勰的 经历可知,宋朝统治者理解邻国“好文” 的需求,重视外交活动中的文学交流, 选派使节尤重“ 家世” 与文学才能。元 v 四年,户部侍郎苏辙集煊赫家世、清 贵官位和卓越才华于一身,正是担任正 使的不二人选。 对于出使邻国的使臣的文化责任, 苏辙十分清楚,他在送林子中安厚卿 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 (二)云:“平地 谁言无 ,仁人何处不安全?但 将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诗异域传。 ”8苏 辙在诗中安慰朋友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勉励朋友多作新诗扬名异域。这首诗的 主旨与送子由使契丹有异曲同工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妙。 其实,在异域“ 多作新诗 ”,不仅 是文化责任,还是外交使命。在宋辽长 期和平的形势下,文学交流类似于今天 的体育竞技,代替了军事斗争,成为国 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形式。在接待宋使 的辽国国宴上,双方文士之间争奇斗巧 的文字酒令和文学创作,是一种重要而 经常使用的展现才华、保全国家体面的 外交手段。这与汉书艺文志的说 法一脉相承:以使臣的才华为评判标准 来“别贤不肖 ”,从而“观盛衰”,评价国 家是强盛抑或衰弱。 宋朝统治者选派文士担任使臣, 鼓励使臣展现才华,以满足政治和文化 交流的需要。使臣的使命,苏轼兄弟不 会不明白,苏辙又岂敢藏锋? 三、岂愿藏锋 在宋代外交活动中,文学外交的 事例很多,佳话不少: 据宋史聂冠卿传记载: “(聂冠卿)奉使契丹,其主谓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君家先世奉道,子孙固有昌者。尝观 所著蕲春集 ,词极清丽。 因自击球 纵饮,命冠卿赋诗,礼遇甚厚。还,同 知通进银台司、审刑院,入翰林为学士。 ”9 王华阳集载北宋名臣 太子太师谥康靖赵怪久 :“ 皇 佑三年, (赵)馆伴契丹泛使,遂 报聘契丹,席上请赋信誓如山河诗, 公诗成,契丹主亲酌玉杯劝公饮,以素 折迭扇授其近臣刘六符,写公诗自置袖 中。使还,加侍读学士。 ”10 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载: “欧阳文忠公使辽,其主每择贵臣有学 者押宴,非常例也,且曰:以公名重 今代故尔。 其为外夷敬服也如此。 ”11 从这三条记录来看,展露文学才 华,不但不会被扣留,反而让使臣得到 了“礼遇甚厚 ”、 “契丹主亲酌玉杯劝公饮”、 “外夷敬服”的效果,不仅使外交活动得 以更加顺利的进行,使臣回国以后还常 能提升官职。事实上,苏辙出使前任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部侍郎,出使时朝廷按惯例“假职” 权吏 部尚书,还朝后升任御史中丞。按照欧 阳修等人的经验,使臣越是“名重今代” , 越使“外夷敬服 ”,出使还是事业更上层 楼的难得机遇,苏辙在元v 四年担任 贺辽国生辰使,岂愿藏锋? 四、 岂需藏锋 自宋真宗朝与辽国签订“澶渊之 盟”,宋辽两国约为 “兄弟之国 ”后,维 持了 122 年的和平。其间双方使节往来 不断,以礼相待,每逢元旦、新皇帝即 位、皇帝和太后生辰或丧事,都派使者 前往庆贺、告哀或吊唁。对此, 剑桥 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这样评价:“最重 要的一条内在的内容是两国相互间的承 认和相互间正式外交往来的建立在 全权代表的出行和他们谒见时的待遇方 面,礼仪规则备受重视看起来简直 就不是一个中国近代史以前的时期。 ”12 “澶渊之盟 ”期间,出使辽国的北 宋使臣人数众多,其中多有能文者,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苏耆、晁迥、王曾、王洙、余靖、富弼、 欧阳修、苏颂、王钦臣、彭汝砺、吕大 忠、曾肇、宋绶、韩亿、韩综、韩忠彦、 孔道辅、郭稹、赵瞻、刘、张舜民等 等。这些使臣中不仅有与苏辙齐名的文 学家,还有富弼、欧阳修这些官职高于 苏辙的政治家。包括以上文臣在内的北 宋使臣从来没有被辽国扣留过,苏辙岂 需藏锋? 五、岂是藏锋 本诗的“ 要使天骄识凤麟 ”句,用 遒劲的文字鼓励苏辙大展才华,尽露锋 芒,让辽人见识一下中原大国的文化昌 盛。 “莫道中朝第一人 ”句的典故确实出 自李揆,但苏轼只是用“ 闻唐有第一人 ” 句,而不是用“ 怕被扣留”意,苏轼表面 上是告诫弟弟不能自傲,其实是鼓励苏 辙扬威辽国,让辽人见识一下我们苏家 人物的绝代风华。前句中的“凤麟” 和后 句中的“第一人 ”都指的是苏辙,苏轼的 自豪、自信和自傲溢于言表,岂是告诫 苏辙藏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对送子由使契丹主旨的两种 解读,无论是不能说自家是“中朝第一 人”以防扣留的 “平安”说,还是不要说 自家是“中朝第一人 ”以显风度的 “谦恭” 说,都说的是苏轼希望苏辙“藏锋” 。这 两种解读都没有发觉“ 莫道中朝第一人 ” 句其实是“言不由衷 ”。 放在宋辽外交史的背景下,就 “谦恭”说来看,不符合出使的使命,也 不符合个人的利益;就“ 平安 ”说来看, 没有藏锋的可能,也没有藏锋的必要; 就诗歌文本来看, “莫道中朝第一人 ”的 字面意思是与“ 要使天骄识凤麟 ”相矛盾 的。可见, 送子由使契丹 “莫道中朝 第一人”句,不是苏轼告诫弟弟藏锋, 而是鼓励弟弟“ 露锋” 。 第 14 题关于唐代李揆典故的赏 析,有五个选项,其中 A 项说苏轼兄弟 “声名卓著”,这点毋庸置疑; BD 两项 是“谦恭”说,CE 两项是“平安”说,四个 选项都是苏轼告诫弟弟藏锋,都不正确。 如果非要在矮子里面挑最矮的, “平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说错得最离谱;如果要求选出“最不正 确”的两项,就选 CE。 六、岂会旷达 旷达确是苏轼性格的一个重要方 面。对于苏轼的性格,我认为有三种不 同的资质:“ 一是儒家欲以天下为己任 的用世志意,二是道家超然于物外的超 旷襟怀,三是通古今而观之的历史 眼光。儒家讲究忠义和持守,苏轼自幼 以范滂为榜样;对人生的超旷通达又使 之将得失、荣辱、利害置于度外,不会 患得患失;他还能够看到历史上盛衰兴 亡的变迁,虽屡经忧患,也认为参横 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定 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在穿林打 叶的叙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自 己在人生之途上所遭受的挫折和打击的 悲慨。而能在穿林打叶之风雨声中 吟啸徐行 ,又是对理想的坚定的持 守。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 也无晴 ,又是一种超然旷达的观照。 在此词中,其人生的悲慨、立身之志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与超旷之襟怀完美的融汇和结合在了一 起。苏轼在词中表现出自己在艰苦患难 之中,还能保持一种赏玩的心情,不会 沉沦在悲苦和挫折之中。 ”13 按照以上理解,高考试题问“本 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正 确答案是命题人所说的“ 旷达 ”吗?从诗 歌文本看,苏辙担任使臣, “远适” 异域, 凌风冒雪,道阻且长。但苏轼却对苏辙 说:想想神圣的使命(要使天骄识凤麟) ,想想朝廷的信任(沙漠回看清禁月) , 想想兄长的鼓励(湖山梦武林春) , 想想家世的荣耀(莫道中朝第一人) , 那么,离别的思念(云海相望寄此身) 和路途的艰难(不辞驿骑凌风雪)又算 得了什么?这些都是苏轼对弟弟路途艰 难的安慰、担当重任的喜悦、抓住机遇 的劝勉、舍我其谁的信心和扬名异国的 期待,颇有功利色彩,哪里看得出“诗 人旷达的性格” ? 从历史背景看,元丰八年三月, 宋神宗病逝,极为信任苏轼兄弟的高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后开始垂帘听政。苏轼在短短的十七个 月里,从一个地处偏远之州的犯官团练 副使一路直升到翰林学士、知制诰。元 v 四年三月,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苏辙于元v 元年初回京,历任右司谏、 起居郎、中书舍人,到元v 四年任户 部侍郎。二人同居高位,成为参与朝政 决策、参与国是的核心的“元v 大臣”, 连支持新法的宰相蔡确、韩缜和枢密使 章 都被苏辙弹劾去职。这是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酸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汉字默写考试题及答案
- 国贸自考试题及答案
- 柜员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关于腹泻考试题及答案
- 古文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 公关国考试题及答案
- 工会业务考试题及答案
- 高压叉车考试题及答案
- 服装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反洗钱可疑交易识别课件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光伏运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土石方运输居间合同范本土石方运输居间合同格式-仅供参考8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PEP)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三篇)
- 室外消火栓埋地施工方案
- 电源老化知识培训课件
- 施工质量月课件
- 2025年辅警笔试考试题库题库与答案
-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