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的做法与成效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局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农 牧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 展”的战略要求,大力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全面推进现 代农牧业、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生态文明和新农村新牧区 建设等农牧业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强化服务,各项工作 推进顺利。 到 2011 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 567 万亩,较 2005 年 增加 53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59 万亩,较 2005 年增加 86 万亩。粮 食 产 量 达 到 28.5 亿 斤 , 较 2005 年 增 加 5 亿 斤 。 牧 业 年 度 牲 畜 总 头 数 达 1213 万 头 只 , 较 2005 年 减 少 了 170 万 头 只 。 全 年 肉 类 总 产 量 14.5 万 吨 , 较 2005 年 减 少 1.6 万 吨 。 羊 绒 产 量 2642 吨 , 较 2005 年 增 加 919 吨 ; 羊 毛 产 量 12001 吨 , 较 2005 年增加 2882 吨。全市 一产增加值达到 83.2 亿元,较 2005 年增加 42.6 亿元;农 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047 元,较 2005 年增加 5446 元。 一、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农牧 2 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一)土地规模经营:为推进土地规模经营,2007 年 以来,我市在优化开发区为主的农区,通过土地有效整合 及整理、配套高标准节水灌溉设施、全程现代农业作业机 械、推广综合农艺措施、转变经营体制机制等措施,累计 建成土地规模经营面积 167 万亩。其中,2011 年建成 44.8 万亩,购进各类大中型喷灌设备 1400 台,配备各类农机具 1155 台套,其中大型玉米联收机 220 台,耕、种、收、运 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建成养殖园区 76 处、养殖大 户 158 个。经营方式以大户、联户经营和企业承租为主。 通过 5 年的实施,项目区经营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新的 生产经营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所接受,项目建 设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转移,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在西部牧区限制开发 区,通过牧民插花式搬迁转移和草牧场、水浇地的有效流 转,选择培育沙区 300 亩饲草料地、5000 亩以上草牧场, 软梁区 200 亩饲草料地、7000 亩以上草牧场,硬梁区 100 亩饲草料地、1 万亩以上草牧场的牧户,每户牲畜饲养量 1200 只绵羊单位以上,按照每户 50 万元的投资标准,全面 装备现代农牧业机械,全面组装推广包括划区轮牧、牧草 补播、改良配种、防疫、配方饲喂、快速育肥等现代农牧 业技术,不断提高生态型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目前全市 3 共建成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 775 户、配套饲草料地 19 万 亩、经营草场面积 453 万亩,示范户人均收入达到 4.4 万 元,比建设初期增加了 1.25 万元。 (三)设施农业:为促进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我 市出台优惠政策,在城郊及工矿区周边,发展以绿色有机 果蔬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功能的设施农业。年内 开工建设 1.4 万亩,其中温室 3174 亩、大棚 2893 亩。开 工建设大型蔬菜仓储保鲜物流园区 4 个,建成 3 个。聘用 289 名社会蔬菜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各地进行技术服务与 指导。累计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5 万亩。 总计现代农牧业面积达到 191 万亩。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力度,转 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 一是继续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力拓展城市人 口承载能力和就业空间;二是加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对农村牧区中高考落榜生,免费送入职业技术学校培训。 对拟转移的农牧民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免费培训,平均每人 补贴 3000 元,使之掌握非农产业劳动技能,实现就业。 “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牧区劳动力近 30 万人 次;三是实施“四个一”工程,解决了进城农牧民后顾之 忧。即为转移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 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 “一套住房”指为每户无偿 4 提供 1 套 70 平米左右住房;“一份工作”指培训过的劳动 力实现稳定就业;“一份社保” ,指稳定就业的,纳入城镇 职工社保体系,未稳定就业的,大部分由政府出资,纳入 城镇无业人员社保体系;“一份补贴” ,即为转移进城农牧 民 5 年内每人每年补贴 6000 元生活费,补贴期满稳定就业 的,取消补贴,未稳定就业的,纳入城镇低保体系。2007 年2010 年底,全市生态自然恢复区累计完成人口搬迁 2.8 万户、8.1 万人,涉及区域面积 2.2 万平方公里。 通过 移民小区、旗区自行建设及现金补贴共落实住房 3.1 万套。 2011 年 全 市 生 态 自 然 恢 复 区 人 口 搬 迁 转 移 项 目 完 成 1486 平 方 公 里 、 4712 户 、 11213 人 ,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2.2 万人,引 导性培训 4.1 万人。 三、顺应自然规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农牧业 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是继续全面推行严格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 草定畜政策,使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全市禁牧草原面积达到 4621 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 52%,750 万头只牲畜实现了舍饲。二是积极争取、精心组 织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累计完成退牧还草工程 5033 万亩,总投资 10.9 亿元,其中 2011 年完成 520 万亩。 2011 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 9713 万亩,国家补贴 4.3 亿 元,我市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禁牧草原每亩每年增加 2 5 元、草畜平衡草原每亩每年增加 1 元,增加补贴 1.3 亿元。 三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经过多 年的保护与建设,目前全市植被盖度达到 70%以上,比 2000 年提高了 30,生态状况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 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深 入推进。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方面,一是编制汇总了鄂尔多斯 市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产业、村镇和人口布局规划 , 各旗区也按要求完成了该项规划。二是经过近三年建设和 完善,建成 4 个新农村试点,试点内均配套建设卫生室、 幼儿园、超市、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现房屋已分配到户, 共安置农牧民 3293 户。三是 2011 年启动了 21 个新农村新 牧区中心居民点建设,整合 100 个嘎查村,惠及农牧户 1.3 万户、4 万人,总投资 33.45 亿元。目前,已开工 10 个居 民点,建设 4000 余户,完成投资 3.56 亿元,其余 11 个点 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四是 2010 年开展了 村容村貌“大整治、大见效、大变样”整治行动,累计投 入资金 6.78 亿元,解决了 1.3 万户老百姓住新居的问题, 全市重点区域村容村貌实现了较大改观。五是 2011 年认真 组织实施了 3000 户国家危房改造工程,工程已竣工约 1500 户。 6 五、继续强化畜种改良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为推动牲畜种子工程建设,2007 年,市政府制定下发 了关于全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意见 ,对全市种公 畜进行了全面的普查鉴定,对不合格种公畜进行了淘汰; 对白绒山羊、细毛羊、肉羊开展了个体鉴定、生产性能测 定和绒、毛综合品质分析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牲畜良繁体 系建设,继续推进肉羊新品种培育及绒山羊细毛羊选育提 高工作,组建三大畜种核心群。 “十一五”以来,累计新建 和完善配种站 2123 处,完成了 5400 枚绒山羊胚胎移植、 1209 枚细毛羊胚移及 600 枚肉羊胚移工作,采集分析绒毛 样 1.7 万份,普查鉴定种公畜 38.6 万头只,淘汰不合格种 公畜 5.1 万只。全 市 大 小 畜 良 种 及 改 良 种 比 率 达 到 98.1 ,绒、 毛、肉综合品质有了显著改善。 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十一五”以来,我市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 是对兽医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成立了市、旗区兽医 局,拔付专门资金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共 建设乡级动物卫生监督站 52 处,村级防疫室 761 个,村级 防疫人员实行聘用制,免收防疫费,由国家和地方财政给 予补贴,2011 年人均年补助达到 8500 元,稳定了防疫队伍。 二是在疫病防控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 针,重大动物疫病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常年实施补针 的措施,免疫率达到 100%。按照农业部相关要求,建立了 7 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全面开展了奶牛健康普查。落实了 检疫报批报检制度,强化屠宰检疫工作索证验证入场关。 加强跨省调运动物检疫,公路消毒检查站执行 24 小时值班 制。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做到了屠宰检疫、上市动物产品持 证率 100。 基本经验:“十一五”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在破解矛盾和难题中坚定改革发展信心,使农牧业工作取 得历史性新变化,实现了重大跨越。实践证明,这些年来, 市委、政府确定的农村牧区发展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是完 全正确的,符合市情、顺应民心。总结农牧业改革发展的 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农 村牧区发展难题的重要法宝。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创造性地落实党在农村牧区 的方针政策,走富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农村牧区科学发展道 路。从制定农牧区经济三区发展规划,收缩转移、集中发 展,到率先探索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的多种实现形式,大 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统筹城乡,集约发展,无一不是解放 思想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引领农村 牧区改革大推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 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把建设生态文 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年,我们顺应自 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创造条件,大规模 转移农牧民,实施禁止发展区人口整体退出,从减轻生态 8 压力上促进生态平衡;实施严格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 以草定畜政策,合理确定草牧场载畜量,大面积推广舍饲 圈养,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从变革生产方式上促进生态恢 复;走出了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新路子。实践证明,只有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承担绿色责任,构建绿色 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把农牧业现 代化作为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根本方向。这些年,我们始 终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三牧”工作的核心,运用 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来谋划和推进农牧业工作,转变农 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形成了农牧业增效、 农牧民增收新格局。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 牧区生产力,才能夯实农牧民持续增收基础。 必须始终坚持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把统筹 城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些年, 我市始终坚持解决农牧业问题从非农产业上找出路、解决 农村牧区问题从加快推进城市化上找出路、解决农牧民问 题从减少和转移农牧民上找出路的发展方向,出台促进人 口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使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牧区向城 镇转移,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加快社会 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 ,坚持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才能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三牧”问题。 9 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维护农牧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作为农村牧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我 市着眼于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各项 惠农政策,加强农牧业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 使农牧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践证明,只有着力解决好 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农牧民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中班手指游戏教学设计案例
- 中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与满意度提升
- 委托收款法律文书模板及拟写规范
-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与培训讲稿
- 现代物流配送管理流程案例
-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范
- 节假日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 幼儿园科学课程活动方案总结
- 校园之星:班长小明的故事8篇
- 2025年华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洁日常标准培训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一 人教A版 数学 第三章《幂函数》课件
- 氩气瓶的安全使用要求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糖尿病足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精细木工项目技术文件(初稿)
- VR医学模拟手术训练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