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_第1页
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_第2页
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_第3页
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_第4页
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 Meta 分 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 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 检索 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CBM、 Pubmed,收集针灸对比西药治 疗黄褐斑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 限为建库至 2016 年 10 月。由两名研究 者按照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 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交叉核对。 采用 Revman5.2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 2,.25 篇 RCT 共 2726 例患者。Meta 分 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RR=1.32,95%CI=1.261.39,P0.05) , 针灸组的不良反应由穴位敷贴引起。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测漏斗图对称,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 偏倚。结论:基于目前数据,针灸治疗 黄褐斑在总有效率以及改善皮损积分方 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在不良反应方面, 针灸治疗与西药治疗无显著性差异。但 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果需要 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 RCT 进一步证 实。 中国论文网 /6/view-13026675.htm 关键词 针灸;黄褐斑;Meta 分 析;随机对照试验;综述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志 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7- 0108-06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面部色素沉 着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以中青年女性 好发,皮损分布于面部,以颧部、颊部、 颏部为主,损害为淡黄褐色、暗褐色或 深咖啡色斑,颜色深浅不一,常对称分 布,形态不规则,无明显自觉症状。俗 称“肝斑”、 “蝴蝶斑”,中医称之为“黧黑 斑”、 “面尘”。黄褐斑为全球性疾病,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统计美国约有超过五百万名患者,其男 女发病比例约为 1:9,发病人群多为育 龄期妇女。目前,国内尚无流行病学调 查,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黄褐斑的 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当代女性的一 大困扰,严重影响美观。西医治疗多采 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 C、E,配合 使用抑制黑素形成的药物及脱色剂等, 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复发。针灸治疗黄 褐斑疗效突出,疗法多样。本文通过对 当前针灸治疗黄褐斑的原始研究进行系 统评价,并且与西药相对比,探讨针灸 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 临床医生针灸治疗黄褐斑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根据 “PICOS”原则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如 下。 1.1.1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随 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盲 法或分配隐藏,语种限中、英文;研 究对象:黄褐斑患者,有明确公认的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褐斑诊断标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 病例来源不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 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干预方 法:试验组采用针灸治疗(疗法种类、 选穴、刺激手法、疗程、针具材料不限) 。对照组治疗措施包括:无干预(空白 对照) 、安慰治疗(假针刺) 、西药(口 服、外用或肌肉注射) 。治疗组以针灸 为主,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干预措施也 予以纳入;结局指标:以临床总有效 率、皮损积分等为主要结局指标。 1.1.2 排除标准:非随机对照试 验;针灸对照针灸的临床试验,针灸 对照中药的临床试验,或干预措施中有 混杂因素,如:针灸结合中药对比西药 治疗的试验;动物实验研究;排除 无法获取完整数据或数据明显错误的文 献,综述或系统评价文献。若是重复发 表的文献,则取发表时间最早的;若为 翻译成英文的,则选取原始中文文献。 1.2 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维普 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CBM 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16 年 10 月。CBM 和 PubMed 采取主题词和自 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维普、 CNKI、万方采用“ 黄褐斑 ”OR“肝斑” OR“黧黑斑 ”OR“面尘”为自由词进行全 文检索, “针灸 ”为自由词进行二次检索。 以 PubMed 为例,检索策略如下: (Melanosis)OR Melanoses)OR Melanism)OR Freckles)OR Freckle)OR Chloasma) OR Chloasmas)OR Melasma)OR Melasmas) )AND( Acupuncture Therapy)OR Therapy.Acupuncture)OR acupuncture)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由两 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 文献,提取资料。阅读文题和摘要,排 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再进一 步阅读全文决定是否纳入。如有争议, 则通过讨论解决或由第三方裁决。提取 内容包括:文献基本情况:篇名、作 者、发表年份、基线资料、样本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干预措施、疗程;偏倚风险评价的关 键要素;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 次要结局指标、随访。资料表格提取完 成后,由两名研究员交叉核对。 1.4 质量评价:本研究采用的 Met a 分析软件为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 的 Rev Man5.2 版软件。由两名研究人 员按照 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 5.2 版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独立评价纳入 RCT。 内容包括:随机分配方法;分配方 案隐藏;盲法;结果数据完整性;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它偏倚来 源。按上述 6 条用“ 是” (低偏倚风险) 、 “否”(高偏倚风险)和“不清楚”(缺乏 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确定)评价。采 用 RevMan5.2 软件绘制偏倚风 U 图。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 RevMan 5.2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相对危险度(rate ratio,RR) ,连续性 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 ,计算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 首先采用两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如果 P0.1 且 I2250%,则认为研究间 有统计学异质性,分析异质性来源,找 出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 若亚组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而无法找出 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时,则采用随机 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异质性过大则采 用描述分析,亚组中存在低质量研究时, 采用敏感性分析。 1.6 发表偏倚: 当纳入研究达一定数量(n10)时,采 用 RevMan5.2 软件绘制漏斗图分析发表 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初步检出 1696 篇文献,其中英文 9 篇,最终纳入 25 篇文献,全为中文文献。文献筛选流 程见图 1,共纳入病例 2 726 例,试验 组 1414 例,对照组 1312 例。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纳入 文献的一般特征见表 1,采用 RevMan 5.2 版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评价,9 篇文 献使用了随机数字表法,具有低风险。 1 篇文献使用了分配隐藏,具有低风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所有文献均未对盲法进行描述,高风险。 4 篇文献存在失访或退出,其中 1 篇做 了详细描述(治疗组:3/43,对照组: 4/42) ,但未进行 ITT 分析,属于高风 险。12 篇文献报告了预先设计的全部测 量结果,属于低风险。7 篇文献无明显 其它偏倚,属于低风险。纳入文献的基 本情况见表 1,质量评价见图 23。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总有效率:25 个研究均报 道了总有效率,其异质性检验显示有较 大的统计学异质性:P2=76%(见图 4) 。 剔出发表年限在 2000 年之前的 Luan 1996,低质量文献 Zhu 2014、Zhang 2009、Li 2008 后统计,其异质性降低 (P=0.21,I2=19%) ,采用固定效应模 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32,95%CI=1.261.39,P2=81%) , 见图 6,剔除病程较短的 Liu2016,异 质性降低 P=0.79,12 0%,采用固定效 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0.20 ,95%C1 0.110.28,P2=75%(见图 8) ,异质性较 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 果: OR=0.38,95%CI=0.0112.02 ,P=0.580.0 5(见图 9) ,合并效应量与无效线相交, 两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与西药 相比,针灸治疗黄褐斑在不良反应方面 并没有优势。 其中,Pan2012 结果与其它文献 结果不同,其不良反应由于长达 8h 的 巴布剂N 膏穴位贴敷引起,不良反应 为瘙痒、红痕,25 d 自动消退,无需 特别处理。其余针灸治疗未见明显不良 反应。 2.3.4 发表偏倚评估:基于针灸组 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做漏斗图分析发表 偏倚,目测漏斗图,各研究对称性良好 (见图 10) ,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古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对黄褐斑已早有论述, 阴阳十一脉灸 经 (战国至秦代)首次提出了黧黑斑, 并详细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 太平圣惠方中指出:“五脏六腑, 十二经血,皆上于面。 ”巢元方在 诸病 源候论中叙述:“ 面黑皮于者,或脏 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 调,致生黑。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曾 提到:“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 怒成。 ”有诸内必行诸外,中医认为本病 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肝气郁滞、肾阴 亏虚、脾胃虚弱均可致气血失和、经脉 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而导致黄褐 斑的发生。固常以滋养肝肾、理气解郁、 活血消斑为治则。 3.2 黄褐斑的西医治疗:西医治 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化学换肤和激光。 常用的口服药主要有维 C、维 E、谷胱 甘肽、氨甲环酸等,临床上常常联合应 用。局部外用脱色剂有氢醌、维甲酸、 壬二酸、烟酰胺等,有一定疗效,其缺 点是容易复发、过度脱色,同时强刺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性对皮肤有损害。激光治疗临床疗效参 差不齐,无法防止色斑再度复发,此外, 面部各部位对同一种激光的反应又不相 一致,故激光疗效不很稳定。 3.3 研究结果分析:Meta 分析结 果显示,与西药相比,针灸治疗黄褐斑 可以提高总有效率 (RR=1.32,95%CI=1.261.39,P0.05) 。 针灸的不良反应是由于长时间穴位敷贴 引起,不良反应轻微,无需特别处理, 25d 自动消退。缩短敷贴时间可能会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文献提到针 灸治疗有其它明显不良反应。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纳入文 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一半的文献随机 方法不正确,大多数文献没有描述分配 隐藏及盲法,无法为分析结果提供强有 力的证据;最终纳入的研究全为中文 文献,研究对象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