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研究性学习_第1页
09研究性学习_第2页
09研究性学习_第3页
09研究性学习_第4页
09研究性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绍兴老地名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背景 城市中的路街巷、里弄、胡同、桥梁、寺庙、衙府、书院、商行、店铺、 集市、作坊、山河、居民区、游览地、名胜古迹等名称中的老地名,是城市变迁 的刻痕印记,是地名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历史信息的原始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遗产,也是社会风貌的探视窗口和不同层面的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 凭证作用。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字符号,也是一个地方的风貌特征与文化记忆。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地名从产生到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知,从名闻遐迩、 载入史册到几经变更、渐趋消亡,往往贯穿着许多值得追寻和记忆的人文故事 与历史沧桑。 地名不仅是一种方位标记,还是有着文化内涵的印记,保护老地名不仅是 保留名称,还应该着重挖掘地名的文化内涵,把地名作为记载城市历史、传播 地域文化的载体。 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的 9 号决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 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 ” 加拿大从 1989 年始就展开了对传统地名的整理;荷兰正在建立历史地名数 据库;奥地利联合中、东欧各国对 12 世纪以来形成的居民地地名进行大规模考 察;北欧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地名文化宣传保护活动全球性的地名文化遗产 研究与保护活动正在兴起。 所以,自 2004 年始,中国地名研究所就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全国启动了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国家民政部的领导和支 持下,在侯仁之、郑孝燮、罗哲文等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指导 下,成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家委员会,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 2 护工程”课题,依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工作措施,结合我国国情和地 名的特性,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探索。据介绍, “保 护工程”包括地名文化遗产的分类调查与评估、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标准体系、 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与记录、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利用、地名文化遗产的传 播模式、地名文化遗产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地名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等 7 个项目,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地名科学系统工程。 在各相关领域专家的努力下,保护工程对我国甲骨文、金文,及禹贡 、 山海经 、 汉书地理志 、 水经注 、 元和郡县志等古籍文献中记载的 古地名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我国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资料进行了定性、定量 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了我国地名文化遗产存量评估、鉴定标准体系以及 相关理论探索等科研课题。 许多省市都开展了调查和保护老地名的活动,如自 2005 年始,省政府相 关部门即正式启动了江苏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省城南京及苏州、无锡等 经济、文化均很发达的城市,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已陆续 像昆曲、民歌、云锦工艺一样,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给予特别的保护与 传承。还有长沙等地都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众多老地名,每每浓缩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与神奇的传说,承载着源远流 长的文化基因,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信息,具有独特的史料与学术价值,是 一份不可忽略、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 有些老地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逐渐消失,有些老地名则因疏于挖掘整理与传 播展示,而使来龙去脉鲜为人知,原有内涵失传失真。 绍兴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 土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绍兴越城区 495 处地名为例,过半地名与 历史文化或者名人典故搭边。相关人士认为,这与当地本身文化气息相关。史 志办专家郁有满认为,地名的功能不光是标识性、区分性,也具有承载历史记 忆的功能,应当着重把一些有历史内涵的老地名,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 来保护和宣扬。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地 名在迅速减少,深含历史意义的路、街、巷名都从地图上消失了。 3 好在,近年来,绍兴人对绍兴路名考证作出了相当的努力, 绍兴街巷的 编著者、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屠剑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对市区现存的 150 条街巷进行了“解读” 。为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开展了 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与此课题的研究意义,我们认为:地名因城市之变而变,这是一种必然。 地名之变,折射出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地名之变,给城市带来机遇,给 生活带来便利。但一定有这样的地方,它是如此的古老,它与它的名字一起构 成其丰富的身世图景。它的名字是回溯到这个图景中的直接通道。它永远也不 会改变。 老地名我们的城市过去曾经“掏”出的名片。现在,沧桑的容颜都已 改变,那些未变的多已蒙上风尘。城市前进的步伐是“前有车,后有辙”的过 程,即使挥手走得再远,也应回首曾经的老地名,这样也许就能够找回当年的 身影,温故知新;即使挥手告别许多往事,也应回首思索那些老地名,这样就 有可能擦亮那些名字,以史为鉴。 三、课题研究对象、目标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主要以绍兴老地名和它们的变迁和由来为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透过研究绍兴地区的老地名,了解绍兴老地名形成的过程和原 因,它与绍兴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关系。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 四、概念界定: 地名: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根据国务院 1986 年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 、民政部 1996 年颁布的地名管 理条例实施细则解释:地名类型丰富多样,从山、河、湖、海等自然地理实 体到建筑物、公园、车站、机场等各类人文地理实体,它们的名称都属于地名 的范畴。它有以下特点:地名是具有重要指位功能的公共信息。从使用角度来 说,地名最重要的功能属性是对地理实体的指位。其次,地名承载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地名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产物,是人们根据需要主观赋予名称 并得到社会公认、共同使用而产生的,这一过程让地名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历 4 史、文化、语言等信息,也因此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公共信息。 五、课题开展步骤 步骤设计原则:为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题在各个研究分支的自主性, 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独立主持一个活动环节的全过程:为使这一综合性 的学习活动能有效有序地逐步展开,教师对每一活动的指导主要集中在事先筹 划和事后总结上。 具体步骤安排:研究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部 分。 1准备阶段: (1)学生思想发动。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要求等内容。 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主参与意识。 (2)成立不同的研究性活动小组,各小组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组织。 2实施阶段 根据本课题小组成员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所在,按照不同的步骤对本小 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配,形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的确定。确定课题为绍兴老地名研究 ,并进行分工:找 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得出成果、整理修改。 第二阶段:该阶段各小组成员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通过访问网站、查阅 文献、调查询问等方法主动地搜寻有关绍兴的老地名等;确定相关定义,如地 名的定义和分类等。 第三阶段:实地调查。 调查:目前人们对绍兴老地名的了解程度、绍 兴有哪些老地名;访谈:对象包括相关学科的专家、绍兴普通市民、外地在 绍兴工作的新绍兴人、绍兴的学生等。整理手头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归类,撰写成文。 六、课题组成员及研究成果 成员:金伟男、陈亦奇、王开杰、余诗佳、鲁翡、王凯霖、施雪飞、徐婷 婷、戴一帆、王珏、楼芷烟、冯岚、王叶蔚、高云逸、诸卓玮、赵佳帆、章益 5 红、孙莹佳、胡颖俊、俞佳佳。 第二部分:主报告 城记:寻找绍兴老地名 地名的消失,意味着城市变成缺文化少灵气的“空壳” ,即使经济再强壮, 但缺少文化的经济无疑是一条短腿。值得欣慰的是,也有一些城市为了留下老 地名所蕴含着的历史记忆,有意识的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挖掘、整理、寻找、保 护老地名的活动寻访消失了近一个世纪的老地名,自然是件渺茫的事。绍兴作 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带的历史太多,随便抓一把尘土或 许都有段悠长的典故。 越老的地名,越有文化底蕴,这些地名符号从某一侧 面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一、老地名的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现存大多数老地名主要分布在一些历史保护街区, 如: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八字桥等地区。街巷中特别受到保护的基本上就集 中在越子城、鲁迅故里、书圣故里、八字桥、西小河、新河弄、石门槛这七片 历史保护街区中。也有比如状元弄、孝女弄等上百条路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同时,在一些新建筑区也有所保留,但只有其名却无相应的街区,如严家潭。 此地已经被新的住宅区包围,只在小区路口留下了一块路牌,却无“潭”的踪 迹。 同时,对老地名的了解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寻访市中心一些老地名时发现, 尽管有的老地名仍保留下来,但是因旧有的地理形态已消失,加之居民多数是 外来户,祖辈都居住在此的“原住民”已经很少,在调查中占 2 成左右,所以 知道这些老地名由来的并不多。比如位于谢公桥对于桥名的由来,许多租住户 6 都表示不知道。 许多年青人也对此很不关心。在调查中,大约 7 成的青年人表示,他们虽 然也听老人讲起过或者从报刊杂志上看到过相关的知识,但大多数是看过、听 过就算,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二、老地名举例: 桥: 酒务桥 地处绍兴市区人民西路与历史老街昌桥直街之相汇处。在南宋理 宗时期,绍兴酒发展已日趋兴旺,绍兴城内自酒务桥至卧龙山西北面一带,设 有众多酒仓库,为了加强对酒类的专卖管理和对酒生产及税收的征管工作,地 方政府专门在现酒务桥东南一带设立专门管理酒务的衙门(机构) 。久之,此桥 即与酒为姻,称之谓酒务桥并沿用至今。 宝庆会稽续志I 卷中记载:南宋时的绍兴“苗米仓在府衙东,糯米仓 在西门外,激尝酒库在照水坊,都酒务在莲花桥” 。由此可见,南宋对绍兴酒生 产及经营的流程管理达到了极其细致并严格的程度。设有都酒务街,并在“酒 务桥” ,将买、卖酒的流程加以严格的控制,生产和销售相分离,以最大限度的 保证了酒税源的不流失。 谢公桥 位于绍兴城区西小路,鲤鱼桥与北海桥之间。绍兴有不少巧记桥 名的俗语。如“北海谢公钓鲤鱼”就是将 4 座桥名巧联在一起的俗语。北海指 北海桥,谢公为谢公桥,钩与“吊”谐音,即西郭吊桥,鲤鱼指鲤鱼桥,4 座 桥在一条河道上。谢公桥为七折边石拱桥。嘉泰会稽志有载。前面古桥考 证中已考证了谢公为南朝的谢惠连,说明此当为南朝桥梁。该桥在清康熙时虽 作重修,但未改变原型,仍采用旧料。此桥拱顶石刻图案中的龙为三爪龙,宋 朝以后才出现四爪龙和五爪龙,这也可傍证此桥始建于宋朝以前。 据谢公桥周围老住户介绍,谢公桥的来历是跟前面的吕府有关。吕府是当 时江南最大的明朝宰相府,共有 13 厅,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吕夲(音 tao 滔)府 第,共十三座厅堂排列组合而成,世称“吕府十三厅” 。吕府东起万安桥,西迄 谢公桥,南起新河弄,北至大有仓,占地面积 48 亩。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 7 年)前,始建时规模达一万三千五百多平方米,现尚存明工原构六千二百多平 方米,规模较大。建筑分三条纵轴线,五条横轴线布置,其中中纵轴排列轿厅、 正厅、中厅、后厅、座楼五座;东、西纵轴各排列牌楼、前厅、中厅、后厅、 座楼四座;每座建筑周匝高墙,构成十三封闭院落。沿岸居民介绍是吕国老为 了感谢当地居民帮助修建吕府,特意修建了这一座谢公桥,是为了表达他对众 人的感谢之情。据称,目前桥洞下仍留有石条,上刻“XXX 捐”字样。正方龙 门石上刻有龙形浮雕,栩栩如生。桥基采用双层基石,在开河道中未见木桩。 鲤鱼桥、锦鳞桥 位于西小河与环山河交汇处。嘉泰会稽志有载,为 宋时浙东贡院故址,与锦鳞桥相近。旧为石桥,1956 年改为梁板式石拱桥, 1987 年重建,长 13 米,净跨 8 米,宽 20 米。锦鳞桥 跨环山河,与鲤鱼桥相 会。嘉泰会稽志有载。今桥为单孔五边折边石拱桥。 春波桥 在春波弄北端,跨鲁迅路河,与都昌坊路相接。万历会稽县志 有载。以桥与沈园相近,取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为名, 又名伤心桥,俗名罗汉桥。 望花桥 在今望花新村。嘉泰会稽志云:“在府学前,其旁地名上原, 多以艺花为业,桥盖以此得名。 ” 渡东桥 跨东环城河,西与延安路相接。 越中杂识:“在东郭门外,明 余煌殉节处。 ”原为石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钢筋混凝土桥。1993 年 改建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砼板梁桥,11 孔,全长 178 米,宽 42 米,高 8.2 米。 下可通 40 吨位船只。 探花桥 位于萧山街与蕺山街相交处。 越中杂识云: “河口有探花坊,明探花余姚谢丕立,因以名桥。 ”今为石拱桥。 香桥 位于萧山街与谢家湾头相交处,跨蕺山河。嘉泰会稽志有载。 清康熙会稽县志云:“陆放翁种梅于此,故名,其旁尚存梅园弄。 ”今为石 拱桥。 题扇桥 位于蕺山街中段,跨蕺山河。嘉泰 会稽志云:“在蕺山下,王 右军为老姥题六角竹扇,人竞买之。 ”因名。今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长 18.50 米,宽 4.60 米,桥面南侧立“晋王右军题扇处”碑。 鲤鱼桥 位于西 8 小河与环山河交汇处。嘉泰会稽志有载,为宋时浙东贡院故址,与锦鳞桥 相近。旧为石桥,1956 年改为梁板式石拱桥,1987 年重建,长 13 米,净跨 8 米,宽 20 米。 路(街) 投醪河(路)投醪河,原名箪醪河,又名劳师泽,在绍兴城南。它虽是一 条小河,却已静静地流淌了两千多年了。人们一提起这条河,就关联着一个动 人的故事。 那是在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交战。越王勾践被俘以后,立志发愤图强, 艰苦奋斗。他惟恐自己贪图安逸,消磨了报仇雪耻的志气,便睡在柴草堆上, 还在室内挂上一只苦胆,每天睡觉前都要看看它,吃饭时也先尝尝它。这就是 有名的“卧薪尝胆” 。就这样,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兵强马壮起来。 这时他决心报仇雪耻,收复失地。当越王勾践将要伐吴,大军启程之日,越国 父老送了一坛“黄酒“为越王饯行,预祝越王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勾践接了酒 后,心想:要打败吴国雪耻复国,必须和兵士同甘共苦。为了激励兵士,他开 了誓师大会,并将父老送来的美酒倒进这条河里,然后命令兵士迎流而饮,以 鼓舞士气。 大军出发后,士兵感激越王恩德,无不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投醪 河的美名从此流传不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越国篇所记载的“酒流之江与 民同之” ,讲的就是这个典故。 水澄巷:胜利路 旧称,与解放路成“丁”字街,东西向,东起水澄巷口, 9 向西经仓桥、大木桥、鲤鱼桥、锦鳞桥、府山桥至西环城路,全长 1310 米。原 为临河石板小路, 南街(延安路) 旧称南街,东西向,与解放路成“丁”字街。西起舍子 桥,向东经莲荷桥、大树下与环城东路相接,全长 1524 米。南街原为 3 米宽石 板路,与河流平行,为城南交通要道。 府河街 南北向,在府河以东,与解放路隔河相望。南起舍子桥,向北经 星郎桥,至于大云桥,旧称星郎桥河沿,全长 460 米,1985 至 1986 年,拆屋 建街,路面用水泥小方块铺设,街面朝西面河,有桥与解放路相连,保持水城 特色。 弄: 新河弄 东西向,西起西小河谢公桥,向东经万安桥、福禄桥,东止于望 江楼,与解放路成“丁”字街,全长 695 米。此处旧为一河二街,南称丁家弄, 北称新河弄。1972 年拆桥填河建农贸市场,望江桥至万安桥段,建沥青路面, 万安桥至谢公桥段仍为石板路。 柴场弄 解放南路到晋公桥,此弄地处晋公桥明大学士,礼部尚书首辅朱赓 (1535-1608 年)故居,起名为柴场弄,可想此处系朱赓府第之堆放柴薪之场 所。 排仙弄 现为天城花园,旧时有昌安庙会,在此处最先祭神而名。据传,菩 萨出迎时,人们要去此弄内依次排队后出迎游 行。 鱼行弄 昌安街到长大江,现已是住宅区.相传,古时有一名叫阿福的人, 在此开办鱼行而得名。 坊: 都昌坊 “坊”是古时城市基层行政单位的名称,在绍兴迄今袭用的有东昌坊(亦 称都昌坊) 、月池坊、五马坊、富民坊、作揖坊、宣化坊、车水坊等等。拿鲁迅 故居所在的东昌坊来说, 毛西河文集中的题罗坤所藏吕潜山水册子 ,开 10 头就有“壬子秋遇罗坤蒋侯祠下,屈指揖别东昌坊五年矣”一语。 “社”也是古代基层行政单位的名称,二十五家为一社。唐代诗人李白 行路难 (二)中便有“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之句。而在绍兴, 社是指乡间村落而言,如阮社、谷社、后社、马社旧时社社设有社庙,经 常演戏敬鬼神,祈福消灾,乡间家民、渔民大都爱看这种社戏。 第: 秋官第(地) “第”是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如:朝仪第、大夫第、秋官第等。拿秋 官第来说吧,据周礼记载,周代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秋官司 寇,执掌刑法。因此,秋官第是刑部长的官邸。 三、老地名命名原因 首先是桥梁系列。 绍兴有首生动隽永的桥谚,用数字历数城内的桥有:一 大木桥(绍兴方言中大发音 duo,在数字概念中,意即一的意思) ,二凤仪桥 (绍兴方言中二仪是谐音) ,三三脚桥,四螺蛳桥(四与蛳谐音) ,五鲤鱼桥 (五与鱼谐音) ,六福禄桥(六与禄谐音) ,七蕺山桥(蕺与七谐音) ,八八字桥, 九酒务桥(酒与九谐音) ,十日晖桥(十日同音) 。这是绍兴人用方言与谐音关 系,足见:一、此桥在绍兴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小。二、此桥与绍兴酒绍兴酒渊 源可谓深矣。 第二是名胜旧迹系列。此类地名中,有以历代衙署而命名的,如县前街、府 横街等 第三是寺庙神祠观系列。 如司狱使前、天后宫等。 第四是历史名人或亲族姓氏系列。秋官邸(第) 、吕府。还有如江桥、小江 桥都是因晋代护晋将军江彪曾居桥边而得名。渊明桥因名人陶渊明而得名。嵊 州谢公桥因晋代诗人谢灵运建桥而得名。杨桥因三国杨修与曹操的故事而得名。 北海桥因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曾寓居于此而得名。状元桥因宋朝状元詹癸得名。 探花桥因桥位于明代探花谢丕立府第旁而得名。汤公桥因明代汤绍恩建造此桥 而得名。以名人官职命名的古桥在绍兴可以成为一个系列,并且可以从官职名 11 称推断古桥的时代。如:百官桥、万岁桥、大夫桥、谢公桥、状元桥、奎元桥、 六翰桥、探花桥、学士桥、道官桥、司马桥、伍官桥等,这就成为一批官职系 列命名的古桥。 以名人命桥可为名人留名,以古桥为载体记载名人的历史功绩。 另一方面名人史实又可为古桥考证提供准确的断代依据。名人命桥可以提高古 桥的知名度,有利于古桥的保存,能提高古桥的文化内涵,使古桥成为名桥, 成为难得的旅游资源。 第五是道路、方位、形状或序数系列。如县前街 、府横街等。 第六则是历史重大事件系列。这类路名,大多出现于新中国建立之后,如 解放南路、解放北路,为庆祝人民翻身获解放而名。同类路名,还有人民路、 延安路等。 四、老地名消失的原因: 老地名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城市建设、开发商不愿意用老地名、 许多人也不关心、保护不够。 改革开放的浪潮使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老地名被注销,被废止原因有 95%以 上是“旧区改造”或“平房改造” 。有多少老地名构思奇特,意味深长,令人 过目难忘;又有多少老地名记录着一段真实的历史或承载着一段历史传说。如 果因为老城改造和道路拓宽的需要,轻易地将这些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的地 名一笔勾销,使城市只剩下一些毫无特色、与其他城市雷同的地名,那实在是 一种悲哀! 同时,现在的开发商和企业都喜欢用些个性的名称。如“花园” “豪庭”等, 以示大气、富有等,但这却丢失了绍兴特色和文化历史底蕴,变得千人一面。 第三个原因是近些年,有的城市把公交站点、道路命名权当作商品拍卖, 地名、路名、站名染上了浓厚的商业气味,历史文化气息丧失殆尽;有的城市 在大拆大建中,老地名的标志性建筑纷纷倒在推土机下,闻名遐迩的老地名也 随之“牺牲”了。 五、我们的建议 : 12 保护老地名是保留一个城市的记忆,和时代的印记。的确,尽管老地名承 载着城市历史的回忆,承载着市民的感情,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有些 老地名确实不适合继续存在而逐渐消亡了,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怎样 正确对待古旧街巷等老地名,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 重要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作法,可以保护、有意识地推广。 1.设置标志。在具有悠久历史的风景点、名胜古迹、纪念地、古桥、古溪 渠、古遗迹、古建筑、现存的古老街巷或在建设中已经消失的古城门、古街巷, 凡能确认其地理位置的,应该设立彰显其历史、文化的标志碑牌,以弘扬绍兴 悠久的历史文化,并解释其名称的来历、含义。老街尚存的,要尽可能恢复使 用,可仍使用老地名。例如北京市,在大力进行旧城改造的同时,也在尽一切 可能保护极具古都特色的“胡同”和“四合院” ,这方面的经验就应该值得借鉴 与推广。大规模改造中,怎样处置那些与城市历史有着紧密关联的古旧地名, 将是开发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结合地名普查,挖掘、收集、编写老地名的传说、故事、奇闻、逸事等。 古为今用,充实丰富地方史料、乡土教材,使金华人更了解深厚的小邹鲁历史 文化底蕴,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3.公交公司作为城市的流动风景线,已经是有口皆碑,但在宣传金华的传 统文化方面略有欠缺,比如说,在站名的设计上,不应该单以某个企业或者某 个新建筑为站名,而应该学学杭州等文化名城,更多地兼顾传统地域名称,以 扩大宣传效应,给南来北往的人以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心得 八字桥之行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担忧。经历八百年的八字桥是我国的文物遗 产,它的历史价值不容否认,它的存在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它的 价值是非凡的,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好它。但是,我看到的保护措施却不多,如 今的八字桥桥面上大多破败不堪,桥边杂草丛生,桥下谁早已变浑浊,加之文 化宣传不够,因此这样一座名桥吸引的游客不多。 我们不要简单的认为,八字桥的保护无非是做些补修工作,将桥面清理干 13 净等。这些无非是些外表措施,这只能说是维修。保护八字桥,意味着保护着 一种文化,因此保护文化更多的应该宣传八字桥的历史意义,呼吁更多的游人 来参观,通过人们的评价传传播,推广八字桥的文化知名度,打出八字桥的牌 子。 (王开杰) 参加了历史研究学习活动,感触颇深。我们寻访了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