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溧阳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总结_第1页
2010年溧阳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总结_第2页
2010年溧阳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总结_第3页
2010年溧阳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总结_第4页
2010年溧阳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溧阳市 2010 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总结 溧阳市土肥站 2010 年我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土肥站、 常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农民为出发 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为目标,按照“测、配、产、 供、施”的技术路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分级 负责、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夯实基础工作,典型示范带动,强化培训指导, 引导企业参与,创新推广机制等措施,服务科技示范园、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科技示范户及种田大户等,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扩大配方施 肥推广应用面积,推进配方肥统配统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县创建,全面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科 学施肥水平。 2010 年我站根据省农委及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不断完 善“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测土配方施肥运行机制和 “五个一”技术指导服务服务模式,拓展应用作物,深化服务内容,进一步推 进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确保农民施肥数量准确、施肥结构合理、 施肥时期适宜、施肥方式恰当,努力实现施肥“科学、经济、环保” ,促进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改善,成效显著。现将 2010 年度测土配方施 肥工作总结如下。 1、项目来源 本项目为 2010 年度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由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农 业委员会于 2010 年 7 月 21 日联合发文, 关于下达 2010 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补贴资金和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财农2010162、号苏农计200787 号)下达。 2、项目实施年度 项目实施年度为 2010 年 6 月2011 年 6 月。 3、项目县(市)的农业生产基本概况 3.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溧阳市位于北纬 3109-3141、东经 11908-11936,地处江苏省 南部,太湖以西、茅山之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长三角的中心,市境南北 长 59.06 公里,东西宽 45.14 公里,总面积 1535.87 平方公里。 全市辖 10 个镇,2 个省级开发区,8 个场圃。共有 49 个社区居委会,175 个村委会,495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78.15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35.4 万。 3.2、土地资源概况 2 全市土地总面积 153570.95 公顷(230.36 万亩) ,其中农用地 120571.18 公顷(180.86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78.51%耕地 57636 公顷(86.45 万亩) , 占土地总面积的 37.53%;园地 11352.24 公顷(17.03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7.39%;林地 18491.73 公顷(27.74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12.04%;牧草地 9.52 公顷(0.013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0.01%;其他农用地 22736.73 公顷 (34.11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14.81%;建设用地 22878.15 公顷(34.32 万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14.90%居民点工矿用地 14813.73 公顷(22.22 万亩) , 占土地总面积的 9.65%;交通用地 1101.63 公顷(1.65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0.72%;水利设施用地 6962.79 公顷(10.44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4.53%;未 利用地 10121.61 公顷(15.18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6.59%。 全市耕地总面积 86.45 万亩,其中水田 66.58 万亩,旱地 19.87 万亩,土 壤资源丰富,分为 6 个土类、14 个亚类、17 个土属、32 个土种。土壤类型主 要为黄棕壤和水稻土,其中黄棕壤土类占 21.9%,水稻土类占 71.24%。水稻土 又分为白土、板浆白土、黄白土、黄泥土、乌栅土、马肝土等。种植方式以 “稻-油”两熟制为主,常年种植水稻 60 万亩,小麦 30 万亩,油菜 20 万亩, 蔬菜瓜果 12 万亩,旱粮 4 万多亩,桑园 4.21 万亩,茶园 4.9 万亩。 根据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的特征,全市划分为南山林特区、南山丘陵区、 北山丘陵区、洮湖平原圩区和西部高圩田区五个农业区。 南山林特区,位于市境南部山区,属天目山余脉,地形、地貌复杂,地势 起伏,山峰陡峻,森林密布,为江苏省林特重点区之一。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 富,盛产毛竹、刚竹, “素有南山竹海之称” 。板栗、蚕茧、干果负有盛名。 南山丘陵区,属天目山余脉延伸地带,地势崎岖,高低悬殊,是以粮为主、 粮林结合的农业区。区内林、桑、茶、果等经济作物多,如毛尖花红、棠下瓜, 梅园包梨、社渚荠,沙河鱼头、辛塘鸡,茶亭蚕茧、燕山茶。 北山丘陵区,位于茅山之东南侧,地势起伏,山少丘多,地理结构复杂, 农田由岗、塝、冲构成,分别占 24%、26%、50%。土壤类型多样,岗地发育成 死黄土、水田黄土,塝地发育成黄白土、小粉白土和板浆白土等,土壤养分贫 泛,水土流失严重。 洮湖平原圩区,位于市境中东北部,东邻宜兴,北靠金坛,西连北山,南 与南山丘陵接壤,三面环山,地势低洼,地面程高 2.56 米,历来是我市的重 要粮食产区。 西部高圩田区,位于石臼湖下游,地处南山丘陵和北山丘陵两个农业区之 间,西与高淳县和安徽省郎溪县接壤,地面程高 510 米,由于地处石臼湖下 游,常受洪涝灾害威胁。 3.3、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 3.3.1、 气候条件。 溧阳属中亚热带北缘和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季风特征 3 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 222 天,生长期可达 245 天左右;年平均气温 17.5C,积温 5316C;年均降水 量 1149.7mm,雨日 131 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201.7 小时。 具体表现为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先湿后干,冬季寒冷干燥。 丰富的光、热、水资源给溧阳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条件,适宜农、林、桑、 茶、果等的发展。同时,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和北亚热带南缘过渡区,使农 业生产兼具南北之宜,从而丰富了生产内容,扩大了回旋余地。此外,境内南 部丘陵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这种山区多样性气候,是对平原单一气候的补 足,为发展林木生产及多种经营提供了资源条件。但是,在农业生产上存在季 节偏紧、热量欠缺、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匀,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等问题。 3.3.2、 地形地貌及立地条件。我市境内南、西、北三面环山,腹部与东部低平,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山地平原层次分明,分布连片,河网纵横交错,库 塘星罗棋布,地理结构为“三山、二水、五分田” 。 南部和西南部为天目山余脉延伸,构成起伏的丘陵山区,包括低山、高丘、 低丘、谷地 4 个地貌单元,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37.2%,海拨一般 20300 米, 石门尖主峰海拔 506 米,是全市最高峰。 西部和北部系茅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区,区内有瓦屋山、曹山、芳山、丫髻 山、黄金山等南北贯串,呈月牙形,山少丘多,冈峦起伏连绵,区内丫髻山高 程 410 米,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22.7%。 中央腹部为大片平原圩区,包括东部湖浜圩区和中西部高平原圩区。东部 湖浜圩区最低高程仅 2.2 米;中西部高平原圩区高程 5-10 米。面积占全市总面 积的 40.1%。 3.3.3、 河流水系及灌溉条件。 我市农业排灌水系,主要有南河、中河、北河三 大河流纵横东西,丹金溧漕河、竹箦河、赵村河、溧戴河等贯串南北调节,汛 时从西、南、北三面汇集各支来水,以洮湖和宜兴的西氿为尾闾,泄入太湖, 旱时河水倒流,由太湖引水入境。 全市有大小型水库 77 座,水面半亩以上的塘坝 15046 座,总栏截山洪面积 474 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 47.3%,累计库容 3.64 亿立方米。总有效灌溉 面积 27.06 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 20.5 万亩,水库渠坝灌溉面积 6.54 万亩。 根据水资源调查分析,全市地表经流量为 5.449 亿立方米,过境容水常年 为 3.644 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 100 万立方米左右。境内需用水量主要是农业 用水,其次是工副业和人畜用水。据演算,境内正常年景可利用量 7.2623 亿立 方米,需供水量 7.643 亿立方米,基本平衡;一般旱年可利用水量 5.8953 亿立 方米,需供水量 9.8076 亿立方米,约缺水 3.9123 亿立方米;大旱年可利用水 量 5.6083 亿立方米,需供水量 12.5737 亿立方米,约缺水 6.9654 亿立方米。 4 3.3.4、 农村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溧阳市经济发展迅速。全市辖 10 个镇, 2 个省级开发区,8 个场圃。共有 49 个社区居委会,175 个村委会,4959 个村 民小组。总人口 78.15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35.4 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503 人。 2010 年度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24.66 亿元,实现财政收入 59.23 亿元。 农业总产值达 17.2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1368 元。全市粮食种植面积 105.28 万亩,总产量 52.7 万吨;油料种植面积 19.35 万亩,总产量 2.64 万吨。 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超过 30 万亩,五年累计吸引“三资”26.9 亿元开发农 业,发展农业企业 26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49 家,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 67 个, 建立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15 个,建成国家级茶叶和板栗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国 土资源管理不断加强,通过复垦新增耕地 2004 亩。 4、项目完成情况 4.1、样品采集 4.1.1、 布点及采样方法。 水稻土土壤样品采集在水稻收获后进行。首先根据样 点分布图的位置,到点位所在的村庄,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依据田块的准 确方位修正点位图位置,并用 GPS 定位仪进行定位。然后向农户了解采样田块 的农业生产情况,按调查表格的内容逐项进行填写。最后在该地块中采集土壤 样品。样品采集深度为耕层 020cm,采用“S” 型均匀随机采取 10 个以上采 样点,经充分混合后,四分法留取 1.0kg 土样,采样工具为土壤专用采样器。 4.1.2、 采样数量。2010 年共采集土样 612 个。 4.1.3 、质量控制。土壤样品的采集技术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按时、 按质完成样品采集任务,我们成立了以市、镇两级农技人员为主的 3 个采样专 业队伍,采样前对采样人员集中进行了技术培训,明确了采样的目的、要求、 方法、任务。 4.2、田间调查 4.2.1、 调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的耕地自然环境条 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土壤理化性状、耕地土壤障碍和土壤退化等;二 是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耕地土壤环境状况;三是与农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耕 地土壤适宜性;四是农户农业生产管理情况调查。 4.2.2、 调查数量。本次野外调查,共调查了 612 个土壤样点,每个样点填写 3 张表格。1 张溧阳市采样点基本情况调查表;2 张溧阳市采样点农业生产情况调 查表(按作物种类分别填写) ,共计填写调查表 1836 张。 4.3、分析化验 4.3.1、 测试项目与项次。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我们选择了对农作 物生长和品质影响较大、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点元素作为分析项目。具体是: 5 PH 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态(铜、锌、 铁、锰、硼、钼、硅) 、阳离子交换量等 15 项。 4.3.2、 测试方法。测试分析方法,参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 中规定的“测试分析方法”进行。具体见表 1。 表 1 土壤样品分析项目与方法 项 目 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pH 水土比 2.5:1, pH 计测定 GB 7859-87 有机质 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 GB 7857-87 全氮 半微量开氏法 GB 7173-87 全钾 氢氟酸-高氯酸消煮-火焰光度法 GB 7854-87 速效磷 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GB 7853-87 速效钾 1mol/L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GB 7856-87 碱解氮 扩散吸收法 GB 7871-87 阳离子交换量 EDTA-乙酸 铵盐 交换法 GB 7863-87 有效态铜 DTPA 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879-87 有效态锌 DTPA 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680-87 有效态铁 DTPA 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881-87 有效态锰 DTPA 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883-87 有效态钼 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 GB 7878-87 有效态硼 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GB 7877-87 有效态硅 乙酸缓冲液浸提-硅钼蓝比色法 GB 6730-87 4.3.3、 质量控制。 由于我站化验室拆建,本次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由中 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测试中心负责完成。 实验室用水用电热蒸馏或石英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符合 GB/T6682-19 的规定。常规检验使用三级水,配制标准溶液用水、特定项目用 水符合二级水要求。 全程空白值测 定时,每次做 2 个平行样,连测 5 天共得 10 个测定结果, 计算批内偏差 Swb 按式(1)计算: Swb=(X i-X 平 )2/m(n-1)1/2 (1) 6 式中:n- 每天测定平均样个数; m-测定天数。 检出限。根据空白值测定的批内标准偏差(Swb)按下列公式计算检出 限(95% 的置信水平) 。若试样一次测定值与深度试样一次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 时,检出限按式(2)计算: L=221/2tfSwb (2) 式中:L-方法检出限; tf-显著水平为 0.05(单侧)自由度为 f 的 t 值; Swb-批内空白值标准备差; f-批内自由度,f=m(n-1) ,m 为重复测定次数,n 为平行测定次数。 原子吸收分析方法中式(3)计算检出限: L=3Swb (3) 分光光度法以扣除空白值后的吸光值为 0.010 相对应浓度值为检出限。 校准曲线。标准系列设置 6 个以上浓度点。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 + bx 式中:y 为吸光度; x 为等测浓度; a 为截距; b 为斜率。 每批样品皆做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力求 R0.999,有良好重现性, 且即使校准曲线有良好的重现性也不长期使用;等测液浓度过高时不任意外推; 大批量分析时每测 20 个样品用一标准液校验,以查仪器灵敏度飘移。 精密度控制。凡可以进行双样分析的项目,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做 20%平行样品,5 个样品以下,增加到 50%以上。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在 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者为合格。当平行双样测定全部不合格者,重新进行平行双 样的测定;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95%时,除对不合格者重新测定外,再增加 10-20%的测定率,如此累进,直到总合格率在 95%以上。 准确度控制。使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例行分析中,每批带质控平行 双样,在测定的精密度合格的前提下,质控样测定值在质控样保证值(在 95% 的置信水平)范围之内,否则本批结果无效,需重新分析测定。 加标回收率的 测定。当选测的项目无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时,用加标回 收实验来检查测定准确度。在一批试样中,随机抽取 10-20%试样进行加标回收 测定。样品数不足 10 个时,适当增加加标比率。每批同类型试样中,加标试样 不应小于 1 个。加标量视被测组分的含量而定。含量高的加入被测组分的总量 不得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 7 异常结果发现时 的检查 与核对。在判断一组数据中是否有异常值,用数 理统计法加以处理观察,采用 Grubbs 法。 T 计 =|Xk-X|/S 其中:X k 为怀疑异常值; X 为 Xk 在内的一组平均值; S 为包括 Xk 在内的标准差。 根据一组测定结果,从由小到大排列,按上述公式,X k 可为最大值,也 可为最小值。根据计算样本容量 n,查 Grubbs 检验临界值 T 表,若 T 计 28 1.4 11 110 120 中 28-22 1.4-1.2 11-6 110-90 120-90 低 22-16 1.2-1.0 6 90-70 90-60 重粘中壤 极低 16 1.0 70 60 轻壤松砂 高 30 1.6 10 90 100 12 中 30-24 1.6-1.4 10-5 90-70 100-70 低 24-18 1.4-1.2 5 70-50 70-50 极低 18 1.2 50 50 表 17 种植小麦养分丰缺标准 土壤质地 养分标准 有机质 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效硅 高 28 1.4 15 100 120 中 28-22 1.4-1.2 15-12 100-80 120-90 低 22-16 1.2-1.0 12-9 80-60 90-60 重粘中 壤 极低 16 1.0 60 60 高 30 1.6 13 80 120 中 30-24 1.6-1.4 13-10 80-60 120-90 低 24-18 1.4-1.2 10-7 60-40 90-60 轻壤松 砂 极低 18 1.2 7 40 60 4.7.2 按农业区划分。 表 18 种植水稻养分丰缺标准 农业区划 养分标准 有机质 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效硅 高 26 1.2 11 110 120 中 26-20 1.2-1.0 11-6 110-90 120-90 低 20-14 1.0-0.8 6 90-70 90-60 东部 低圩区 极低 14 0.8 70 60 高 28 1.4 11 110 120 中 28-22 1.4-1.2 11-6 110-90 120-90 低 22-16 1.2-1.0 6 90-70 90-60 西部 高圩区 极低 16 1.0 70 60 高 30 1.6 10 90 100南山 丘陵区 中 30-24 1.6-1.4 10-5 90-70 100-70 13 低 24-18 1.4-1.2 5 70-50 70-50 极低 18 1.2 50 50 高 30 1.6 10 90 100 中 30-24 1.6-1.4 10-5 90-70 100-70 低 24-18 1.4-1.2 5 70-50 70-50 北山 丘陵区 极低 18 1.2 50 50 表 19 种植小麦养分丰缺标准 土壤 养分标准 有机质 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效硅 高 26 1.2 15 100 120 中 26-20 1.2-1.0 15-12 100-80 120-90 低 20-14 1.0-0.8 12-9 80-60 90-60 东部 低圩区 极低 14 0.8 9 60 60 高 28 1.4 15 100 120 中 28-22 1.4-1.2 15-12 100-80 120-90 低 22-16 1.2-1.0 12-9 80-60 90-60 西部 高圩区 极低 16 1.0 9 60 60 高 30 1.6 13 80 120 中 30-24 1.6-1.4 13-10 80-60 120-90 低 24-18 1.4-1.2 10-7 60-40 90-60 南山 丘陵区 极低 18 1.2 7 40 60 高 30 1.6 13 80 120 中 30-24 1.6-1.4 13-10 80-60 120-90 低 24-18 1.4-1.2 10-7 60-40 90-60 北山 丘陵区 极低 18 1.2 7 40 60 注:营养元素的单位均是 mg/kg 4.8、专家系统开发 按照农业部、省农林厅“县有一个系统(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镇有一 幅图(施肥分区图) ,村有一张表(施肥推荐表) ,户有一张卡(施肥建议卡或 技术明白纸) ,农民一次购肥” , “五个一”的总体要求。在 GPS 定位、相对均匀 14 采集土样,获取土壤基础信息,收集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有关图件资料、数 据资料,历年肥情资料、气象资料、产量资料等的基础上,完善、更新了耕地 土壤养分、作物产量等数据库,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 系、作物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 标体系进行了研讨;完成了耕地地力评价、小麦适宜性评价、水稻适宜性评价 等;编制了施肥分区图和施肥推荐表;达到了“五个一”的总体目标。 5、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 5.1、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项目实施初期和实施过 程中各层次的技术培训,让土肥技术人员得到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 更新机会,包括定点定位采样、先进仪器先进检测方法的化验分析、配方卡的 研制、3414 田间试验及其分析、专家咨询系统建立等,培养了一批土肥技术骨 干,提升了我市土肥系统整体技术水平。 5.2、完善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通过项目实施,初步建立并完善了溧阳市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的土壤养 分丰缺指标体系。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将土壤养分 按土壤质地和农业区划两个系列,分别划分成高、中、低、极低四个等级,并 制订相应的施肥方案。 5.3、逐步摸清土壤养分现状 通过这次 612 个水稻土土壤样品,PH 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 速效钾、缓效钾、有效态(铜、锌、铁、锰、硼、钼、硅) 、阳离子交换量等 15 项指标的测试分析,初步摸清了溧阳市水稻土土壤养分现状。 目前全市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21.16g/kg(变幅 0.3-50.13g/kg) ;全氮 含量 1.23g/kg(变幅 0.26-9.94g/kg) ;水解氮含量 111.0g/kg(变幅 50.24- 218.48g/kg) ;有效磷含量 7.73mg/kg(变幅 0.80-72.62mg/kg) ;速效钾含量 63.69mg/kg(变幅 18.44-240.59mg/kg) 。 5.4、显著提高测试化验技术水平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建成规范化验室,按照拾遗补缺的原则,配备了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半自动定氮仪、浓度直读式土壤化肥速测仪等一批批量化、 快速准确的土肥分析仪器设备,添置了数据处理与技术培训设备、应用软件等, 使土肥化验室测试能力基本能满足当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需要。对组织土肥 站化验人员重新进行了化验技能培训,提升了化验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了测 试能力和效率。 5.5、研制完成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作物肥料配方及施肥技术 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土壤类型、 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等差异性,将全市初步划分为平原圩区、低山丘陵区二大 15 配方施肥区。分别进行区域配方设计,提出合理的水稻、小麦、油菜三大作物 专用配方。总体原则是:水稻推广中氮低磷高钾肥,小麦推广中氮中磷中钾肥, 油菜推广中氮高磷低钾肥。 平原圩区及中等以上地力的耕地,推荐使用:水稻40%(24-6-10) ;小麦 40%(16-14-10) ;油菜36%(16-14-6-2 硼) 。 低山丘陵及中等以下地力的耕地,推荐使用:水稻40%(22-6-12) ;小麦 48%(20-12-16) ;油菜40%(14-16-10) 。 5.6、摸清主要作物施肥现状及施肥效应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野外调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耕地质量评 价相关的耕地自然环境条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土壤理化性状、耕地土 壤障碍和土壤退化等;二是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耕地土壤环境状况;三是与农 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耕地土壤适宜性;四是农户农业生产管理情况调查。 2010 年共调查了 612 个土壤样点,每个样点填写 3 张表格。1 张溧阳市采 样点基本情况调查表;2 张溧阳市采样点农业生产情况调查表(按作物种类分 别填写) ,共计填写调查表 1836 张。基本摸清了我市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 作物施肥现状及施肥效应。 5.7、建成了溧阳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施肥专家咨询系统 在收集各种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图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基础 数据库的技术数据,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成了 溧阳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的施肥专家咨询系统 并每年更新数据库。为指导广大农户科学施肥提供了技术保障 6、资金按排、使用情况 项目内容 补贴标准(万元) 项目内容 补贴标准(万元) 项目内容 补贴标准(万元) 采样测土 8 田间试验 8 配方设计 1 图表卡发放 3 示范推广 3 校正试验 1 施肥效益监测点 1 指标体系建立 2 项目管理 1 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查询设备购置 2 合计 30 7、主要经验及工作措施 2010 年我站紧紧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施肥到田,着力加强技术培 16 训,强化示范带动,深化测土与试验,创新推广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面 深入开展。 7.1、加强组织领导 2006 年我市就成立了以农林局局长为组长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和 以省土肥站、常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和市农林局有关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 切实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 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组织领导到位, 宣传培训到位,经费保障有力,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行政和 技术保障。 7.2、加强宣传培训 为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入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合理施肥量、 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知识,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社会影响, 营造良好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氛围,我站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发放明白 纸、施肥建议卡、在农业生产的主要时期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 度、深层次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7.2.1、编印发放培训资料 2010 年我市发放各类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资料 38 万份,其中发放“技 术明白纸”和施肥建议卡各 19 万份,编印“溧阳土肥”2 期, “溧阳农技”4 期。 采用简明、直观的形式向广大技术人员和农民介绍、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7.2.2、通过电视、溧阳农林信息网、 溧阳农技等宣 传媒体,专题介绍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 我市在 2008 年就在溧阳农林信息网开设测土配方施肥专栏,专题介绍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和科学施肥知识,农户只要打开溧阳农林信息网即可浏览到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介绍;2010 年 6 月,溧阳电视台每天在黄金时段播放有关测土配 方施肥的公益性广告游动字幕。广告词为“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节本增效、 保护环境” 。 7.2.3、通过“农业一线通”服务热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 我市在 2006 年就开通了 9689622“农业一线通” 服务热线,用户可通过 直接拔号查询或语音提示查询等方式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电话和网络 的有机结合,为宣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平台。 7.2.4、强化技术培训 为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知识,提高广大农民测土配方施肥的自觉性,充分发 挥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增效作用,2010 年我市结合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 工程的实施,因地制宜地对乡镇农技人员、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 合作组织负责人、肥料生产企业、经销商进行分类指导、广泛培训。在农业生 产的关键季节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骨干召开现场会,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 17 向广大农技人员和种田大户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0 年我市共举办培训班 15 期,培训各类人员 1400 多人次。其中培训市镇两级技术骨干 450 名,培训 农民 2000 多人,营销人员 100 多人次,发放培训资料 4000 多份。 7.3、开展试验示范,实行“三田配套”,加强示范带动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方,实行试验田、对比田、示范田“三田”配 套。用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最直接、最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示测土配方施肥 的实际效果。利用丰产示范方的辐射功能,逐步引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 术,摒弃传统施肥方式,提高科学施肥意识。2010 年我市按照县(市)有千亩 示范区、镇有百亩示范方,村有示范户的要求,在水稻生产上分别在溧城镇和 南渡镇建立了 2 个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面积 2 万亩。在溧城镇、天目湖 镇、别桥镇、南渡镇、社渚镇和埭头镇建立 6 个千亩示范区,面积 6320 亩,在 每个行政村建立都建立了百亩示范方。分别在社渚镇和南渡镇设置了“3414” 试验 3 个,无氮基础地力试验 25 个,其他肥料试验 5 个;在油菜上分别在南渡 镇大圩村、溧城镇方里村建立了 2 个百亩丰产示范方,建立“3414”试验 3 个, 对比试验 3 个,无氮基础地力试验 25 个;在小麦上分别在上黄镇坡圩村、别桥 镇湖塘村建立了 2 个百亩示范方,建立“3414”试验 3 个,对比试验 3 个,无 氮基础地力试验 25 个。同时确定 1 万户示范农户,免费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入户 手册。针对项目区农户地块和作物种植状况,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项目 区每户发放 1 份测土配方施肥卡,并建立入户签名台帐。 7.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我市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设立专 项账户,合理安排支出,实行财务报帐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8、主要成效 8.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0 年我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在全市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配方施肥面积不断扩大,配方肥施用 面积逐步增加,氮、磷施用量明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农作物 产量明显提高。2010 年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 55 万亩,水稻项目区平均 亩产 618.2 公斤,比常规施肥区亩产水稻 584.3 公斤,增产 33.9 公斤,增长 5.8%,节氮 3.38 公斤/亩,平均亩节本增产增收 110.05 元,全市水稻测土配方 施肥节本增效达 6052.75 万元。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 32.2 万亩,项目区平均亩产 366.4 公斤,比常 规施肥区 351.3 公斤增 14.1 公斤,增 4%,节氮 3.18 公斤,平均亩节本增产增 收 43.33 元,全市小麦增收 1395.2 万元。 油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12.6 万亩,项目区平均亩产 146.8 公斤,比常规区 138.5 公斤增 8.3 公斤,增 5.99%,节氮 2.4 公斤,平均亩节本增收 44.25 元, 18 全市油菜测土配方施肥节本增收达 557.55 万元。 8.2、建成了溧阳市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查询系统,完善了耕地信息管理系统数 据库。 2010 年在省土肥站及扬州市土肥站的支持下,我市建成了测土配方施肥触 摸屏查询系统。通过查询系统,农户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具体田块的基本信息、 主要农作物的肥料配方及施肥参数。通过采样分析和田间试验,耕地质量信息 管理系统数据库逐步得到更新和完善。 8.3、农民施肥观念逐步转变,施肥 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经过电视、报刊、互联网、发放培训资料等多方位的宣传培训,示范园区、 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及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辐射作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 步入到千家万户,科学施肥已深入人心,肥料结构逐步合理。小麦施肥结构由 10.160.17 提高到 10.220.25;油菜施肥结构由 10.220.18 提高到 10.250.21;水稻施肥结构由 10.230.31 提高到 10.250.42。溧城 镇种田大户江海清今年种植的 1500 多亩水稻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亩增稻谷 30.6 公斤,亩节省化肥(折纯)2.25 公斤,按每公斤稻谷 2.6 元、每公斤肥料 按 4.6 元计算,亩增产节本 89.91 元,合计增加收入 13.5 万元。看得见、摸得 着的实惠,使他连连称赞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好处。 9、典型经验 9.1、推广示范土肥集成技术 为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商品有机肥应用、绿肥种植及秸秆原位全量还 田技术集中展示给广大农户,今年我站分别在南渡镇、社渚镇、别桥镇和天目 湖镇建立了土肥集成技术示范区,使广大农户一次性即可看到多项土肥技术成 果,有效地推动了土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9.2、采取有效手段,宣传推广测土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