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酒后驾车_第1页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酒后驾车_第2页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酒后驾车_第3页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酒后驾车_第4页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酒后驾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酒后驾车 一、注意事项 1. 本试卷由阅读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其中阅读资料参 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 2.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立即停止作答。 3. 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 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8 年 5 月,在成都一家技术公司工作的孙伟铭购买了一辆别克轿车,并在未取得 合法驾驶资格的情况下,长期无证驾驶并有多次交通违法记录。 2008 年 12 月 14 日 17 时许,孙伟铭在醉酒状态下驾车,与前面一辆同向行驶的轿车 追尾后并未停车,而是逃离现场继续向前行驶。 当车行至限速每小时 60 公里的“卓锦城”路段时,孙伟铭超速驾车越过道路中心黄色 双实线,先后撞向对面正常行驶 4 辆轿车,直至自己的轿车无法动弹。这起严重交通事故 共造成 4 人死亡、1 人重伤,财产损失 5 万余元。 2009 年 7 月 23 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孙伟铭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孙伟铭因 无证、醉酒驾车造成 4 人死亡、1 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且 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孙伟铭当 庭提出要上诉。 成都中院审理此案的审判长说,孙伟铭作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长期无证驾 驶并多次违反交通法规,反映出其对交通安全法规以及公共安全的蔑视;醉酒后,孙伟铭 仍驾车行驶于车辆、人群密集之处,发生追尾事故后,无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 财产安全,明知越过道路中心黄色双实线会发生与对面车辆相撞、车上人员死伤的严重后 果,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主观故意非常明显。 审判长指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危险犯,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只要实施该 行为即构成犯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最高可判处死刑。此 案的判决综合考虑了被告人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对被害人及家属所造成的无法弥补的 损失等因素。 2.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法处宣传科科长赵永强称,据统计,今年西安市上半年以 来,因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 239 起,死伤较多。饮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占 20%左右。 酒后驾车缘何愈演愈烈?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法处副处长王为首认为,目前法律法规惩处不能让酒后驾驶 者警醒。田雄志则指出,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处罚较轻。 私家车车主代表、青年作者周炜认为,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根源在于许多 人认为只要有钱,可缴纳罚款或赔偿就可以了事。 赵永强认为,许多人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出事大不了拿钱来摆平。 ” 前不久,一男子酒后驾驶一辆高档越野车在西安市南郊雁翔路上发生交通肇事,撞死 一人。但从当日凌晨 1 时到中午 12 时,在处理事故的交警办公室椅子上,酒后肇事者一直 在睡觉。 酒后驾驶承担多大责任?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律师金博认为,交通肇事罪引起争议,最大的问题正在于醉酒驾 驶肇事。成都孙伟铭案的判决结果(酒后驾驶致 4 死 1 伤,一审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 安全罪”判处死刑)我觉得不能接受 但如果按交通肇事罪判,处罚轻,民愤难平! 西安市莲湖区法院刑庭副庭长吴强国指出,目前我国对酒后驾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司法解释比较模糊,法律在交通肇事处罚的层次、标准是比较低。 新增醉酒驾车罪可能不可能 金博建议增加“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罪” ,只要有醉酒驾驶行为就触犯刑法。罪名确定、 刑罚细化、处罚加重这是科学处罚的需要,也是解决司法混乱的需要。 西安市雁塔区检察院侦监科检察官陈庆文认为,醉酒肇事应按交通肇事罪还是危害公 共安全罪处理,目前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能看跟哪个罪靠更合理。醉酒驾驶造成重大后 果,在刑法修正时应另设罪名。对醉酒驾驶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目前只能行政处罚,但 处于犯罪边缘的情况怎么进行治理是个问题。 吴强国认为,立法上应把醉酒交通肇事的刑罚提高,或者把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刑罚 单列出来,作为加重情节,对所有的人也是一种警示。 3. 日本是一个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处罚在法律上趋严规定的国家。就在今年 5 月, 日本福冈一起酒后驾车案的判决,再度引起了日本社会极大的关注。 两年前,22 岁的肇事司机今林大,在酒吧喝酒后超速驾驶,在跨海大桥上追尾一辆驶 往福冈的吉普车,导致吉普车冲出大桥护栏坠入海中,车内 3 名幼儿因撞击加溺水无一生 还。此事在日本引发了极大的社会震动。在该事件中,孩子父母侥幸逃生。在限速 50 公里 的跨海大桥上,今林大把小车开到每小时逾 80 公里,撞了前面的车子,不但没有刹车,反 而继续加速。当时该事件就上了读卖新闻的头版头条。事隔两年多之后,这场日本举 国关注的官司终于有了结果。今林大“危险驾驶致死伤害罪”成立,被判监禁 20 年。 在 2001 年,日本把违法驾驶导致死亡者的最高徒刑提高到 15 年。2005 年,日本又将 酒后驾驶导致死亡者的最高徒刑提高到 20 年。今林大被判 20 年,法理依据就来自这里。 很显然,这是一个趋严的法律架构。在 2001 年以前,日本关于交通肇事的法律规定,与我 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比较接近,最高只能判处 5 年有期徒刑。而在 2000 年,发生 了“小池大桥案件” ,无照驾驶者在人行横道轧死两名大学生。有关报道说,日本法学界和 民间人士由此发起了对法律进行修订的运动,37 万余人联署签名要求修改法律,惩治恶性 交通肇事行为。 2001 年 12 月 25 日,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害罪”的新法通过施行,在 2007 年还增 加了对摩托车肇事同样严厉惩治的条文。严刑的威慑力是显见的,近年来在日本已极少发 生酒后开车伤人的恶性事件。 4. 美国在防止交通事故方面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尤其以汽车保费的调节最为重 要。美国全国联网的事故记录体系和完善的保费计价制度,把开车安全和每个人的经济利 益紧密挂钩。夫妻俩共开一辆纪录良好的车,每年只需花不到 500 美元的汽车保费。而一 个有轻微违章记录的单身汉,每年很可能要为擦伤他人车辆等小事故支付好几千美元保费。 另一重要经验是严对酒后驾驶。除当场吊销执照和入狱一年,对造成生命伤害的酒后驾驶 员可以以二级谋杀罪起诉,最高可适用死刑。近年来认定酒后开车的血液酒精浓度标准更 是日趋严格,从 0.08%降到 0.05%,由于年轻人酒后开车的比例较高,针对 21 岁以下的驾 驶者,血液酒精浓度 0.01%就算酒后开车。 美国法律规定,当一个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 0.08%时驾车,被视为醉酒驾车。如果被 警察第一次抓住,要当场没收驾照,并被立即送到拘留处医疗中心,关押 12 至 48 小时, 理由是禁止他不清醒时再次上路。次日,这名司机要交纳数千美元的“保释金”以及 250 至 400 美元罚款才能走出拘留处,外加 75 美元医疗中心使用费,并吊销驾照一年。如果他 开的是商用车,那么还要通知他的雇主。如有第二次,罚款加倍,吊销驾照两年。以后再 抓,惩罚更重。 除了罚款外,司机还要重新到驾驶学校里上课,学习内容除了有关法律文件外,还包 括到医院里专门看护那些住院的交通事故受害者,看驾校播放的醉酒驾车造成惨不忍睹的 交通事故片。还有人被罚到道路上执勤,做 30 天至 90 天的社区服务劳动等。屡次犯错的, 甚至会被送去参观停尸房,让他们看在真实车祸中死亡者的残破尸体,希望他们从此警醒。 加拿大,规定凡酒后驾车者,罚款 1470 美元、监禁 6 个月,造成人身伤害的监禁 10 年,造成死亡的入狱 14 年。澳大利亚对醉酒驾驶重犯者,也是判刑 10 年。法国对酒后驾 车的司机,除了罚款与监禁外,甚至可能要没收汽车;新西兰酒后驾车要被吊销驾照,官 员酒后驾车要开除;在英国,如 10 年内有 3 次被判酒后驾车,就要被吊销驾驶执照。在司 法落实方面,英国的处罚往往很“具象” ,比如曾有一名 75 岁的男子酒后驾驶连撞两辆车, 被勒令在 2 个月内不得于上午 9 时至晚 7 时出门,警察还在他的腿上装了一个电子跟踪器, 以监视其行动。只有这样具体细致的“法律调整” ,才能确保有效地“治病救人” 。新加坡: 初犯者将受到 1000 至 5000 新元的罚款或者长达 6 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 1 年,并且 处罚金 3000 至 10000 新元;累犯者的罚金为 30000 新元及最长 10 年的监禁。 5. 在我国,目前尚没有“危险驾驶致死伤害罪”的罪名,在偏轻的“交通肇事罪”与 较重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也没有一个中间地带。这说明我们的法律是有缺失的。 中国对饮酒驾车惩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 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 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 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 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 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 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 6. 8 月 15 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 行动。一旦发现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 15 日,暂扣驾驶证 6 个月。 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要求,对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规定,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从严处罚,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一律暂扣驾驶证 3 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 15 日,暂扣驾驶证 6 个月;对一 年内 2 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 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 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要一律从重处罚。地方法规有其他 规定的,各地也要严格执行。 集中整治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调集优势警力,针对高发区域和高发时段,高密 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 刘金国说,对酒后驾驶,无论涉及什么人,不管什么理由,都要一视同仁,从严处罚, 绝不允许开口子,绝不搞下不为例,让酒后驾驶成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公安民警 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不处罚、从轻处罚或者为酒后驾驶违法人说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 任。 刘金国表示,此次全国性集中整治后,严厉打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仍将坚持不懈地抓 下去,实现常态化。 申论要求 一、 根据 3、4 的内容,比较分析日、美两国处罚酒后驾车的做法。(20 分)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 300 字 二、 结合给定资料,概括我国在处罚酒后驾车、酒后伤人事件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 谈谈怎样保障交通安全?(30 分) 要求:概括合理,分条作答,切实可行,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 500 字。 三、 根据材料内容,针对我国酒后驾车、酒后伤人事件,以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国家 作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1. 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 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 全文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一、日、美两国处罚酒后驾车的做法: 国民交通安全法教育与严格管理并用、立法规范国民遵守交通安全法、严刑处罚形成 国民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社会环境。 两国的不同: 日本更强调他律。日本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处罚在法律上日趋严加规定,以严刑 的威慑力,防止酒后驾车、酒后伤人的恶性事件;而美国是在社会环境引导和熏陶下的自 律和他律的结合。美国政府意识到防止国民酒后驾车、酒后伤人不仅仅靠法律的严惩,还 需要国民安全道德意识的提高。 两国做法的借鉴意义: 必须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将教育引导与严加处罚结合起来,引导国民遵守交通安全, 对酒后驾车、酒后伤人事件严刑处罚,最终通过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促使国民养成遵守 交通安全的习惯。 二、我国在处罚酒后驾车、酒后伤人事件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足以起到震慑酒后驾车的作用,对交通肇事罪的制度设计过分 偏重对行为后果的惩罚,阻碍了其预防作用的发挥。违法成本太低,是酒后驾车屡禁不绝 的最根本原因。 应从以下方面保障交通安全: 第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我们社会酒后驾车、酒后伤人事件的过 分容忍,酒后驾车肇事的犯罪成本始终高不起来,一些人甚至还有“酒驾怕什么,用钱就 能搞定”的想法,才不断制造着比车祸本身更严重、更弥散的社会负效应。 第二,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交管部门要加大对查处力度,形成严管重罚的高 压态势。在日常执勤执法中,加大对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查纠力度,充分利用酒 精测试仪等科技装备,对发现酒后的驾驶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让每个驾驶员都不敢 碰酒后驾驶的高压线。同时加强主要公路沿线的巡逻管控力度,打击酒后驾车违法行为, 确保道路的畅通及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 第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国民交通安全道德意识,使市民和司机意识到酒 后驾车的危害性,增强自觉守法意识。 三、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国家作用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达数万起。醉酒驾 驶“猛于虎”一点都不夸张。公共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而交通安全是公共安 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法律尤其是刑事法律固然应当倡导宽容精神,但并不意味 着矫枉过正以致“宽大无边” 。 交通安全管理,国家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