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表规范和实际意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51 次) 时间:2007/02/28 05:40pm 来源:哲医 *哲医诚挚说明*wOMoQJ 以下发表“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这是哲医以前研习脉经的心得。 需诚挚说明的是:发表此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感谢在本论坛对哲医有所批评和帮助的各 位同仁及老师,也是为了答谢“新用户” 和“珍珠” 、“古水流”等,而不是为了对脉象问题进行 学术交流。各位同仁和老师阅此文后,若有兴趣,可收存,若您以为有用,哲医甚慰。若 无兴趣,或认为无用,尚请勿责打扰。文中内容,若与近代脉书比较而言,有很大区别, 甚至有冲突,但决非哲医臆造,皆出于研习考悟脉经所得,其研习考悟过程,碍于文 字太多,恕哲医不能一一作答。深表歉意!vFSGt#m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53G2Jdv 脉诊的常用脉象,经历了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历史表明,脉经以前,脉象名称很 繁杂,多达数十种,一般没有严格的脉形规范。如浮、沉、大、小、滑涩、细、迟、疾、 代、钩、盛、躁、喘、数、弦、濡、弱、轻、虚、实、长、强、微、衰、急、散、毛、坚、 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 洪、满等。脉经成书时期,经古代医家筛选,脉诊的常用脉象定为二十六种。即浮、 沉、迟、数、滑、涩、长、短、洪、细、虚、实、弦、紧、缓、散、革、芤、微、濡、弱、 伏、促、动、结、代。这二十六种常用脉象都有一定的脉形规范,基本上可以概括对脉象 变化进行诊察的相关方面。这是脉诊形成完整体系和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从脉经以 后,历代医家都是沿用脉经流传下来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近两千年以来,后人对二 十六种脉象虽有补充,但总的看,都未超过脉经的水平。因此,迄今为止,常用脉象 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仍以脉经为典则。5,fsQZ= 脉经的记载表明,在脉诊形成独立学科的历史时期,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常用脉象 只有二十六种。并且,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分别针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这 二十六种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基本上概括了对寸口脉进行诊察的相关方面。如 脉体大小、长短、至数、脉位、脉形、脉律、脉势、流利程度、间歇次数或非窦性心律的 脉形等,所以,这二十六种脉象及其相兼脉,可以概括错综复杂的脉象,能够满足临床各 科“辨证论治” 的需要。:qJs,eO 然而,现已证实,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其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并未 全部流传后世,其中,有些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了,有的已被误解。由此导 致,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受到很大影响。比如,革脉、动脉、代脉、散脉、微脉、 缓脉等,这都是脉诊的常用脉象,但是,近代以来,这些脉象很少发挥作用,甚至很少有 人再用这些脉象。究其原因,是后人没有领会这些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因此,必 须将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充分挖掘出来,才能充分发挥脉诊的诊断作 用。Nh wp 1,浮脉 Jk(G-B 浮脉,古称“毛”脉,是临床最常用的脉象。既可为常脉,也可为病脉。它只反映脉位变化, 以“脉位浅在” 为构成条件,除此之外,不含其他因素,属单因素脉象。其指感特征是“举之 有余,按之不足”。0=dF0 据脉经记载,凡寸口脉在“一至七菽”之间,皆是浮脉。用“持脉轻重法”辨别浮脉,是 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的实际深度划分为十五个层次,即十五菽。以中间三层为 “中”,则一 至七层之间为“浮”。这是非常准确的辨别方法。loYT,$6gpYi$t 沉脉与浮脉的界限是不浮不沉之脉,即居中之脉。寸口脉在“七至九菽” 之间,即是不浮不 沉之脉。以此为界,七菽以上为浮脉,九菽以下为沉脉。按这种方法辨别浮脉和沉脉,都 非常准确。3H30P1.Q 3,数脉 0|P+8 数脉是单因素脉象,只反映脉的至数比正常快,除此之外,不含其他条件。凡一息六至 或六至以上,皆为数脉。其指感特征是“去来促急” ,这是脉的 “至数”达到“ 一息六至”或超过 “一息六至” 的指感特征。|G|QY6 辨别数脉,只需测定脉的至数即可。只要掌握了正常脉的至数,辨别数脉并不难。一般 认为,正常脉的至数是一息四、五至之间。这是辨别数脉的依据和界限。_ 脉经说:“数脉,去来促急”。这是数脉的指下形状和指感特征,并不是数脉的具体指 标。脉经另有夹行小字说:“一曰一息六七至” 。这夹行小字是否为 脉经原文无据 可知,重要的是,这夹行小字可以反映数脉不是固定不变的至数,可以有程度上的不同和 可容许的变化规范。即:凡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皆为数脉。所以,数脉有比较具体的 指标,是很容易辨别的脉象。J2mp3Z 内经记载了正常脉的至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 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 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由此可见,内经是以一息四、五至为正常至数,这是符合 实际情况的。所以,历代以来,都是以一息四、五至为正常脉的至数。如难经说:“脉 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所谓“ 一呼 再至、一吸再至”,是说一呼一吸脉四至。所谓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 ”,是说一呼一吸脉六 至。这说明,难经以一呼一吸脉四至为平人脉的最低至数,以一呼一吸脉六至为适得 病的病脉。一呼一吸四、五至之间,则是正常至数可容许的变化范围。明确了正常脉的至 数和所容许的变化范围,就等于明确了数脉的构成条件。因此,数脉的具体指标很容易掌 握。DRFE_n 数脉是常用的纲领脉。不含至数变化以外的其他条件,属单因素脉象,但可以是其他脉 象的构成条件。比如,促脉就兼“数” 的条件。并且,数脉常与其他不发生冲突的脉象相兼。 比如,浮数、沉数、弦数、滑数、洪数、细数等。在与这些脉象相兼出现时,数脉的至数 可以有程度上的不同。Une8O 4,迟脉 8ci(v 迟脉与数脉正相反,是脉的至数不及正常,除此之外,不含其他条件,属单因素脉象。 凡一息三至或不足三至者,都是迟脉。t%VMe 脉经说:“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这是将“ 呼吸三至”作为迟脉的基本条件,并 用“去来极迟” 表达迟脉可容许的变化范围。这种表达方法专业性很强,但受“道家”演说影响 很深,应予正确理解。所谓“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意思是说,以呼吸三至为迟脉的开端, 在此基础上,凡不足三至者,皆为迟脉。这是引用道家学说的“极” 字来表达迟脉的界限和 脉形规范,不能将“极”字认为是一般的形容词。否则,就不能正确理解迟脉的脉形规范和 实际意义。_y-59y| 由于古代医家以“呼吸定息”测定脉的至数,迟脉又是在至数减少的方向延伸,所以,迟脉 可容许的变化范围很小;它只能再包括一呼一吸二至、一呼一吸一至或一呼一吸不足一至。 从临床实践看,古代医家将迟脉的基本条件规定为“一息三至” ,是比较合理的。在实际操 作过程中,一呼一吸三至以下的脉象,可用计时法测定脉的至数,便于掌握迟脉的变化程 度。按计时法算,“一呼一吸三至 ”的脉象,约每分钟 50 次,与现代医学的“窦缓” 接近。所 以,凡每分钟 50 次或低于 50 次的心率,都是迟脉。这与中医理论并不相悖。 G=CPhAP/M 脉的至数变化虽然复杂,但总的说可分三类:一是正常脉象的至数,二是数脉,三是迟脉。 这三种脉象,可以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至数” 变化。4%giMU 5,洪脉2 脉经以后,很多脉书没正确理解脉经对涩脉的解释,结果,歪曲了涩脉的实际意 义。比如,脉诀说涩脉是“无力缓涩” ;寿世保元 说:“迟而无力为涩。”这些说法, 都不能反映涩脉的实际意义。所谓“迟而无力” ,质言之,是脉的至数和力度不及正常,并 不能反映脉的流利程度,故非涩脉。所谓“无力缓涩” ,质言之,是三种脉象相兼,并不能 说明涩脉是什么。这一类说法,都未明确涩脉是针对脉的哪一个方面进行诊察,说到底是 混淆了涩脉的实际意义。6cF3R 对涩脉阐释最确切而无弊端的,首推唐代王冰。其曰:“涩者,往来时不利而蹇涩也。” 脉诀刊误对涩脉的论述也比较确切,其曰:“脉来蹇涩,细而迟,不能流利圆滑。” 这 些说法,在文字上虽有不同,其基本性质是一致的,都能反映出涩脉是针对脉的流利程度 不及正常。(T“N 涩脉也是常用的纲领脉之一。它与滑脉具有同等重要的诊断作用,但因操作技术较难掌握, 往往影响对涩脉的辨别。必须明确,涩脉是单因素脉象,只反映脉的流利程度不及正常, 既有可容许的变化范围,也可以有程度上的不同,并不是必须具备因辅助性解释所涉及的 条件才能构成涩脉。简单说,只要脉的流利程度较差,达不到正常的流利程度,即是涩脉。 %|pt2M1 9,长脉 hjuy18Y8 长脉是单因素脉象,以脉体“长” 为构成条件,除此之外,不含其他因素。其指感特征是寸、 尺两端超过本位。“xPr 10,短脉qoeF=nBB 短脉是单因素脉象,以脉体“短” 为构成条件,除此之外,不含其他因素。其指感特征是寸、 尺两端不及本位。;x)ql 23,实脉/4/A 实脉是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以“大而长微强” 为主要构成条件。其中,脉体 “大”是必备条件。 其实质,是脉体“大”再兼而“ 长” 和“微强”。必须弄清什么是“微强”,才能说明实脉的脉形规 范和实际意义。/jL$ 脉经以前,实脉也是概念性的脉象,凡脉来有力即为实脉。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脉证并治第六说:“脉数虚者,为肺痿 脉数实者,为肺痈” 。所谓“脉数虚”,即数而无 力。所谓“脉数实”,即数而有力。这说明,脉经以前的实脉和虚脉,都是概念性的, 主要是指脉的有力无力。!EcO 据考证,近代脉书将代脉说成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的脉象,主要是误解了 “五十动而不一代”的传统理论。如果弄清“五十动而不一代”的出处和实际意义,可以证实: 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是针对气血运行“五十周身” 而言的,其中,所谓“ 代”,并非“止”的 意思,而是气血运行“二十八经 ”每循环一“周” 或每更代一“ 经”为一代。mUH,Ni 灵枢根结篇说:“五十动而不一代,以为常也 ”、并说: “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 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 脏无气。”这是针对气血昼夜运行 “五十周身”而言的。古代医家将人体气血昼夜运行五十周 身称为“五十营”,对此,灵枢五十营篇有详细解释,如: “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 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 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一万三千 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与身。”这是古代医家用二十八经阐释气血运行的基本理论,受天文学 的影响很深。古人认为,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脉(即二十八经),日行二十八宿为 一昼夜,气血运行二十八经为一周身。二十八经总长度为十六丈二尺。一呼一吸为一息, 一息气血运行六寸。二百七十息气血运行十六丈二尺,为一周到身。一昼夜共一万三千五 百息,气血运行五十周,称为“五十营” 。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以为常也”,就是按这种方 式计算得来的。比如,若脉动五十次而不更代一经,说明气血在二十八经的运行正常。若 脉动不满五十次就更代一经,说明气血运行不正常。由此说明,所谓“四十动一代” 、“三十 动一代”、“ 二十动一代” 等,都是指脉的更代,而不是说脉“间歇” 。这是因为,气血运行于 二十八经,绝不是每“间歇”一次才更代一“经” ,而是循环交替,周流不息。因此,不能将 “一代”认为是“一止”。C“_k1i 若将代脉说成“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许多传统说法解释不通。比如,中医有 “妊娠三月见代脉,是为常脉” 的传统说法。近代脉书将这种代脉也认为是脉有 “一止”或“ 间 歇”,并说“ 因妊娠初期,胎形未定,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不相接续,故可 见代脉。但止数不多。”这种解释似乎合情合理,其实不对。“ 妊娠三月见代脉”,实际意思 是说,女子妊娠三月,开始更代为妊娠脉,而不是出现“间歇” ,更不是“良久方来”。若妊娠 三月脉有“间歇”,绝不可认为是常脉,否则,将会误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数据通信机务员岗位职业健康及安全技术规程
- 公司海洋测绘员应急处置技术规程
- 毛笔制作工道德考核试卷含答案
- 实验动物繁殖员发展趋势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氯丁橡胶装置操作工班组评比测试考核试卷含答案
- 采输气仪表工岗前工艺分析考核试卷含答案
- 呼吸机操作摘要教案(2025-2026学年)
- 2025正式员工劳动合同范本标准
-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公开课教案关心别人的小麻雀(2025-2026学年)
-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三例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特钢棒材制造市场深度评估及行业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 幼儿园课件:《体能大循环的有效开展策略》
- 2025见证取样员考试试题带答案
- 医疗器械委托生产课件
- 招投标自查报告和问题整改指导
- 《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建筑垃圾现场分拣作业流程方案
- 2022利达消防LD6901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Linux)使用说明书
- 8.2 守护正义(课件)-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储能电池产品售后服务与维保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