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bis为50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_第1页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bis为50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_第2页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bis为50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_第3页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bis为50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 BIS 为50 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首席医学网 2010年06月29日 10:11:08 Tuesday 【摘要】 目的 以脑电双频指数(BIS)50 5作为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观察3种不同麻醉方 法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 组)、异丙酚静脉麻醉组 (P 组) 、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 (C 组)。 术中维持 BIS 为50 5,血压和心率波动均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麻醉诱导后到手术 探查结束期间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和 BIS 值。结果 麻醉诱导后3组 BIS、收缩压(SBP) 和 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 (F=4.1419.29,q=8.05 12.31,P0.05); 探查时,P 组、S 组 HR 和 SBP 上升明显高于 C 组,差异有显著性 (q=3.444.67,P0.05)。见表1 。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 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表1 各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 (n=20,s) 组别性别0.3 m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以 10 mL/(kgh)速度静滴乳酸林 格液。连接心电图(ECG)、血压 (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 BIS 监测,桡动脉穿刺置管, 监测直接动脉压(ABP)。病人安静后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3 g/kg 后, S 组开启七氟醚挥发罐(喜保福宁,丸石制药株式会社),吸入体积分数为0.06的七氟醚;P 组启动异丙酚(得普利麻,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TCI 泵 (Diprifusor TIC 系统,英国 AstraZeneca 公司生产),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 mg/L ;C 组以1 mg/L 作为恒定的靶控浓度启 动异丙酚 TCI 泵,并同时开启七氟醚挥发罐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的体积分数为0.05。S 组 和 C 组氧流量均为6 L/min。根据 BIS 变化调节 C 组七氟醚的吸入浓度、P 组异丙酚血浆 靶浓度。待 BIS 降至75 后再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2 mg/kg。经面罩纯氧通气3 min,至 BIS 降至55以下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接 Narkomed GS 麻醉机行机械控制通气,氧流量 调为1 L/min,调节潮气量及呼吸频率使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维持在3.994.66 kPa。至手术缝皮前维持 BIS=505。气管插管1015 min 后手术开始。手术切皮前2 min 每组分别追加芬太尼2 g/kg。血压和心率超过基础值的30%,则给予扩血管药,但此类病 人被排除在本文资料之外。 1.3 监测指标 应用 Philips Agilent M1205 V24多功能监护系统(Philips 公司,德国), 监测病人入室后 麻醉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前) 、气管插管后即刻(0 min)、插管后3 min、插管 后6 min、切皮即刻 (0 min)、切皮后5 min、探查即刻心率(HR)、收缩压(SBP) 和平均动脉 压(MAP)。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6.0及 PPMS 1.5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s 表示,数据间比 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各组入室至手术探查结束前 BIS 值的变化 麻醉诱导前 3组病人 BIS 值均处于 9698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诱导后明显下降,维持在50 左右,各组 BIS 值在各 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2 各组入室至手术探查结束前各指标变化比较 与基础值相比较,3组病人插管前 HR 无明显变化,但 SBP、MAP 均下降 (F=4.1419.29,q=8.05 12.31,P0.05)。插管 即刻,HR 和 SBP 均上升,且 P 组、S 组上升较 C 组差异有显著性 (q=3.095.01,P0.05);插管6 min 至切皮5 min 期间3组 HR、SBP 变化无显著差异;探查 期间,P 组、S 组 HR 和 SBP 上升明显高于 C 组,差异有显著性(q=3.444.67,P0.05)。 见表2。 3 讨 论 合适的麻醉深度要求手术中在可逆性意识消失的基础上,有效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血 压、心率变化、体动反应及内分泌反应。因此,麻醉深度监测理应包含反映意识水平和应 激反应两部分的指标。BIS 作为目前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指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 于布为3研究表明,麻醉中 95%病人不发生术中知晓的 BIS 平均值为63,99%病人不发生 术中知晓的 BIS 值53。为确保病人术中无知晓, 术后无记忆 ,麻醉深度宜维持于 BIS50。 而且 BIS 监测下的麻醉,药物用量较少,病人术后苏醒较快;可提供快速清醒和拔管的指征,提 高病人术后苏醒质量,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病人术后意识恢复更完全,术后恶心、呕吐发 生率更低;可使麻醉维持更为平稳。 目前,关于 BIS 能否预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体动反应仍然存在争议。因为 BIS 主 要反映的是大脑皮质的电活动,而机体对手术等伤害性刺激产生的运动、血流动力学参数 及内分泌的变化是发生在皮质下中枢的反应。虽然有研究显示,BIS 能预测插管及切皮等 刺激的体动及血流动力学反应4;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BIS 不能准确预测置喉镜和插管时 血流动力学反应5 。因此,通过不同药物的合理组合,使手术中 BIS 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 参数变化相一致,则可以保证意识水平与应激反应的控制保持一致,BIS 就有可能较好地 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七氟醚是一种酯类吸入全麻药,血 气分配系数低,麻醉诱导过程迅速、平稳,呼吸 道刺激性小,循环表2 各组病人不同时间点各监测指标变化的比较 抑制轻微。七氟醚吸入诱导能够提供一个合适的麻醉深度,能较充分地抑制气管插管 对机体的刺激。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的静脉全麻药,该药麻醉效能强、起效快、 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副作用少。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能明显抑制交感神经张力,较为 完全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同时避免了严重的循环干扰。芬太尼为阿片类镇痛 药,可显著减轻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机体反应。 本研究中,3组病人诱导后的心率无明显变化,SBP、BIS 虽下降,但仍在基础值的30%以 内。气管插管即刻 P 组和 S 组 HR、SBP 均高于 C 组,差异有显著性;探查时,刺激增大, 3组 SBP 均有上升趋势,但 P 组和 S 组 SBP 变化高于 C 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气管插管6 min 到探查期间,3组的 SBP 差异虽无显著性,但 C 组较其他两组波动幅度小。其机制可 能与七氟醚兼有的镇痛作用有关。CAMPAGNA 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脊髓的 NMDA 受体 是吸入麻醉药物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作用的重要靶位。本研究中维持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