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精编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精编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精编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精编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编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无论是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普通市民对文化消费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创意、技巧与才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比拼归根到底是文化人才素质的较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和明显错位,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不上城市文化日新月异的脚步。在偏远、贫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总量少、质量相对较差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主要瓶颈。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摘编自范周、萧盈盈城市文化消费的巨大缺口,从哪里填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B大多数城市在开发文化资源时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C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在近些年逐渐扩大,这直接催生了我国文化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D在我国中部、东部、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具有优势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来说明目前我国在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依旧存在很大问题。B作者在论证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的问题时,也暗含了提升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建议。C文章两次以北京为例但作用不同,第二次意在说明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依然存在不小缺口。D文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一个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突破单向供给模式时,该城市的文化发展就有了基础。B改变“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需要城市文化建设者重视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C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关注城市文化环境的创建,也需要关注市民文化消费潜力的挖掘。D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说到底要培养文化人才,因为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创意、技巧、才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药岑燮钧李老汉回来时,神情有些黯然。这人说没就没了。 三个月前,他去中医院配药。在窗口,一个人指着他说:“哟,你不是老李头吗?”原来是两年前省城同住一病房的老张,他也是来配药的。病友见病友,两眼泪汪汪。“啊哟,老李啊!我几次问过那个主治医生,都说没见你来复诊。” 李老汉说:“我命贱。”医院来过两次随访电话,催他去检查,他都没去。老张是公家人,公费,不一样。老张告诉他又动了两次手术。一次是肝癌复发,一次是心脏里放了个支架。李老汉想,这得花多少钱啊。他有了农村医保卡,配药是便宜了,可是也只能吃中药,那种很贵的西药早停掉了。“你现在还好吗?” 李老汉告诉他,甲胎蛋白有点往上升,医生让他赶紧去大医院复查一下。老张说,赶紧做个加强CT,如果又有了小瘤子,赶紧做掉。 有一次桥头闲聊,有人告诉他:你得的是肝癌,村里人都知道,就你自己不知道。李老汉心里一惊,当晚没吃饭。但他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心想,反正现在还活着,随它。第二天,还是桥头闲聊。这一次回到家里,他又说想去省城检查一下。老伴说给儿子说过了,儿子说年底前陪他去一趟。儿子做生意舍了本,把爹娘的老本都扔进去了,讨债的不断,回家都难。 “年底年底,医生说越快越好!到年底,还不知道我人在不在呢!”李老汉忍不住发脾气。这话说过也就说过。老伴抹眼泪。儿子进门,也是低头走路,不敢看人。他有时想,这也是命定的,随它!有时老伴催他吃中药,他一边吃,一边喃喃自语:中药是骗人的! 尽管骗人,他还是一星期一次去配药。 他收破铜烂铁,卖了钱自己保管。老伴把钱给儿子,他说过几次,也随她。他肯定先死,苦头是她吃。有一天,老伴告诉他,老张没了。 原来是老张的女人打来的电话,说老张还留着很多药,跟李老汉以前吃的是一样的。老张临死前交代过,送给李老汉,也不枉病友一场。 李老汉带着家里的一袋玉米棒和地瓜,收破铜烂铁时拐弯去了一趟老张家。小区里不让进,他就给张嫂打电话。张嫂出来,人也瘦了不少。他接过一大袋药,一连声说谢谢。他拿出了地瓜和玉米棒,说是自家种的,没打药水,干净的。两人唏嘘了一阵,别过。 李老汉想想,心里还是有点难过。老张是个热心人,每次买早点,总是扔给他一份。不挂针时,还下棋。两个人在一起的一个月,是李老汉这辈子最安闲、最滋润的日子。 李老汉出了城,过了村,在庄稼地边停了下来。打开袋,看里面的药,果然,那种西药在,而且有十瓶。他一阵高兴,收拾好,绑紧了袋口,怕掉了。回到家,老伴不在,该是去地头了。 他拿出那袋药,有西药,有中成药。他打开那种西药的瓶盖,揭开密封的锡纸,里面是一团棉花。拿出棉花,里面是熟悉的七颗药,小小的,很不起眼。但他知道,要两百多元钱。一天一颗,只能吃一星期。这十瓶,可以吃两个多月。一想起两千多块钱,他就觉得太欠人情了。尽管是老张送的,但白拿人家的东西,到底过意不去。他想,以后去城里配药,再送些干净的菜蔬过去,也算是表表自己的心意。 李老汉的手很粗糙,他小心翼翼地把药倒出来,结果连着倒出了三颗。他用老茧开裂的手指把其中两颗捏起来放进瓶去。老眼昏花,笨手笨脚,听见一颗“的”的一声,掉在瓶沿,滚下去了。他赶紧寻找,可是找不到。桌下也看了,好像没有。开着了所有的灯,还是不见踪影。他到处找老花镜,好不容易找着,趴在地上,一边看,一边用手抚过去。这时,他看清楚了,一颗药正掉在痰里。他拿起来,轻轻一擦,手指上就沾上了糖衣和痰.又倒了一口水,在水里洗了一下,怕化了,又很快拿出来,放进了嘴里,用水吞下. 一会儿,满舌根的苦味,蔓延开来。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4期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啊哟,老李啊!”老张见到老李十分惊喜,面对老张的热情,老李却用“我命贱”冷言相对,意在表现他朴实却不懂礼貌的性格。 B“他有了农村医保卡,配药是便宜了,可是也只能吃中药,那种很贵的西药早停掉了”,表明普通的医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重大疾病给农民带来的困难。 C李老汉儿子这个人物,着墨不多却能让读者明白,这是一个不懂经营、不懂孝道、忘恩负义的败家子,是当今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D 小说细节描写突出,李老汉捡拾掉在地上的药粒吃下的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勤俭节约的美德。5.张老汉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5分)6.小说以“药”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予以探究。(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 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注释:廨(xi)舍:官署,官舍。 谳(yn):审案定罪 10. 下列选项,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王素重成龙A完璧归赵 乃使其从者衣褐 B卒廷见相如 空以身膏草野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单于壮其节 天雨雪11.下列选项中,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3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徒见欺何以复国 而君幸于赵王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为百姓所称求人可使报秦者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A B C D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B. 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征召、晓谕、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檄成龙造浮桥济师”一句中,檄也是声讨的意思。 C. 于成龙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就因政绩卓异而被总督推荐;后来他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福建按察使等职,任职这些地方,他多行善政,政绩同样很突出。 D. 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他本人却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4分)(2)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夕 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上句描写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东风送我经过楚城,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然而家书长年断绝,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15.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韩愈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不同的从师态度,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2. 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两句是:“ ,_”。3. 白居易琵琶行中写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的两句是“ ,_”。4. 李白蜀道难中写蜀道盘旋曲折的两句是:“ ,_”。5.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表现夔州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_”。三、语言文字运用( 22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记者到工厂采访,当他们看到现代化的大楼拔地而起、气贯长虹时,不停地啧啧称赞。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不言愁。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着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运行轨迹。有人热衷于独占鳌头,一枝独秀,亦有人倾心于隐于花丛,如坐春风。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B.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基地。D.家风即便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19.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个字。( 4分) 答: 。20.根据图标提供的信息,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 (1) 将目前中国海归(归国留学生)创业的主要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40个字。( 3分 )答: 。(2) 请你针对海归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30个字。( 3分 )答: 。21.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6分 ) 答: 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必须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你可能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需的,他会使你成为一只更好的铅笔;不要过于固执,要勇于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勇于改正它;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最里面;在你走过的地方,都必须要留下痕迹,尽管在留下痕迹的时候要消耗你的生命,但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 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何启发?请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选择你感触较深的二到三句话为基础进行写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清楚;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本次作文训练重点:观点表达简洁明了;全文结构清晰完整,学会横向展开议论。玉溪一中2020届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无论是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普通市民对文化消费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创意、技巧与才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比拼归根到底是文化人才素质的较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和明显错位,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不上城市文化日新月异的脚步。在偏远、贫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总量少、质量相对较差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主要瓶颈。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摘编自范周、萧盈盈城市文化消费的巨大缺口,从哪里填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B大多数城市在开发文化资源时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C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在近些年逐渐扩大,这直接催生了我国文化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D在我国中部、东部、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具有优势的。参考答案B解析A选项原文中的表述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并没有提到“核心”这一重要概念。C选项“直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D选项原文的表述是“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没有提到“西部较发达地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来说明目前我国在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依旧存在很大问题。B作者在论证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的问题时,也暗含了提升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建议。C文章两次以北京为例但作用不同,第二次意在说明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依然存在不小缺口。D文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参考答案D解析文章没有用到比喻论证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一个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突破单向供给模式时,该城市的文化发展就有了基础。B改变“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需要城市文化建设者重视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C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关注城市文化环境的创建,也需要关注市民文化消费潜力的挖掘。D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说到底要培养文化人才,因为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创意、技巧、才华。参考答案A解析“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基础”的定位在原文中并没有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药岑燮钧李老汉回来时,神情有些黯然。这人说没就没了。 三个月前,他去中医院配药。在窗口,一个人指着他说:“哟,你不是老李头吗?”原来是两年前省城同住一病房的老张,他也是来配药的。病友见病友,两眼泪汪汪。“啊哟,老李啊!我几次问过那个主治医生,都说没见你来复诊。” 李老汉说:“我命贱。”医院来过两次随访电话,催他去检查,他都没去。老张是公家人,公费,不一样。老张告诉他又动了两次手术。一次是肝癌复发,一次是心脏里放了个支架。李老汉想,这得花多少钱啊。他有了农村医保卡,配药是便宜了,可是也只能吃中药,那种很贵的西药早停掉了。“你现在还好吗?” 李老汉告诉他,甲胎蛋白有点往上升,医生让他赶紧去大医院复查一下。老张说,赶紧做个加强CT,如果又有了小瘤子,赶紧做掉。 有一次桥头闲聊,有人告诉他:你得的是肝癌,村里人都知道,就你自己不知道。李老汉心里一惊,当晚没吃饭。但他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心想,反正现在还活着,随它。第二天,还是桥头闲聊。这一次回到家里,他又说想去省城检查一下。老伴说给儿子说过了,儿子说年底前陪他去一趟。儿子做生意舍了本,把爹娘的老本都扔进去了,讨债的不断,回家都难。 “年底年底,医生说越快越好!到年底,还不知道我人在不在呢!”李老汉忍不住发脾气。这话说过也就说过。老伴抹眼泪。儿子进门,也是低头走路,不敢看人。他有时想,这也是命定的,随它!有时老伴催他吃中药,他一边吃,一边喃喃自语:中药是骗人的! 尽管骗人,他还是一星期一次去配药。 他收破铜烂铁,卖了钱自己保管。老伴把钱给儿子,他说过几次,也随她。他肯定先死,苦头是她吃。有一天,老伴告诉他,老张没了。 原来是老张的女人打来的电话,说老张还留着很多药,跟李老汉以前吃的是一样的。老张临死前交代过,送给李老汉,也不枉病友一场。 李老汉带着家里的一袋玉米棒和地瓜,收破铜烂铁时拐弯去了一趟老张家。小区里不让进,他就给张嫂打电话。张嫂出来,人也瘦了不少。他接过一大袋药,一连声说谢谢。他拿出了地瓜和玉米棒,说是自家种的,没打药水,干净的。两人唏嘘了一阵,别过。 李老汉想想,心里还是有点难过。老张是个热心人,每次买早点,总是扔给他一份。不挂针时,还下棋。两个人在一起的一个月,是李老汉这辈子最安闲、最滋润的日子。 李老汉出了城,过了村,在庄稼地边停了下来。打开袋,看里面的药,果然,那种西药在,而且有十瓶。他一阵高兴,收拾好,绑紧了袋口,怕掉了。回到家,老伴不在,该是去地头了。 他拿出那袋药,有西药,有中成药。他打开那种西药的瓶盖,揭开密封的锡纸,里面是一团棉花。拿出棉花,里面是熟悉的七颗药,小小的,很不起眼。但他知道,要两百多元钱。一天一颗,只能吃一星期。这十瓶,可以吃两个多月。一想起两千多块钱,他就觉得太欠人情了。尽管是老张送的,但白拿人家的东西,到底过意不去。他想,以后去城里配药,再送些干净的菜蔬过去,也算是表表自己的心意。 李老汉的手很粗糙,他小心翼翼地把药倒出来,结果连着倒出了三颗。他用老茧开裂的手指把其中两颗捏起来放进瓶去。老眼昏花,笨手笨脚,听见一颗“的”的一声,掉在瓶沿,滚下去了。他赶紧寻找,可是找不到。桌下也看了,好像没有。开着了所有的灯,还是不见踪影。他到处找老花镜,好不容易找着,趴在地上,一边看,一边用手抚过去。这时,他看清楚了,一颗药正掉在痰里。他拿起来,轻轻一擦,手指上就沾上了糖衣和痰.又倒了一口水,在水里洗了一下,怕化了,又很快拿出来,放进了嘴里,用水吞下. 一会儿,满舌根的苦味,蔓延开来。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4期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E“啊哟,老李啊!”老张见到老李十分惊喜,面对老张的热情,老李却用“我命贱”冷言相对,意在表现他朴实却不懂礼貌的性格。 F“他有了农村医保卡,配药是便宜了,可是也只能吃中药,那种很贵的西药早停掉了”,表明普通的医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重大疾病给农民带来的困难。 G李老汉儿子这个人物,着墨不多却能让读者明白,这是一个不懂经营、不懂孝道、忘恩负义的败家子,是当今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H 小说细节描写突出,李老汉捡拾掉在地上的药粒吃下的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勤俭节约的美德。【答案解析】4.B(A项,“冷言相对,意在表现他朴实却不懂礼貌的性格。”的分析不恰当,李老汉是一个直爽的人,“我命贱”应该是他的自嘲语。“不懂孝道”“忘恩负义”等是对小说人物的曲解。C项,“生动地表现出了他勤俭节约的美德”的分析错误,表现的是他对“药”的珍惜,也流露出作者的辛酸与同情。)5.张老汉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案】:推动情节发展。张老汉临终交代将生前没有吃完的药送给老李,引出张老汉的老伴送药,李老汉取药、吃药等情节。与李老汉形成对比,同样得了重病,张老汉能够按时检查,买药吃药,李老汉却只能配点中药吃,突出了李老汉生病得不到救治的窘境。丰富小说的思想意蕴。张老汉身上体现出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等优良的人格精神,给小说以温馨动人之感。(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6.小说以“药”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予以探究。(6分)【答案】:“药”是小说行文的线索,牵动着小说的主要情节。李老汉与张老汉两位病友因为配药而再次相见,“药”一直推动者着情节的发展。 表现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物个性。李老汉无钱买药治病,突出其因患重病而陷入绝境的不幸;张老汉离世前不忘帮助病友,表现其慷慨、热情的品质。 表现小说主旨。小说通过李老汉身患癌症却因无钱买药而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故事,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的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希望人人都能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障。 (每点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 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B C D 【解析】:选B B项,“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解析】:选CE A项,错在“比更重要”。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D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4分)【答案】:(1)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2)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3)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4)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每点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注释:廨(xi)舍:官署,官舍。 谳(yn):审案定罪 10. 下列选项,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王素重成龙A完璧归赵 乃使其从者衣褐 B卒廷见相如 空以身膏草野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单于壮其节 天雨雪【答案】C 解析例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