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_第1页
上海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_第2页
上海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_第3页
上海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_第4页
上海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期中考试试卷 201111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总分 150 分) 一、选择题(共 70 分) 以下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史学家傅斯年说:“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 们处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他的观点 是 ( ) A. 不应该补全材料 B不应该解释史料 C. 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 D. 应坚持过去之说 2、 “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 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 化的开始” 。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理解文中“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 A世界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3、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 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 导致上述 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4、 “西元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路德金在萨克森选侯教堂张贴有关赎罪券辩 论之邀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 ”以上有关宗教改革的引文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即( ) A. 时间 B.地点 C.人物 D.评价 5、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 “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 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 节制。他 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 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 势欺人;其平民能 够参与政治,却并未 导致混乱。 ”伏 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统一之后的德意志 6、1 620 年 , 101 名 移 民 乘 “五 月 花 号 ”船 前 往 北 美 , 上 岸 前 在 船 上 签 订 了 一 项 公 约 : “以 上 帝 的 名 义 共 同 庄 严 签 约 ,结 成 文 明 国 家 。”他 们 宣 告 所 期 望 的 “文 明 国 家 ”实 现 的 标 志 是 ( ) A莱克星顿枪声 B 独立宣言颁布 C 合众国宪法制定 D南北战争胜利 7、 “他将革命期间自由与民主的精神和 资产阶级的利益予以巧妙的 结合,其 对外征伐与扩 张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冲击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变革” 。 “他”是( ) A拿破仑 B伏尔泰 C俾斯麦 D华盛顿 8、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传统游戏中的“锤 2 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真实内涵 B贴切,说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C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D不妥,三权分立不仅仅是制约的关系 9、 “我们很弱不能跑或跳。我们整天拖着重担。通过黑暗的煤矿地下道或整天驾着铁轮 在工厂里团团转。 ”以下四项与上文现象有关的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10、从 18 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 明” ,所以“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 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推动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11、19 世纪早期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病日益显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应 运而生,以下属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欧文 傅立叶 伏尔泰 圣西门 孟德斯鸠( ) A B C D 12、美国史学家本特利认为,近代沙俄的一场军事上的挫败“ 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 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 ”从而需要“实施大范围改组计划”。本特利所言的“军事上的挫败” 和“实施大范围改组计划” 分别指的是( ) A君士坦丁堡陷落彼得一世改革 B克里米亚战争废除农奴制改革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临时政府改革 D第一次世界大战 建立苏维埃政权 1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 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B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不同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D思想文化历史渊源不同 14、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 1866 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 族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1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 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 讲的“西方的挑战”是指 ( ) A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B提出“修约” ,扩大市场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16、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 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 悖于经文” (张之洞劝学篇 )下列四项中已经突破上述观点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立国根本,尚礼义不在技艺” C “师夷长技以自强” D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7、校徽不仅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有的还铭刻着诞生的记忆。右图是中国某著名大学 的校徽,它所留存的诞生时的记忆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3 C清末新政 D五四运动 18、 “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 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 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19、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 有 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 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引自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 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无如虏廷仍未觉悟,派兵来鄂,与民军为难,我 辈宜先驱逐在汉口之敌,收复北京,以完成革命之志。 ”文中的“革命”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21、下图为 18331915 年“共和” 、 “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 统计图。19051913 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不包括:( )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三民主义思想影响 新文化运动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 A B C D 22、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当时的资料,其中最可质疑的是( ) A事变制造者留下的日记 B日本媒体当时传播的照片 C东北军将士的回忆 D日本政府新近解密的档案 23、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商,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 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24、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这里“科学”的含义包括 ( ) 4 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科学法则 A B C D 25、近代中国自行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 ( ) A唐胥铁路 B上海吴淞铁路 C北京颐和园铁路 D京张铁路 26、近代民间杜团在传播西学鼓吹政治变革改良风俗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 民间社团发端于 ( ) A义和拳 B强学会 C上海商务总会 D新民学会 2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为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 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 ) A工部局 B巡捕局 C公董局 D上海道台 28、已知 2010 年是农历庚寅年,则 2011 年应该是农历的: ( ) A丁亥年 B戊子年 C己丑年 D辛卯年 29、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你认为史学价值较大的是( ) A.禹乃遂与益,后覆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博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 人 父 鲧 功 之 不 成 受 诛 , 乃 劳 身 焦 思 , 居 外 十 三 年 , 过 家 门 不 敢 入 。 摘 自 史 记 夏 本 纪 B.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 ,张宝称“地公将军” ,张梁称“人公将军” , 申言于众曰:“今汉运数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 四方百姓, 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 摘自三国演义 C.洪武二年令:“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人户,许各以原根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 治罪,仍从原籍。 ” 摘自万历丈明会典 D.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是,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 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摘自刘祚昌 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篇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 0、1、l、3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 不得分。 30、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 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 )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31、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资产阶级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32、 1815 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 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 l789 年大革命的爆发到 5 1815 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 26 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 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 B分析法国在 19 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C介绍从 1789 到 1815 年法国经历了 26 年的动荡 D陈述 19 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33、以下不平等条约中涉及到在长江沿岸开辟通商口岸的有 (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 80 分) 34、两个“聋子”的对话 材料一 二百年前,大英帝国以给乾隆祝寿为名向中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 使团,分乘五艘船只,浩浩荡荡, 经过 10 个月的航行,于 1793 年 7 月底到达天津大沽口外, 并于 9 月 14 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 法阿兰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撞击 材料二 (1792 年 英 国 使 者 马 戛 尔 尼 出 访 中 国 )这 就 是 历 史 赋 予 远 东 和 远 西 的 机 会 。但 是 聋 子 地 球 上 最 强 大 的 聋 子 之 间 的 对 话 使 这 个 机 会 付 诸 东 流 。欧 亚 大 陆 的 两 极 在 50 年 里 将 从 文 化 冲 突 变 成 兵 戎 相 见 。 法阿兰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撞击 问题:(10 分) (1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戛尔尼访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 分) (2)怎样理解马戛尔尼出访中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聋子之间的对话? ”(4 分) (3 )列举“欧亚大陆的两极在 50 年里兵戎相见”的主要事实。 (2 分) (4 )为什么说马戛尔尼访华是“历史赋予远东和远西的机会 ”?(2 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 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 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 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 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 对任 何人负责。 ” 材料二 美国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 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 权自由 权和追求幸福的 权利 为了保障这 些权利,政府才得以建立于人 类之中,而且必 须经社统治者同意,才能获得其正当权力。 ” 6 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 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部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 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哥垒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 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会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 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七条私有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 利 人权宣言 材料四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 “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 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 自无讨论之余地。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3 分) (2 )根据材料二, 独立宣言 认为主权归属于谁?(1 分)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中 的哪些重要观点。 (2 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颁布人权宣言 的经济原因, (1 分)并推断人 权宣言批判的对象。 (1 分)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 分)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 近代中国的哪部宪法?(1 分)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2 分) 36、近代中日政治改革之差异 材料: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 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 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 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 年 11 月 25 日) 问题:(8 分) (1)为了“打破鸡蛋” ,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 (2)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 分) (3)“维新派的目标”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2 分) 37、革命之途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 2008 年 5 月 4 日开始在国内 113 个城 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下图是火炬所经 过几个代表性地点。 7 图 1:遵义会议召开原址 图 2:井冈山毛泽东旧居 图 3:中共一大会址 图 4:红军会宁会师楼 问题:(10 分)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 ,并写出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 意义。 (1 )排序:图( ) 图( )图( )图( ) (2 分) (2 )历史意义:(8 分)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38、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问题:(13 分) (1)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图示例,简述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3 分) (2)世界历史经历了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的工业文明孕育降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多种 现代化模式基本形成的过程。请叙述 15、16 世纪开始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现代化的世界 进程。 (10 分) 方 面 主要内容 经济上 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上 思想文化上 生活上 8 39、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 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 年) 175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900 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 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 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 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 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 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 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 分) (1 )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 分) (2 )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 分) (3 )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 分) (4 )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15 分) 9 2010 学年第一学期田家炳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70 分) 以下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A B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B D B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B B B D A B A D C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每 选项的分值可能力 0、1、1、3 分。选出 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得分 3 分 1 分 1 分 0 分 30 B C D A 31 A B C D 32 D A B C 33 C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 80 分) 34 (10 分) (1)答案 1: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原料和市场(2 分) 。或与清政府谈判以改善两国的 贸易,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等(其它言之成理也可) 。 (2)答案 1:当时英国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成为西方的第一资本主义强国,急于开拓 市场,寻找原料,但对中国文化和制度(或国情)并不熟悉;中国却一直是东方的第一大 国,当时正处在康乾盛世后期, 持“天朝上国”心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推行朝贡贸易。 中国、英国的所持的理由各 2 分) (3)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2 分) 。 (4)答案 1:观点与理由需一致,2 分。如:是,东西方在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 会等领域取长补短,有利于推动东西方的发展。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 35 (1)异:阿奎那认为君权由上帝通过教皇授予,所以教极高于王权;詹姆士一世认为 10 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王权至上,不受限制。 (2 分) 同:君主在世俗社舍中实行专制统治。 (1 分) (2 )主权归属:人民。 (1 分) 观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 (2 分) (3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分)对象: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 (1 分) (4 )理论依据:人民主权说。 (1 分) 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 分) 信息:体现出袁世凯的虚伪性;体现出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 分) 36( 8 分) (1 )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 平等。 (4 分) (2 )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 。 (2 分) (3)目标:改革中国政体,使中国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而 失败。 (2 分) 37 ( 1)排序:3214(2 分) (2)图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 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 分) 图 2: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星火燎原之火。 (2 分) 图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 (2 分) 图 4: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2 分) 38 (1)政治上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上多元化和大众化;生活上城市 化和开放化。 (3 分)内涵与逻辑相符可得分。 (2)本题分两部分赋分 第一部分:史实(8 分) 答案 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内容与逻辑相符可得分。 16 世纪以后,西欧地区的历史运动,如地理大发现与早期殖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等,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任两点 2 分) (如前后因果关系错或顺序颠倒组织分 最多只能得 1 分) 1718 世纪,西欧和北美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接踵而至, 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4 分) (或者具体:政治上,欧美资本 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 1787 年宪法、拿破仑法典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1 分)经 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1 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 生产,实现了工业化;(1 分)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 (1 分) ,但每项内容不可以重复 给分)此后,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在欧洲、北美、东亚逐次扩展。 (1 分)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