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的七大害处_第1页
不吃早餐的七大害处_第2页
不吃早餐的七大害处_第3页
不吃早餐的七大害处_第4页
不吃早餐的七大害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吃早餐的七大害处: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 早餐摄入的能量可以占到全天能量 摄入的30% ,经过一夜睡眠,身体有10多个小时一直在消耗 能量却没有进食,所以人体需要靠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 来重新补充、储藏能量。因此,早餐是人体全天能量和营养 素的重要来源,长期不吃或不科学地吃早餐对身体健康有以 下严重的危害。 1、不吃早餐首先会精神不振; 2、早餐不足,中午一般容易吃多,消化吸收难以跟上, 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从而打乱了消化系统的生理活动规 律而诱发肠炎等肠胃疾病; 3、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 管疾病等各种不同疾病; 4、早餐不吃或者少吃,中餐自然吃得多,身体吸收消化 来不及,极易形成皮下脂肪,容易发胖; 5、空腹时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特别高,再加上胆汁分 泌少,胆固醇溶解慢,易患胆结石; 6、不吃早餐,人体只能动用体内储存的糖元和蛋白质, 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加速衰老; 7、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二、高血压患者保健须知 1、情绪稳定,心平气和,生活有规律,每日至少睡八小 时,而且安排午睡时间。 2、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 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这有助于降低血压。 3、限制食盐,每日最多不得超过五克。 4、禁止吸烟。 5、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 6、性生活有节制。 7、适当服用镇静剂及按医生规定坚持服用降血压药物。 8、如发现病人表现反常,即不要让其起床。应及时观察 呼吸、脉搏及瞳孔,并及时拔打急救中心电话120。 三、冠心病患者保健须知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 2、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 动物内脏等,多吃鱼、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糖类食品 应适当控制。 3、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 做广播操等。 4、肥胖者要逐步减轻体重。 5、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 病。 6、不吸烟,不酗酒。 7、限制食盐,每日五克以下。 8、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以便应急服 用。若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四、糖尿病患者保健须知 1、宜早期治疗,积极治疗,不管病情轻重和用什么药物 治疗,都要控制饮食(少量多餐),不吃甜食、限制食盐,多吃 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2、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应经常化验小便,观察有无糖和丙酮,如含有丙酮则 表明糖尿病病情未被控制。丙酮含量过多,会发生酸中毒。 4、尽量防止并发症,这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五、恶性肿瘤患者保健须知 1、讲究卫生,坚持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 力。 2、不偏食、不专吃同一种食品,食物营养应更平衡。 3、不吸烟、不酗酒。 4、多吃含有适量卫生素 A、C、E 的食物,如动物肝脏、 牛奶、胡萝卜、蔬菜等,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薯 类、豆类等。 5、不吃过咸、过热、烧焦和霉变的食物,少吃腌制食物。 6、不要过度晒太阳。 7、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理健康和乐观的情绪。 8、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身体清洁卫生。 六、吸烟有哪些主要危害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烟草点燃后的烟 雾中含有毒有害物质达750多种,香烟中的烟雾、焦油、尼古 丁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 1、导致肺癌,吸烟患肺癌的人要比不吸烟的人高出十多 倍。 2、长期吸烟,可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造成支气管炎, 并可出现心慌、气短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诱发冠心病。 3、吸烟可引起溃疡病和耳聋症,可引起口腔粘膜白斑。 4、孕妇吸烟可致早产、流产或胎儿畸形等。 肺结核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 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 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 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 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 年科 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 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 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 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 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 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 世界卫生组织于 1993 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 每年 3 月 24 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还是因病致 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 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 愈和控制的疾病。 二、结核病的传染性 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 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 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 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 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 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 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 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 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 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 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 三、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 只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 结核病的传染源。在肺结核病变中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 的结核菌。这些结核菌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通过细 支气管、支气管、大气管排出体外。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 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 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 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 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 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由此看来,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 源病人的病情严重性、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病人居 住房子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及抵抗力有关。以上 称为咳嗽传染,是经科学试验证的,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也有可能通过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但这是次要的传播 方式。 四、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核菌首次侵入人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在此繁 殖,称为“原发感染“ 。原发感染处形成原发病灶,结核菌从原 发病灶中沿淋巴管进入到血流中,叫做“血行播散“ 。结核菌 通过血行播散进入各脏器中,有的立即发病,发生严重的粟 粒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有的结核菌潜伏在各种器官内, 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称为“继发结核病“,也叫“ 内源性 发病“ 。 但是,近年来证实,如果多次、大量感染结核菌,也能形成“ 外源性发病“ 。所以,积极发现并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菌传 播的机会;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免 疫力、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就可以减少感染和发病的机会 五、肺结核主要的常见症状 与其它疾病一样,肺结核病的早期,由于病变小而没有明显 症状。此外,即使有了症状,由于肺结核病的症状没有很明 显的特点,病人和医生容易误认为得了别的病而忽略了肺结 核病。 通过很多调查分析看,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 咳嗽咳痰超过 3 周 咯血 发热或胸痛超过 3 周 有了上述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应当想 到自己是否患了肺结核病。最好先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 专科医院检查。除了做胸部 X 线检查外,一定要作痰结核菌 检查。因为检出结核菌就说明找到了病原体,就可以确诊。 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肺结核病的首要条件。 六、怎 样 早 期 发 现 肺 结 核 得了肺结核,除了肺部受到直接损害外,由于毒素的刺 激,还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一些全身的症状。 如病人常感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消瘦、夜间盗 汗、午后发热、两面颊潮红等。有的小孩还会出现性格改变, 易急躁吵闹;一些女病人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 道症状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轻度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结 核性胸膜炎的病人可出现胸闷、胸痛气短。有的病人可表现 为高热,常被按感冒治疗而延误就诊。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做必要的检查。 如胸部透视、拍片痰涂片查结核菌,结核菌素试验(OT 试验), 查血沉等,以便早确诊。但有些病人早期根本无症状,往往 在健康普查中才被发现。 胸部 X 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胸部 透视简便易行。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应做定期检查: 1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 2患有糖尿病、矽肺及胃切除等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应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免疫 功能低下的病人。 3“OT”试验强阳性的病人,尤其是儿童。 4长期低热或有结核过敏表现的人,如关节疼、血沉快、 抗风温治疗效果不好,或患有结节 性红斑、泡性结膜炎者,应做胸部透视和全身其他检查。 5一些经常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 6对于健康人,也要每 12 年做 1 次胸部透视检查。 尤其是中小学教员、保教人员、医生、 护士、服务人员、食堂餐馆的管理人员等。 7久治不愈的感冒咳嗽、持续发热,以及肺部有阴影者, 经正规抗炎治疗两周,仍不见吸 收时,均应想到患结核病的可能,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七、肺 结 核 病 要 坚 持 正 规 治 疗 虽然肺结核病是一种防有措施,治有方法的疾病,但目 前因为结核病患者中没有实施正规治疗的约占 50,所以使 许多肺结核患者由可治变成不可治,由急性转为慢性,丧失 了治愈的良机。所谓正规治疗就是用四种抗结核药联合服用, 疗程一般为 6 个月。那么肺结核病人为什么一定要正规治疗 呢?因为: 1、肺结核病是由结核菌感染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应用抗 结核药物治疗,须持续至少 6 个月时间,才能彻底杀死肺中 的结核菌。有些病人服用一段时间认为症状稍有好转,就不 再继续服药;或者出现轻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擅自停药。这 种中断治疗的做法,往往使病人肺中的结核菌继续存活并繁 殖,甚至引发更具危险性的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这时, 抗结核药物可能已不再起作用,病人很可能难以治愈,并继 续传播给他人。 2、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的治疗原则。要治愈肺结核,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联合用药, 治愈率可在 95以上,所以结核病人一定要同时联合服用异 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链霉素)四种药物。切 不可不按医嘱用药或自行去药店买药服用,更不能单独服用 一种抗结核药物。 3、由于肺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68 个月),而许多 肺结核病人对正规化疗缺乏正确认识,可能因治疗初期效果 不明显,产生各种顾虑或疑惑,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治疗 肺结核全过程中需要医生和病人密切合作,医生必须对病人 进行耐心的宣传教育,使病人了解肺结核病的特点及防治知 识,并督促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服药,从而漏服药造成的治疗 失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治愈结核病的策略“DOTS”, 即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对病人来说,就是每次用药都要 在医务人员(或者家庭成员)的观察下进行。 八、肺 结 核 的 预 防 加强卫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 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 或药物消毒。 要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 治疗。除此之外,还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肌体 产生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嗽、痰中带血、乏力、饮食减少等 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进行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只要发现及时,治疗 彻底,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九、 哪 些 病 人 容 易 得 肺 结 核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近年 来,肺结核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据了解,以下六种人容易 被染上肺结核病。 第一种:老年人,据抽样调查资料表明,肺结核发病率随 年龄增高上升,高峰期一般在六十到六十几岁,老年人体质 弱免疫功能减退,感染结核容易发病或原先潜在的结核病灶 重新活动。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由于病程长,年龄大,肺的弹性差,支气管粘膜纤毛数量 减少,肺的净化功能减退,结核菌侵入后不易排除。同时,全 身及局部抗感染能力低下,结核菌易在肺泡中生长繁殖而致 病。 第二种:糖尿病人,据统计,糖尿病人并发肺结核的比正 常人高三至四倍,约占糖尿病人的百分之十到十五,因为糖 尿病人的高糖环境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人常伴 有维生素 A 缺乏,削弱了呼吸道的抵抗力,晚期病人由于消 瘦、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故更易发生结核病。 第三种:胃切除的人,资料显示,胃切除术后的人结核发 病率为一般人的十倍,死亡率较一般结核病高三倍,研究认 为,胃切除术后,胃容量减少,胃酸分泌不足,胃排空食物时 间较快,导致摄入食物热量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最终 引起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结核菌易趁虚而入。 第四种: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的人,长期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类药物,可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且 T 细胞的代谢发 生障碍,以致抗感染能力削弱,使结核菌感染机会增加。 第五种:不接种卡介苗的人,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 的有效措施,不接种卡介苗,体内缺乏抵御结核菌的抗体, 故易得结核病,有人曾对新发生结核病的青年学生调查,没 有接种过卡介苗的高达百分之八十。 第六种:家中有肺结核患者的人,家中有肺结核患者,特 别是痰菌阳性者不注意隔离,同起居,共饮食,接触频繁,增 加了感染机会。 鼠疫 一、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 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二、病因 (一)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 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 介。此种“鼠蚤 人” 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 传播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三、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 25 日。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一)腺鼠疫:占 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 巴结炎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 最多见,约占 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 (二)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 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 2436 小时内出 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 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 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 X 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 程度极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于 2-3 日内,因心力衰竭, 出血而死亡。 (三)败血型鼠疫:又称暴发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原发 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常突 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 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 和心力衰竭,多 在发病后 24 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 3 天。病死率高达 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 黑色,俗称“黑死病 ”。 (四)轻型鼠疫: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 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 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四、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 行检查。 (1)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 (3)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五、治疗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 地治疗,不宜转送。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 培养(每 3 日 1 次)3 次阴性,肺鼠疫 6 次阴性。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严格的隔离消毒。 2饮食与补液。 3护理。 (二)病原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 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 2庆大霉素。 3四环素: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 4氯霉素:对小儿及孕妇慎用。 磺胺嘧啶:磺胺只对腺鼠疫有效,严重病例不宜单独 使用。 (三)对症治疗。 禽流感 一、禽流感概念 禽流感,全称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是由 A 型流感病毒 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道感染到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 病。禽类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二、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均敏感;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 30 分钟或煮沸(100)2 分 钟以上可灭活;在粪便中可存活 1 周,在水中可存活 1 个月, 在 PH4.1 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在直射阳光下 4048 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 性。 三、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主要为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 等家禽,特别是鸡;但不排除其它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 能。 2、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 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 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3、 易感人群 一般 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 12 岁以 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 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临床特征 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 1 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的疫点, 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者,或 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目前不排除与禽流感患者 有密切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 2、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 13 天,通常在 7 天以内。 (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 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 39以上,热程 17 天,一般为 34 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 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 克及 Reye 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3)体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 实变体征等。 3、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3)病毒分离 (4)血清学检查 五、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SARS )、传 染性单核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 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六、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