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_第1页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_第2页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 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欧、美、日本 等国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的病因,也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全球的丙型 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率约为 3.2%,即感染人群约有 1 亿 7 千万。在美 国有 1.8%2%的人口(约 4 百万人)抗-HCV 阳性。我国人群中抗-HCV 阳性率约为 1%3%, 因此估计我国的抗-HCV 阳性人群约有 3 千万。抗-HCV 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趋势,每 10 岁约增加 0.3%1.0%,3040 岁年龄段抗-HCV 阳性率最高。丙肝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在感 染后极易慢性化,约 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数人发展为慢性肝 炎。据估计,经过 1020 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 2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部分患者发展 为肝癌。在欧、美国家,丙型肝炎肝硬化已成为肝移植的主要病因。 一、丙肝的传播途径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常见的方式有输血或血制品(如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 球蛋白、成分血制品等)、静脉或肌肉注射(非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如静脉吸毒)、手术操作 (包括各种外科手术、内窥镜检查、牙科治疗、文身、美容等)、血液透析、医务人员被注 射针头或手术刀剪意外刺破、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器官移植(供者为 HCV 感染者)、公 共场所共用剃须刀及修脚等。西方国家的丙肝传播途径以注射毒品为主,尤其是年轻的丙 肝患者。由于对献血员的 HCV 指标筛查较为严格,因此西方国家经输血传播的丙肝较少见。 据报道,在 1986 年以前发达国家的输血后丙肝发病率为 5%13%, 19861990 年降为 1.5%9%,在建立了第一代丙肝检测试剂后,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再次降低为 0.6%3%。 我国的丙肝传播途径以输血为主,其次为手术或注射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或性传播。母婴传 播率较低,不超过 6%。80 年代末,在我国的职业献血员中曾出现因为成分献血导致的丙肝 暴发流行,且由于献血员的感染而导致了大批受血患者感染 HCV。自 1998 年我国开始实施 无偿献血后,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无偿义务献血者绝大多 数是正常人,抗-HCV 阳性率很低。而有偿献血员由于多次献而或成分献血等原因,有较高 的 HCV 感染率。有作者调查 19981999 年河南瀑河无偿献血员 13 000 余人,其抗-HCV 阳 性率仅 1.25%,同自然人群的抗-HCV 阳性率相似。而有偿献血员的抗-HCV 阳性率为 4.77%。另有调查 1999 年湖北省职业献血者和非职业献血者的抗-HCV,前者的阳性率高达 22.4%,后者仅 2.9%。有偿和无偿献血员的抗-HCV 阳性率分别为 2.92%和 0.811%。因此献 血员的感染是导致我国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此外,献血员的来源也与抗-HCV 的阳性率有 关。农民献血员的抗-HCV 阳性率最高(4.21%6.1%),军人、工人、学生等则较低 2 (0.65%1.95%)。 目前我国筛查献血员 HCV 感染的主要指标是抗-HCV,但由于试剂灵敏度的原因或感染 者本身的缘故,一些 HCV 感染的献血员不能测出抗-HCV,其比例可达 20%。输人这部分献 血员的血或血制品仍然可能感染 HCV。因此目前长期、大量输血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 HCV 感染率。血液透析患者因为反复多次输血或接触血制品,因此有较高的 HCV 感染率,国外 报道,血液透析患者抗-HCV 阳性率高达 90%。我国报道的血液透析患者抗-HCV 阳性率低于 外国,约为 15%37%。其中血液透析伴输血的患者 HCV 感染率为 41.4%,无输血的血液透 析患者 HCV 感染率为 12.5%;输全血的透析患者 HCV 感染率高达 70%,而输压积红细胞的透 析患者感染率为 6.4%。 二、丙肝的转归 因为 HCV 感染后极易慢性化(慢性化率 75%85%),因此多数患者转为慢性丙肝并长期 携带病毒。丙肝慢性化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与 HCV 的准种数多有关。准种现象是 RNA 病毒的一个共同特点,如果宿主针对某一 HCV 优势株产生了中和抗体,那么其它类型的准 种则因免疫反应性的不同而不能与中和抗体结合,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并大量复制 成为体内的优势株。据报道,在一个患者体内可以同时克隆出 20 多种 HCV 准种。在 HCV 感 染的前 16 周,HCV 基因组上出现的非同义核苷酸替换数量可以预测疾病转归(慢性化与否)。 在大多数患者体内有抗 HCV 中和抗体,该抗体对病毒的免疫压力促成了病毒准种出现,形 成更为复杂的病毒群体,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感染慢性化。此外,HCV 对宿 主的免疫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导致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攻击病 毒,这是 HCV 感染慢性化的另一重要原因。HCV 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 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损伤机制有所不同。一般认为,HCV 导致的肝细胞损伤机制是多方面的, 包括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因子效应、凋亡等机制。HCV 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已经被确认为是其核心抗原直接作用的结果。慢性丙肝发展为肝硬化 和肝癌的比例较高,据日本和美国对输血后丙肝患者随访 1029 年,发现 35.1%51%的 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0.6%23.4%发展为肝癌,死于肝病的占 15.3%。慢性丙肝的重要临 床特点之一是感染后症状轻,进展速度慢,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不易被患者 或医生发现,因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隐匿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 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的传染源,在丙肝的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这部分患 者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控制我国丙肝发病率的关键。 三、丙肝的预防与治疗 3 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这是因为 HCV 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 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的新的病毒准种。因此目前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 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感染 HCV 的患者(即传染源)。由于人们对 HCV 普遍易感, 因此应当在人群中广泛宣传有关丙肝的知识。用最敏感特异的试剂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 取缔职业献血员,是阻断输血后丙肝的重要途径。同时医务人员要慎用血制品,严格掌握 血制品的适应证。推广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对于基层医疗单位预防丙肝非常重要,而对于 注射毒品的人防止感染则更为重要。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手术器械、牙科钻、针灸针等要 严格消毒,确保可以杀死 HCV。男性使用避孕套对防止 HCV 的性传播有很好的作用。如育 龄妇女为丙肝患者,最好先进行抗 HCV 的治疗,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时再怀孕生育,有 助于减少母婴的垂直传播。对于医生的宣传教育,不仅限于肝病专科医生,其他各科医生 也要充分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对于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的患者或有手术史的患 者,要提醒他们定期检查肝脏酶学指标和抗-HCV,出现异常时立刻检测 HCV RNA 以确诊有 无丙肝。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肝功能指标异常的患者,要想到丙肝的可能性,并注意询问 有无输血史、手术史等,并及早进行抗-HCV 和 HCV RNA 的检查。 鉴于抗-HCV 检测有一定的漏诊率,因此对可疑患者要进行 HCV RNA 检测。另外由于 HCV RNA 检测必须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而影响因素多,误差多,因此必 要时需多次检测才能确诊。在社会上也要广泛宣传丙肝的有关知识,尤其是丙肝的传播途 径,教育人们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建议曾有输血或血制品史、手术史的患者主动到医院检 查肝功能和丙肝指标,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发展为严重肝病,同时也便于控制传 染源,减少对周围人群的威胁。 丙肝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乙型肝炎,干扰素和病毒唑(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仍然是治 疗丙肝的最佳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