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_第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_第2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_第3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_第4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张颂教授,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播音 学研究会顾问。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朗读美学播音创作基础等; 主编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等。 2. 于根元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 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等;主编应用语 言学理论纲要应用语言学概论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 3. 李宇明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语言 理解与发生汉语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语文学习与教育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汉语量范畴研究等。 4. 陈章太研究员,社会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著 作有: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五卷本)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 学等;主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等。 5. 冯志伟研究员,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语言现代化学会副会长、 LREC 、 TELRI 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现代术语学引论数理语言学等。 6. 侯敏教授,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在机器翻译系统研制、传媒有声语 言信息处理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主要论著有: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 修辞美学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等。 7. 李佐丰教授,广播电视语体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语 言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文言实词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古汉语 语法学部分)等。曾获王力语言学奖。其论文主要探讨左传和先秦的语 法现象。目前,正致力于古汉语中的词义和句法的沟通,试图将二者联系起来 进行研究。 8. 邢欣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现代汉语兼语式 句型研究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双语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兼语动词与 非兼语动词的区别等;主编教材汉语水平考试指南等。 050301 新闻学 1 雷跃捷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著作有:新闻理论(专著,北京广 播学院出版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网络新闻传播概论(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邓小平新闻宣传 理论论文集(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论文集) (副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新闻传播学论文集(主编,北京广播 学院出版社)电视新闻频道研究(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传媒高 等教育论(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过三部教材:新闻理论教 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理 论(广播电影电视培训中心,空中课堂教材)。近年承担完成了首都四家 新闻媒介新闻信息量调研报告(中宣部新闻局项目)首都六家新闻媒介十 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及北京地区受众反馈调查报告(中宣部新闻局项目) 新闻宣传质量评估体系实施方案(中宣部新闻局项目)广播电视节目规 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文献汇编(国家广电总局 项目)电视新闻频道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项目)等课题。目前正在研究的 科研课题有网络传播系列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项目)和新世纪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家教育部项目)。至今已在多种全国新闻核心刊物及 其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 40 余篇。先后有科研成果获国家教育部人 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广播 电影电视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论文类),北京广播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2 王武录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报刊理论实践, 1981 年至 2002 年,担任人民日报机动记者、高级编辑、函授部主任、新闻战线杂志 副总编辑,其间还担任由人民日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新闻系副 主任、教授。 2002 年至今,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持党报党 刊研究中心日常工作,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著作译作有同研究生谈新 闻写作(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人物通讯写作谈报道 与论译等。 050302 传播学 1 胡正荣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 媒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 金委评审会委员、劳动人事部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新闻工作 者协会理事、国际传播学协会( ICA )会员、中国传播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 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发展战略、媒介制度与政策、媒 介经营与管理、传播政治经济学、新媒介等。讲授课程有“新闻传播学理论研 究”、“传播学基础理论”、“媒介研究”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1991 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称号, 1995 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1999 年获霍英东教育 基金会资助科学研究,课题为“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管理创新体系研究”, 2000 年列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2001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柯惠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传播研究方法、媒介传播效果、抽样 调查及数据处理。近年主持的主要课题:结构方程式模型研究,三地舆论机制 的个案研究,北京奥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研究等。目前主持的主要课题:网络 调查和统计方法研究,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创造力研究,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 系总论研究,雅典奥运会媒介传播效果研究等。 主要作品:调查研究中的统计 分析法,民意调查实务,市场调查与分析,传播统计学等。 3 刘燕南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播理论与方法、视听率研究、受众 与传播效果、新闻理论与业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 家哲学社科重点课题在内的十余项研究课题,并多次参加电视(节目)传播效 果评估、节目评奖和策划等工作。出版了电视收视率解析、大众传播研 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台湾报业争战纵横、电视传播研究方法等著 译作,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计 50 余万字。其中,电视收视率解析系国内 第一本系统研究收视率问题的专著, 2001 年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 一等奖。与人合作开发研制了三项与媒体运作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并取得国家 软件专利证书。曾经荣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 050320 国际新闻学 1 刘洪潮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和国际问题研究。 1992 年到中国新闻学院任教, 1999 年受聘为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 方向:当代国际问题、国际新闻学理论与实践。 2 杨正泉,高级编辑,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记协特邀理事,中 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著有我与广播,书刊外宣散论等书。 3 蔡帼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传播学院院长兼传播 I 系系主任。中国加 拿大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教学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加拿大的广播电视 面对镜头的瞬间 电视节目主持人,译著有:哈默传(部分)针 眼等,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编有全球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 (主编之一)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主编之一)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 (广电总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广电总局科研成 果著作二等奖)加拿大的广播电视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国际反恐怖 主义论文集;著有信息全球化: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在反恐怖战争中的战争宣传透视加拿大媒体与文化电视节目主 持人的魅力浅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现 场把握兼评欧帕拉温芙瑞的主持风格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观众有 关电视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若干问题之思考面对镜头的瞬间(第一作者) 21 世纪第一场战争国际恐怖与反恐怖斗争论文 050321 广播电视新闻学 1 赵玉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 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中国广播电视 学会理事兼史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 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新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新闻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韬奋新闻奖评委,中国新闻年鉴编委,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 1936 年生,男,山西省汾阳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文集;主编广播电视简明辞典 、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国解放区广播史;主持征集、编选中 国人民广播回忆录(已出三集)、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广播稿选 等、参加编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各国广播电视法选辑、新闻工 作手册、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与他人合著中国新闻业史(古代一 1949 )、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 1949 一 1988 )、人民大众的号角 、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实用广播电视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管理 学概论,参加编纂新闻学大辞典。“七五”期间参加中国大百科全 书新闻出版卷、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 3 项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部分编写和组织工作。“八五”期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稷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的编写工作,历年来发表的关于广播电视史、新闻史 的论文、文章、调查报告等 100 余篇。 1985 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1992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所著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 1990 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广播电视学 术著作评选二等奖,参加集体编著的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获特别奖;执笔 撰写的调查报告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筹建和试播始未, 1988 年获中国广播 电视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二等奖;担任课题组副组长的 高层次新闻业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 1992 年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 者协会主办的学术年会评为获奖论文。 2 曹璐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新闻 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全国优秀广播新闻节目评委;全国第一、第二、第三届优秀现场短新闻评委; 全国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委等学术职务等。女, 1937 年 10 月 8 日 生于 河北省保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发表增大广播新闻的信息量、 深化广播改革的新视野一珠江经济台开办一周年的思考、从“东广效应” 看广播改革的走向一上海东方电台开台一周年的启示等论文、文章三十余篇。 撰写通讯写作、广播专题讲座(合著)等多部教材,编审实用广播 学、城市广播改革与实践等教材和论著,曾作为课题负责人与日本一桥 大学合作完成中国企业广告市场活动调查分析项目。完成国家科研课题 卫星直播及其对策项目。 1991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现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3 叶凤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视新闻”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 电视新闻专业创建者、学科带头人。先后开设了“电视编辑”、“电视采访”、 “电视新闻节目研究”等课程,撰写了相关的教材,曾获优秀教材奖,主持及 参与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主要著作和科研成果有:电视创作技巧论 电视记者工作电视新闻探索录电视新闻学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电视采访学等;中国应用电视学副主编,制作篇责任编辑及主要撰稿 人;策划、主编中国电视名记者谈采访;电视研究会电视新闻分类与界 定课题主要撰稿人;新闻评论节目国际研讨会电视评论大趋势任编审、 撰稿;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数十篇。 4 朱羽君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视新闻摄影、电视画面研究、电视纪录 片研究等课程教学。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 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大众摄影编委、中国新闻摄影家协会学术委员。主要 著作有:摄影艺术讲座,获学院著作一等奖,广电部教材二等奖;摄影 美学漫笔电视画面研究电视摄像艺术现代电视纪实生活的重 构新时代电视纪实语言(合著)电视采访学(合著)生命的对话 电视传播的人本化(合著)中国应用电视学(主编之一)等。教学 录像带有:摄影艺术讲座, 18 集,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全国 1985 1990 年电视教学节目一等奖(编导、主讲);电视摄像艺术, 18 集,中 央电视台播出,获全国电教节目二等奖(编导、主讲);音乐电视赏析, 18 集(编导、主讲)。 1989 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1990 年荣获北京市科 研成果奖, 1998 年荣获北京市首届十佳电视艺术家, 1998 年荣获全国首届 百家电视艺术工作者, 1998 年荣获新闻教学韬奋园丁一等奖。 1998 年荣获 中国摄影家协会四十周年特殊贡献奖。 050323 编辑出版 1 王武录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报刊理论实践, 1981 年至 2002 年,担任人民日报机动记者、高级编辑、函授部主任、新闻战线杂志 副总编辑,其间还担任由人民日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新闻系副 主任、教授。 2002 年至今,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持党报党 刊研究中心日常工作,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著作译作有同研究生谈新 闻写作(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人物通讯写作谈报道 与论译等。 050330 广告学 1 山本武利,日本国籍,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众传播 学、广告学、社会学。主要代表著作有:近代日本的报纸读者层日本广 告人时代表现现代广告学导论广告社会史等。 2 刘立宾,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广告杂志社长兼总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告史论研究、广告实务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广告 20 年猛进史 1979 1998 及 1999 2002 年分史中国广告作品年鉴( 2000 、 2001 、 2002 、 2003 )共四卷、加入 WTO 对我国广告业的影响 及对策研究广州时报的广告经营策略广告摄影技术教程等。 3 黄升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 评议组成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广告学、 媒介产业。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广告表现透视广告观一个广告学者的 视点报纸广告策略个案分析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国际化背景下 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新广告观等。 4 丁俊杰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传媒大学院长助理,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协会副会长,国际广告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 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受众调查、媒介 产业经营等。主要代表作有现代广告活动理论与操作现代广告通论 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报纸广告策略与个案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中 国媒介产业化透视等。先后受到北京市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人事部的表 彰。 050336 传媒经济学 1 昝廷全,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委员会副理事 长,河南省杰出青年。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北京广播学院媒体管理 学院院长,郑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MBA )教育中心主任、系统经济学研究所 所长,深圳大学兼职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中心特邀政策研究员,中国系 统经济学研究会(筹)会长,国际模糊集与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 ournal of Fuzzy Sets and Systems ) “ 系统工程 “ 专栏特邀编辑,中国 经济学动态杂志主编助理、科学探索学报编委、世界经济年鉴编 委。 1962 年生,男,安徽界首人。昝廷全所学的正规学历教育跨涉文、理两大学科。 1978 年 16 岁从高中一年级破格考取大学学习物理学(安徽阜阳师院物理系, 1978-1982 );硕士学位读的是冻土热力学专业,实际上属于应用物理学的范 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82-1985 );第一个博士学位读的是 理论生态学(兰州大学, 1987-1990 ),第二个博士学位读的是产业经济学 (暨南大学, 1997-2000 )。 1989 年赴德国 Aachen 工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 者,先后出访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新加坡和韩国等。 昝廷全教授一直致力于系统经济学的筹创工作,并从哲理、数理和技理三 个层次对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全新的探索和总结。先后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ybernetics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 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7 部,基本上完 成了系统经济学的筹创工作,初步形成了从哲理、数理和技理三个层次的独特 的学科理论体系。 2001 年,昝廷全教授创建了全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经 济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 郑州大学系统经济研究所,第一次招收了 “ 非线性分 析与系统经济学 “ 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1996 年发起并主持召开了 “ 第 一届全国系统经济学学术讨论 ?quot; 。 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地将理论成果应用于经济实践。他创建 的企业有 5 家,分别为:麦科特集团集装箱工业总公司、麦科特 -ACE 集装 箱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华田实业总公司、华田广告总公司、华田天惠 贸易总公司。其中,麦科特集团为上市公司,排名广东省大型工业企业前十名。 此外,还担任过深圳市赛格达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该公司为上市公司, 简称 “ 深达声 “ ,股票代码: 0007) ,并同时兼任深圳市赛格达声房地产开 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深圳市赛格达声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昝廷全教授主持过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 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基金课 题、 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 1 项国务院人文社科课题。 050405 戏剧戏曲学 1 周华斌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兼任中国戏曲 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傩戏学会研究会副会长,中 国通俗小说研究会理事,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戏曲、 古典小说、通俗文艺及广播电视戏曲研究。专著有中国戏剧史新论中国 戏剧史论考京都古戏楼等。策划并撰写电视片神净钟馗海的传说 中国海洋民间故事等 40 余部,主编“戏剧戏曲学等”书系 20 余种(含 中国剧场史论等);主编“传统故事精粹”系列从书 6 种(含诸朝历史 故事等)。负责编辑中国戏曲誌 北京卷中国京剧大百科全书演出场 所及与演出习俗部分。撰写中国巫傩面具“历史编”、“鉴赏编”以及 古典戏曲剧目提要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等。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 奖励。 2 路应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和教学主要领域为戏曲音乐、戏曲史 和中国音乐史。有专著中国文人戏曲高腔与川剧音乐戏曲艺术论 等,论文文人戏曲的情与礼义明代弦索调略考中国剧史上的曲、腔 演进戏曲音乐若干基本概念界说等,另有合著及合编丛书多种。正承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乱弹研究。 3 姚小鸥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戏剧戏曲学的研究。 代表性论文有成相杂辞考巾舞歌辞校释等,专著有诗经三颂与先秦 礼乐文化,论文自选集名为吹埙奏雅录。 050406 电影学 1 宋家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著作有电视剧艺术影视文学创作论(获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二 等奖)影视艺术比较论,与人合编著作有:香港电影 80 年电视剧 编剧艺术。广西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联合出品的故事片 周恩来的编剧,该片获 92 年度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 16 集电 视系列片伟人周恩来总编辑,该片获 95 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 视协纪录片一等奖。 2 郑洞天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电 视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电影作品邻居鸳鸯楼人之初台湾往事 等,电视剧作品命运老师孔乙己等,获过金鸡奖、童牛奖、华表 奖、飞天奖、星光奖。 专著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撰写电影理论、影视评 论若干。 3 郦苏元,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电影 研究,著有电影常用词语诠释 中国无声电影史 (合著,获第十一届 中国图书奖 )中国电影研究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主编文艺赏析 词典 电影分册、崔嵬与电影 、新中国电影 50 年 (合编);发表 文章、论文近 200 篇。现讲授中国电影史研究。 4 丁亚平,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艺术出版 社总编辑。发表学术文章余篇,百余万字,出版专著艺术文化学 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老电影时代等八种。此 外,主编有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等。论著所获奖项主要有: 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金鸡百花 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等。 5 胡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国电 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夏衍电影研究学会理事,当代电影编委。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中国 电影及理论。主要著作: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合著),(北京广播学院 出版社出版)。主编:中国电影美学: 1999 当代电影理论文选 新中国电影 50 年(均与人合作)等。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 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主要涉及:电影美学及电影理论的基础研究,电影理论 发展史,台湾、香港地区电影,中国电影研究等方面。现在正在从事的研究项 目:中国电影理论,是中国电影百年系列丛书的一种,是广播电影电 视总局电影局的一个项目。 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 1 高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电视艺术杂志副主编、现代 传播编委、中国纪录片研究会艺术指导。主要著作有电视剧创作概论 电视剧探索电视艺术概论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艺术学电视 纪实作品创作。与人合著的有电视专题电视剧赏析 20 世纪中国 电视剧史论。并主编电视艺术美学影视艺术欣赏中华百科辞 典电视卷。 2 胡智锋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副主编, 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 员等。多年来致力于电视美学、电视观念、影视文化、电视传播艺术的研究, 现已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 余篇,出版的学术专著有:电视美的探寻中国 电视观念论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电视审美文化论中国 电视策划与设计电视传播艺术学等,主编有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全 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影视文化前沿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 发等。 9 、仲呈祥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总编 辑,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北京大学艺术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6 、曾庆瑞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历史与理论 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电视剧原理第一卷 本质论守望电视剧 的精神家园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二辑我的电视剧观等。即出 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电视剧艺术学研究方法论纲电视剧原理之第 二至五卷文本论创作论接受论发展论,在电视短剧里感悟 艺术与人生。正主持“ 211 工程”重大科研项目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 系的建设工作。另出版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著作多种。 5 、王伟国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承担的科研任务有两项:其一电视剧摄 影艺术论;其二电视剧策划艺术论(项目责任人之一),均是中国传媒 大学“ 211 二期工程”科研项目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出版著 作:影视摄影技巧与构图(合著)光的造型思想的审美化。 7 、张凤铸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 法人、会长、兼任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专家顾问和山东大学、四川大学、 河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电影电视艺术导论电视声画艺术 影视剧论广播电视艺术论等,主编过中国广播文艺学中国电视 文艺学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广播电视艺 术学分卷等,专著电视声画艺术分别获 1999 年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 广电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著作三个一等奖。现正领衔主持中国传媒大学 “ 211 重点工程”“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研究大系”课题(丛书)等。 3 、蒲震元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专著中国艺术意境论,论文析 品从范畴研究到体系研究现代诠释与微观考辨中国艺术批评模式 初探合天人通道艺的文艺本体观等。另有 5 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广播电 影电视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一等奖。 1 、张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其主要学术专 著有辽金诗史辽金元诗歌史论审美之思中国诗学(第一卷) 佛禅精神之光中国古典诗学新论等,并在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 、 J.N. 马蒂斯( Johann-Nikolaus Matthes )教授早年毕业于德国代特蒙 而德音乐学院( Detmold Hochschule fuer Musik ),获录音师和小提琴双硕 士学位。毕业后,在著名唱片公司 EMI 任录音师,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 任柏林艺术大学( Universitaet der Kunst Berlin )音乐学院录音专业主任、 教授,兼任维也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2004 年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博士生导 师。 马蒂斯 教授为在欧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录音专家、学者。在任 EMI 公司录音 师期间,他录制的唱片达 500 多张,他曾为德国著名声乐大师 Schwarzkopf 的专任录音师,近年来,在主要从事教学的同时,他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录音 棚和音乐厅。 马蒂斯 教授的录音作品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见长, 尤其他录制的室内乐音乐风格把握准确,厅堂塑造细腻,其中不乏录音精品。 马蒂斯 教授在学术上造诣颇深,多次到欧洲、非洲、亚洲国家讲学。 马蒂斯 教授不愧为录音大师和学者。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 毛志伋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广播电影电视 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天线电波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三届 “ 天线及电磁理论国际 研讨会 “ ( ISAE )学术委员会委员或分会主席, “ 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国 际会议 “ ( ICCEA )技术委员会委员, 91 年国际广播技术研讨会( ISBT93 )执委会秘书长,天线工程手册编委。 1938 年生,男,江苏省扬州市人。 1960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曾在美国 锡拉钻斯大学进修线和电磁理论的数值解法。编有教材电视发射天线及馈线 系统、计算电磁场的矩量法,参与编写广播电视技术手册天线分册。 先后发表论文 30 多篇。其中有限长金属管状园柱体的散射及其对天线方向 图的微扰、新型高增益振子的研究、涂有介质的金属园柱体的雷达散 射截面、涂有介质的金属园柱体上磁流源的辐射特性、近场扫描双站 散射测量的模拟研究、天线附于任意形状导体上时的电磁特性分析、 具有反射板螺旋天线的数值分析等 13 篇论文在国际权威性刊物和学术会 议( IEEE 、 AP 、 EMC 、 PIERS 、 ISAE 、 ISBT )上发表。先后完成了 近场扫描双站散射测量的模拟研究、舰上异形建筑物对短波干线辐射特 性的影响、舰用短波共形天线的理论和技术、低耗船用卫星云图接收 天线罩等七个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1991 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广播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优秀 教材二等奖。 1993 年获中央三台奖教金和院优秀教师称号。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1 李栋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影电视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发送与接 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技术分会发射研究委员会委员。 1940 年 4 月生,男,河南省舞阳市人。 1965 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无线电 系。 曾编写过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广播电视多工技术、广 播发送技术补充教材;与人合编广播电视发送技术等教材 60 多万字。科 技情报研究专著国外电视双伴音与立体声技术( 20 万字)获电子工业部 全国电视专业情报网 1985 一 1988 年情报研究成果一等奖( 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