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生对如何在sci上发表文章的建议_第1页
一位博士生对如何在sci上发表文章的建议_第2页
一位博士生对如何在sci上发表文章的建议_第3页
一位博士生对如何在sci上发表文章的建议_第4页
一位博士生对如何在sci上发表文章的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位博士生对如何在 SCI 上发表文章的建议 我是 05 年读的博士,至于为何读博,自己都不太清楚,反正就稀里糊涂 读了。开学后,听说博士毕业必须发表 SCI 才可以,当时我不知道 SCI 到底是 什么概念,只知道很难,所以就很后悔读博士了,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郁闷痛 苦的几年。后悔,痛苦,压抑就是我曾经的生活(现在想想可笑,因为 SCI其 实远远没有我曾想象中那么恐怖)。在我博士的前三学期,几乎完全浪费,就 完全在痛苦压抑和无所事事中度过。 第四学期,我想过退学算了,可是觉得不甘心,所以没有退学,那必须发 SCI,怎么办,与其等死,不如行动,当时开始做试验,真正进入课题状态。努 力了一个学期,感觉有信心了,似乎觉得课题本身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但是, 当时一想起 SCI,还是经常半夜醒来冒冷汗。想想自己真没用,让父母养了那 么多年,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毕业。更郁闷的是,我将来不想在高校当老 师,因为我不喜欢科研工作,这就决定了我将来的工作很难找。各种压力加在 一起,实在要疯掉啊,怎么办?除了忍耐,还能怎么办?就这样,十分压抑, 十分无奈地,奄奄一息地往前走着人生路,到 07 年我还没有一篇文章,不用说 SCI 啊,就是 EI 都没有。 07 年十分用工地努力了一年,08 年,也就是读博士第三年,我要是打算四 年毕业的话,就必须写文章了啊,所以就开始出手,先从 EI 入手。我 08 年初, 很顺利地搞定了两篇 EI 核心,导师为了指导我那两篇文章费了不少精力,有时 他甚至为改我文章熬夜到凌晨。导师的指导,让我进步很快,完成那两篇文章 后,心中有点底了。十分感激我导师!08 年 6 月又搞定一篇 EI 核心,这其中 两篇文章是我们专业领域绝对第一的国内期刊文章,其发表难度恐怕不亚于一 般的 SCI。在这过程中我一直边写中文文章,边在着手准备 SCI,我英语水平不 好,所以写起来很费力。08 年 8 月投出 SCI(就是今天录用的一篇)。过了两 个月收到小修意见,小修意见很少,但是专家意见和我文章的意见刚好相反, 我纳闷,我想了一个月都不知道是专家错了还是我错了,所以不敢随便回复。 后来去请教导师,导师仔细想了想,发现是我错了,专家的对,导师把自己的 分析给我说了一下,我发现导师说得很有道理,然后我就开始改,又查了很多 资料,改得非常认真,这样经历了一个多月,我又把修改意见让一位留学回来 的好友为我指导,尤其是语言方面和用词的态度方面,他改完后,我再认真通 读了一边,放了几天后又认真通读了一边,再投出去.投出去后状态 under review ,心很紧张,因为小修居然还要送审!我怕被拒绝。那样我四年 就无法毕业了啊。等了 41 天状态变成审稿完成,又等了一天:录用! 08 年下半年,我一直在忙于找工作,一直没有时间认真写博士论文。几 年前我十分担心自己由于不想去高校而十分难找工作,可是事实却是就业情况 不错。在求职竞争中,我才发现我的实力其实非常强,当然,这也要感谢很多 帮助我的朋友和长辈,尤其是我导师。 我感觉对于要发表 SCI 的博士生而言,以下几条是要从读博士那天就要明白 的道理,这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1.不要像我曾经一样恐惧 SCI,回头看看,它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 2.不要像我曾经一样把时间花在担心上,行动永远比担心重要得多!早一 天行动,早一天成功走出这段路的希望!尤其是不要把未来的就业和毕业想象 得很严重,事实也许很顺利,我就是例证。 3.不要像曾经的我一样,把过多时间花在探索 SCI 的技巧上!踏踏实实搞科 研,作出成果自然有底气写,技巧并非最重要的。 8.文献一定要大量阅读,读文献不要限于“期刊”,对“书本”也要重视。 9.对待审稿意见,一定要很慎重。回复意见时候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 标点都要再三推敲,让编辑和审稿人感觉到我们在十分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的 宝贵意见。对于个别有异议的审稿意见,我们如果想写不同意见时候,也要在 cover letter 中说明感激审稿人的意思,并且很委婉很认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0.不要随便去催编辑,免得人家烦。其实我在等待过程中,等不及了想催, 每当我想催,实在等不住了,就收到了编辑的 nice 意见,所以时间不是太长的 情况下不要随便催啊(三个月内可以忍受) 我下定决心:有 1%的希望,我就要尽 100%的努力。 .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 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时也就不会 举步维艰。 1。要建立起这样的信念:SCI 文章不难发。或许这样的信念对于像我这样的 实验条件不好,导师指导不多的学生是有难度的。但是在心理上一定要有战胜 他的准备。说实话,许多 SCI 收录的刊物,还不如我们国内的许多一级刊物呢。 但是他们是英语(国际化语言,利于交流)。 2。SCI 文章很多在于写。只要你有一点想法,只要你有一点实验数据(真实的 数据)最终文章都能中(当然,你想要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就不一定了)。比 如,我有一篇文章,开始投到国内的化学工程人家不要,我就翻译成英语, 改投国外。结果被拒了两次,最后第三次终于就重了。重要的是:每一次被拒 你应该好好参考一下审稿人给你的审稿意见,看看哪些地方写的不好,怎么改 进。适当的时候再补做一部分实验。毕竟那些人是专家,能一下看出问题来。 你针对问题去修改,你的水平提高会比较快! 3。百折不挠。被拒了不要太伤心,谁都有被拒的时候(包括很多大师)。问题 在于要找到原因。记住一句话:命贱自有天收!根据拒稿的理由,修改,改投。 直到投中为止!一般不超过 45 次,你的文章就会有好的结果! 4。影响因子高低搭配着投。在合理地范围内,适当的投一些稍高一点的文章, 一方面审稿人水平高一些,另一方面审稿周期也稍短。 5。避免有病乱投医。投稿一定要和刊物的方向一直。特别是该刊物近年来喜欢 发表什么样的文章。鄙人就是先在 ISI 上搜集相关文章以及期刊,然后开始撒 网捕鱼。这样几率会高很多。 6。关于一稿多投。说实话,我以前也搞过(因为急)。可是结果有时让自己哭 笑不得。要不中,就都不中。要中了同时都中了。这样做表面上看自己很主动。 实际上自己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诚信!要知道,以后咱们还要在这个圈子 里混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还是耐心等待为好。 最后,祝所有奋斗着的虫子门早日梦想成真,早日学业有成! 其实发表 SCI 文章不容易但也并不难,说不容易是因为本学科 SCI 杂 志有限,很多期刊都是双月刊、季刊。有的期刊一年才发表三十多篇。 说不难是因为只要有新点子且掌握一定的技巧,付出辛苦和汗水,就 一定会有收获的。发表 SCI 文章,我个人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条就是选题要新。好的文章应能激起读者的兴趣,而国际前沿的 新课题是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实际上只有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编辑才愿意接收,出版商才有利可图,才能换来不收版面费的良性循 环。 第二条是期刊的选择,每一种期刊都有她的喜好,同样的文章在某个 期刊上不受欢迎,在另一个期刊上可能会大受欢迎。可以通过查看期 刊的 Scope 和查阅接收的文章了解。另外期刊的审稿周期会从十几天 到几个月不等,如果是月刊,审稿周期会短些,如果是季刊,特别是 知名季刊,审稿周期怎么也得四个月。稿件的处理周期一般会在发表 的文章中有体现。 投稿之前搞清期刊发表周期。这可从最近发表或 ONLINE 的文章看出,接收日期、 接受日期、ONLINE 日期等,如果时间拉得很长,说明稿件量很大,队伍排得很 长,如果急需刊出的话不宜投稿(当然文章要是非常有意义例外哦)。有意识 的选择是月刊、季刊或半月刊。 交叉学科的杂志的选择。有些 SCI 的杂志,原本是一个专业杂志,报道 领域比较狭窄,但为了扩大影响力,增加了一些相关或交叉的学科,例如 PLANT CEE REPORTS 原来只报道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内容,现在增加了很多基 因发掘、克隆表达、逆境胁迫、基因组学等领域栏目,如果投稿这些新的栏目, 效果可能比投稿那些专业杂志更好。 ;文章如果 idea 非常好,应该给专业杂志,而不应该给综合杂志,虽 然综合杂志影响因子也许高很多,但是,不容易得到业内的引用和认 可 ;文章的 idea 一般,给综合杂志,这样对稿件的最终结果可能有利 ;不要惧怕所谓的网站的平均拒稿率,如果发生在你个人,那拒稿率 就是,如果没有发生,那就是,同时也不要惧怕权威,权 威也许更容易发现文章的优缺点 第三条是文章结构,在写文章前一定要好好斟酌文章结构,一旦结构 定下来了,再改就不容易了,就要大动干戈了。一开始时定结构比较 难,可多参考别人的文章,多参考好的杂志上的文章,等到写的多了, 就会有自己的风格了。 第四条是不要怕被拒,拒稿是正常的,通常情况下,第一版投稿是要 被拒的。但只要没拒死就有希望。即便是被拒死了,如果能获得审稿 人的意见,也不算白投,每一次投稿过程对自己都是一种提高。一定 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意见,逐条回答,态度决定一切! 第五条是在国际上发表文章,一定不要像在国内那样,我的体会是在 国内发表文章,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问题越复杂,越不容易被拒。 而在国际上发表文章,一定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要像讲故事一样把 每一个观点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 文章类型易精勿繁。以前投稿的是那些 FULL LENGTHEN PAPER,都在 5 个版面以上,有的甚至达到 1 万字,写作修改都很费 力气。可以把自己感觉比较有创意的部分写成 SHORT COMMUNICATION 类型,尽量做到简洁明了,45 个版面(约 4000 字) ,这样比较容易写,修改也容易。大多 SCI 编委比较喜欢这类型的 文章,重点突出,篇幅太长容易导致重复啰嗦,适得其反。 第六条是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反映出一个人治学态度!。文章尽量用 专业的排版软件如 Latex 来处理。图片的清晰度要高,要美,一幅图 要表现尽可能多的信息,但不要影响整体效果。参考文献的编写一定 要规范,要尽可能引用所要发表期刊上的文章,国为期刊需要提高影 响因子,需要你做贡献,有的期刊在文章发表前会直接提出此要求。 公式,符号说明一定要表达清楚,该写的写,不该写的不要写。有很 多期刊,外审前第一步就是要 Technique Check,所以一定要在细节 上下功夫。 第七条是英文的润色, 。尽量使用简单的句子,有条件的可以找一个懂 专业的外国朋友帮着润色。没条件的可以拿本字典逐句校对。平时阅 读别人的文章时多积累比较好的句子。 (我一般都在写作前阅读大量的 文章,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分别 copy 到自己文章的 各个部分,然后在写作时进行取舍) 。不要担心会有抄袭的嫌疑,从两 三个人的文章里拿些句子是抄袭,如果是从几百个人、几千个人的文 章里各拿个句子就不是抄袭了,这是一个度的问题。 第八条是文章要反复改,一篇文章自己不改上十遍不要投。文章改几 遍后可以放一段时间再改。每一遍都会觉得有提高,都会觉得改的值。 自己改的遍数多了,实际上可以缩短审稿时间!因为文章在编辑手中 返回一次的时间要比我们在下面多改几次的时间要长很多,而且文章 的档次会有所提高,增加了一次接收的机率。 二、从审稿人的角度看 你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到了审稿人手里,他的命运在几分钟内就决定 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对 文章有个初步了解。大多数审稿人最喜欢两个极端(人的惰性使然): 一是通篇充满了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 reject;二就是所谓的 well written,提几条不关痛痒的意见就万事大吉。总结如下: 1、标题尽量不要出现 novel, new 等字眼。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 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 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 new 就会觉得你的文章 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产生落差。 2、Abstract 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 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 Abstract 中以示 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 而已。 3、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 endnote) 来编辑。强调几点。第一,格式要统一,不要张冠李戴,用 author- year 格式那就有 author-year 的样子,用数字格式那就规规矩矩的标 出个 1,2,3。第二,人名的拼写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因为某篇文献 的作者就是你的审稿人,你都不怕错拼了,人家还能怕错拒你不成。 第三,用 et al.要慎重。有些兄弟图省事,所有文献仅列第一作者,其 他作者一律 et al.,审你文章的大佬很可能就在其中。 4、节标题一定要准确。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 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 不带 s。 5、切忌超长段落。 一般一个段落以 3 到 5 个句子为宜,那种动辄一页 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从而使得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6、图表一定要清楚 。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 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 A4 纸的大小。这就要求图的质量要高, 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 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 7、文章格式。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 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 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有时候也有运气含在其中,但 至少可以避免它过早的被 reject,或者本该是 minor revision 的稿子给 批成了 major revision。以上只是本人总结的一些细微之处,最近不是 流行细节决定成败吗,在此和大家交流,希望各位虫友 good luck。 在读研期间发了一篇 SCI,影响因子不高,把经验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个人觉得: 1.首先是大量阅读文献,如果要撰写高水平论文,基础是读了很多高水平文献, 国内杂志总体价值不高,特别是现在每年毕业的硕博这么多,压力下的滥文章 发表不要太多,再来看看国外杂志,国外杂志也有滥的,特别是那种 IF3 以上的。当然国内的综 述性 杂志文献还是可以看看的,特别是那些刚刚接触陌生研究领域,马上看国外文 献可能象看天书,先阅读一些国内有关综述,别人帮你阅读消化整理过的,何 乐而 不为呢。 2.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 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 时也就不会举步维艰。 3.课题设计的 IDEA 十分重要,你的观点的创新性决定了你的文章能不能受到 editor 和 reviewer 的青睐。 4.投稿前必须仔细修改,不可仓促投稿,可以先放几天,在回头来看,这样反 复多 次。最好的话是请英语高手帮你修一修。或者也可以请一般同学看看,从 别人的角度来取长补短。 5.投递建议多投网上可以 submission 的杂志,快又省钱,投之前好好看看 guideline for authors。严格按照上面的条例修改,象图片的分辨率等等细节 都要十分注意。 6.修回的稿件一般是要求 point to point 的回复,必须一一进行回答,个人建 议是所有问题最好都按要求去做,这样的 accept 可能性很高,当然审稿人的水 平也有不同,有些明显错误的观点应当用详细的理由加以回复,有可能的话附 上参考文献增加可信度。 7.文章基本上 accept 了,有时审稿人会要求你把文章给专业领域离地英语专家 修改,有些人可能未必找的到,那怎么办,呵呵,那就自己来,反复阅读,尽 量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拼写和语法,还有就是表述以简洁至上,simple is the best。再就是尽量多改一些地方(这是一滥招,高手就免了),就算没什 么错误的地方可改用别的表达方法,表面上看来编辑部会觉得你很严谨仔细, 呵呵,反 复多看看,多修,就能成功,我就是这么做的,你也可以。 祝大家成功! SCI 论文,并没有想像中的难写 作者: 转帖自: 发布时间:2010 年 3 月 8 日 此文章已被浏览 57 次 一SCI 论文,并没有想像中的难写 1.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相信只要是正确试验得来的结果都是可 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2.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 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但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者笑话百出,大者断送文章前 程。 3.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 4.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5.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请信誉度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比如美捷登)把关,提高成功率。 二 如何投稿 论文投向哪份杂志其实还是有学问的。一般视课题的新颖及创造性、实验结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论文写作质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1 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标杂志更高的杂志,哪怕是 Lancet, NEJM,JAMA 等都不妨一试。这些杂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 送审后退稿(及少数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 1-2 个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或 建议。要知道,给这则杂志审稿的全非等闲之辈。他们在一针见血提出里文章的“软肋”的同时,往往会提出许多改进论文的良好建议。 如果你没有时间等,想让论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费心选择了。首先要正确判断你文章的内容及水平,在从资料库 ISI Web of Knowledge 查找相关专业的杂志。再根据杂志刊名,杂志内容,IF 及年发表量等选择。进入杂志网站并参考其 目录和发表的文章均有助于会杂志的选择。 三 如何选择审稿人 许多杂志编辑希望你推荐 3-4 名审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荐的审稿人发审稿邀请。所以推荐审稿人还是有学问的。 如果你推荐的审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们根本不会理睬一般杂志的邀请,你的文章就可能不能及时找到审稿人。其实杂志对审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 太高的,但审稿人必须是某专业的专家。因此,许多在某专业发过论文的(我指的是英文 SCI)的作者都会收到审稿邀请信。因此,你在推荐审稿人时, 不必太“挑剔”。 建议: 1. 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 2. 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 3. 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在国际有些影响的国内的学者也可以,这些学者在国内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国外学术界尊重。 四关于撤稿 有作者投稿后因种种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担心编辑不高兴,甚至会被打入黑名单。 其实这种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