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选试卷10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选试卷10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选试卷10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选试卷10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选试卷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1阅读下面语段,把文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框内。(2 分) 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 j 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 就会以两片绿叶问 hu 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里轻轻的梦 y。 (节选自有梦才有远方 读与写2008 年第五期) 2默写。(9 分) (1) ?门前流水尚能西。(2)折戟沉沙铁未销,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句子是: , 。 (4)请写出苏轼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哲理的三个句子: , , 。 (5)请写出两句你所喜欢的有关咏月的名句。 3选出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3 分) 【 】 A汤姆索亚的家庭成员主要有波莉姨妈、异母弟弟席德和表姐玛丽。 B在教会学校,并不熟悉圣经内容的汤姆索亚用通过“刷墙权”赚来的小玩意换来了九 张黄纸条、九张红纸条、十张蓝纸条,因为这些纸条他获得了奖品圣经。结果却回答不出简单 的问题而出了大洋相。 C汤姆索亚最亲密的伙伴是哈克贝里和乔埃哈波,他们三人一起在墓地目睹了印第安人乔 杀死鲁滨逊医生,在杰克逊岛上度过难忘的“海盗生活”并参加了镇上人为他们举行的丧礼,还一 同挖出了印第安人乔藏在山洞里的一大箱金币。 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给我们描绘了穷人与富人、教会和学校、宗教和犯 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侧面。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 10 分) 4下面是某同学作文的一个片断,按要求加以修改。(4 分) 语文学习的基础在于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读、写是语文的两翼;少读,对语文教育来说是釜 底抽薪。怎样积累呢?首先,应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即可以写心得,也可以摘录优美词句。 2 其次,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第三,坚持练字。语文能力也是写字的一种表现。总之,积累多了, 自然会文思泉拥。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 分) 应改为 应改为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 分) 5请修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话,使它变成分寸得当、生动形象的温馨提示。(2 分) 高速公路警示语:违章超载,惹祸遭灾。 会议室警示语:会议期间,禁止使用手机。 6阅读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 (4 分) 材料一:今年一月份的雪灾中,有自发到郴州救灾的 13 位唐山农民;有婚礼中途退场转战救灾 现场的南京特警;有喝雪水吃稀粥坚守变电站 14 天的女电工;还有用一腔热血融化冰雪却永远 地离开了我们的电力工人。他们以自己无悔的行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定义。 材料二:藏独骚乱开始后,西雅图上空抗议达赖的横幅,各大网站上揭露西方媒体造假的视频, 无数的华人以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依然团结、中华民族依旧强大。 材料三: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过程中,一向被称为娇生惯养一代的 80 后甚至是 90 后用他们的 身体挡住了藏独分子的冲击,保护圣火。中国精神已经在他们心灵的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材料四:汶川地震后,我们不能忘记温总理满含泪水的双眼和不畏艰险的身影;我们不能忘记 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孩子的老师和母亲;我们不能忘记人民解放军用鲜血直流的双手刨挖着灾民;我 们不能忘记那些白衣天使在家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强忍悲痛、压抑着泪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救 死扶伤;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志愿者,那些捐助者。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 36 分) (一)阅读端午日(有删节),完成 7-10 题。(共 11 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 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 11 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 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每只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 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 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 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 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 胜利庆祝的 500 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 30 只绿头 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 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 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7选出对文章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2 分) 【 】 A全文紧扣“端午日”的主题,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B第一节是全文的重点,主要写了河上赛龙舟和胜利者领赏的场面。 C文章详略得当,详写龙舟赛,略写赶鸭子;而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仅两句带过。 D文章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8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全文仅用 700 多字,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生动的节日场面。请结合文章具 体的语句说说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3 分) 例:第二节中写的“绿头”鸭,“红布”条,色彩鲜明,与喜庆气氛相应。“水面各处是鸭子, 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两个“各处”,可见热烈欢腾的场面丝毫不亚于赛龙舟。 9如果你是龙舟上的一员,或你正在岸上看龙舟赛,你会有什么感受?(3 分) 4 10假如你是“宣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使”,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我们国家该如何保护我 们的传统节日。(3 分) 材料一:“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 在我国有着 2500 多年历史,很早就传入周边国家,并被吸纳接受,成了亚洲各地、各民族共同庆祝 的盛大节日。江陵端午祭就是韩国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和韩国 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窗口。1967 年端午节被韩国列为国家级“第 13 号重要文化遗产”。 材料二: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不甚了解而且缺少感情,却对过各种洋节很感兴 趣。2008 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冯骥才认 为,复兴传统节日,不能只靠喊出一两个口号,或搞一两次大型活动而实现。将清明、端午定为法 定假日,依靠放假的手段,并不能真正拯救传统节日。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共 13 分) 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修鞋,寒来暑往,不知有多少个年头了。 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 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个晚上,老婆就和他怄了气。对于这样一个流浪的孩子,有谁愿意管呢? 更何况,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是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倒也不争执,低着头只 有一句话: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然后便听凭老婆唠唠叨叨地骂。 尽管这样,这孩子还是留了下来。鞋匠则一边在街上钉鞋,一边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了许多,懂事、听话而且聪明。 鞋匠老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家里再拮据,也舍得拿出钱来为孩子买穿的和玩的。街坊邻居都 劝他们把孩子留下来,鞋匠老婆也动了心思。有一天吃饭时,她对鞋匠说:要不,咱们把他留下来 当亲儿子养。鞋匠闷了半晌没说话,末了,把碗往桌上一丢:贴心贴肉,他父母快想疯了,你胡说 什么。 鞋匠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父母的找寻。他求人写下好多寻人启事,然后不辞辛苦地贴到大 街小巷。风刮雨淋之后,他又重新再来一遍。甚至有熟人去外地,他也要让人家带上几份,帮他张 贴。他把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父母。 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了这个地方,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急匆匆地带着孩子走了, 鞋匠没有计较什么。一起摆摊的人都揶揄他,说他傻。他只是呵呵一笑,什么也不说。 生活好像真的跟鞋匠开了个玩笑,这之后便再没有了孩子的任何音信。后来,他搬离了那座 小城,一家人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的岁数,希望长大了的孩子能够回来看看他们,但是,没有。再 后来又数次搬家,直到他死,他也没有等到什么。 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小伙子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人成了名,他在互联网上还注册了一 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令人惊奇的是,网站竟然是以鞋匠的名字命名的。进入网站,人们看到, 在显要位置上,是网站创始人的“寻人启事”。他要寻找的,就是很多年以前,曾经给过流落在街 头的他无限关爱和帮助的那个鞋匠。 网站主页上,滚动着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你得到过别人爱的温暖,而生活让你懂得了 把这温暖亮成火把,从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 (选自精美散文作者马德 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标题。(2 分) 1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4 分) 困窘: 贴心贴肉: 13文章第段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4说说你对网站主页上那句耐人寻味的话的理解。(2 分) 15既然这个小伙子是“有才有德”的,为什么要在鞋匠去世若干年后,才注册专门寻人的免费网 站寻找鞋匠呢?(2 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619 题。(共 12 分) 6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 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乙)从前有个书呆子绰号“全信书”,成天埋在书堆里。一天,读书时脚上的鞋被炉火烧着了, 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忙去找书本。书上说,桔能降火。他忙拿起一个大桔子就咬,滴下的汁水把 鞋上的火灭了,书呆子大喜。但鞋头已被烧出大洞。于是他上街买鞋,走到半路,想起尚未找到文 字根据,忙奔回家中,从书箱里找出家父留下的书简,上面写着他穿六寸鞋子。于是定要掌柜给他 六寸的鞋,掌柜无可奈何地把鞋拿给他。书呆子使劲穿进去,鞋破了,脚趾露在外面。掌柜拿过书 简仔细看,上面写着:“吾儿七岁,着鞋六寸,脚随人长,步步前进。”书呆子断章取义,迷信书 本,仍旧穿着那双六寸的鞋子回去了。 16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2 分) 至之市( ) 已得履 ( ) 及反 ( ) 遂不得履 (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18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说郑人和书呆子的愚蠢表现。(4 分) 郑人愚蠢的表现是 书呆子愚蠢的表现是 19结合郑人和书呆子买鞋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两点感悟。(2 分)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 40 分) 20今年 9 月 27 日 16 时 41 分 00 秒,从小就梦想遨游太空的航天员翟志刚身穿我国研制的“飞天” 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请 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450 字的记叙文。 我 的 梦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共 24 分) (一)积累(共 14 分) 1寂 nun 候 l 呓(2 分。答对 2-3 个得 1 分,答对 4 个得 2 分) 2(1)谁道人生无再少(2)自将磨洗认前朝(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参考答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前 4 题共 7 分。每空 1 分,有错该句不得分。第 5 题 2 分, 可以是 同一首诗里的 2 句,也可以不是) 3 C(乔埃哈波没有目睹印第安人乔杀死鲁滨逊医生、也没有一同挖出印第安人乔藏在山洞里的 一大箱金币)(3 分) (二)运用(共 10 分) 4“即”改为“既”;“拥”改为“涌”。(2 分)写字也语文能力的一种表现。(2 分) 5参考答案:高速公路警示语: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违章超载!会议警示语:为了大 家更好地参加会议,请暂时让你的手机休息一会儿!(2 分,答案合理即可) 6参考答案:爱国主义、热爱和平、责任意识、尊严、勇气、团结互爱、勤劳勇敢、不屈不饶、 自强不息,独特的儒家智慧,仁义道德精神等都是是“中国精神”的内涵。 (4 分。答到 1 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二、阅读理解(共 36 分) (一)(共 11 分) 7B(2 分)(还写了端午节的概况和岸上观龙舟的场面) 8参考答案:“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3 个“莫不”体 现了全茶峒人对端午日这一天的重视。(3 分。意思对即可。视内容和语言分 3、2、1 给分) 9不设参考答案,联想合理即可。(3 分,视内容和语言分 3、2、1 给分) 10政府高度重视、保护传统节日,不仅是放假,更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节日古老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古老的精神内涵;要让青少年了解传统节日的历 8 史、目的、意义、风俗,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通过传统节日凝聚全国人的 信仰和民族自豪感;传媒应该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3 分。1 点 1 分,得满 3 分为止。意 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二)(共 13 分) 11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鞋匠的故事、鞋匠与流浪儿。(2 分,其它合理亦可) 12困难窘迫,这里指收留了流浪的孩子,连吃喝等基本的生活开销都非常困难了。心贴着心, 肉贴着肉,形容血肉相连,这里指流浪的孩子也是他父母的心头肉。(4 分,一个 2 分,意对即可, 但必须结合语境,如只解释词典义,给一半分) 13外貌描写。形象地描绘了流浪的孩子当时的外貌和神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