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报效祖国及歌公颂祖国的诗歌_第1页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及歌公颂祖国的诗歌_第2页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及歌公颂祖国的诗歌_第3页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及歌公颂祖国的诗歌_第4页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及歌公颂祖国的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继光(1931 年 1 月 8 日1952 年 10 月 19 日),原名黄际广,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 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士兵。1952 年 10 月 19 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 597.9 高地阵亡。 根据战地目击者的描述,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 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使得后续 部队能够攻下高地。 黄继光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 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英雄”称号。 有人认为靠身体根本无法堵住机枪的火力,而且梅花堡有多支机枪同时发射,所以虽然黄继 光的牺牲是事实,但认为是靠他堵住的枪眼而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克高地,则有悖常理。当 时的新闻报道亦被后人认为是夸大其词 - 1952 年 12 月 21 日,新华社发出了一篇长篇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写的是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去爆破敌人的火力点。稿件这样写道,在他中弹倒下后, “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 的身上”,“一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颈子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 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四 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 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 雄行为在鼓舞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火 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这篇通讯当时在全国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伟大的牺牲精神鼓舞了正在建设新中国的全国人民。 然而,当人们冷静下来之后,就有人提出质疑,既然黄继光已经牺牲了,他在扑向敌人的火 力点之前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记者是怎样采访到的?很有意思的是,新华社当天还发了一则 编者按,说“十一月二十日发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仓卒写 成,与实际战斗情节略有出入。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实最后判明的情节。” 正是“此地无 银三百两”,再怎么核实,也不可能核实到黄继光牺牲前怎么想的了。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 入马 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 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 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 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 总。后调任“振威” 炮舰管带,代理 “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 都司衔。 1880 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 ,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 飞霆”、“镇 南” 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 扬威”、“超勇” 两艘巡 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 200 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 年 11 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 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 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 勇名,并被任 命为“扬威 ”舰管带。 1887 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 、“ 靖远”、“ 经远 ”、“来远 ”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 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 远” 舰管带。1888 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 10 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 年, 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 勇名。 文天祥 文天祥, (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 1271 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 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 年,丞相伯颜统 20 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 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 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 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 1259 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 20 万两 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 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 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 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 捧诏涕泣 ”,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 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 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 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 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 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 “战、守、迁皆不及施”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 救国之策”。 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 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 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 ,行至京口(今镇江) ,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 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 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 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 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 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 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 40 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 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 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 年 11 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 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 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 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 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 惧也,何怖我?“1279 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 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 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 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 ”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 你。 ”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 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 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 ”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 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 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 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 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 不留情。1259 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 宋臣。1275 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 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 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 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 年 1 月 9 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 “成仁”,孟曰“ 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 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大英雄。 光辉的足迹 60 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 60 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2009 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 60 岁生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 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 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 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 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 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 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 计划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 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 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 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 2009 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着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 站落成的新闻。又是一个重大成就,我开始浮想联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 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 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 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 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 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 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光辉的足迹! 新中国的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虽然在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但新中国的领导人使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使中国彻底实现了独立、完整。 在过去的 58 年岁月中,中国一步步在崛起,这是华夏儿女所期望的,也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从建国的第一天起,国际上的许多不友好的国家在仇视中国,想方设法阻碍中国进步。 美国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威胁,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使我国在人力和财力方面遭受 了巨大损失;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反攻大陆行动使我国沿海长期不得安宁;现在的美国仍然在 想方设法遏止中国,如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台湾问题上指手划脚、强迫人民币升值 等等,在未来的若干年中,美国将仍然是中国的敌人,是永远的麻烦制造者。我们的近邻日 本从满清政府开始就不断侵略中国,抗日战争中杀害了无数中华儿女,掠夺了无数资源,这 是中国人民永不忘记的血债!而现在呢?日本妄图粉饰其罪行,值得国民警惕! 外国一直担心中国的崛起,他们到底害怕什么?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可以称霸世界的机会, 但是中国并没有那个野心,为什么现在已经进入现代化的世界,反而有此担心?中国人真的 好战?中国人真的会伤害别人?不,中国人遵从“中庸”哲学,尊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历 来以“保家卫国安” 为最大目标,强大的时候,敢于帮助别国,而在弱小的时候,不会屈服于 任何淫威。 中国,已经被欺负了 100 多年了,老虎不发威,当做是病猫啊?中国不愿意称什么霸,中 国人民需要的是安宁、和平的生活,不管是什么党,什么政府,只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旧 会得到国人的支持。对于外族的欺凌,只有毛主席的那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 犯我,我必犯人!” 我古老而年轻的祖国啊, 我是你广袤大地上一棵稚嫩的幼苗, 摇曳在你温暖呵护的怀抱, 我是你无垠天空中一只飞翔的小鸟, 鸣唱在你春风和煦的心头, 我的血管里, 涌动着黄河的波浪, 我的心灵里, 开放着文明的鲜花, 我心中的理想, 正展现在祖国蔚蓝的天空里。 世界的东方, 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 茫茫大海, 是她广阔的胸怀, 巍巍长城, 是她坚强的脊梁, 滔滔黄河, 是她奔腾的血液, 青藏高原, 是她刚硬的臂膀 她 就是我的祖国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 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 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 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 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 思主义。1925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 年 3 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 农民起义。同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 捕入狱。1929 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 的抗日斗争。1933 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 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 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 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 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 年 5 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 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 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 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 伍剩四百多人。1940 年 1 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 最后,他身边仅有 7 名战士,4 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 4 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 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 月 22 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 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 月 23 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 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 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 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 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 1 军 1 师 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 1950 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少年轶事 杨靖宇 1905 年 2 月 26 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 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 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 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 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 于是, 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 于是,那个高个子 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 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 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 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 校长也赶忙说: “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 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生平事迹 1905 年 2 月 26 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 塾就读,1918 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 年的“五四” 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 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 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1926 年在该校加入中 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 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 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 ,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 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 月 1 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 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7 月 15 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 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 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9 月 30 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 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 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 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 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 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1927 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 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 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 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南满抗日 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 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1940 年 2 月 23 日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日伪 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回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7 年 4 月领导确山农民暴动,5 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刘店秋收起义,任当地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失败后到开封、洛 阳等地从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29 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 部书记。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 “九一八” 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 年 11 月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 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