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朱志明_第1页
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朱志明_第2页
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朱志明_第3页
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朱志明_第4页
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朱志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朱志明 针对目前众多林蛙养殖户利用稻田地圈养林蛙的特殊性,养蛙所 采取不同防逃设施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一些林蛙养殖户因不同客 观条件,使林蛙在越冬期出现较高死亡率问题。本院院长首席专 家朱志明近期亲自又研发成功了“人工圈养中国林蛙多功能移动墙” 和“中国林蛙越冬多功能移动箱”两项成果。 一、成果意义: 解决广大稻农利用稻田地养蛙因地况的特殊性和正确选材定位 问题;规范在稻田地里圈养中国林蛙所涉“防逃” 、 “防敌” 、 “饵料” 、 “越冬”技术与设施,降低成本,提高中国林蛙成活率。 二、成果名称: 、人工圈养中国林蛙多功能移动墙 、中国林蛙越冬多功能移动箱 三、研发背景: 、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蛙圈在雨季时,林蛙因圈内水位 上升和流力,使林蛙从防逃墙顶部和墙下冲开的洞口处大量外逃突 出问题; 、针对国内林蛙养殖户林蛙场地天敌(鼠、蛇、鸟等)较多, 给林蛙造成部分损失突出问题; 、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林蛙饵料不足,饵料成本过高突 出的问题; 、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各自五花八门设置林蛙防逃设施 材质和功效不理想之突出问题; 、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各自五花八门采用不同林蛙越冬 设施,高成本及林蛙越冬死亡率突出问题 四、成果特点: 人工圈养中国林蛙多功能移动墙(如下简称“移动墙” ) 、如调整蛙圈面积或迁移,本“移动墙”可无损迁移; 、在雨季时,如蛙圈进水,本“移动墙”可有效防水高为 米,并墙下基部牢固性较强,一延长米“移动墙”在每秒立方米 流量下不会冲开洞口; 、本“移动墙”可抗 7 级风力和可抗 1 吨压力无变形; 、本“移动墙”耐腐蚀性能强,无臭、无毒、耐高温、硬度 大,强度高,耐老化,绝缘性能强,表面光洁,无裂痕,不开层, 抗酸耐碱,抗压、抗冲击,抗冻。 、本“移动墙”内外配有防鼠、蛇、鸟等自动灭敌和驱惊天 敌的功能; 、本“移动墙”内侧配有无需电源诱虫和保湿功能; 、本“移动墙”安装方便,节约工时明显。 中国林蛙越冬多功能移动箱(如下简称“移动箱” ) 、本“移动箱”在室内或室外可达到林蛙越冬所需零上 1 8理想温度; 、本“移动箱”一人可室内外灵活设置,无需在室内占用空 间,无需高成本砌筑越冬池;投取林蛙及管护方便,一人可管护 2050 个“移动箱” 。 、本“移动箱”可延长或可提前使林蛙进入越冬休眠期。有 效对接林蛙冬眠前和结束冬眠时理想温差,减少林蛙发病率,提高 成活率。 、本“移动箱”配有自动化排污、供氧、保洁、保温、恒温 等等功能,一箱多用。不但可使林蛙越冬,又可冷藏食品或繁殖蝇 蛆之用; 、本“移动箱”具有恒温功能,夏季时,可实现林蛙几个月 处在冬眠期保持鲜活。在月10 月市场鲜活林蛙空档期时,可独 供市场,确保卖价; 、每箱可放越冬成蛙数量为 5000 只10000 只;如幼蛙可放 数量为 3000060000 只。 五、产品研发现状: 目前样品已完成。防盗自动报警功能正在整改,其它功能均已 达标与完成。近期将授权厂家批量生产。 人工圈养中国林蛙成果公报 08-A-067 解析国内部分圈养林蛙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 08-A-068 解析国内部分包沟散养林蛙回捕率低的主要原因 08-M-073 林蛙在陆地整个饲养周期如何保湿润肤新技术 08-M-074 半人工圈养林蛙人管理百亩养殖圈低成本保湿新 技术 08-M-077 半人工圈养林蛙立地条件植被及不同合理布局和不 同品种选择在提高林蛙成活率和减少发病率的应用 09-M-079 半人工圈养林蛙成功三大关键之解析 09-M-080 雌蛙产卵后休眠槽的合理布局与应用 09-M-088 脱色与碱浸后的果树叶对雌蛙产卵休眠和对林蛙越 冬方面的应用 10-M-090 林蛙圈饵料、栖息、作业一体台,孵化、育蝌、变 态、栖息、防暑、越冬、回捕一体功能池及生态带、休眠槽在半人 工圈养林蛙的应用 10-M-093 无声长效低成本保湿新技术 10-M-100 几十亩场地仅用百元低成本预防天敌(鸟)新技术 10-M-101 预防不同地敌(鼠、蛇、猫等)新技术 10-M-102 十字防暑洞在高温季节确保林蛙存活新技术 10-M-104 自动分离排污网在林蛙越冬方面的应用 10-M-105 半人工圈养林蛙不同季节习性变化直观辨别新法 10-M-106 林蛙与人类相同习性之解析 10-M-116 半人工圈养林蛙理想场地选址的条件 10-M-117 不同品系和所处不同栖息条件下林蛙辨别新法 10-M-118 不同饵料对中国林蛙益害之解析 10-M-119 无需保湿管自动保湿新技术 10-M-120 林蛙存活极限测试报告 10-M-123 林蛙在高温生态极限测试报告 10-M-127 温控线在饵料自投方面的应用 10-M-131 中国林蛙不同疫病真正起因及预防 10-M-133 光束低成本诱虫新技术 10-M-137 无需养殖苍蝇低成本育蝇蛆新技术 10-M-138 提高蝇蛆所含营养成分与辅助提高林蛙体质抗病新 技术 10-M-139 解析不能采用饲养黄粉虫做为养殖林蛙主饵的原因 10-M-140 半人工圈养林蛙幼蛙几种开口饵自繁低成本新技术 10-M-153 利用地气与结合消毒剂断层自然分子疫控新技术 10-M-154 林蛙红腿病、烂皮病真正起因及预防新技术 10-M-155 蝌蚪在饲养周期出现不同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10-M-156 解析采取用药液浸林蛙体肤消毒加速林蛙患病死亡 的原因 11-M-157 变态幼蛙在饲养周期出现不同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11-M-158 圈养林蛙常见肤浅病至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新技术 11-M-1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