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科技开发区报告_第1页
中国高科技开发区报告_第2页
中国高科技开发区报告_第3页
中国高科技开发区报告_第4页
中国高科技开发区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eiDouW Page 1/32 国家级高新技术 开发区研究报告 (摘要介绍) 勺海润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2 目 录 一、 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情况 (一) 、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指标 1.1 主要经济指标 1.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4 按主管单位分类的高新主要经济指标 1.5 按主管单位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6 按人员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7 按人员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8 按收入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9 按收入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10 按技术领域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11 按专利类型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12 按出口地区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13 按技术来源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 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情况 (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1.1 项目基建投资情况 1.2 项目基本建设情况 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1 ) 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2 ) 1.4 高新区企业收入情况 1.5 高新区企业人员情况 1.6 高新区科技活动情况 1.7 中关村各科技园的优劣势分析 (二)上海张江科技开发区 2.1 项目基建投资情况 2.2 项目基本建设情况 2.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1 ) 2.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2 ) 2.4 高新区企业收入情况 2.5 高新区企业人员情况 2.6 高新区科技活动情况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3 三、 新技术开发区的主要问题关键成功因素 四、 国外高新区的主要模式 附录 1:指标解释 附录 2:高新区名称 4 一、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情况 (一) 、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指标 1.1 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指标 2001 年 2002 年 年增长率(%) 企业数 24293 28338 / 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人) 2902030 3397854 17 年末从业人员数(人) 2943356 3486686 18 总收入 11928.4 15326.4 28 工业总产值 10116.8 12937.1 28 工业增加值 2621.3 3286.1 25 净利润 644.6 801.1 24 实际上缴税额 640.4 766.4 20 出口创汇总额(亿美元) 226.6 329.2 4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总 收 入 工 业 总 产 值 工 业 增 加 值 净 利 润 实 际 上 缴 税 额 出 口 创 汇 总 额 ( 亿 美 元 ) 2002年 2001年 1.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5 1.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4 按主管单位分类的高新主要经济指标 1.5 按主管单位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6 按人员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7 按人员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8 按收入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9 按收入规模分类的高新企业收入情况 1.10 按技术领域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11 按专利类型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12 按出口地区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13 按技术来源分类的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6 二、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情况 (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是从中关村地域范围内的电子一条街发展起来的。1997 年形成了 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增加了丰台园和昌平园。1999 年 6 月 5 日国务院批复加快建设中 关村科技园区的时候,已经发展为一区五园,包括电子城科技园和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的亦庄科技园。其时,已经超越了原中关村的地域范围,是一个跨行政区划的政策区域。 从电子一条街到一区五园的演变,中关村科技园区完成了两个重要的转换:第一个是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定位转换;早期中关村主要是海淀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派生出来的, 但现在,单纯依靠海淀园已经无法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部过程;第 二个转换是,海淀园原来的规划功能仅仅能满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的工作要 求和生活要求,不能满足产业化过程中商务活动和产业基地发展的要求。 现在,中关村一区五园的定位是,海淀园作为研发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承担高新 技术产业的原创性研发活动,同时少量担当产业基地和部分商务活动场所。其他四个园主 要承担产业基地的功能。 近 20 年来,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一枝独秀,也一直是一片创业的乐土。 1999 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增加企业 1227 家,2000 年达到 2461 家,到 2001 年新出现的创业企业 达到了 3063 家。 到 2005 年,预计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650 亿元,平均年增长 15%, 其中工业增加值为 400 亿元;技工贸总收入 3800 亿,年均增长 20%。中关村科技园区的 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世界 一流科技园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7 1.1 项目基建投资情况 单位:千元 年度 基建投资总额 生产业务用房 住宅 公用设施 基础设施 征地拆迁 2001 450000 360000 0 0 70000 0 2002 6710000 0 0 0 1030000 0 1.2 项目基本建设情况 年度 累计开发面积 (平方公里) 当年新开发面积 累计竣工建筑面积 (平方米) 当年竣工建筑面积 2001 0 0 0 570000 2002 0 15.10 829000 0 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1) 年度 企业数 年末从 业人员 职工 总收入 (千元) 工业总产值 (千元) 工业增加 值(千元) 出口创汇总额 (千美元) 2001 7911 358154 282720 198649078 125589352 29940000 2928876 2002 9567 403842 317373 239479578 147722084 35200000 2876788 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2) 单位:千元 年度 净利润 实际上缴税额 年末资产 年末负债 8 2001 9785134 8847491 372954263 160724800 2002 9656376 9878189 430635109 351336303 1.4 高新区企业收入情况 单位:千元 年度 总收入 技术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收入 2001 198649078 21503684 129801808 39661786 2002 239479578 30553166 138086022 49459763 1.5 高新区企业人员情况 单位:人 年度 年末从业人员 大专以上 中高级职称 2001 358154 233985 99227 2002 403842 263397 111294 1.6 高新区科技活动情况 年度 研究与试验经费 支出(千元)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千元) 科技活动人员 (人) 2001 6494740 14089600 116141 2002 9415964 14030705 135663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9 1.7 中关村各科技园的优劣势分析 (一) 、企业认知层面 表:各科技园入园企业对园区优势、劣势的评价 优势 园区 入驻企业评价 其他园区企业评价 劣势 其他园区企业评价 丰台科技园 地理位置、土地/租 金价格、优惠政策、 交通方便 土地价格低 地理位置不好、离市 区远 昌平科技园 地理位置、绿化好/ 环境好、物业服务/ 价格、高科技 帮助政策、优惠政策 政府注册服务好、 地理位置不好、离市 区远 海淀科技园 地理位置、优惠政策、 高科技、知名度、人 才集中 开发早、比较成熟, 人才集中、名气大/ 知名度、配套设施、 优惠政策、文化氛围、 商务氛围好 交通不便/拥挤、土 地/租金价格高、地 理位置不好、企业多, 不受重视、服务手续 麻烦/服务不好 电子城 行业集中、人才集中、高科技 (没有评价) (没有评价) 表:丰台园入园企业对本园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管理者 员工 人才的流动与吸引 4.0 3.4 地理位置 17.3 18.6 价格便宜 21.3 11.9 绿化好/环境好 2.7 3.4 优惠政策 28.0 18.6 交通方便 26.7 18.6 物业服务/价格 12.0 6.8 信息广 1.3 3.4 配套设施 4.0 1.7 市政服务 4.0 1.7 技术创新,产品服务 1.3 1.7 高科技 4.0 5.1 土地价格 13.3 28.8 10 有发展潜力 5.3 5.1 运作方便 1.3 中关村的名义 2.7 没有竞争力 1.3 离总部近 1.3 特色(有专业化的特色) 1.3 安静的环境 3.4 表:对所在园区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海淀科技园 昌平科技园 电子城 总体 行业集中 6.4 57.1 17.9 办事效率 2.1 6.3 2.4 地理位置 12.8 18.8 4.8 11.9 价格便宜 6.3 4.8 2.4 绿化好/环境好 4.3 18.8 6.0 优惠政策 19.1 6.3 11.9 交通方便 2.1 12.5 9.5 6.0 物业服务/价格 2.1 25.0 4.8 7.1 信息广 4.3 2.4 配套设施 2.1 1.2 市政服务 2.1 1.2 高科技 19.1 18.8 9.5 16.7 中关村的名义 2.1 1.2 没有竞争力 6.3 1.2 知名度 19.1 6.3 11.9 成立早条件完善 4.3 2.4 品牌,质量 2.1 6.3 4.8 3.6 人才集中 31.9 6.3 9.5 21.4 投资环境好 2.1 6.3 2.4 综合因素 6.4 3.6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11 比较深入调查 2.1 1.2 素质高 2.1 6.3 2.4 产品价 4.8 1.2 户籍优惠制度 6.3 1.2 表 2-37 丰台园入驻企业对各园区优势的认识() 海淀科技园(n=18)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n=11) 昌平科技园(n=7) 开发早,比较成熟 16.7 9.1 14.3 离工作地点近 0.0 14.3 人才集中/离大学近/离中关村近 16.7 27.3 14.3 名牌企业多 11.1 18.2 名气大/知名度高 33.3 环境好 11.1 文化氛围好 11.1 9.1 离客户近 0.0 银行多/离银行近 0.0 9.1 配套设施好 16.7 18.2 规模大 0.0 9.1 离总公司近 5.6 9.1 14.3 信息量大 5.6 企业比较多 11.1 交通方便 5.6 14.3 帮助政策较好/优惠政策 16.7 27.3 57.1 办公环境 5.6 办事方便/办事效率高 5.6 14.3 土地价格低/租金便宜 0.0 14.3 园区办注册手续方便 5.6 技术支持 5.6 12 规划比较合理 5.6 18.2 发展前景好 5.6 表:对各园区优势的认识() 海淀科技园 n=21 昌平科技园 n=3 亦庄科技园 n=2 丰台科技园 n=1 开发早,比较成熟 4.8 人才集中/离大学近/离中关村近 28.6 50.0 名牌企业多 4.8 名气大/知名度高 28.6 环境好 文化氛围商务氛围好 14.3 配套设施好 4.8 离总公司近/离原公司近 信息量大 交通方便 14.3 宣传力度大 4.8 适合公司发展 50.0 地理位置优越 4.8 帮助政策较好/优惠政策 28.6 100.0 50.0 办事方便/办事效率高 4.8 土地价格低/租金便宜 100.0 园区办注册手续方便/园区服务好 33.3 表:丰台园入园企业对各园区劣势的认识() 海淀科技园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昌平科技园 交通不便/拥挤 22.2 36.4 14.3 软件园不成熟/当时不成熟 9.1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13 对周围环境不了解 5.6 产业不集中 5.6 消费高/人力成本高 5.6 9.1 办公环境一般 14.3 不适合公司发展 5.6 9.1 没有名气 9.1 环境不安静 5.6 地理位置不好/离市区远 16.7 9.1 28.6 培训中心在丰台 5.6 当时没有现房 9.1 入驻企业不多 9.1 配套设施不完备 9.1 离原办公点远 5.6 地价高/租金高 33.3 18.2 14.3 入驻企业多,不受重视 16.7 9.1 管理混乱 5.6 14.3 服务手续麻烦/服务不好 14.3 14 (二)企业的行为层面 表:企业选择现入驻园区的原因 园区 入驻企业选择本园区的原因 入驻企业选择本园区最主要原因 丰台科技园 土地价格/租金便宜、优惠政策、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公司本来 就在丰台区(科技园附近 优惠政策、土地价格/租金便宜、 地理位置 海淀科技园 优惠政策、地理位置、商务环境、 知名度高 优惠政策、地理位置 昌平科技园 交通便利、土地价格/租金便宜、 环境好 土地价格/租金便宜 电子城 交通便利、土地价格/租金便宜、 硬件设施比较全面 土地价格/租金便宜 表:丰台园入园企业选择本园区的主要原因 原因 数量 比例 土地价格低/租金便宜 34 42.0 优惠政策 26 32.1 交通便利 25 30.9 地理位置 25 30.9 公司本来就在丰台区(科技园附近) 13 16.0 发展前景看好的 6 7.4 对丰台周边环境了解 5 6.2 离员工住处近 4 4.9 政府服务好 4 4.9 人文环境有利于公司发展 2 2.5 园区工作环境好/办公条件好 2 2.5 环境好 2 2.5 园区文化氛围好 2 2.5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15 园区提供的政府服务 2 2.5 比较适合中小企业发展 2 2.5 人文环境较熟悉 1 1.2 科技氛围 1 1.2 投资平台广阔 1 1.2 园区内写字楼好 1 1.2 商务环境 1 1.2 办公地点多 1 1.2 方便解决职工居住生活问题 1 1.2 办公离税务所近 1 1.2 工作环境安静 1 1.2 离总部近 1 1.2 办公地方大 1 1.2 办事效率高 1 1.2 培训中心在丰台 1 1.2 服务态度热情 1 1.2 园区办注册手续方便 1 1.2 园区的服务 1 1.2 孵化器功能 1 1.2 行业的扩展 1 1.2 经济技术的发展 1 1.2 有政府支持 1 1.2 有个标志“世界公园“ 1 1.2 另外一个企业在附近领导方便照看 1 1.2 当时一些产品急于出产,这里有现房 1 1.2 丰台园区内高档写字楼少,我公司可占优势 1 1.2 科委介绍 1 1.2 16 (三)从企业满意度层面看各园区的优势与劣势 1、丰台科技园 SWOT 分析 根据入园企业对各类因素的看重程度与实际的满意度得到丰台园 SWOT 图。下图显示, 园区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远近、政府的服务态度、政府的服务效率、园区所在的人文环 境/自然环境、科技园的孵化器功能是如愿企业比较看重,同时又比较满意的方面,这些构 成丰台园的优势区域,未来需要继续保持与改进。 威胁区域主要是园区对企业的营销支持、园区市政配套设施、园区的信息化设施、园 区所在区域的商务环境,这些是企业比较看重,但现在又比较不满的因素,未来需要重点 投入建设及改进。 园区的购物、餐饮环境,娱乐、康体设施,园区的社区服务,教育环境,中介服务等 方面虽然企业看重程度不高,但是目前的满意度很低,园区应该在这些方面注意改进以便 提高企业的忠诚度。 图 2-4 丰台园 SWOT 分析 满 意 度 4.5 4.0 3.5 3.0 2.5 2.0 重要程度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自 然 环 境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商 务 环 境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人 文 环 境 交 通 条 件 园 区 的 地 理 位 置 远 近 园 区 居 住 条 件 区 内 教 育 环 境 园 区 娱 乐 、 康 体 配 套 设 园 区 购 物 、 餐 饮 配 套 设 园 区 信 息 化 设 施 园 区 市 政 配 套 设 施 园 区 内 的 文 化 氛 围 园 区 内 的 商 务 环 境 园 区 内 的 自 然 环 境 园 区 物 业 管 理 园 区 对 企 业 的 营 销 支 持 孵 化 器 功 能 投 融 资 服 务 中 介 服 务 社 区 服 务 人 才 服 务 政 府 服 务 的 态 度 政 府 服 务 的 效 率 优势劣势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17 2、海淀园 SWOT 分析 海淀园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园区内及周边的商务环境、人文环境、地理位置、人才服务、 信息化设施,以及园区内的文化氛围方面。 海淀园的主要弱势主要是政府的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及交通条件方面。 图 2-5 海淀园 SWOT 分析 3、昌平园 SWOT 分析 昌平园的优势主要是园区的地理位置、政府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园区的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等面。 昌平园的劣势主要在于其交通条件和园区市政配套设施。 满 意 度 4.2 4.0 3.8 3.6 3.4 3.2 重视程度 60 50 40 30 20 10 0 区 内 教 育 环 境 园 区 娱 乐 、 康 体 配 套 设 园 区 购 物 、 餐 饮 配 套 设 中 介 服 务 社 区 服 务 园 区 对 企 业 的 营 销 支 持 投 融 资 服 务 园 区 物 业 管 理 ( 保 安 、 园 区 内 的 自 然 环 境 人 才 服 务 园 区 信 息 化 设 施 园 区 内 的 文 化 氛 围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自 然 环 境 园 区 市 政 配 套 设 施 园 区 内 的 商 务 环 境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人 文 环 境 政 府 服 务 的 态 度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商 务 环 境 政 府 服 务 的 效 率 园 区 的 地 理 位 置 远 近 交 通 条 件 优势劣势 18 图 2-6 昌平园 SWOT 分析 满 意 度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2.6 重视程度 50 40 30 20 10 0 -10 区 内 教 育 环 境 园 区 娱 乐 、 康 体 配 套 设 园 区 购 物 、 餐 饮 配 套 设 中 介 服 务 社 区 服 务 园 区 对 企 业 的 营 销 支 持 投 融 资 服 务 园 区 物 业 管 理 ( 保 安 、 园 区 内 的 自 然 环 境 人 才 服 务 园 区 信 息 化 设 施 园 区 内 的 文 化 氛 围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自 然 环 境 园 区 市 政 配 套 设 施 园 区 内 的 商 务 环 境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人 文 环 境 政 府 服 务 的 态 度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商 务 环 境 政 府 服 务 的 效 率 园 区 的 地 理 位 置 远 近 交 通 条 件 劣势 优势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19 4、电子城 SWOT 分析 电子城科技园区的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远近、交通条件、园区的市政配套设施、园区 的自然环境、商务环境、园区的信息化设施等方面 电子城入驻企业对其看重的因素目前都比较满意,因此电子城来目前处于劣势的因素 相对比较少。 图 2-7 电子城 SWOT 分析 满 意 度 4.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重视程度 10 80 60 40 20 0 -20 13 园 区 娱 乐 、 康 体 配 套 设 施 园 区 购 物 、 餐 饮 配 套 设 中 介 服 务 社 区 服 务 园 区 对 企 业 的 营 销 支 持 投 融 资 服 务 园 区 物 业 管 理 、 园 区 内 的 自 然 环 境 人 才 服 务 园 区 信 息 化 设 施 园 区 内 的 文 化 氛 围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自 然 环 境 园 区 市 政 配 套 设 施 园 区 内 的 商 务 环 境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人 文 环 境 政 府 服 务 的 态 度 园 区 所 在 区 域 商 务 环 境 政 府 服 务 的 效 率 园 区 的 地 理 位 置 远 近 交 通 条 件 劣势 优势 20 (二) 、上海张江高新科技园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 25 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 高科技中试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服务中心区、居住区和科技产业区等六个功能小区。 1999 年 8 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聚焦张江“ 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生物医药和 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张江园区步入了快 速发展阶段。 至 2002 年二季度,园区完成开发面积近 10 平方公里,累计引进项目 457 个,吸引投资 额超 66 亿美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31.5 亿元人民币。完成出口交货值 5.2 亿元人民币。 技术、资金、市场在园区有了畅通的互动渠道,“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 和“鼓励 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逐渐形成。 经过近 10 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三大国家级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的框架。生物医药基地目前已形成由 25 个 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产业群体,以“一所七中心“ 为代表的研发群体,以及以 90 多家中小 型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创业群体。信息产业基地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计 算机和通讯、光电子、信息安全产业共同发展。随着中芯、宏力和贝岭等晶圆制造项目落 户园区,已有 25 家芯片设计公司、3 家硅片制造公司、 7 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9 家 研发教育机构,以及 17 家配套及设备供应公司积聚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链在张江初步构 成。科技创业基地建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突出创新创业功能,一批新经济企业实 现了大踏步的飞跃。 根据张江园区发展规划,“十五“ 期间,园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创 新创业为主要功能的国内一流高科技园区。到 2010 年,建成世界知名的科学园区。 1、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始建于 1992 年,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 25 平方公里。 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中试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服务中心区、居住区和科技产业 区等六个功能小区。 至 2002 年二季度,园区完成开发面积近 10 平方公里,累计引进项目 457 个,吸引投 资额超 66 亿美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31.5 亿元人民币。完成出口交货值 5.2 亿元人民币。 技术、资金、市场在园区有了畅通的互动渠道,“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 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逐渐形成。 经过近 10 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三大国家级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21 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的框架。生物医药基地目前已形成由 25 个国 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产业群体,以“一所七中心“为代表的研发群体,以及以 90 多家中小型 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创业群体。信息产业基地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计算 机和通讯、光电子、信息安全产业共同发展。随着中芯、宏力和贝岭等晶圆制造项目落户 园区,已有 25 家芯片设计公司、3 家硅片制造公司、7 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9 家研 发教育机构,以及 17 家配套及设备供应公司积聚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链在张江初步构成。 科技创业基地建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突出创新创业功能,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 大踏步的飞跃。 根据张江园区发展规划,“十五“期间,园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创 新创业为主要功能的国内一流高科技园区。到 2010 年,建成世界知名的科学园区。 2、战略定位 总体定位“更年创新,孵化创业” 。张江园区主要是以研发和孵化为主,尤其是生物 医药研发,软件的研发,在孵化上能整合五大孵化器功能,例如浦东软件园,留学生创业 园等等,突出了孵化的功能。 3、服务特色 从基础设施上的配套和相关的区域条件来看,张江的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距离浦东 国际机场和原来的虹桥机场车程都在半个小时内,周边区域的道路条件也是比较好的,整 个区域也都在上海的内外环线之间,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公交设施也比较好,有很多公交 线路都进入了园区,地铁也开通了,磁悬浮列车以后也将开通,交通将非常方便。 在硬件上的配套设施,也是今年张江三个配套年,估计不久会有很大变化,三个配套 设施是指“服务年” “配套年”和“环境年” 。 “服务年”具体指为园区进驻企业发展和招商 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的服务环境,包括项目的引进和企业的相关管理上面,提供好 的服务。 “配套年”提供园区内相关的居住、餐饮、购物、服务等娱乐机构,满足企业员工的 生活需求。 “环境年”是整个园区在开发过程中,周边的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影响,那么 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建立相关的绿化。 4、园区精神与文化建设措施 在园区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鼓励成功,宽容失败” ,给园区的创业者创造一个比较宽 22 容的创业环境,让他们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 5、园区品牌宣传 在园区品牌宣传上,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主要思路是除通过广告外,还通过各种渠道, 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整体品牌宣传,如邀请国外或国内客户来考察,通过考察吸引打动那些 客户,让他们来投资,通过他们提高园区的品牌知名度,或者就是通过政府行为来提高园 区的知名度。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23 2.1 项目基建投资情况 单位:千元 年度 基建投资总额 生产业务用房 住宅 公用设施 基础设施 征地拆迁 2001 9761299 7034370 120000 10000 161323 614936 2002 15934060 302000 1332670 288790 458550 0 2.2 项目基本建设情况 年度 累计开发面积 (平方公里) 当年新开发面积 累计竣工建筑面积 (平方米) 当年竣工建筑面积 2001 22.13 1.33 7686125 677555 2002 22.13 0 8195125 509000 2.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1) 年度 企业数 年末从 业人员 职工 总收入 (千元) 工业总产 值(千元) 工业增加 值(千元) 出口创汇总额 (千美元) 2001 405 84008 73652 93941636 83787171 26808053 2512629 2002 536 109338 90449 103593842 94420242 28469213 3009631 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2) 单位:千元 年度 净利润 实际上缴税额 年末资产 年末负债 2001 4482223 5543893 114114645 54471655 2002 7013148 5713425 131822736 55620817 24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25 2.4 高新区企业收入情况 单位:千元 年度 总收入 技术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收入 2001 93941636 685065 89406257 2995220 2002 103593842 2293932 96920397 3560403 2.5 高新区企业人员情况 单位:人 年度 年末从业人员 大专以上 中高级职称 2001 84008 36221 13402 2002 109338 45639 16371 2.6 高新区科技活动情况 年度 研究与试验经费 支出(千元)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千元) 科技活动人员 (人) 2001 1361710 4642810 18203 2002 1293206 5337080 21581 26 三、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中还突出地存在着以下几个与产业聚群有关的问题。 1企业聚集呈现出脆弱性。我国的高新区大多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 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聚集的,由于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聚集并不重视其内在机制的 建立,而使得这些在空间上已形成一定聚集的企业并未显现出强烈的植根性。随着改革开 放的进一步扩大,地区政策上的差距日益缩小,这种空间上的聚集就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 当某高新区的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区位优势及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时,区内的一些 企业就可能会再次向其他政策更优惠的地方发生流动。这种流动最终导致了各高新区之产 业结构乃至形态上的趋同,以及各高新区之间在低水平上的恶性竞争。此外,这种企业聚 集的脆弱性还可能来自另一个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持续创新能 力不强。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产品从创新出世到成熟、衰退的时 间较传统产业要短得多。一个创新产品比较容易达到成熟阶段,尤其是技术水平并不很高 的产品更是如此。当它达到成熟阶段时,产品的利润降低、企业竞争加剧,此时,企业要 继续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有两个:(1)低成本竞争即通过降低成本来生产出比竞争对手 更便宜的产品。(2)以技术升级进行差别化竞争。显然,采取第一种策略的企业就可能 会因其他地方更佳的成本优势而离开现在的高新区。而采取第二种策略的企业则可以通过 不断的创新而放弃以成本为基础的地域转移模式。目前,我国高新区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持 续创新能力不强,一部分高新区是以引进国外成熟的高新技术为主。 2产业聚群机制尚未建立。在我国的高新区内除了个别的高新区外,真正的聚群尚 未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 业网络尚未形成。大多数的区内高技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 配件现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区内的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中小企业在某些产 业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少。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咨询服务相当缺乏, 更是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企业聚集在高新区内。硅谷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硅谷那相 互结网、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2)“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我国大多数的高新区 邻近一些相关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也都有相当的研究开发能力,但由于缺乏 良好的合作机制,除了中关村等少数高新区外,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较好地成为高新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27 区创新之重要的外溢来源。在许多的高新区内,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项目都不是来自邻近 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大有关系, 另一方面则是合作机制中的各方之间的互动模式尚未建立。 3缺少能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区域文化。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128 号公路地区就成为了美国半导体生产的中心,与硅谷相比,无论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从 业人员都要胜过一筹。但 20 年后,这种比较关系已经倒置,硅谷已经后来居上一举成为 半导体产业的龙头。尽管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研究表明其保守、厌恶风险、等 级森严、忠于企业而非忠于专业以及不重视合作的地域文化观念和缺乏非正式的文化交流 都是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硅谷的成功则大大受益于它那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专业忠 诚而非企业忠诚以及讲求合作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等的硅谷文化。而这种所谓的硅谷文化正 是与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发展所相容并正相关的。如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它需 要敢冒风险的创新。此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它的成功在相当程 度上依赖于各种信息的迅速收集与处理以及对各种资源的快速整合,而非等级制度带来的 灵活、职业的高流动率和讲求合作及重视非正式交流所导致的信息与技术的快速扩散则明 显地有助于这种快速整合。显然,这种文化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不相容的,但我国高新区 的茁壮成长却有赖于这种异质文化的发扬。问题是在我国目前的高新区,无论是鼓励冒险 的企业家精神还是那种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团文化都是相当匮乏的。 4. 人才结构推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聚群的发展。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关键要 素。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创新、经营管理及风险投资的运作等都需要优秀的高级人 才。就人力资源的总规模来看,我国各高新区的人才并不少,有些人才甚至出现过剩的现 象,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特别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 型人才刚十分缺乏。这一方面来源于我国高等教育及其他人才培养系统的发展滞后于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高新区还尚未成为吸引最优秀人才的凹地, 而在美国、台湾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很好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是最能吸引年轻才俊的 行当。导致高新区高级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严重的制约是我国能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配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创新型的高风险产业, 只有建立很好的激励机制才能促使从业者乐于创新和承担风险。在国外尤其是硅谷通常采 用高薪和期权来吸引和激励高级专门人才,事实证明像期权这种激励方式是十分成功的。 目前,在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类似期权这种分配制度在大多数企业尚未较好地建立,而 且,就是普通收入也要大大低于一些垄断性行业。加之目前我国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 28 识还不够,许多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都不愿意到高新技术企业中去工作。一个明显的现象 就是对毕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目前的最佳选择是去大银行、证券公司或电 讯、电力等垄断性行业。此外,高新区的生活环境和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也 是其能更好地吸引高级人才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二、关于高新区发展的对策 1在区内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首先,对于新建区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 作、本地结网形成产业聚群来安排项目,对于新进区的企业之区位决策也应该明确是以产 业聚群为导向的。对于高新区已有的产业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之网络体系的建立,要努力 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针对现在高新区内产业配套 能力弱的现状,可以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 出一批具有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尤其是要积极为进入高新区的跨国企业提供产品 配套与相关服务,以增加这些企业的当地植根性,促使其能够在当地发展下去。这种以产 业环节分解为契机的模式既可以大量地增加高新区的新增企业数,更将加强企业的植根性 和竞争优势。值得指出的是,各高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和现在已有的产业特色与 优势,通过产业聚群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而不应该不顾实际情况 都采取相同的发展战略,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趋同。 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聚群,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高新区 内必须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种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公司、技术咨询公司、科技 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 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此外,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进一步加强创业 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功能,尤其是在高新区内要加强专业孵化器的 建设。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的聚集对高新技术产业聚群的形成是至 关重要的。在硅谷就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汇聚于此。我国高新区的成长亦 需要大量的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区内。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外风险投资资本,另一方面也要 充分利用国内资金来源成立更多的由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 2进一步完善“产学研 ”合作机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新区内的企业同当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29 地大学、科研机构之相关的实验室建立定向联系。企业人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访问这些定 向联系的实验室向研究人员就他们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并了解到这些机构所从事 的研究可能给他们公司带来的机遇与帮助。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则应鼓励他们的员工及学生 到相关的企业去考察以熟悉企业的情况并了解那里的机会,也可以允许他们到当地的高新 区内去兼职或担当技术顾问。此外,大学、科研机构还可以与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组建联 合实验室或开展合作研究计划。 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为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设立进修接受继续教育的课 程计划,并允许这些学生可以写出论述与其企业兴趣有关的论文来获得学历或学位。为了 增加这种课程计划的有效性,应该聘请当地企业中有实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我国 的大学、科研机构目前仍旧主要依靠国家或地方财政来支撑其运作,这种经费上的依靠所 衍生出的规章制度有一些是妨碍产学研互动模式之建立的,如科技成果归属之界定、不允 许员工到外面去兼职和创业等。显然,成功的产学研互动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有赖 于高校、科研机构制度上更进一步的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改变大学或科研机构之传统定位, 改变它们单一来源的经费模式,放宽研究人员兼职和创业的限制,尊重知识产权、鼓励研 究成果的尽快转移与扩散。以形成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活动互 动、互补和利益共亨。 3. 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聚群的建立。(1)高新区的政策目 标应该从招商引资上升到促进产业聚群的建立和加强聚群的发展上来,淡化政策优惠导向。 由于政府在聚群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对产业聚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 的投资。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聚群来说,邻近的大学、科研机构不仅对邻近企业的发展具 有外部效应,而且,当产业聚群围绕着大学或科研机构之集中地时,聚群的发展最有效率。 因此,政府在聚群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加大对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与聚群发 展有关的专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造 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要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创业和发展的工作环境和优美、文明、 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还要制定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支持政策,推 动企业之间建立分工协作的互动关系、推动聚群的建立,尤其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促 进产学研的合作与互动。另外,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是要加强对产学 研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协调,如政府可以根据产业聚群发展的需要选定重点科研项目,组 织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构成一个创新平台,调动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和资源,进行科研 攻关。此外,还应积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政府控制职能逐步让位于引导服务职能。 30 4建立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群发展的区域文化。硅谷等成功的高新技术园区的经 验表明,一个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聚群需要一种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相容并相促进的区 域文化来支撑。根据前面的分析,在我国的高新区应该大肆鼓励以下这些文化要素的生长 与植根。大力宣扬敢冒风险、富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是高风险型产业, 失败的几率很高,现实中很多人就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业。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冒险 也要接受和容忍失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中缺乏彼此信任、相互合作的观念,信用不 足已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生活正常发展的严重制约,但竞争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 十分需要信任与合作。因为它可以促使迅速整合信息和资源、降低成本、降低风险等。所 以,我们要特别重视信任与合作文化的建立。此外,还要培养专业忠诚而非企业忠诚的观 念,促进人员的流动。还要淡化等级观念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等。这种支撑高新技术产业聚 群的区域文化显然是与传统文化相冲突的,因此,这种区域文化的构建将是十分不容易的。 它需要舆论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耐心的引导以及政府有力的支持,更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创新。 四、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从 1951 年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 斯坦福科学园(俗称 “硅谷)诞生至今, “高科技园区已遍布世界各地。但不同国家或地区园区在具体管理模式和体制的选择上 不同。 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型及利弊 1、大学机构管理型。 一般由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像英国剑桥科学园由剑桥大学的三一学 院领导,由两名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其优点是鼓励了个人资质的发展,消除了来自政 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实行自主管理,发展自由度较大,对中小型投资者有较大的 吸引力。缺点是在没有政府充分参与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一些小公司得不到大公司或政 府部门的资助,彼此之间联络太少,协同性差,发展缺乏后劲,许多小公司被多国大公司 接管而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2、政府部门管理型。 这种管理体制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高新区。如台湾的新竹科学园,由“国家科学委员 会担负主要领导责任,最高领导机关是“园区指导委员会。新竹科学园建立和发展, 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给园区发展提供大量投资、土地,主管其日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报告 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第 页 共 32 页31 常运营,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还提供园区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和培训所需 的设施,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