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9206-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硫酸铵》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硫酸铵作为食品添加剂时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等内容。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要点:
-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含氮矿物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制得的食品级硫酸铵产品,作为加工助剂使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
技术要求:
- 感官要求:硫酸铵应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 理化指标:规定了硫酸铵的水分、砷、铅、镉、汞、亚硝酸盐、ph值等多个项目的限量标准,确保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性。
- 净含量:要求产品的净含量应符合国家关于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的规定。
-
试验方法:详细说明了如何检测硫酸铵的各项指标,包括采用的仪器、试剂、操作步骤及判定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的项目、抽样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要求每批产品均需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才能上市销售。
-
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签:产品外包装上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信息及执行标准等。
- 包装:要求采用能保护产品不受污染、不受潮的材料进行密封包装。
- 运输和贮存:需在干燥、通风、避光、无腐蚀性气体的条件下进行运输和储存,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2-12-25 颁布
- 2013-01-25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9206 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铵 2012布 2013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9206 2012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铵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 硫酸和碳酸氢铵或氨水为原料 经中和反应制得 的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铵 。 2 化学名称、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名称 硫酸铵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按 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 3 技术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 泽 无 色或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 50 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 状态 状 态 晶 体或小 颗粒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硫酸铵 (量 ,w/% 录 A 中 烧残渣 ,w/% 录 A 中 ( ( mg/ 30 附 录 A 中 ( ( mg/ 3 附 录 A 中 ( ( mg/ 3 B 29206 2012 2 附录 A 检验方法 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 措施。 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 6682 2008 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 标准滴定溶液、杂质 测定用 标准 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601、 602、 603 的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别试验 剂和材料 氯化钡溶液: 100 g/L。 盐酸溶液: 1 1。 乙酸铅溶液: 80 g/L。 乙酸铵溶液: 100 g/L。 氢氧化钠溶液: 40 g/L。 氯化钡溶液: 100 g/L。 别方法 铵离子鉴别 在 试样 中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释放出的氨气,可使湿润石蕊试纸变 蓝 。加热可促进 试样 分解。 硫酸根离子鉴别 取 约 1 g 试样, 溶于 20 ,加入氯化钡溶液,即产生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溶液。 取 约 1 g 试样, 溶于 20 ,加入乙酸铅溶液,即产生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溶于乙酸铵溶液。 取 约 1 g 试样, 溶于 20 , 加入盐酸 溶液 不产生沉淀。 酸铵 (量的测定 法提要 在中性溶液中,铵盐与甲醛作用生成相当于铵盐含量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剂 和材料 甲醛溶液: 1 1。 将 200 醛加入 200 中, 混匀, 加入 2 滴 酚酞指示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 ) 至 溶液呈 微粉红色。 氢氧化钠 标准滴定溶液: c(1 。 酚酞指示液: 10 g/L。 析步骤 称取 约 2 g 试样 ,精确至 g,置于 250 形瓶中 ,加入 100 溶解试样 , 加入 40 醛溶液, 混匀, 放置 30 加入 2 滴酚酞指示液, 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并保持 5 9206 2012 3 不褪色。 同时做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加入的试剂量与 试样溶液 的完全相同,并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果计算 硫酸铵 (量的质量分数 式( 算: 1001000)( 01 m ( 式中: c 氢氧化钠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 , 单位为摩尔每升( ) ; V 滴定 试样溶液 所 消耗 氢氧化钠 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 , 单位为毫升( 滴定 空白 试样溶液 消耗 氢氧化钠 标准 滴定 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 试样 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M 硫酸铵 1/2(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 g/ M=; 1000 换算因子 。 实 验 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 绝对差值不大于 烧残渣的测定 剂和材料 硫酸溶液: 1 33。 器和设备 瓷坩埚: 50 高温炉 :温度可控制在 800 25 。 析步骤 称 取 约 1 确至 g。置于预先于 800 25 灼烧至质量恒定 的 瓷坩埚 中 , 滴 加 硫酸溶液 使试样 润湿 , 于电炉上 慢慢加热,直到 所有 试样 挥发,冷却。加入 0.1 继续加热至硫酸蒸气逸尽 。 置于 800 25 高温 炉中灼烧至质量恒定。 果计算 灼烧残渣 含量 的 质量分数 按 式( 计算: %100212 m ( 式中: 瓷坩埚 和 残渣的 质量 的数值 ,单位为克( g); 瓷坩埚 的 质量 的数值 ,单位为克( g); m 试样 的 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 实 验 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 绝对差值不大于 ( 的测定 剂和材料 环己烷 。 盐酸 羟 胺 。 盐酸溶液 : 1 2。 氨水 溶液 : 1 2。 9206 2012 4 硒 (准溶液 : mg/ 2, 3 溶液 : 称取 g 2, 3解在 100 .1 盐酸溶液中 。 精密 器和设备 分液漏斗: 125 分光光度计: 配 有 1 比色皿 。 析步骤 试样溶液 的制备 称取 g 置于 150 加 25 解试样 。 加入 5 液,然后用 氨水 溶液 调节溶液 的 精密 ,用水稀释至 约 60 移至分液漏斗中, 在烧杯中 加 10 0.2 搅拌 至溶解, 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立刻加 5.0 , 3上塞子,摇匀,在室温放置 100 5.0 力 振摇 2 静置 分层 ,弃去水相,保留萃取液。 标准溶液的制备 用移液管移取 6 于 150 入 25 以下操作同 加入 5 液 保留萃取液 ”。 测定 于 380 测定萃取液的 吸光 值 , 试样溶液 的吸光 值 不 应 大于标准溶液 的 吸光 值 。 ( 的测定 试剂和材料 盐酸 。 硝酸 。 三氯甲烷 。 氢氧化钠溶液: 250 g/L。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液: 20 g/L。使用前过滤。 铅 ( 标准溶液: mg/ 精密 纸: 水:符合 6682 2008 中 二级水 的规定。 仪器 和 设备 分液漏斗: 25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配有 铅空心阴极灯 ) 。 分析步骤 玻璃仪器的清洗 所用玻璃仪器:均以( 1 2)硝酸溶液浸泡过夜,用 自来 水反复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试样溶液 的制备 称取 g g 试样 ,置于 150 杯中,加 30 溶 解 ,加入 1 酸。加热煮沸几分钟,冷却,稀释至 100 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溶液 此溶液转移至 250 液漏斗中,用水稀释至约 200 2 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液,混合。分别用 20 氯甲烷萃取两次,收集 三氯甲烷层 于 50 杯中, 蒸 汽浴蒸发至干(此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于残渣中加入 3 酸,继续 于汽浴蒸发 至近干。加入 0.5 酸和 10 ,加热 至溶液体积约为 3 5 移至 10 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