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入驻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企业入驻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企业入驻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企业入驻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企业入驻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入驻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I第1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址:经营期限:本项目经营不设上限1.2 项目承办单位1.3 项目编制单位1.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及条例;(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的法规及标准规范相关规定;(3)以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调整,减少重复投资,按照产业化模式进行项目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4)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保护环境。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的原则;(6)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等资源渠道,不断研究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7)以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为原则,采用先进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高效益。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使用手册(第三版);(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4)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7)关于加快推进 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8)2017-2022年中国 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1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11)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项目报告的有关规定;(12)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13)项目单位提供其他相关资料。1.5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位于 ,项目总占地面积 亩,建设面积占 亩。 1.6 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7 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营期,预计年营业收入将达到 万元,每年缴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获取税后利润为 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 ,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年。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建立有利于带动我国 行业发展,项目拥有自主研发、设计部门,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建设服饰文化博物馆,为其它 生产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打破我国以往缺乏自主创新的制造模式,加快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速度,带起一波创新热潮,是我国 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项目的建成对提高本地区经济收入、增加税收,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供大量岗位,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提升地区人员素质与技术能力,积聚高端人才;示范先进环保技术与转化生产,带动当地工业发展。1.8 项目结论与建议1.8.1 项目结论通过对项目方案的分析,结合对 生产企业入驻园区的调查研究,认为本项目规划合理,方案科学可行,实施方案合理,规划方案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布局,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建设目标明确,规模适当,选址合理,建设地点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以及人力资源,本项目建设对环境没有影响。本项目适应国内和国际产业总体前进趋势,是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生产方向和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本项目设备选型符合生产技术和产品的需要,能够适应技术方案的要求,技术人才可靠,项目产品质量良好,工艺程安全可靠。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提高地方人均收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项目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 生产行业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丰富优质的 服饰及周边产品。本项目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认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建设规模适当,投资相对合理的。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因此,项目的建设基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环境条件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可行性。1.8.2 项目建议1. 建议承办方高度重视该项目,安排专人负责,确保项目顺利、按时、保质保量进行;2. 建议承办方高度重视该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做好生产设备选购等工作,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同时积极落实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3. 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需加强安全管理,运营管理,降低安全风险; 4. 建议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让本项目更快落地实施,争取早建设早运作,尽早为地方和国家带来更多的效益。6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2.1 项目背景2.1.1 项目建设背景 行业也是创造美好时尚生活的民生产业,是集中体现人类文化创意、技术进步和时代变迁的创新型产业,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展国家经济、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 余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衣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扩大,中国 行业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拥有超过十三亿人,消费群体基数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上升, 消费潜力逐渐被挖掘,使我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 消费市场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至2015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 类商品零售额从1,640亿元增加至9,58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68%;由此看出,市场需求量大,上升空间充足。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目前,全球 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的变革期,这也为中国 行业跨国配置技术资源、创新资源、制造资源、管理资源和营销资源创造了条件。由于中国 产业技术和制造体系日益完善以及中国品牌在本土的出色表现,不仅一些后发国家欢迎中国投资,一些发达国家也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再工业化建设,这为中国 行业加快走出去和提升跨国配置资源能力,构筑以我国为主的跨国现代产业链和价值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利时机。2.1.2 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推动 制造企业发展近年来,我国 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行业保持良好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效益大幅提升,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期,是深化改革、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推进 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期。中国 行业需要站在新的高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决定性作用,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创造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新优势,建设科技领先、品牌一流、生态持续、人才杰出的 强国。因此, 产业要加强行业发展监测和规划,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开展 制造系列示范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本项目 生产企业入驻园区的建立,符合国家对于 行业规划的发展趋势。2.2 项目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加快推进我国 行业发展的需要该项目建成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以年产量为500万件为 市场提供充足的货源储备,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人员,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数量庞大的 产品,样式丰富、品质优越、价格平民,力争做我国 行业中的领导者。并通过自主技术研发,平台搭建,人员培训等打造实力企业,为其它企业树立榜样,带动我国 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 行业发展奉献强大的力量。2.2.2是促进我国 产业链设计研发环节发展的需要 行业的持续发展,使消费者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之外,越来越重视 的品牌内涵与款式设计。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性文件,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推进渠道变革,努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品牌。在积极的政策背景下,我国 企业迎来品牌建设和渠道升级的良好契机。本项目着力 自主设计、技术研发环节,注重品牌设计与文化内涵创造,并设立研发设计场地,拥有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为我国 行业进入自主化、多元化、时尚化,推进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2.3 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本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新增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项目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还可带动项目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2.4 培养专业人才,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我国在近20年的高等 专业教育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及贸易人才。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 企业为了摆脱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竞争力较弱和品牌附加值极低的现状,开始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企业向品牌经营型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 人才队伍,为我国 行业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建立开放式立体教育模式,针对 专业教育与 企业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开展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使学生能直接动手、参与市场和企业。在专业设置上,要针对性地适应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积极探索 与新材料技术、 与艺术设计、创意服饰文化产业、 与信息技术、 与生命科学、 与现代经管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和优化学科与专业。在培养目标层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逐步建立再教育培训体,加强运用职业教育、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建立从技术工人到高级管理层的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 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2.5 是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营期,预计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0000万元,每年缴纳企业所得税840.75万元,获取税后利润为4764.25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68.35%,税后投资回收期为3.89年。由此可见本项目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2.3 项目可行性2.3.1 政策的可行性中国 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提出,全行业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行动表现活跃,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迈进。CAD、CAM全面普及,吊挂柔性制造系统大量应用,自动缝制单元、模板缝制系统等自动化生产装备产业化应用加速,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和大规模定制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在行业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社会分配结构调整、收入不断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将为国内 消费需求扩大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大大拓展 行业区域发展空间,为实现跨产业、跨文化、跨区域整合带来巨大的新动力。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将为 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条件,我国 业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产业势能,必然在新的发展时期得到有效释放。此外,党的十八大提出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全力推动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 强国的建设。以两化深度融合的现代工业制造体系为产业发展基础,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文化体系为产业发展支撑,以高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系统为产业发展保障,以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跨国资源配置能力及资本运作能力的品牌群体和优势企业为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十三五”末将中国 业建设成新经济时代具有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创新型产业。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2.3.2 项目选址规划和环境的可行性本项目建设位符合当地总体规划,选址合理。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可行,其中,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常规污染物的日均监测值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地表水各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对声环境,本工程各厂界昼、夜均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要求。场地内地下水现状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水质现状良好。2.3.3 市场的可行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 的消费支出也在迅速提高;2015年,中国纺织 、服饰行业总资产为13,031.7亿元,同比增长6.21%;2016年9月,总资产达到13,004.1亿元,同比增长4.69%。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等发展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将推动升级型纺织品消费增长,预计国内居民 与家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左右。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医疗健康等方面投入稳步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此外,互联网电商的普及也极大促进了 行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纺织 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4.45万亿,同比增长20.27%,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0.23%。其中,纺织 企业间(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45万亿元,同比21.05%; 家纺网络零售总额合计为9850亿元,同比增长18.53%,占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总额的23.51%。由此可见,服饰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态势。2.3.4 技术的可行性项目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队伍,从而为公司的稳健高效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目前,项目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拥有专业的技术队伍,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项目公司将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把该项目打造成为当地知名的颇具规模的微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本次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2.3.5 安全生产的可行性本项目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注重安全成产,建设与经营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与卫生法规标准,从运营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中,特别关注生产安全与卫生可能发生的事故,并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本项目厂房里面不会涉及到货物囤积,不会发生因货物囤积而可能发生的火灾等其他安全隐患,本项目对环境安全(废水、噪声、废弃物)、劳动安全、消防安全等均做好了相应防范措施,保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确保了本项目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可行。2.3.6 管理可行性项目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3.7 可行性分析结论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得知,本项目的实施将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有助于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该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十分可行。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3.1 行业市场现状3.2 行业市场供求状况我国 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供求关系通常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呈现周期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商品资源的丰富, 作为生活必需品与日常消费品,已具备有更多可选消费品的特征。由此,在经济繁荣时, 产品的消费会出现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速,而在经济萧条时, 消费的增速下滑可能会较整体经济更加明显。加之, 行业普遍采取预估需求、提前订货的供给模式,因此在经济增长放缓时,部分细分行业通常会出现库存高涨、供过于求的情况。3.3 我国 行业市场预测未来,随着国民经济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扩大内需与城镇化建设政策的稳步推进,我国居民消费规模将继续保持长期、稳步的增长, 行业也将 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3.3 我国 行业发展概况中国 产业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纺织 是我国消费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消费国、生产国和出口国。长期以来,国内 企业主要以贴牌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品牌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竞争力较弱。随着品牌意识的不断提升,国内一些优秀的 企业开始注重 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这些企业在 品牌运营、产品开发、技术、人才等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开始以自主 品牌参与市场竞争,并逐渐成长壮大。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成本上升、用工荒、人民币升值、欧债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持续影响,过去那种依靠消耗资源、通过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持续,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 行业发展的共识。中国 行业在改革开放后,逐步经历了生产创造价值、规模创造价值、品牌创造价值的阶段,未来将走向文化内涵创造价值的方向。优秀品牌企业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越来越强优秀品牌企业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以品牌经营为核心,致力于附加值较高的业务链上游的设计研发和业务链下游的品牌运营和销售渠道管理,而将产品生产环节等较低附加值且固定资产投入大的业务环节进行外包,对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掌控、整合;同时一批中小制造、分销、服务企业围绕这些强势品牌企业展开紧密的分工协作。这种轻资产的经营模式使得优秀品牌企业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始终把握 产业链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环节,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技术、信息、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优势。3.4 行业前景分析居民可支配收入及 支出的稳步增长是 行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与消费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6年-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11,760元增至28,844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大大促进了城乡居民在 产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伴随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 消费市场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6年-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由901.78元增加到1,627.20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6%;农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由167.30元增加到510.40元,年均增长率为14.96%。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是 行业发展的潜力所在未来,我国城市化率仍将持续提升,城镇居民数量稳步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城镇总人口在2006年至2014年间增加了约1.66亿。中国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44.34%增至2014年的54.77%。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未来中国城镇化率仍将持续提升。1953-2015年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口分布及城镇化率1980-2050年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镇居民人口持续增加。这将持续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并释放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从而带动 行业市场容量的持续增长。3.5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是未来 的生产方式如今,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排在“衣食住行”首位的“衣”,其发展也必须适应甚至引领科技发展 带来的变化。 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时尚创新要素的主要体现,目前科技创新在 产业发展中 的作用更加突出,未来 产业发展蓝图将深刻受科技创新的影响。 作为传统制造行业的代表,一直沿着传统的生产模式轨道发展,密集型劳动力、高强度作业、生产效率低等因素一直制约着 行业的发展。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软件与自动 设备的应用,将解决 行业的发展难题,不断助力企业生产效率高效化。新软件、新技术、新 设备的革新,为 行业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 技术保障。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流水作业是当下 行业的主流生产模式,而面对如今招工、成本以及效率等问题, 行业企 业必须借助 科技来武装自己,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生产模式。随着 科技设备的深入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多高效率、自动化、人性化 设备代替了传统型 设备应用,例如:智能拉布与电脑裁床改变了人工进行拉布、裁剪作业方式,效率飞速提升;特种缝制 设备的应用改变了车间生产 效率;周边科技 设备的发展;绣花、印花、家纺 设备的高速发展,也在不断改变 产业现状。但这些设备对员工技术要求高、不同工艺要求差别大、作业效率不同步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车间生产高效化进程,如今新型技术 模板 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 模板结合 工艺与 样板技术,通过设定不同模板类型改变工艺作业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技术要求,促进了车间生产标准化、流水化、现代化。 未来 生产将走向数字化时代,智能化软件、自动化机械 设备、新型技术、新奇材料应用,诸如3D技术、 机器人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这样的新工艺以及整套流水化、现代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数字时代生产模式将颠覆 传统促进 行业大发展。可见,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人性化的新型技术与产品的不断进步,对于企业以及员工都有着绝对的价值体现,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传统 行业的作业方式,提升了企业发展现代化进程步伐, 行业转型升级真正迎来数字化时代生产模式。本项目致力于 自主研发设计,运用前沿的科技,顺应发展趋势。云平台打造未来 的销售方式商务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日渐卓越的在线购物网站和无处不在的手机 购物应用程序给购物者找到新且简单的购物模式。2008-2016年中国 类网购交易规模当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已习惯网购时,零售实体店很可能将成为零售商品的展厅,仅为消费者提供选择和订购产品的 服务。越来越多的想买便宜货的顾客他们在实体店里试穿产品随后在线购买。这种模式有些类似目前的苹果专卖店,它 重新定义了零售商店的角色不只是卖东西,还致力于开发客户关系和提升品牌高度。“两化”融合成未来供应链模式 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 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以精确预测、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为特点 的供应链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条供应链中,体现了三个层次物流链、信息链和价值链。物流链就是物的流通以最好的方式来实现,价值链则是在物流过程中让产品的价值不断增加,而信息链是前面两个链实现的保证。未来,在 行业ERP软件、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电子印章、物联网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将得到普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 手段,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 融合将是传统 行业供应链减少成本、提升效益的有力手段。第四章 项目地址与区位条件4.1 项目地址4.2 区位条件4.2.1 地理位置4.2.2 交通发达4.2.3 气候水文第5章 项目产品及技术方案5.1 项目产品介绍5.2 项目产品工艺流程介绍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过程:5.3 主要设备方案5.3.1 设备选型原则1、设备性能先进技术水平及装备水平先进,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低,加工程度和加工能力较高,设备运行稳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卫生要求。2、适用性强与市场条件适应,有能力进行生产调节,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加工要求适应;与工艺技术要求相适应,同项目生产能力相匹配,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与安全环保相适应,确保安全生产,尽量减少“三废”排放。3、可靠性高设备成熟度高,采用已充分验证并使用的设备;生产稳定性高,不对人员造成危险;使用寿命长。4、技术经济合理设备选择尽量立足国内,国内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生产要求、质量要求等情况,再考虑购置国外设备;设备配置应均衡合理,考虑整条生产线配置综合经济性,选择投资小、成本低、利润高、经济合理设备选择方案。5.3.2 主要设备展示5.3.3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第六章 主要原材料及动力供应6.1 主要原材料供应本项目所需要的 面料包括: 等;辅料包括: 等;包装材料包括: 等。主要从公司在原料产地的生产基地采购,原材料供应价格较低。6.2 能源及动力供应本项目的动力消耗主要是电能,所消耗的水主要是产品生产和生活用水,本项目所在园区电力供应设施完善,所需水、电由当地市政工程即可解决,可以保障项目生产运营正常进行。第七章 建设方案7.1 项目总平面布置原则根据建设内容,按生产内容、生产功能和自然条件,合理进行平面布置,做到既符合规划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又体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各生产车间之间的位置尽可能满足生产流程的要求,照顾其相互关系,以方便生产,力求紧凑和保持一定的间距,满足车间卫生、厂区运输、消防安全的要求。7.2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位于 ,项目总占地面积 亩,建设面积占 亩。 7.2.1 生产基地 工厂可容纳最高 名员工同时作业,配备有全套现代化的 制造设备一百多台。 厂的建设,充分考虑产学结合,发挥人才与设备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7.2.2 办公楼 办公楼功能齐全,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区、研发设计室、休息区、卫生间、机电设备间等辅助区域。为坚持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品质,一流的服务,不断制造经典,不断塑造完美的服务理念,赢取广大客户的支持和美誉打下坚实基础。7.2.3 文化博物馆7.2.4 食堂与宿舍公司为全体员工提供宿舍住所、食堂餐饮,每间宿舍均配备有包括寝室、卫生间、洗浴间、阳台和日用电器等,食堂菜式丰富,干净卫生;为员工提供舒适的休息生活环境。7.3 土建工程1、编制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其它相关国家及 省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本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程、规范。土建工程设计将充分满足 生产的技术要求,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利用地方材料,力求建筑物安全使用、经济美观,基础设计方案依据当地工程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确定。2建筑设计厂房设计力求做到满足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布置平面和内部空间,各种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方便管理,并注重厂房的建筑立面造型简洁明快,线条流畅,色彩协调。厂房为单层门式刚架轻钢结构,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厂房以自然采光通风为主,局部辅以人工照明及岗位送风系统,以保护工人身心健康和劳动安全,厂房所有洞口、平台、楼梯均设置防护栏杆。主要建筑构造应满足规范及工艺要求,装饰材料如下。层面:高分子卷材防水层,防水珍珠岩保温层;墙体:多孔砖,涂料饰面;地面:水泥耐磨硬化面层;门窗:采用木门、钢门、铝合金窗等。3结构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本项目建筑物按8度抗震设防;建筑质量执行地方建筑质量验收标准。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及结构需要,厂房为轻钢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4道路运输本工程所有道路均采用混凝土路面,其纵坡、横坡、各路口的转弯半径及停车场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第八章 公用辅助工程8.1 给排水8.1.1 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1/199-2009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及市政管网布置情况8.1.2 基本原则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产品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的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根据地区水资源的总体规划,与当地工农业部门协商对水的综合利用。例行节约用水,在保证用水水质的前提下,应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降低耗水指标,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体,排水应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污染环境。8.1.3 给水本项目所在的 政供水管已经建成,供水压力0.45MPa。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的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本项目的用水主要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年耗水量约为5万吨。生产用水量:生产用水根据生产产品的产量和对原材料的消耗量来确定,用水量相对较大。生活用水用水量:a、员工生活用水50L/人,小时变化系数2.2,使用时间8h;b、员工淋浴用水60L/(人.次),延续供水时间为2h。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252m3。本项目各生产用房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厂区内设室外消火栓。8.1.4 排水排水工程设计应结合当地规划,综合设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宜采用合流制,雨水宜单独排除。对不可回收的生产废水(循环冷却水的溢流水、排污水),可排入雨水或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产排水量应根据生产用水的要求,循环水质稳定的需要确定。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主要污水是生活污水。园区内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雨水通过雨水箅子收集后进入雨水管道系统,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系统。污水经污水生化处理后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8.2 供电系统8.2.1 电力供应及电源来源本工程根据工艺提供的用电负荷大小及厂房功能,动力及正常照明设计拟按三级负荷供电,电梯电源、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按二级负荷供电,在厂区内拟建一座10/0.4/0.23kV变电所,本工程电源拟由10kV公用电网采用铠装电力电缆直埋地敷设引入厂区变电所。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采用就地设置UPS电源装置和蓄电池。8.2.2 用电负荷计算电力按需要系数法计算,照明按照度要求估算,动力按20W/m2、空调按70W/m2。年电能消耗量约为50万KWh。8.2.3 供电系统10kV采用单母线不分段接线,10kV开关柜采用环网柜,采用一回10kV电缆进线,变电所0.4/0.23kV系统采用单母线不分段接线,低压供电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变压器10kV侧采用高压快速熔断器及负荷开关组合,实现短路保护及操作。供电计量拟按高压侧总计考虑。8.2.4 照明照明灯具电源电压为220V、单相三线制。照明灯具根据不同工作场所采用荧光灯、白炽灯、工矿灯。按规范在必要的地方设置事故照明应急灯,在主要进出口处设置疏散指示灯。照明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灯均带有应急装置。单相三线插座回路应装设漏电保护开关。 厂区室外电力电缆、照明电缆分别采用YJV22型直埋地敷设,局部穿管敷设。厂区道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照明线采用铠装电力电缆直埋地敷设。道路照明在门卫室集中控制。8.3 防雷措施本工程建筑物为三类防雷要求建筑,按照第三类建筑物和构筑物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380/220V低压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高压设备采用中心点不接地系统,采用接地保护;高低压系统共用接地装置,低压配电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形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厂房内所有的金属机架管道金属设备外壳和电气设备做接零保护,可能受雷击的建筑物的屋面做避雷网。8.4 通风及空调8.4.1 通风本项目生产厂房采用自然通风,部分房间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卫生间设机械通风及局部排风,变电所设事故通风。8.4.2 空调1)室内外气象参数(1)室外气象参数 夏季:空气调节干球温度:36.5 空气调节湿球温度:27.3 通风干球温度:33 冬季:空气调节干球温度:-2 空气调节相对湿度:82 通风干球温度:2(2)室内空气参数夏季:空调房间室内温度要求为2527,相对湿度55-64冬季:空调房间室内温度要求为1921,相对湿度30-502)空调设计本项目生产用房各管理办公室、餐厅设置冷暖分体式空调设备。8.5 消防本项目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筑物间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在建筑用材上,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对防火、防爆建筑物采用相应的防火材料。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防火分区,设置安全出口,建筑物内各室距楼梯间的距离满足疏散要求。可利用当地的水消防系统和本公司的供水系统,在厂房内设置室内消防水龙头,室外设置消火栓。8.6 通讯本工程电话通信直接接入市话网,数据通信接入开发区宽带网络。本项目在各区域设置多媒体插座,采用主/分集线器HUB将网络交换机与各区域相互连接。场区通讯电缆考虑采用铠装型直埋或穿金属线管的敷设形式;室内则采用穿PVC管暗敷或明敷。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把分散的各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传媒和互联设备连接起来,以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第九章 节能措施9.1 采用原则和标准1、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4、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5、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189-2005;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11、 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9.2 项目节能降耗措施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本项目在建设时将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采用多种措施节约能源,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严格执行国家和 省合理用能有关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并采取了相应的节能措施。本项目是典型的高新技术项目,属技术密集型企业,是低能耗,高产出的项目,综合能耗(产值)仅为0.014吨标准煤/万元。1) 项目所处气候分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平面基本上为南北向布置;2) 建筑设计采用合理的朝向及体型系数,开窗面积及玻璃的选用满足国家节能规范的要求;主要空调房间设置在南北向,西向尽量不开窗,或者利用外走廊单边布置房间,缓解阳光的直接照射,并考虑遮阳措施;3) 维护结构。(a)窗户:采用双层玻璃6+6,导热系数K3.0 W/(m2.K);(b)外墙:采用200厚页岩空心砖墙体+保温砂浆外保温隔热,传热系数 K3.0W/(m2.K);(c)屋面:采用聚苯板或挤塑板做保温隔热层,传热系数K0.70 W/(m2.K);(d)外挑楼面:采用保温砂浆外保温隔热,传热系数K3.0 W/(m2.K)。9.2.1 供变电系统的节电措施为了节约电能、减少损耗,合理的利用能源,变压器全部选用低损耗的变压器,并在各箱式变电站内低压侧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室内、外光源选用节能灯具。1) 根据负荷特点,使变电所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减少了电能的传输损耗;2) 照明设计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要求照度安装,照明光源采用以三基色直管中色温荧光灯和节能灯为主;3) 照明控制采用节能控制,备用照明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即应急照明灯均采用可控型,楼梯间及公共走道均采用人体感应灯,路灯可根据需要按时间程序控制;4) 气体放电灯均在灯具内设分散补偿电容,同时合理选择配电电缆截面,减少电能传输损耗。9.2.2 给排水节能措施1) 所有用水器具都选用节水型产品,严格控制各用水点的水压和水量,安装计量仪表,以免管网跑、冒、滴、漏和流速过大或静压过高而造成水资源浪费;2) 为了确保用水水质,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给水塑料管;3) 室内排水管采用静音排水塑料管材;4) 对全体职工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时时敲响水资源短缺的警钟,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实行节水有奖。9.2.3 空调、动力节能措施1) 空调、制冷等系统的管道、风道,均采用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保温,以减少损失;2) 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同时,尽量利用回风能量;3) 风机、水泵均选用国内先进的节能产品;4) 采用先进的回风过滤设备,降低能耗。第十章 环境保护10.1 环境保护分析10.1.1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和政策,该项目在设计与施工中,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在项目建设和正常运营的各个阶段,严格执行“三同时”的原则,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遵循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项目建设中对污染物进行控制与治理,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10.1.2 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需特殊保护的濒危动植物,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下表。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概况环境要素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TVOC标准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10.1.3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规定,本着“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方针,本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政策要求,同时,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特别关注以下标准规定: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3);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3);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