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_第1页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_第2页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_第3页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发表于:2014-9-5 10:11 点击:4324 回复:1 回复 收藏 作者:orange0801 头 衔:高级写手 只看楼主 发送消息 过中秋节不仅仅是娱乐、好玩 祁建 中秋节一直被誉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皓月当空,幽 静会所,三五知己,月饼美酒,其中的惬意只有当局者自知。但随着时代的发 展,包括中秋节在内的诸多民族传统节日正被人们淡化,原有的文化内涵逐渐 消失,以至不少人慨叹:“月饼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包装越来越精美,但中秋 节的内涵却越来越少了。” 不难发现,每年的中秋节,月饼商家的吆喝声盖过了中秋节的文化味,过 度的商业化炒作让传统节日的民间文化意义大幅度削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中,很多东西被染上了功利、实用的色彩,社会整体的浮躁让人们无法静静地 去体味传统节日的感觉。 其实,中秋节是一个极具浓情雅趣的节日,民俗极为丰富,其最核心的文 化内涵是祝愿家庭团圆幸福和社会和谐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说,过节不仅仅是 娱乐、好玩,还是在重温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自我内在提升。有专家认为: “传统节日的回归更需要人们内心的平静,需要整个社会氛围的改变,这是一 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并不代表没有希望。” 圆月寄情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 团圆节。 在我国的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 中秋也称仲秋。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这 一天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或女儿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是夜,人们仰望天空如 玉如盘的朗朗明月,家人团聚饮宴赏月,又称“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 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等诗句,都广为传诵。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有着特殊的 韵味,“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就特指中秋。李白的“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把月亮写得如老友般可亲。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一句“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令“余词尽废”。 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传统。我国各地至今遗 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 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追溯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令手下 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当时有个 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唐太宗大喜,指着悬挂在天空的 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而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我国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 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 芝麻、胡桃,为后来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名曰“胡饼”。月饼的制作从唐 代以后越来越考究,民间有了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 饼成为更受人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制作月饼的工艺又有了较大提 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另据传说,清朝乾隆皇帝登基以后,为了寻找亲生父母,曾六下江南。一 次,他巡游杭州,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此时正值中秋,乾隆的母亲看见了 儿子非常高兴,亲手做了圆圆的甜饼给乾隆吃。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母亲 做的甜饼,连声称赞:“好饼好饼,中秋良宵,中秋良宵也。”从此中秋赏月、 吃月饼成了亲人团圆的象征。 拯救团圆日 “中秋节除了月饼,还有些什么?儿时,每到中秋节,入夜后,桌上摆着几 个月饼、一壶茶,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听老人讲后羿和嫦娥的爱情 故事。那个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却百听不厌。”有网友在博客上回忆。“记 得有一年八月十五,天刚擦黑儿,我就盼着月亮快点儿升起来。当圆而明的月 亮挂在天空时,父亲在院子里放上一张小圆桌,在小圆桌上恭恭敬敬地放上两 个盘子,一个盘子内摞上两个每个切成八块儿的月饼,一个盘子内放上摆成锥 状的烘柿。父亲终于开始敬月奶奶了。为了消磨敬月奶奶那段时间,不去想那 馋人的月饼,我和妹妹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仰望明月,欢快地唱着早已学会的 儿歌:月奶奶,黄巴巴,爹织布,娘纺花,买个月饼哄娃娃;爹一口,娘一口, 咬住娃娃脚指头。” 如今,如何拯救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中国 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节日被商家包办,沦为美食节、购物节、旅游节,失 去了原来的味道。”他认为,过去中秋节吃的月饼包装很简单、很朴素,但承 载的美好愿望和生活理想很珍贵;现在的月饼虽然被包装得精美、华丽,却渐渐 变成了纯礼品,这些礼品又被附加了其他内容,比如利益、交换等。这些世俗 的东西融入月饼中,就把节日那种朴素的美好冲淡了。 现在人们经常议论的传统节日危机,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自身文化传统断裂 所致。在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传统节日及习俗进行深层的认 识。中秋节传承下来的精髓应该是“团圆”,小至家大到国,这也正符合当代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 的象征。全球化浪潮裹挟着大量的文化产品和价值理念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许多文化价值观念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寻求共识。然而,文化的普遍认同需 要时日。传统节日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取向是保持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觉的核心要 素,要想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强势地位,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 文化内涵十分必要。 两圆相遇其情永驻 我们出生在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却成长在一个有着米老鼠玩 具、跨国公司、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奔驰汽车的城市。吃的是麦当劳、肯德 基,看的是好莱坞大片,栖身的空间已经与世界紧密联为一体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我们失去了对昔日中秋节的眷恋,却 痴迷于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欢呼。我们的思想意识正在逐步走向西化,却丝毫 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的危害。我们应以何种视角与姿态面对世界文化的一统化 呢? 记得离家的第一个中秋,离开父母还不到一个月,感觉自己像断了线的风 筝,中秋将我对人生的感伤第一次聚拢。从此感悟到,薪火相传的节日总有一 些含情脉脉的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使人间充盈着温情与暖意。这种价值, 千金难买。 这些人类美好的情愫,是需要通过生活来感受的。放假的需要,概在于此。 但是现在,一家人在一起从容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我们失去的不是一两天 的假期,而是人间美好情感的感受,是人世间美好情怀的积淀与回味。在这种 集体无意识的淡漠中,慢慢地,许多传统节日淡化了。 有社会学、民俗学专家呼吁,淡化传统节日就是淡化民族认同。传统节日 并不是简单的农业文明或工业文明的遗传,而是有许多人们心灵深处共性的东 西融在其中,这些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绝不是可以轻易被“现代化”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