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_第1页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_第2页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_第3页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_第4页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高中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60 分钟 知识点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掌握命题作文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命题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技巧。 教学重点 1、掌握命题作文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命题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技巧。 教学难点 1、掌握命题作文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命题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 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黑的地方去了。 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写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1.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保护自然? 2.生命,即使是弱小的,也是最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如何尊重生命? 3.中国梦是社会发展的梦,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和谐社会建设在不断 深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才是科学的,才能促进和谐? 解析:首先要理清材料中的关键字: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其次是认真思考一 下关键句: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这个句子是帮助考生提炼主题的,或者说, 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为学生提示了一个切入的角度。这个提示很重要,应当显示了命题 人有意为之的“匠心” 。 关键字中, “探险者、蜡烛”是 “社会”因素, “山洞、蝴蝶”是 自然因素。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句的提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3 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寻找到落笔的切入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大的主题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预习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 ”为题写一篇作文。 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不轻易对说“不” ,不轻易说“不”的好处 解析: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 ,不是不能说 “不” ,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 “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 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 ,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 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 ,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 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二、知识讲解 命题作文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字或者是词语。如尝试 肩膀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我 能 北京的符号 留给明天 过程与结果 。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今年花胜去年红 。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半命题作文 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请以“生活因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3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 ”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 2006 年江苏 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 人生处处是考场 。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 北京卷的说“安” 谈意气 。 3寓意型命题作文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5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 考场 肩 膀 。 4关系型命题作文(短语类中的并列关系)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 “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 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树木 ,森林, 气候 。 命题作文立意 1、扩展,化大为小。 2、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寓意型】 2、揭示题目中几者的关系。 具体方法: 置换法。1.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 去置换喻体。2.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 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3.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 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补充法。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扩展法。 变换角度法。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以发现能够 打开我们思路的角度。 关键词句把握法。对材料作文来说,有时抓住了概括性极强的词语或句子,也就能够 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顺利确定作文立意。 换位法。 考点 写作之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易错点 对于命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或不深入 三、例题精析 【例题 1】 请以“肩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不少于 800 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7 【答案】 某某的肩膀,依靠,承担责任等 【解析】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扩展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如“父亲的肩膀” ,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依靠;承担责任(“身肩重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 ;团结协作(“并 肩作战” ) ;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 ) 。 【例题 2】 请以“ 学会倾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9 【答案】 (我)学会倾听(母亲的絮叨 ) ”、 “(人要)学会倾听(他人的美言和谮言) ”、 “(老师 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语) ”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倾听是一种人生姿态,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倾听中蕴含着尊重、自省、理解等。在审题时,可在标题的前后添加词语,来拓宽行文思 路,构建行文主旨,如“(我)学会倾听(母亲的 絮叨) ”、 “(人要)学会倾听(他人的美 言和谮言) ”、 “(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语) ”等。 该命题作文适宜各种体裁的写作,如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在构思作文前,可先 自主确定所用体裁。 怎样构思这篇作文呢?可依据倾听对象的不同,发散思维,从中选取行文佳径。如, 学会倾听自然(如天籁之音,风声、雨声、涛声、波语等) ,提升人生的品位;学会倾听诗 文(如屈原、渊明等人的令言、惠语、佳篇等) ,感受伟人的心胸;学会倾听他人(如领导 倾听群众的呼声,老师倾听学生的心曲等) ,营造和谐的气氛;学会倾听进言(如他人的批 评、建议等) ,造就开阔的胸襟等。择取一种,便可轻车熟路地成就佳篇。 【例题 3】 痴迷:深深地迷恋。 (现代汉语词典 )试以“痴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70 分)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11 【答案】 描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痴迷者 ” 【解析】 这次命题作文审题并不难。题目的提示语只有一句话,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痴 迷”的解释:深深地迷恋。细细咀嚼,它给写作者界定了 “痴迷”的语域:迷恋,而且是程度 非常之深 深深地喜欢,为之迷,为之狂,为之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执着其里, 陶然忘情。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爱、兴趣可比的。因此,作文时能否在行文中体现出 “迷 ”、 “痴”的程度,以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喜欢”、 “兴趣”的区别,也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只有一个词语的命题, “痴迷”给了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和素材掌握情况,对题目作适度的拓展,组织成有着观点性质的短语或句子。可以从这些 方面打开思路:痴迷”什么,怎样“痴迷” ,为什么“痴迷”, “痴迷” 的作用、效果怎样等等。当 然还可以考虑到“ 痴迷” 是个中性词,对不同性质事物的“ 痴迷” 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不少于 800 字。 (2) 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尊重他们,他们不可或缺,关注他们 【解析】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 ,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 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 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 ,会看到什么?会 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 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 “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 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 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2. 请以“请以“我的晴天雨天” 为题写一篇文章。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 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要写自己的亲历、亲受. 【解析】 “我的晴天雨天” 是个比喻性题目。首先要正确理解“ 晴天雨天” 的含义。可以从两个层 面去理解:一是自然景物,二是生命意义。如果从自然景物的层面去写,就很容易写成纯 乎自然界的晴天雨天,那将意义不大,升华不出寓意深远的主旨,应该尽量避免。 那么,什么是生命意义的晴天雨天呢?具体说来,生命意义的雨天,可以理解为人生 中的坎坷、磨难、挫折、痛苦、打击、失败等等。生活中,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呢?生命 意义的晴天,又可以具体理解为高兴、快乐、顺利、上进、收获、成功等。再卑微的生命, 也会有高兴、快乐、成功等。从第二个层面去挖掘、生发,容易写出好的作文。 此外,还必须注意的一点是,题中还有一个“我”字,它限定了人物范围,暗示着要写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13 自己的亲历、亲受,而避免生拉硬扯,无情造文。如果写了他人,一定要学会一些必要的 转换方法,如写了贝多芬的雨天后,就可以加上“贝多芬用坚强去面对生命中的雨天,我要 向他学习,象他一样勇敢面对自己人生中的雨天”等,这样就扣住了题目中的 “我”了。 3. 请以“桥”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1、自选角度,提炼观点。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含有哲理、情思、故事等桥。 【解析】 我们可写的桥是广泛的,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我们写出的桥不应该仅 仅是桥,而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 寻味的哲理” 【巩固】 1. 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谁把什么留给明天 【解析】 审读该文题的第一步,找准中心词。 “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留”是不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15 是中心词?“留”即留传、留存,只是一个动作过程,没有表达出具体内容,似乎不是; “明天”是不是中心词?“明天”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似乎也不是。到此自然会发问,留 什么给明天?这里的“什么”才是要留给明天的东西,才是该文题的题眼。这是命题者巧 妙设置的一个小障碍。 第二步是明确限制。 “谁留”?可以是“我”留,国家留,民族留;可以是古人留给今 人,今人留给后人。文题中时间概念“明天” ,必然又隐含着“今天” ,因为有“今天”才 会有“明天” 。 2. 请以“ 明礼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1、自选角度,提炼观点。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为什么明礼,怎样明礼 【解析】 明确“ 明礼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构思的前提。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二十字道德规范中, “明礼” 是有创新的提法,它的意义即懂得“礼仪” 和“礼让”。在校园、职 业场所等公共场合以及家庭都必须讲文明,讲礼貌,讲礼节。或国际交往,或各种人际关 系,话题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可侧重“礼仪”、 “礼让”、 “礼节” 、 “礼貌”中的一项,也可三者综 合渗透。师生的尊敬与热爱、长幼的孝敬与慈爱、平辈的平等友爱与理解宽容是道德的基 本内容, “明礼”还有文明层面的内涵,其核心是讲究“ 道德” ,且“道德”具有双向性,即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 奉献” 中的其他内容都可以从“明礼” 的角度加以阐发。如果写议论文,要考虑三个问题:一、 在现实生活中, “明礼” 的表现是怎样;二、为什么要讲明礼;三、如何才能做到明礼。有了 这三个问题的导引,话题就会展开,就会引发出小论点和相关论据。如果写记叙文,必须 把“我 ”的感情溶入社会各个侧面及大自然中去,或描叙自己的亲身经历、见闻,或借助想 象虚构事件,并要求人物的情感与事件的意义相切合,同时讲究结构新巧,写出事件的波 澜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 3.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 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用心感受城市的的气息,用心感受乡村带给人的触动等 【解析】 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 “都市 ”“乡村”是中心词吗?不是,它们只是地域概念,只是你论述的对象。而 “触摸” “感受”才是中心词,你需要在文中体现这个动作的过程。究竟你(主语可以再定) 是怎样触摸都市的,触摸到了都市的什么?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感受乡村的,感受 到了它的什么?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 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 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 ,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 ,都是用心去触摸, 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 、 “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 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 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 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17 【拔高】 1. 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60 分)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我怎么这么倒霉呢! 【解析】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 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 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 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 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 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好奇心的好处和弊端 【解析】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 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 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 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 “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 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 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 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3.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 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怀想天空 【解析】 第一句“人人头顶一方天。 ”既强调了“天空”的人人共有,又强调了“天空”的独特 和个性。既暗示我们“天空”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的。既揭示了一种客观存在,又体现 了一种生存理念。第二句话“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 ” 一方面强调天空与人的关系,天空对人的影响,从自然到心灵,从物质到精神;另一方面 也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句话“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 人遐思,令人神往。 ”前三个分句,分别用“明净” 、 “辽阔” 、 “深邃”作修饰,举例点明 “天空”的主要特质。 “遐思” ,是远思。遐思,是向远处想,向深处想,向历史想,向未 来想。 “神往”是发自内心的向往与追求,是精神、心灵的向往与追求。 从“怀想”出发,写作思维方法重在回忆,写作内容的呈现重在再现。 “怀想”是方式, 是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怀想”是往事的回忆,是拂之不去的感情牵挂,是难以忘怀的 人事情理。 “怀想”可以从往昔始发,联想到现实或未来。但“怀想”与“想象” “畅想” 是有区别的。因此,从写作内容来说,如下两种情形都应该是符合“怀想”二字的:文 章所写人事景物情理,原则上都应该是指向往昔的; 文章所写内容必须是由已往的人事 景物情理所引起的。 “天空”是个名词. 实指的真实的本义的天空。如对蓝天白云、辽阔 明净深邃的天空的赞美神往;对生态变化的忧虑和思考;对探索天空奥秘的联想与想象等 等。引申的虚指的天空。如对时代、社会、人文等构成的和谐、公平、自由、诗意、宽 松环境的比拟,构成和形成让人有用武之地的平台, “天高任鸟飞”的“空间”和“境遇” 。 又如,心灵的天空,精神的天空,思想的天空,艺术的天空等等。泛指的比喻的象征的 天空。如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推动激励下,在人生的道路上“支撑起一片蓝天”的回 忆、联想;在理想、信念等指引下,奋发努力,战胜千难万险终于“撑起一片蓝天”的追 求;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感召下,矢志不渝,在人生路途上“撑起一方蓝天”的拼搏等 等。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19 课程小结 学习方法: 审题的方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 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 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这 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 么。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审材料 审提示性语言 审话题 审要求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扩展,化大为小。 2、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寓意型】 2、揭示题目中几者的关系。 具体方法: 置换法。1.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 去置换喻体。2.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 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3.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 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补充法。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扩展法。 变换角度法。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以发现能够 打开我们思路的角度。 关键词句把握法。对材料作文来说,有时抓住了概括性极强的词语或句子,也就能够 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顺利确定作文立意。 换位法。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21 课后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