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精彩评论_第1页
呼啸山庄精彩评论_第2页
呼啸山庄精彩评论_第3页
呼啸山庄精彩评论_第4页
呼啸山庄精彩评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啸山庄读后感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文里列举了两种艺术类型:日神式的和酒神式的。 日神额冠博带,面孔端庄,体相雍容,阿波罗的生活是标准的贵族生活,一种均衡的,不剧烈 的,完满的生活。一种清醒,理智,有风骨的生活。日神式的艺术也是古典主义的标准艺术,一种宫殿气 息的艺术,象古希腊雕塑般有着静穆的伟大和高贵的单纯。 酒神狄奥倪索斯则不同,他半人半兽,眼神迷乱,丑陋不堪,酷爱在山林游荡,动不动就醉卧 荒原,在自然与心灵之间展开半疯癫的沉思和迷狂,酒神式的艺术象古希腊的悲剧一样,真气充盈,浩瀚 流走,是现代主义的标准艺术,一种山野气息的,被内在的心灵火焰所炙烤的艺术,一种消散了理智与情 感区别的艺术。 简爱毫无疑问是日神式的小说,一部出身平民而向往贵族的(虽然向往的是贵族的精神生活) , 室内的,理智的,阳光普照的,理想主义的,古典的小说。是的,一部标准的知识女性人生指南和成长手 册,即便是对于当代女性,对于她们追求一种体面而殷实的生活,仍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呼啸很显然是酒神式的小说,书里从未流露过一丝对精神贵族的向往,从没有提升自己精神境 界的愿望,它是真正的平民小说,甚至比卢梭更平民,因为它不象卢梭,没有一丝针对不平等的抗辩色彩。 它是真正专注的热恋着它的自我,那荒原的气息!那无止息吹刮着的风!那种心灵的魔域!真是具有摄人 心魂的神秘力量,读这书你根本来不及受陶冶,顾不上被感动,你是它的俘虏,它是你的主宰,它是荒原 之神的宫殿,只接受流浪者的朝拜。 说到文艺,你没法分清作者的才情有多少给了技巧,有多少给了激情 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你没法分清作者的情商和智商哪个更高一些。他有多少过人的 精神体验,就有多少能力把这体验传达出来,我辈爱好者每每叹息某某把自己想说说不出的东西说了出来, 这都是自欺和他欺的,你说不出,那是你没有,如果你有,你就必能说出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 和所有的东西同来。泰戈尔很对,语言的神圣和贫乏都在这里面了。 两部小说在技巧上的差别更明显,中文系的女生们最初练笔的时候,最容易选简爱作为范本, 它的结构简单,基本沿着时间叙事,它认真的讲了一个女人的恋爱史,对社会的阴暗面作了适当的批判, 它的一切都是那么适度!多少优秀的丑小鸭为它抹眼泪啊,它的理想是那种经过适当的奋斗和争取,就可 以摸到的理想,一种现实的理想,一种相对的理想,这对于既想奋斗又想享受奋斗成果的人来说,真是具 有无比的诱惑呢。 而呼啸的结构则适应它的性格,甚至时间本身也被劲历的狂风扯碎,一种精心拼接的回忆和闪 回,时间无条件的服从了无垠的空间,它的理想是绝望的理想,是超越生死疆界的理想,怎一个爱字了得? 这是令人粉身碎骨的理想,但凡对日常生活有点留恋的人,在这座宫殿前请留步,这是给有宗教狂热的家 伙预备的祭坛,它是农民的地狱,流浪者的天堂,它无情的击碎关于文明和家园的梦幻,它教唆人们把自 己献给未知和黑暗。 艾米莉.勃郎特凝视着旷野,象是对身边的夏绿蒂,更象是自言自语的说:你就是一刻不停的爱,爱上 80 年,也抵不上我一天的爱. 而希斯克利夫,那个在所有人眼中都坏得像魔鬼的希斯克利夫,他的灵魂深处永远是那个无拘 无束的吉普赛儿童。他根本拒绝凯瑟琳那些成人世界的“理由” ,在他心目中的凯瑟琳,永远是那个跟他一 起到处去闯祸的野丫头小凯西。他的逻辑简单无比:如果天堂没有凯瑟琳,那么天堂就是地狱;如果地狱 里有了凯瑟琳,地狱就是他的天堂! 于是,在失去了凯瑟琳之后,心已死去的希斯克利夫只专注地做一件事:把这个已经没有了凯 瑟琳的丑陋世界彻底毁掉。 伍尔夫在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时说, 简爱想说的只是“我爱,我恨,我痛苦” ,而呼啸山庄 超越了自我,想说的是“我们,整个人类 ”和“你们,外部力量” 。我看不出这两部书在表达爱情方面有什么 不同,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呼啸山庄表达的则是“我更爱,我更恨,我更痛苦” ,这种爱、恨、痛 苦已经达到了它们的极限,除了带来疯狂和毁灭之外,不会带来别的东西。对于两个疯狂地相爱的人来说, “我们,整个人类”, “你们,外部世界” 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彼此就是对方的整个宇宙。 爱情,当它还是甜蜜的时候,它是阳光,是雨露,是糖浆。当它不再甜蜜的时候,它就是一把寒光闪闪的 剑,爱的越深,就越鲜血淋漓。对于吃过爱情苦头的人,它又随时会是一副清醒剂,让他再一次陷入爱情 前小心翼翼,但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阻止爱情的再一次发生,直到击碎那个人的所有关于爱情的梦幻。我 不知道为了爱情死去的人有多少,但我相信大多数人活了下来,他们活了下来,直到岁月抚平他们所有的 记忆。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在我们曾经所爱的人的记忆里消失,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荒野中,一位少女独自走着。 狂风将她那棕色的长发吹向脑后,朴素得几乎破旧的衣裙裹着那瘦弱的身躯。 一双神秘而热情的眼睛照亮了她本不出众的面庞,使她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圣徒般的光芒。 她停下来,伫立在风中的荒原。 希克厉! 她的灵魂呼喊道。 我的爱人!我的灵魂!你在哪里?! 我从未见过荒原, 从未见过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摸样, 和狂涛巨浪。 -艾米莉狄金森 即使我完全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可是即便仅凭直觉,我也会猜到,这是一个女人,一个从未在 现实中恋爱过的女人。 她内向,羞怯得几乎病态,她悲伤痛苦而又狂热激烈,单纯得象水,热情得象火,阴郁得象死亡,深 刻得象哲人。象圣徒那样的虔诚,又叛逆得犹如撒旦。 我同意评论家说的,勃朗蒂姐妹是有点性压抑的倾向的,说句不太悦耳的话,大多数写字的女子,都 有这个倾向。 我总觉得,写作是对女人的一种惩罚。 写作是一种残酷的艺术,它要榨取人的灵魂,它使人身心疲惫沮丧。所以女作家是写不出奥塞罗和战 争与和平的。写作需要的是男人的思维与超强的体力,所以假如没有托尔斯泰和大仲马那样强悍的生命力, 就很难长期的从事这项艰苦的事业。 所以,很多女才子都死的很早,或者孑然一身,或者经历坎坷,或者自杀。 当然象乔治桑这样的出身富裕的女作家也不是没有,但是她的作品显然不如她的罗曼史来的出彩,而 且我一向认为,她是个二流的作者,她的情人和沙龙女主人的角色比她的作家身份更如鱼得水。 呼啸山庄这本 书,恕我直言,那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能够完全理解的,因为它属于灵魂。 我认为,只有在那荒凉空旷的原野,在狂风呼啸的时候,独自站在山顶,才能真正理解这本女人写的 传奇,然后趴在大地上,倾听上帝的声音。 那不是一本在温暖的咖啡馆可以读的书,我一直怀疑,这样的书,是必定要有点野性和疯狂的读者才 能够品出味道的,是要同样的,和那 19 世纪住在英格兰荒凉的原野中三个孤独寂寞,贫病交加,没有爱 情的女孩子有着相似的感受,相似的渴望,才能读出它的真谛。 我是主张方法派读书法的,就是说,假如你未能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和感受,那么你就不会真正读懂这 本书。更谈不上理解。 长期以来,对与这本书有着各式各样的解读,从不同的角度试图探索它的奥秘。 你当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理论诠释书中的人物和主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部爱情小说,写 的主要是爱情。 而这爱情,不是现实世界的爱情,而是作者本人理想的,或者说是全部的幻想。 为什么作者要用那么复杂的结构和一层又一层的的面纱来讲述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假如我们剥开烦琐的的叙事结构,只将主要故事情节抽离出来,那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 而作者为什么要用尽心思来以时空交叉的形式来叙事? 这个原因,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甚至将此作为艾米莉比夏洛特更伟大的论据之一。 而在我这个普通的读者看来,原因无非是一个从来没有多少实际生活,从未在现实中经历过爱情的女 子,和一个同样感情热烈但是却多了一些实际生活经历和些许爱情感受的女子在创方法上的区别,也是一 个诗人与小说作家的区别。 一般说来,具有丰厚现实经历的作者是不惧怕陈述的,是具有夏洛特那种传统叙事技巧的作者的特长, 而对于一个现实生活经历不多却要表达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人来说,写一部小说就要比诗歌困难。我认 为艾米莉的诗更好。 所以她-我的推断,就要把这原本简单的故事以巴洛克式复杂的叙述来架构。那现代电影切换式的多 重角度的叙述,很象是玫瑰花蕾的勃朗特版。当然,我不是说古典主义比起形式主义的结构平庸无趣,这 是一个讲述故事的方法问题。繁复的叙事更加可以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可以突出作者个人的特 点和哲理性。 所以就象比较米开朗其罗和拉菲尔一样,完全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长久以来对艾米莉与夏洛特谁更天 才的争论,对比简爱与呼啸山庄哪个更经典,是很无聊的,你能说玫瑰和百合哪个更美? 说到让女读者迷的死去活来的希克厉,其实和罗切斯特一样,都是黑发黑眼一副摩尔人的外貌,也都 是有罪的男人,这两个人物都是基于女性的幻想。特别是希克厉,这个-是个象征符号,因为完全是作者 的幻想,其实是最不可以被现实化的人物。他是人性与自然的化身,是一个孤独的女人幻想的产物。很荒 唐的是,居然他越来越多的成为了漂亮男人的化身,在新近的影视作品中简直是太性感太迷人了。 希克厉是谁,一个孤独女人性幻想的符号,一个几乎有点受虐的人对于自然的想象,只有那些长期在 自然的原野生长的人,才会有这种对于自然狂暴的渴望。无疑的,两姐妹都喜欢这种粗狂的男人,渴望被 他驯服,同时也拯救他。因此,两姐妹一定都是有点野性的女孩子,又信仰宗教。假如不读圣经不爱自然, 就没有办法理解她们。 所以我总觉得这个人物本质上是不能被演绎的,奥利弗已经是最好的版本了。 假如从来未曾被一个现实的男人爱过,却又强烈的渴望爱情,个性压抑而激烈,那么就可以理解这个 人物。 糟糕的是,我更喜欢小亨德莱,因为希克厉毕竟是太具有莎士比亚悲剧中做恶男人的影子。 呼啸山庄只塑造了一个人物,就是希克厉,他就是呼啸山庄的全部所在。 写出这样一本书的女人,她已经得不到世间的爱了,她遭受了诅咒,死后也要化作寻找爱情的孤魂徘 徊在哈沃斯的原野。 少女伫立在狂风中的原野,呼唤着爱情。 我没见过大海,可是我知道海浪的摸样。 那是个有着凛冽苍穹的北方荒土,那是个流浪者的世外桃源。阴风阵阵中的巍峨城堡,灰旧破败的残垣 断壁里见证了一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忧伤而肃杀。在灰尘堆积、蜘蛛网不满的阴森房间里,我们仿佛仍能 感受到来自很久很久以前的气息,年少纯真的气息,两小无猜的气息,以及那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的气 息 呼啸山庄是我在读过的诸多书籍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旷世奇书。不得不承认,小说作者 这位 在世间仅仅逗留了三十年,以一本小说即在文学界奠定了举足轻重地位的女诗人,女作家 Emily Bronte,是个绝对天赋异禀的奇女子。很难想象,甚至从未经历过恋爱的她竟能写出如此惊天动地、动人 心魄到令世间万物都为之黯然失色的伟大情感!以至于在看过此书之后,我几乎很难再为一些缠绵悱恻、 悲欢无常的人间悲喜剧打动。而唯有呼啸山庄 ,是我心中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奇葩。 当 Cathy 在那个暴风雨来临的夜晚,大声地喊出“我就是 Heathcliff!他永远永远的在我心里”时,只 怕没有人不会觉得心中仿佛电闪雷鸣般的震撼激荡。也因为这句话,我原谅了 Cathy 的爱慕虚荣、任性妄 为 单只是因为对于 Linton 一点浅薄的爱,对于上流繁华社会的奢望,便狠心抛弃了儿时恋人且是灵 魂至爱的 Heathcliff。我知道,女孩 Cathy 也有她的苦衷。 或许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一个是养尊处优、任性妄为的娇纵小姐,一 个是流浪街头、身份不明的吉普赛孤儿,试问这两个身份地位如此悬殊遥不可及的两个人,纵是爱到刻骨 铭心,又如何能够真正逃离命运,逃离社会的束缚与禁锢而获得美满生活? Cathy 最终奔向的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却又一直以来是她梦寐以求的世界,这个心碎的选择固然 令我万分不解,却又隐隐的感觉到她的无奈与痛苦。正如 Cathy 对 Ellen 曾这么说过:“嫁给 Heathcliff 就 会降低我的身份,所以它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多么爱他。 ”他并非是个不懂得爱情的愚昧少女,相反 Cathy 对 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还非常透彻,她爱 Heathcliff,甚至是发自本能、不由自主的爱,可为什么最终她 还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 Linton? “不论我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和我一模一样:而 Linton 的灵魂就如月光和闪电,或者霜和火, 完全不同。 ”这全是 Cathy 在答应了 Linton 求婚后,发自肺腑之言。看到这里,我恍然醒悟。这种对于 Linton 追求,很难以爱慕虚荣来片面概括。她就像一个娇纵惯了的女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既向往着锦 衣玉食的贵族,又无法割舍身边脏兮兮的贫民玩伴。Cathy 就是处在如此的矛盾境地中,那是因为她明白, 她自己的灵魂早已和 Heathclif 的灵魂深深烙印交融在了一起,渗透入了心灵的丝丝缝缝即使是痛不欲生, 也无法割舍的。而 Linton 以及他的世界对于 Cathy 来说,又更如镜中花,水中月,这是她无法触及的美 好,因而也就如此的心心念念、朝思暮想。 Cathy 最终还是飞向了那个不属于她的天堂,这也就注定了她和 Heathcliff 的分离。这是他们两人共 同毁灭的开端。三年后归来的 Heathcliff 早已不再是那个邋遢肮脏、低人一等的马夫了,他的外表衣冠楚 楚,他的举止彬彬有礼,可是他的内心,却时刻在那翻涌着惊涛骇浪的情绪中挣扎。看到心爱的 Cathy 成 为了别人的妻子,仇恨的火焰使他开始了偏激疯狂的报复,不择手段地毁灭了 Linton 一家本该安详平淡 的生活。为了伤害 Cathy 那颗因为背叛而支离破碎的心,Heathclif 竟可以变得如此残酷无情到令人发指。 Cathy 郁郁而终,Linton 一家家破人亡,一个悲剧性的毁灭,却最终未带给 Heathclif 那近乎麻木不 仁的灵魂一丝一毫的解脱与快慰。他的那颗因为爱与恨交织斗争而变得扭曲变形的心灵也随着 Cathy 的逝 去化作了了无生气的死灰,只能涣散的弥留在世间与 Cathy 的鬼魂继续有着无尽的纠缠。最终又是在一个 风雪交加的夜晚,Heathcliff 选择了身与心的共同毁灭,满溢着孩提时代甜美回忆的旷野成了他悲剧传奇 一生的终结。 在那个四分五裂的世界里,Heathcliff 与 Cathy 之间的感情惊世骇俗,强烈到无法被命运所容忍,那 直达灵魂深处且至死不渝的爱,正如熊熊燃烧的炙热而疯狂的火焰,毫不留情地吞噬了两颗被爱折磨得心 力交瘁的心灵。在与社会命运消极无力地斗争中,他们不可避免地毁灭了。所幸的是,在他们的遗体埋葬 后,超脱了生死的意念使爱情最终升华,在毁灭中又获得了光明的重生。 每次读罢释卷,心情总仍被那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所深深震撼着,难以平复。那段波涛汹涌的爱恋, 那个令人神伤不已的传奇,最终掩埋在北方灰暗苍穹下的旷野泥土中,如此的不平静。 很多次想起关于爱情,都是因为凯瑟琳她说,我就是希刺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心里。想到,就会 动容,就会黯然。 爱情的定义,是心动么,是温柔么,是无奈么。呼啸山庄里,爱就是天雷地火,生死相许,在凯瑟 琳和希刺克利夫面前,许多的所谓爱情都黯然失色。动心,失望,分手,难过,再动心,这是真的爱过么, 还是只因为寂寞。 一个是骨子里叛逆的,却被从小教导成为必须淑女的庄园小姐。一个是阴郁倔强,被捡回收养的吉 普赛孤儿。但是他们却有同样的灵魂。在呼啸山庄蓝紫色的天空下,他们牵手在沼泽和草原上奔跑。在阴 暗的阁楼里,他们被打被饿,但是依偎在一起,凭借对方的体温取暖。小小的心灵有着同样的对自由的渴 望。希刺克利夫能够忍耐暗无天日的生活,因为凯瑟琳是他的太阳,然而在那个雷雨夜,他听说凯瑟琳的 婚讯时,他最后的温暖也消失了。凯瑟琳在雷雨夜痛苦的哭泣,落下了一生也医不好的顽疾。 可是他还是回来了,没有她的世界如此荒凉。他带着神秘的财产和复仇的计划归来,他要他的爱人, 其他的一切都微不足道。他危险的黑眼睛里燃烧着炽热的火焰,英俊的外表下却是一颗破碎的心。当他以 为幸福快要降临,从此不会在寒冷的地狱里孤身一人时,她却在爱与恨的挣扎中,苍白的凋谢了。 又是雷雨夜。呼啸山庄的天空彻底黑暗了,只有刺目的闪电一道道划破长空。他整夜整夜的站在树 下,守候着爱人的消息,可是连最后的一面,终究还是错过了。 许多次在睡前翻开这本书。然后在黑暗中静静的流泪。这样的爱情,很多人一生也不会遇见。因为 人性的复杂,懦弱,自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爱情和梦想消失,然后安慰自己说,其实,我们拥有平淡的 幸福啊。 。 。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是超脱的,伟大的人都有两颗心,一颗宽容,一颗流血。但是在这部小说、这个电影里 我只看到了爱情好像洪水猛兽般冲破了樊笼吞噬了俩人。那种呼啸着冲向你,席卷你的感情,是注定逃不 掉,也是心甘情愿不想逃掉的 因为我爱你,如果没有你,天堂于我也是流放之地。 因为我爱你,你再脏也影响不了在我眼里你的美好的样子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永远不会责怪你 因为我爱你,我选择不属于我的地方。 因为我们的灵魂是一样的,所以我爱你 大多数寄人篱下的人都会变得萎萎缩缩的,希是一个例外,还有另一个例外是林黛玉,他们在阴暗或压抑的环 境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立,这是小说版的,向人性致敬! 好多年来,我一直沉浸于奥斯汀笔下的一次次散步,一次次牌局。直至看到呼啸山庄 ,它犹如一阵狂 风吹散奥斯汀所绘的“水彩”,在我的心里,重新画上厚重的油画。 它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爱一个人可以如此的强烈,如此的歇斯底里。犹如狂风过后寸草不生的土 地。也让我知道,爱,终究是温暖的。好比太阳,可以融化一切的冰冻。 有人曾告诉我:“女孩子还是读 简爱更适合,因为在简爱的世界里有着理性的恋爱。 ”的确如此, 呼啸山庄的情感太沉重了,它是那么的惊世骇俗,以至于不被很多人理解和认可。然而,正是如此震 撼人心的爱与恨,正是强烈的,疯狂的,野性的,痛苦的宣泄才深深地吸引我,在呼啸的风中模糊了爱与 恨的界线 从小失去母亲饱受人间辛酸的“勃朗特三姐妹 ”为英国的文学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相较于姐姐夏洛蒂 勃朗 特一出版便获得成功的简爱 ,我更喜欢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尽管它的出版并不为当时读者 所理解,甚至连姐姐夏洛蒂也无法理解艾米丽的思想。正是这种带有反叛精神的独特性质,让我毫不犹豫 地喜欢上了这位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的西方女子,她用自己默默无闻的三十年生命为后人浇灌 了一朵突破时代的奇葩。 对于这部作品,透过男女主人公轰轰烈烈的悲剧爱情,我想到了有关“传统文明与个性异端” 的想法。 其实,这样的悲剧爱情我们熟悉的经典中也有,那就是泣人泪下的宝黛之恋。 有人说红楼梦讲的是少年宝玉的烦恼,他在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等忽略不计)之间飘摇不 定。那么呼啸讲的则是少女凯茜的烦恼,她在希斯克里夫和林顿之间左右逢源。这些是他们生活中的 表象,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他们心里,宝玉有他的前世之盟木石之约,而凯西跟希斯克里夫在荒郊岩石下的 爱恋早已扎根心底。既然心中已有海枯石烂的至爱,那为何轰轰烈烈感人肺腑的爱情却以“香魂散去,人 鬼相隔”的悲凉结局收场?真的是红颜薄命吗? (一) 传统文明的不幸 至此才写到宝钗和林顿,不是因为他们不是主角,而是在凄美的爱情相较下,他们显得过于暗淡多 余,虽然他们本是无辜的。 无论出身大族的宝钗还是贵族庄主林顿,一个淑女,一个绅士,他们都是当时世俗社会理想的楷模, 是淑女绅士的形象典范,不但行为举止合乎文明规范,而且知书达礼、富态安详, 得到世俗普遍的认同 和赞誉 ,可以说是符合社会正统文明的正常人。 同时,我们也知道,这种正统文明给人们到来的不仅仅是完美和光芒,也有不可磨灭的缺陷,那就 是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然丧失了本真,就如宝钗的虚伪,林顿的懦弱。 为何宝玉不爱宝钗,凯西不爱林顿,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他们的好宝玉凯西打从心眼里不需要, 正如宝玉那句“若是林妹妹也那样,我早与她生分了 ”。戏剧的矛盾性在于宝钗、林顿都拥有婚姻,而且都 是失败的婚姻。 原因也许很简单,宝玉和凯茜不爱慕这人间的至善,不安逸于这人间的天堂 ,对他们来说,在世俗 人眼里最幸福的婚姻,却是葬送他们灵魂的坟墓。他们内心所属的是原始的、本能的、自然的、纯真的、 未被文明所驯服的爱情。正如书中贾宝玉所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 缘!”凯茜所言“ 要是我在天堂里,那我会痛苦得要命!”。一个是山上的顽石,他有他的木石前盟;一个是 山庄的野孩子,她有她的荒原恋情。 于是世俗的婚姻带来一系列的悲剧,最终宝玉的出家,毁灭了宝钗,也毁灭了贾府中兴的希望。凯 茜虽然婚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可内心总有一个爱情恶魔,这个恶魔,最终毁灭了林顿,也毁灭 了画眉田庄的安宁。 (二)个性异端的悲剧 同理类推,黛玉是非人间的花朵,希斯克里夫是非人间的岩石,尽管一个冰清玉洁孤芳自赏,一个 桀骜不驯粗犷冷酷。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异端的气息,他们张扬着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破坏着当时文明固 有秩序,至少是潜在的危胁。 他们两人的经历是很像的,可以说都是孤儿,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尽管黛玉有过贾母的宠爱, 希斯克里夫有过凯西爸爸的照顾,但在贾府没落时凯西爸爸去世后,他们得到的宠爱也随之不见了。他们 就像是上天的弃儿,徘徊在正统文明边缘,我觉得这也是他们悲剧性命运的根源。他们都是如此多疑的、 忧郁的、孤高的、敏感的、冷漠的、坏脾气的远离红尘的活着。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是 诗意的幻境 ,一个是寂灭的地狱。而他们,倔强的活在那里。 但是他们有同样的寂寞,也有同样的悲伤 :一个只能用眼泪来表达,一个只能用仇恨来宣泄。被当 世文明所遗弃,受到来自文明社会的伤害,但他们有一种顽固的坚贞,那便是对爱的执著,越是受到阻碍, 越是爱的炽热、疯狂,因为除了爱,他们在人间一无所有 可能他们对世界要求并不多,只要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人间的荣华富贵,在他们的眼里,都无足轻 重。可是现实是:一个为了爱,流尽了一生的眼泪;一个为了爱,燃起了一生的仇恨。 他们都是爱情的胜利者,却又都是婚姻的失败者。爱情是纯粹精神的交往,是灵魂的水乳交融,他 们所具有的异端气息,引起爱人灵魂的共鸣 。但与爱情不一样,婚姻需要物质基础,爱情可以穿越社会 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