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概述】 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 Bohr)将量子概念应用于当时人们尚未接受的卢瑟福 (E. Rutherfond)原子核结构模型上,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 谱,为量子力学的创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玻尔理论的定态假设与经典电动力学明显 对立,而频率定则带有浓厚的人为因素,故当时很难为人们所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 景下,1914 年,两位德国的实验物理学家夫兰克(J. Frank)和赫兹(G. Hertz)采用慢电 子与稀薄气体原子碰撞的方法,利用两者的非弹性碰撞将原子激发到较高能态,通过测量 电子与原子碰撞时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直接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并验证了频率定则, 为玻尔理论提供了独立于光谱研究方法的直接的实验证明。由于这项卓越的成就,这两位 物理学家获得了 192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夫兰克赫兹实验至今仍是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在近代物理实验 中,仍把它作为传统的经典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电子与原子碰撞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微观图像 和影响这个过程的主要物理因素。 2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加深对原子能级的理解。 【实验原理】 1玻尔提出的量子理论指出: 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定态) ,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 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立的,这些能量值称为能级,最低能 级所对应的状态称为基态,其他高能级所对应的态称为激发态。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 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使原子由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 用 Em 和 En 代表有关两定态的能量,辐射的频率 确定于普朗克公式: (1-1 )nmEh 式(1-1)中的 h 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 6.626010-34Js。 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频率 的光子来实现,也可以 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非弹性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方法来实现。后者为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 V 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 eV 的能 量。在充氩气的夫兰克赫兹管中,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将与氩原子发生碰撞。如果以 E0 代表氩原子的基态能量,E 1 代表氩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当电子与氩原子相碰撞时传 递给氩原子的能量恰好是 eV0=E1-E0 (1-2 ) 则氩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而相应的电势差 V0 称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 位。其他元素气体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也可以按此法测量得到。 2夫兰克赫兹实验的物理过程 本仪器采用的充氩四极夫兰克赫兹管,实验原理如图 1-1 所示。 图 1 -1 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图 管内有发射电子的阴极 K,它由 VF 通电加热管中的灯丝 K 而产生热电子发射。管中 还有用于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同时提高电子发射效率的第一栅极 G1、 (KG1 间距离近,小于电子在氩气中的平均电子自由程,与氩原子碰撞的机会小)用 于加速电子的第二栅极 G2 和收集电子的板极 P。 图 1-2 FH 管空间电位分布 在充氩气的管中,电子由热阴极 K 发出,阴极 K 和栅极 G2 之间的可调加速电压 使电子加速。在板极 P 和栅极 G2 之间加有反向拒斥电压(减速电压)V P。管内空间电2GV 位分布如图 1-2 所示。当电子通过 KG2 空间进入 G2P 空间时,如果具有足够克服反向拒斥 电场作功而达到极板 P 的能量,就能冲过 G2P 空间达到极板,形成极板电流 IP, 被微电流 计检出。如果电子在 KG2 空间与氩原子碰撞,把自己一部分能量给了氩原子而使原子激发, 而电子所剩的能量不足以克服拒斥电场就会被迫折回到栅极。这时通过微电流计的电流将 显著减小。 实验时,使栅极电压 逐渐增加并观察2GV 微电流计的电流指示。如果原子能级确实存在, 而且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有确定的能量差, 就能观察到如图 1-3 所示的 -IP 的关系曲线。2G 该曲线反映了氩原子在 KG2 空间与电子进行能 量交换的情况。当 KG2 空间电压逐渐增加时, 电子在 KG2 空间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 图 1-3 IP 曲线2GV 在起始阶段由于电压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小(eV E 1 - E0) ,即使运动过程中电子与原子 只能发生弹性碰撞,由于电子质量远小于氩原子质量,电子的能量几乎不会减少,穿过栅 极电子形成的板极电流 IP 将随栅极电压 的增加而增大,即图中 oa 段。图中 oa 段前的2GV Oo 段电压是夫兰克赫兹管的阴极 K 和栅极 G2 之间由于存在接触电位差而出现的。图中 的接触电位差 VC 是正的,它使整个曲线向右平移。如果接触电位差 VC 是负的,整个曲线 向左平移。 当 KG2 间的电压达到(V 0+VC)时,电子能量达到 e(V 0 + Ve)E 1 - E0,电子在栅极 G2 附近与氩原子之间将发生非弹性碰撞,将自己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能量交给氩原子,并 使氩原子从基态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把能量给了氩原子,即使穿过栅极 也不能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被折回栅极,板极电流 IP 将显著减小,如图中 ab 段。随着栅 极电压 的增加,电子的能量也随之增加,在与氩原子相碰撞后,一部分能量(E 1-2G E0)交换给氩原子,还留下一部分能量足够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 P,这时板极电 流 IP 又开始上升,即曲线中的 bc 段,直到 KG2 间的电压是(2V 0+VC)时,电子在 KG2 空间会因与氩原子发生两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 2eV0 的能量,又造成了第二次板极电流的下 降,即图中的 cd 段。同理,凡是在 =nV0+VC (1-3 )2G 式中 n 是正整数的条件下,板极电流都会相应地下降,形成规则起伏变化的曲线。而各次 板极电流开始下降,即曲线的各峰之间相应的阴极和栅极间电位差( ) n+1-( ) n 应2G2GV 该是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V0(对氩原子,公认值为 V0=11.55V) 。由此证实原子确实有 不连续的能级存在。 实验中因为 K 极发出的热电子能量服从麦克斯韦统计分布规律,因此 -IP 图中的2G 板极电流下降不是陡然的。在 IP 极大值附近出现的峰有一定宽度。 夫兰克赫兹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板极 P 与栅极 G2 之间加了一个小而稳定的拒斥 电压 VP,用它筛去能量小于 eVP 的电子,从而能检测出电子因非弹性碰撞而损失能量的情 况。 【实验仪器】 FDFHI型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双踪示波器。 【实验内容】 1用双踪示波器观察 -IP 曲线,选择各电压的最佳值。2GV 2手动测量 -IP 曲线,计算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U0 。2 【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 根据本实验附录了解仪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连好主机后面板电源线,用 Q9 线将主机正面板上 “ 输出”与示波器上的“X2GV 相” (供外触发使用)相连, “IP 输出”与示波器“Y 相” 相连。 将扫描开关置于“自动”档,扫描速度开关置于“快速”档,微电流放大器量程选 择开关置于“10 nA” 。 打开示波器的电源开关,分别将 “X”、 “Y”电压调节旋钮调至“1 V”和“2 V”, “POSITION”调至“xy” , “交直流”全部打到“DC” 。 将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到最小,按下电源按钮,打开电源,整机预热 1015 分钟。 分别调节 、V P、 VF 电压至主机上部厂商标定数值。1G 扫描开关拨向“自动”和“快速”档,将 调节至 50 V(面板示值 5.000) ,将2GV 调节至最大,此时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氩气的 -IP 曲线。2GV 2 将扫描开关拨至“手动挡” , ,调节 至最小,然后渐渐增大其值,寻找 IP 的极大2G 和极小值点,以及相应的 值,即找出对应的极值点( ,I P) ,就是 IP- 关系2GV2GV2GV 曲线中的波峰和波谷的位置,相邻波峰或者是波谷的横坐标之差就是第一激发电位。 每隔 1 伏特记录一组数据,列出表格,然后描出氩气的 IP- 关系曲线图。2 2实验内容 2: 将 VF、 、V P 调至所选择的最佳值,扫描开关拨向“手动”和“慢速”档,调1G 节 至最小,逐渐调大 ,记录 和相应的 IP 电流值(每隔 1 V 记录一组数据,列出2G22G 表格,在峰和谷附近可多测几组 IP 和 值) ,要求记录至少 5 个峰值。2 注:实验记录数据时,I P 电流值为表头示值 10 nA, 实际测量值为表头示值 10 2G V。 用直角坐标纸做出 -IP 曲线。2GV 【数据处理】 根据手调 做出的 -IP 曲线,求出各峰所对应的电压值,用逐差法求出氩原子第2G2 一激发电势 V0,并与公认值 V=11.55V 比较,求出测量误差。 逐差法示意图为图 1-4。 图 1-4 数据处理示意图 【思考题】 1实验测量的 -IP曲线为什么阳极电流 IP在激发电位 V0、2 V0、处,其变化2GV 是缓慢的而不是突然下降的? 2在 -IP曲线中,第一个峰值对应的 是否就是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为什2 2G 么? 3在 FH 实验中,得到的 -IP曲线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2GV 4在 FH 管内为什么要在板极和栅极之间加反向拒斥电压? 附录 FDFH1 夫兰克赫兹仪 FDFH1 夫兰克赫兹仪面板如图 1-5 所示。 电压指示。通过波段开关分别指示 VF、 、V P、 (其中 衰减 10 倍) 。1G22GV I P 电流增益波段开关。分 1 A、100 A 、10 nA、1 nA 四档。 I P 电流指示。电流=波段开关指示值示值100(例如 300100 nA100=300 nA) 。 图 1-5 仪器面板示意图 电源开关(灯具开关) 。 输出(衰减 10 倍) 。输出= 。2GV102GV 扫描开关。拨至“手动”时由多圈电位器调节;拨至“自动”时由多圈电位器2 所调的电压扫描至 0 V。 扫描速度开关。2G I P 输出。接示波器、记录仪或计算机接口。 电压指示波段开关。改变电压表指示的电压。 V F 电压调节旋钮(灯丝电压 VF,直流 1.35 V ,连续可调) 。 电压调节旋钮(栅极 G1阴极间电压 ,直流 06 V ,连续可调) 。11 G 1G VP 电压调节旋钮。12 电压调节旋钮(栅极 G2阴极间电压 ,直流 090 V,连续可调) ,各电压13 2G 2G 调节电位器顺时针调节电压增大。 1调试步骤 将所有电位器逆时针旋至 0,将扫描开关 6 拨至“手动” ,I P 电流增益波段开关 2 拨至 100 nA(或 10 nA) ,I P 输出 8、 输出 5 通过 Q9 接头连接至示波器。2GV 打开电源,将 、V P、V F 调节至厂家提供的参考值,将 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平台服务合作协议
- 项目管理中的经济数据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环境评估试题及答案
- 分类汇编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试题及答案详解
- 制胜关键的市政工程试题及答案
- 市政工程课程设置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及试题及答案
- 过期租房合同后果
- 课程材料采购合同
- XXXX项目总指挥部组织机构设立及相关职责
- 营销策划 -上汽大众“11.11”众享购车季网络直播会
-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YB/T 2010-2003铁路轨距挡板用热轧型钢
- GB/T 1221-2007耐热钢棒
- GB 20827-2007职业潜水员体格检查要求
- 住院部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表
- 公司经营管理手册目录
-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 5万吨钢筋加工配送中心项目
- 老年患者营养支持途径及配方选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