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_第1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_第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_第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_第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1 绪论 1.土地规划的客观必要性: (1)土地是一种生产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生产资料; (2)农业生产的最根本特点是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相结合; (3)使一切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地通过规划得到最合理的应用。 2.土地规划概念(研究对象):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 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规划的特点:目的性、阶级性、变化性。 4.土地规划的任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 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具体任务: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5.土地规划的工作程序: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 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 CH3 居民点布局 1.居民点的概念与类型: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资料集中配置 的场所。类型:城市:【特大城市(100 万人) 、大城市(50100 万人) 、中等城市(2050 万人)和小城市(20 万人) 】 、城镇【县城和集镇(建制镇和乡(场)镇) 】 、乡村【中心村、基层村和村落】 。 2.小城镇的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调查农村居民点建设。 3.目前我国居民点的现状: (1)居民点按居住密度分为五级;(2)居民点规模小、居住分散;(3)村镇规划滞后、用地松散、人均地多、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4)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不利于内部结构优化;(5)用地面积大、扩展迅速;(6) 生产生活双重性,不利于用地分区。 4.居民点布局形式及各自优缺点: (1)卫星式:优点:是小居民点向大城市过渡的阶段,是城市化的过程;缺点:占地较多。 (2)带状式:优点:沿交通要道设立,通达度好,发展迅速;缺点:发展带状受限制。 (3)多边形式:优点:便于同周边城市联系,发展便利;缺点:受地形限制,一般存在于平原地区。 (4)自由式:优点:生产规模小、劳动方便;缺点:不易组织大规模生产和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不利于设置公 共设施,占地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5)集团式:优点:布局紧凑、节约用地、工程投资少、便于组织生产;缺点:受地形等条件限制大,劳动半径 大。 5.居民点用地要求:(1)便于生产、方便生活;(2)便于建设;(3)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耕地;(4)应充分 利用原有村庄基础。 6.城镇化的概念: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CH4 交通用地规划 1.交通运输的类型与优缺点: (1)铁路运输:优点:载运量大、行驶速度快、受气候影响小、连续性强、运价低;缺点:造价高、占地面积大、 短途运输成本高、只适合大宗货物运输。 (2)水路运输:优点:载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建设投资抵、不占农田;缺点: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 差、速度慢、转运条件差。 (3)公路运输:优点:对不同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空间活动范围大,无转运环节、速度快;缺点:装 运量小、能耗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占地多、对环境有较强污染。 (4)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通达度广、劳动生产率高、不占耕地;缺点:载运量小、投资大、成本高、受天 气影响大。 (5)管道运输:优点:连续性强、货物在运输时损耗少、运输成本低、安全可靠、管理和使用简单、不占土地、 没有污染;缺点:一次性投资大、消耗钢材较多、受运输对象限制大(气、液等流体) 。 2.交通远景运输预测的步骤:(1)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现有交通量与各种经济指标的关系;(2)根据关系和各 种经济指标数字来推算远景交通量;(3)推算远景分布交通量。 3.主干道路规划的原则:(1)规划与远景规划相对应;(2)因地制宜、经济合理;(3)缩短线路长度、平均占 地标准、联系居民点;(4)为其他规划项目创造条件。 4.公路的等级:(两类五个等级)汽车专用公路:(1)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根据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 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25000 辆以上;(2)一级公路: 1000025000 辆;(3)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 根据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500010000 辆;一般公路:(1)二级 公路:一般能适应根据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20005000 辆;(2)三级公路:2000 以下;(3)四级公路:200 辆以下; 5.公路主要技术指标: (1)计算行车速度;(2)行车道宽度;(3)路基;(4)平曲线半径;(5)停车视距;(6)纵坡; 6.公路选线原则:(1)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2)因地制宜,使路线布局合理,符合工程技术要 求;(3)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状况,使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4)与其他交通路线协调统一,形成 合理的交通网;(5)经济合理。 7.平原微丘地区道路选线要求:(1)平原地区,力求取直短截,微丘陵地区,节省土方工程量,沿地形布设; (2)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3)路线应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但为方便使用,路线也不应 离太远,与其他公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不小于 45角相交;(4)合理处理路桥关系,全面调整,控制施工难 度和工程费用。 CH5 水利用地规划 1.水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的方式: 类型:地表水(河川径流和当地地面径流) 、地下水、城市污染和工业废水; 开发利用方式: (1)地表水开发利用方式:河川径流:无坝渠道方式、有坝渠道引水、机械提水;当地地面径流:修建水库 或蓄水池(坡塘) ;(2)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截潜流、挖水柜、打筒井和管井;(3)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利 用地下肥水灌溉、利用盐水灌溉。 2.水资源平衡的概念及作用: 概念:综合考虑地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 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作用:(1)是进行水资源区域再分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依据;(2)确定水量调节措施,兴修水利工程 措施的基本依据;(3)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 3.水利工程系统的类型与组成:水资源与取水枢纽、输水配水系统、田间调节系统、排水泄水系统、排水枢纽和 排水容泄区、灌溉排水系统上的建筑物。 4.骨干输水工程的用地要求:(1)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既定的条件下,灌溉渠道应尽量布置在灌溉渠的最高地带, 排水渠道应尽可能选在较低位置;(2)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并尽量改造和利用原有水利设施;(3) 在地形上应使渠道纵坡比降适中,不致造成渠道的冲刷或泥沙的淤积。 (4)渠道应尽可能短顺平直,沿线地质坚 固稳定,透水性弱。 (5)渠道应保证工程费用少,尽量减少工程量,输水损失少,工程效益大,满足经济合理的 要求;(6)上级渠道布置应为下级渠道合理规划和其他土地利用规划项目的合理规划创造条件。 5.抽水站布局的方式: 集中供水:全灌区有一个抽水站和一条干渠控制全部灌溉面积,抽水站从进水池经过压力管道一次扬水至灌区 最高点,干渠布置在灌区最高高程上。这种形式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小型灌区。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 分级供水:全灌渠分为若干小灌区,每个小灌区由一个抽水站和一条支渠控制。由若干个小抽水站逐级由低向 高供水。这种形式适用于地形坡库较陡或地形上有明显台地等变化地方。 高低渠供水:全灌区分为几个小灌区,每个小灌区均设有布置在本灌区最高处的干渠,由同一个抽水站向全部 灌渠集中供水,分别由相互独立的输水管道进行输水。这种形式适用于沿供水方向为长条形,但水源集中的地方。 分散供水:全灌渠分为几个小灌区,分别有几个独立的、互不连接的抽水站供水,每个小灌区有其独立的抽水 灌溉系统.这种形式适用于沿水源流向成长条状,而坡度大,取水又不能集中时的地方。 6.布井的方式:(1)网络状;(2)直线布井;(3)在地下水水力坡降大的地区井网垂直地下水流的布置。 CH6 土地保护工程规划 1.土地保护的概念:对已开发利用的地区,如有必要建立土地保护措施的应建立适当的保护措施;对新开发货或 开发地区进行系统的工程调查和全面的土地保护规划设计。 2.土地保护工程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为了强化和利用生产力而采取的保护工程措施。类型:生物性保护工程、工程性保护工程。 3.通用土壤流失方程:*A=FR(侵蚀力)K(可蚀性);/*函数一枚*/; 4.水土保持林地的类型及作用: 类型: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沟谷防护林; 作用:(1)分水岭防护林:控制径流起点,涵养水源,防止侵蚀发展与保护农田;(2)水流调节林:防止地表 径流破坏作用过大,使其转化为地下水,在坡耕地上,降低水流速,分散水坡,增加渗透,防止冲刷,并减少进 入溪流的泥沙量;(3)防止沟头、沟岸以及沟底因受地表径流的侵蚀,冲刷而继续塌陷下切,并带走大量泥沙淤 塞河流、水库。 5.梯田的类型:(1)以梯田的断面形式分: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式梯田和波浪梯田;(2)以田坎的建筑 材料分:土坎梯田、石坎梯田;(3)以种植的作物分类:水稻梯田、旱作梯田、茶园梯田、橡胶梯田以及其他各 种经济种植园梯田。 6.治沟工程的布局:(找不到的四个题之一)! 7.沟底工程的类型:(1)谷防:土、石、柳;(2)小水库:土坝、溢洪道、泄洪沟;(3)淤地坝。 8.地面塌陷的类型:均沉型、系带型。 9.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1)定点开采;(2)平整地面;(3)充填采煤空腹防塌陷;(4)充填塌陷区,发展 农业;(5)充填塌陷地,作为建设用地。 CH7 农业生产用地规划 1.直接农业生产用地类型:种植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养殖业用地; 2.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用地规划的概念: 农业生产过程是农、林、牧、渔各生产部门与自然之间,以及各生产部门之间不断进行能力转换和物质循环 的过程。 农业生产用地规划是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经营方针以及发展农业的长期任务,合理组织农业各部 门的生产用地,以促进农业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 3.用地结构的概念;是指一定的用地类型,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集合,亦指土地利用过程中,各类用地的构成情 况和相互关系。 4.确定用地结构的依据和方法; (1)依据: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维持生态平衡;社会经济因素(国家的计划任务、农村企业原有的经营方针、 农村企业原有的农业生产用地组成比例) ;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2)方法:模型法,综合法,土宜法; 5.模型法确定农用地结构的步骤:(1)确定目标(2)规定变量(3)建立目标函数(4)确定约束条件(5)计算 结果分析 6.大田作物种植面积预测的步骤: (1)确定区域内大田作物的需要量(V) ; (2)确定大田作物的商品率(p) ; (3)确定大田作物总产量 W = V/(1 P) ; (4)确定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 ; (5)确定大田作物的比例; (6)确定本地区各类大田作物平均先进单产:y=(y 地区+y 先进)/2; (7)确定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Yf = y.f; (8)确定大田作物种植面积(S1):S1 = W/Yf.A A:复种指数 (9)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净面积(S2)S2 = S1.N /n N:轮作田区总数,n:大田作物所占田区数 (10)确定大田作物地轮作毛面积(S3):S3 =S2(1+K) K:蔬菜地林带、道路等面积与蔬菜轮作净面积之比 (3-4%) 7.农用地配置的原则:经济合理、土地的自然特性与作物生物学特性相适应、居民点与农业生产用地相互位置协 调一致、机械作业的要求、充分利用现状。 CH8 耕地内部规划 1.耕地的概念;人类经常实施耕翻、耘耙、平整等耕作措施的土地。 2.耕地利用的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 (1)轮作区组织形式必备条件:适合本地的科学的轮作制度、国家计划任务、企业规划稳定、企业土地经营 范围稳定。 (2)耕作田块做成形式缺点:作物种植比例不稳定;优点:灵活。 3.确定种植区类型和数量的影响因素:(1)地形和土壤条件:一个种植区内土壤肥力尽可能一致,以便于同时采 用同样的农业措施和田间管理;(2)生产单位的数量和规模;(3)作物种类、比例与面积;(4)居民点布局; (5)轮种土地的规模和外形 4.田块方向规划的要求: (1)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2)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3)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排水;(4)要有利于防风要 求;(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5.护田林带规划的内容:(1)林带结构的选定;(2)林带的方向,护田林带垂直于主要害风方向;(3)林带的 间距:等于它的有效防护距离;(4)林带的宽度:林带的适宜宽度必须建立在防风效率与占地比率统一的基点上。 6.林带结构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造林类型、宽度、密度、层次和断面形状的综合体。类型:通风结构,疏松结构,紧密结构 7.林带透风系数的概念;在林带背风面,距离林边一米处,带高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同等高度处的平均风 速的比值。 8.综合防风值的概念;综合防风值 = 有效防风距离平均防风效率;一般以 5-9 行为宜。 9.沟、渠、路、林、田的配置方式及优缺点: 1.田间道路布置在排水斗沟靠农田的一侧;(田路沟林渠) 优点:可利用挖排水斗沟的土方填筑路基,节省土方,且机械可直接下地。 缺点:道路需要穿越农沟,需要在农沟和斗沟连接处设涵管或修建桥梁、涵洞;道路路面较低,容易被水淹没, 为避免淹没道路,必须在道路旁修建截水路沟。居民点靠近斗沟一边时采用。 2.田间道路布置于斗渠与斗沟之间;(田沟路渠林) 优点:避免道路穿越农沟 缺点:机械下地必须跨越斗沟,在降雨较大地区,斗沟较宽,需要修建跨度较大的桥梁,增加投资,在降雨较少 地区采用。 3.布置在靠近斗沟的一侧;(田路渠林沟) 优点:道路位置高,不易受水淹,机械下地方便。缺点:跨越农渠,必须修建较多的桥涵 CH9 果林地规划 1.果园树种和品种的选择要求: (1)适应于当地的自然条件,保证高产优质;(2)早中晚熟品种应按一定比例搭配,满足市场周期性需求,并 合理利用劳动力和资金,提高设备利用率。早熟 5-10%,中熟 15-30%,晚熟 60-70%;(3)为异花授粉,提高座果 率创造条件;(4)树种应尽量做到以短养长,以减少果园的投资,加快资金运转。 (5)交通方便:交通条件好的 发展不耐贮运的早中熟品种和浆果,边远山区发展耐贮运的晚熟品种和干果。 (6)适应市场要求 2.果树配置的原则:把每一种树种和品种配置在它最适宜的地段上; (1)耐旱、喜光、喜高温的树种应配置在阳坡,如桃、杏、柿子等;(2)苹果、梨最好种在西南坡,防止日灼; (3)果树多为异花授粉,配置时应注意选择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 3.授粉树具备的条件: (1)适应当地环境条件;(2)与主栽品种的开花、物候期一致,结果年龄一致;(3)与主栽品种有良好的亲和 力;(4)与主栽品种管理条件相似,丰产优质。 4.授粉树配置的方式: (1)等量式: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数量相等,以 22 或 44 配置;(2)差量式:授粉树少于主栽品种,按 51、31、41、62 配置;(3)中心式:每 9 棵中心配置 1 棵授粉树;(4)等高配置:沿等高线在主栽品 种上部配置授粉树。 5.果树行列配置的方式: (1)长方形:行距大于株距。优点是既可密植又利于通风,并可在行间间种,便于机械作业。 (2)正方形:株行距相等。优点是通风好,便于机械作业。但对土地利用不经济,一般平原采用。 (3)三角形(棋盘式):株距大于行距,各行相错,呈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相比可多栽 15.5%的果树,缺点是 不利于机械作业,通风差。 (4)带状:采用双行(在 1.5-2.0m 的窄行内栽植 2 行,再留 3-4m 的带距)或多行带状。 CH10 牧草地规划 1.草地的三个生产过程和两类产品:(找不到的四个题之一)! 2.草地生产力评价指标:草地的产草量或单位面积的产草量; 3.载畜量的概念: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 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4.轮牧的优点:减少浪费、均匀采食、减少疾病传染。 5.季节牧场划分的依据;(1)气候条件(2)牧草生生长特性(3)地形地势(4)水源状况(5)家畜种类和头数 (6)经营习惯和管理水平。 6.放牧地段布局的内容;确定规模、放牧地段面积的确定、各种畜群对草地条件的要求、放牧地段的配置 具体要求:各种畜群对牧草的要求;放牧地段集中;良好地形;放牧地段与人工饲料地相结合;放牧地段为长方 形;放牧地段的距离。 7.轮牧小区规划的内容(轮牧周期:从一次放牧开始到下次轮回到这一牧区的时间;放牧频率:每个小区轮回利 用的次数;放牧天数的概念) ;轮牧周期、放牧频率、放牧天数、小区面积、小区长宽外形、小区布局; 8.护牧林的类型及作用;牧场防护林、树伞防护林、圈舍防护林、防风防护林; 9.草地改良的措施。 (1)完备灌排措施,施肥,播良种(2)清除杂草(3)消灭草地害虫(4)改良盐碱地(5) 天然草地变人工草地。 CH11 居民点内部规划 1.居民点功能分区的概念及优缺点; 功能分区就是将其全部用地按性质和工能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使它们的相互位置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能 为生产和群众生活创造良好条件的统一整体。 2.居民点道路网布置形式及优缺点; 道路网布置形式有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还有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或自由式等多种形式。 (1)贯通式:这种道路的布局特点在于,它的利用率较高,但由于道路将居住区分割,容易产生外界车辆穿越 居住区,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因而常用的处理手法是将这一主路因地制宜地变形,形成一种“通而不透,畅而不通” 形式。 (2)环通式:这种做法是将居住区主路设为内环,之后再向外放射若干次级别道路系统。其特点就是居住区 的可达性较好,且内环围合的中心可作为居住区公园用地,利于形成较好的景观轴线。 (3)尽端式:该方式能较好地防止不必要的车流进入居住区,然而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3.街道布局的基本要求: (1)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交通特点分为:道路、步行街; (2)以空间形态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直线型街道常成为城市里的主要街道,用于城市重大庆典活动。曲线形态 的街道能够取得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3)为连接不同层面的空间,街道形态由地面发展到空中,立体街道由此应运而生。 (4)街道沿河布局与水道空间相辅相成形成河街。 4.街道交叉口的形式:“十”字形, “T”字形及 其演变而来的 X 形、Y 形、错位、多路交叉。 5.公共中心位置选择的要求: (1)便于居民使用;(2)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3)如为独 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安宁;(4)各 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6.居住区用地构成:住 宅 用 地 、 公 建 用 地 、 道 路 用 地 、 公 共 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