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史第1章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1页
特教史第1章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2页
特教史第1章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3页
特教史第1章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4页
特教史第1章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 本章节录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概况 第二讲 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兴起 第三讲 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3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概况 一、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残疾人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4 中国古代社会的残疾人命运非常复杂。一方面,个别残疾人能够受到 “ 宽疾 ” 、 “ 恤贫 ” 等统治阶级的 “ 恩泽 ” ;但另一方面,天灾、人祸又将残疾人推向不利生活的境地。 由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战争等因素,残疾人的命运依然十分悲惨,最多成为某些人同情的对象。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5 1、 “ 盲 ” 、 “ 失明 ” 视力残疾 先秦古籍中多用 “ 瞽 ” 、 “ 矇 ” 、 “ 瞍 ” 、“ 盲 ” 、 “ 眇 ” 等单字词来表示视力残疾。 “ 瞽 ” 、 “ 瞍 ” 指无眼珠; “ 矇 ” 指眼珠朦有白斑; “ 盲 ” 指双目失明, “ 眇 ” 指单目失明。 “ 矐 ” 则指他人 “ 使目失明 ” 。 史记 荆 轲传 “秦皇帝惜其(高渐离)善击筑,重赦之,乃 矐 其目 ” 。 (一)古代 残疾人的分类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6 2、 “ 聋 ” 、 “ 聩 ” 听力残疾 耳不辨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当时对先天性耳聋和后天聋的区别已有初步的认识。 3、 “ 喑 ” ( 瘖 ) “ 哑 ” 语言残疾 先秦时多用 “ 喑 ” 表示不能说话,后则用 “ 哑 ”来表示不能说话。 有时 “ 喑 ” 、 “ 哑 ” 连用,还是指 “ 口不能言 ” 。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7 4、 “ 瘸 ” 、 “ 跛 ” 、 “ 孓孑 ” 、 “ 挛 躄 ” 肢体残疾 均指上肢残疾: “ 孓,无右臂也;孑,无左臂也。 ” 下肢(腿脚)残疾,则谓 “ 瘸 ” 和 “ 跛 ” 。 “ 挛 躄 ” , “ 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 。则指上下肢的 混合 残疾。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8 5、 “ 驼 ” 、 “ 偻 ” 、 “ 伛偻 ” 、 “ 侏儒 ” 、“ 偏死 ” 躯体残疾 从先秦时代起,人们就用 “ 偻 ” 或 “ 伛偻 ” 来表示驼背。 侏儒,是指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偏死,主要指因中风引起的麻痹和瘫痪。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9 6、 “ 痴 ” 、 “ 呆 ” 、 “ 愚 ” 、 “ 疙 ” 智力残疾 疙( 四声), 指当今的轻度弱智。 古代常用 “ 痴 ” 、 “ 呆 ” 、 “ 愚 ” 或 “ 痴呆 ” 、“ 愚蠢 ” 等词表示感知、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有障碍的人。 7、 “ 癫 ” 、 “ 疯 ” 、 “ 癫狂 ” 、 “ 狂疾 ” 、 精神残疾 。 思考 1: 中国古代对于残疾人类型的详细描述和分类主要目的是什么?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0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1 1、先天残疾: 2、后天残疾 :( 因病 /事故致残) 自我伤害:因愚忠而导致残疾。古代有:“ 强谏型自残 ” 和 “ 表白型自残 ” 两类。 他人伤害:因战争或刑法而致。 (二)中国古代 残疾人形成的原因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2 中国古代历来在残疾人的社会养护和社会救助上就有比较完善的制度,主要表现在 4个方面: 1、 设立机构 :将残疾人 “ 收而养之 ” 。如南北朝“ 别坊 ” 、清朝 “ 养济院 ” 等。 2、 减免残疾人税收 :减免残疾人的税收,并派专人 “ 小司徒 ” 、 “ 乡师 ” 负责督促落实减免政策。 (三)中国古代对待 残疾人的政策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3 3、 提供田产 :如隋、宋设立了 “ 悲田制 ” , “ 福田制 ” ,使残疾人获得固定的田地,以此给予残疾人以经济上的支持。 4、 设问疾 /养疾堂 :如隋朝 “ 普救病坊 ” 、清朝“ 惠民药局 ” 等提供残疾人以专门的医疗救助。 思考 2: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对残疾人的教育?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4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5 二、中国古代 残疾人的特殊教育 (一)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思想基础 1 、 “ 大同社会 ” 的理想主义 2 、 “ 仁者爱人 ” 的伦理观 3、 “ 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 的道德观 、 “ 积善成德 ” 、 “ 轮回转世 ” 、 “ 因果报应 ”的宗教观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6 周代 提出了: “ 生而学,不学不入 ” (即不学习无法进入社会)的观点,并开始初步尝试残疾人的教育。 教育主要内容 :音乐、巫祝等生存技能。 教育主要方法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 (二)中国 奴隶社会中的残疾人教育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7 1、 盲人教育 :音乐教育 诗经 周颂 有瞽 中有诗 “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 说明了中国古代皇家乐队主要由盲人构成,并为此专门造字 “ 瞽 ” ,以说明鼓人的身份特征。 周礼 春官 序官 “瞽 矇 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又六十人。 (皇室乐队建制)所用乐器有管、萧、埙等吹奏乐器,有弦 乐器,还有鼓等打击乐器。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8 2、 侏儒教育 :祭祀教育 中国古代还对侏儒进行教育,主要是教会侏儒患者在各种大、小型的巫祝活动中做主做主卜。 3、 肢残人教育 :职业教育和祭祀教育,手工业教育、贸易教育和做主卜。 4、 听障人教育 :职业教育,手工业教育、贸易教育等。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19 1、只有宦官富豪之家的子女才能接受教育,普通残疾儿童则被排除在教育之外。 (三)封建社会的特殊教育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0 2、中国封建社会有 “ 以貌取士 ” 的规定,即在选学子时, “ 仪状 ” 也是起码要求,考试最后是否被封官,要经面试合格。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1 1、吏治 中国特别重视超常儿童教育。典籍中多有记载。 汉朝已有选 “ 童子郎 ” 做法。 唐宋开始,儿童可参与科举考试,即设 “ 童子科 ” ,凡赴试者称 “ 应童试 ” 。 甘罗出使前与秦始皇道别 方仲永 三、中国古代超常儿童的教育 知识 /技能教育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2 2、封建社会对产生超常儿童的解释 ( 1) “ 政通人和,天地共济 ” ,超常儿童是天人感应的结果。 ( 2) “ 百年旺族,其后有神 ” ,这是血统论的教育思想。 ( 3) “ 沧桑之变,济世有才 ” ,这是民俗中 “ 乱世必有英雄出 ” 的思想。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3 3、封建社会对超常儿童个性特征的理解 ( 1) “ 神童论 ” :认为是星宿下凡,神仙转世。 ( 2) “ 风流论 ” :认为天才必风流。 ( 3) “ 体弱论 ” :认为智力强必体力弱。 ( 4) “ 怪才论 ” :认为人有奇才,举止必怪。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4 4、对超常儿童教育与成材之路的认识 ( 1) “ 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 ,超常儿童悟性高。 ( 2) “ 高人点拨,一通百通 ” ,碰到高人授予高招。 ( 3) “ 苦其心志,百炼成钢 ” ,天才出于勤奋。 ( 4) “ 赴神童科,应试成材 ” ,应童试发现人才。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超常儿童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该类儿童的敬重。 思考 3: 如何收集史料,来证明或证伪上述两个疑问?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5 本讲小结 中国古代残疾人的类别认识详细,但是缺乏教育政策与相关实践; 中国古代残疾人的教育不同社会形态存在差异,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完全剥夺了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 中国古代的超常教育没有深入认识,但是得到重视。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6 本讲知识点 中国古代已对残疾人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与分类。 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和宗教观对照应残疾人有一定的帮助。 中国古代较多关注残疾人的生活照应,而对教育并不那么重视。 中国古代较多关注超常儿童的教育,而对残疾儿童教育不足。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7 本讲复习题( 1) 1. 中国古代用“盲”指称 _,用“眇”指称 _。 2. 中国古代有“小痴谓疙”的说法,其中“疙”表示 _残疾。 3. 中国古代用“聩”表示 _残疾,用“瞽”来表示 _残疾。 4. 我国古代用“喑” 来表示 _残疾。 5. 中国古代用“挛嬖”指称 _残疾,用“孓”指称没有 _的人。 6. 中国古代用“偏死”表示 _残疾。 7. 中国古代用“癫”表示 _残疾。 8. 中国从 _起就有选童子郎的做法。 9. 中国从 _开始设童子科,凡赴试者称为 _。 _儿童的教育与研究。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8 本讲复习题( 2) 简答中国古代特殊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 ( P 202 为何我国古代注重对残疾人的照应,而不重视对其进行教育? 本讲稿仅供本科课堂教学使用 29 【 期中作业 】 实作题 题目: 请证实或证伪以下命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