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 2009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素材: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 法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析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 8 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 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 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 能力等等。 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仿写、补写题,明显地带有不再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而 重在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手法能力的倾向。它也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 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 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二、命题特点。w.w.w.k.s.5.u.c.o.m 1着重考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 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 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 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今后的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 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将是以后几年修辞命题 的一大热点。 三、注意几点: 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 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 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 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 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2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 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 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 音、 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 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 形象生动。 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 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 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 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 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四、知识清 单: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 8 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 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 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 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 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 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 达具体形象。 4夸张: 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 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 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 俗称“对对子” ,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 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 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 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 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 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二)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详解: 比喻 比喻的特点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 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 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 “成了” “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 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 , “瞎子摸鱼” ,粗枝大 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 着。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 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 “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比拟 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 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 ,或甲物“乙物化” 。 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 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 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借代 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 ,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 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 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对偶 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 在一起。 对偶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 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 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的作用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 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排比 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 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5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 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 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 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 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三)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 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借喻的本质是“喻” ,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 而借代的本质是“代” ,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借喻因为是“喻” ,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 。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 进。 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 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 了借代了。 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 ,即“比方” ,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 点则在“拟” ,即“比作、当作” ,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 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自查报告
- 园林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说明
- 员工考勤打卡管理系统设计要点
- 数学学科竞赛备赛指导方案
-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Unit4导学案
- 玉雕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电极丝制造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及防控对策
- 光学镜片制作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养老护理员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压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俄罗斯气候课件
- 乡村景观设计讲解
- 2026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尿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与管理
- 小学三年级英语评价方案
- 2025年秋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固废再生资源回收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 机关单位会计试题及答案
- 重症护理超声专家共识
- AI 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